2023年第11期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创刊时间:1964年

主编:易可可

执行主编:卢昌艾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82108656    传真:010-82106225

电子邮件:trfl@caas.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6257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498/S

邮发代号:2-559    国外代号:BM5559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3年第11期
      研究报告
    • 李丹妮,王天舒,王丽,黄山,马秀玲,尧水红

      2023(11):1-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68     摘要: (95) HTML (0) PDF (6.28 MKB)(133)

      Abstract:

      土壤结构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探明双季稻改制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结构尤其是对土壤剖面构型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对长江中下游典型稻区耕地质量保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意义。研究依托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双季稻改制长期定位试验,选取4种种植模式(双季稻、再生稻、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剖面构型和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双季稻相比,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的耕作层厚度分别增加7.25%和4.15%,而再生稻模式耕作层显著变化36.27%(P<0.05),犁底层发生上移;(2)4种种植模式的土壤团聚体颗粒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均在耕作层和犁底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双季稻改水旱轮作后(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耕作层中游离氧化铁含量分别降低8.5%和26.5%(P<0.05),从而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再生稻模式因耕作次数减少,其耕作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双季稻改制后的两种水旱轮作模式能使土壤保持良好的剖面构型,而再生稻模式虽然能提高耕作层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但因其一种两收的种植特点导致耕作层显著薄化,犁底层上移,因此,不提倡在同一地块多年种植再生稻。

    • 郭慧婷,王晋峰,孙楠,蒯雁,范志勇,徐明岗

      2023(11):9-1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49     摘要: (36) HTML (0) PDF (9.08 MKB)(65)

      Abstract: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了1982、2012、2018和2022年4个时期云南省大理州典型县域南涧县植烟土壤pH和有效磷时空变异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为该区烟田养分管理及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982—2022年40年间,南涧县植烟土壤pH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速率为0.014个单位,4个时期土壤pH均属强空间自相关性;pH处于Ⅲ级烟田面积占比减少,其中东北部和西南部下降明显,Ⅰ和Ⅱ级面积占比增加,但仍以Ⅲ级面积占比最高。40年间土壤有效磷含量先上升再下降,其中1982—2012年为上升期,年均增加速率为0.34 mg/kg;2012—2022年为下降期,年均下降速率为0.76 mg/kg。1982、2018和2022年有效磷属强空间自相关性,结构因素占主导作用,2012年有效磷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44.1%),受结构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1982—2022年有效磷等级面积占比最高由Ⅲ级降至Ⅱ级,含量偏低区域集中在乐秋乡、宝华镇东北部及小湾东镇部分区域。总体而言,40年间南涧县植烟土壤pH呈下降趋势,西部烟田土壤pH整体偏低。有效磷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西部含量偏低,东北部含量偏高。整体上,南涧县应防控植烟土壤酸化,适当提高磷肥施用量,推广有机无机配施的管理措施,提升烟田土壤肥力。

    • 陈思思,王淼,张楚,辛晓平,朱晓昱,郭雷风,闫瑞瑞

      2023(11):16-2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32     摘要: (33) HTML (0) PDF (10.15 MKB)(45)

      Abstract: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较为活跃的化学组分,能反映土壤有机碳(SOC)的有效性,可作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示性指标。研究探讨放牧干扰对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从而了解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机制,旨在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过程提供理论支撑。依托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肉牛放牧平台,分析6种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G0.00)、较轻度放牧(G0.23)、轻度放牧(G0.34)、中度放牧(G0.46)、重度放牧(G0.69)、极重度放牧(G0.92)]下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的含量在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C和活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P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均显著降低。(2)不同土层活性有机碳占比与放牧强度呈线性正相关,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比也随之增加,不同放牧强度不同土层下土壤各形态活性有机碳占比呈POC>EOC>MBC>DOC的趋势,且EOC、MBC和POC占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水分均呈下降趋势。(4)放牧强度与SOC和DOC呈显著负相关;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碳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地下生物量与DOC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POC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水分与PO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放牧会降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水分,适度放牧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而且能增加土壤活性碳占比,且符合中度干扰

    • 曹万德,崔嘉华,李娜,何雪莲,张玉玲,邹洪涛,张玉龙,虞娜

      2023(11):25-3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51     摘要: (24) HTML (0) PDF (6.29 MKB)(32)

      Abstract:

      水氮措施影响设施土壤氮素的转化及硝化微生物活性,但水氮耦合对设施土壤自养和异养硝化作用差异的影响尚不明确。以连续8年设施水氮耦合田间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控制不同土壤田间持水量(WHC)(40%WHC、60%WHC和80% WHC)进行室内微宇宙培养试验,通过添加乙炔抑制剂抑制自养硝化途径,研究水氮耦合对设施土壤自养和异养硝化速率及参与自养硝化的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分析氨氧化微生物氨氧化古细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对自养硝化作用的贡献。结果表明,水氮耦合下,不同硝化途径NH4+-N、NO3--N含量以及参与自养硝化的AOA amoA和AOB amoA基因拷贝数均有显著差异。无乙炔培养7 d后,NO3--N含量显著增加,而NH4+-N含量显著降低,AOA amoA和AOB amoA的基因丰度显著增加。添加乙炔后,NO3--N、NH4+-N含量基本保持恒定,AOA amoA和AOB amoA基因丰度显著减少。水氮耦合显著影响自养和异养硝化速率,冗余分析(RDA)表明,NH4+-N含量、AOB amoA、NO3--N-C2H2、AOA amoA可分别解释自养和异养硝化速率变异的68.9%、34.9%、32.8%和24.4%。设施土壤存在自养硝化和异养硝化两种途径,60%~80%WHC各施氮处理均以自养硝化为主,占总硝化速率的65%~86%;仅40%WHC下,氮纯养分量300和525 kg·hm-2处理以异养硝化为主,占总硝化速率的61%~77%。AOB和AOA共同驱动自养硝化,且AOB贡献更大。

    • 萨如拉,于淼,李媛媛,杨恒山,马金慧

      2023(11):34-4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11     摘要: (27) HTML (0) PDF (9.54 MKB)(48)

      Abstract: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春玉米区,玉米长期连作导致了耕层变薄、土壤次生盐渍化等土壤退化问题。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连续多年(8、5、2年)秸秆旋耕还田条件下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土壤中最丰富的细菌类型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真菌类型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增加、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下降,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稳定;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Zygomycota)相对丰度先下降后上升,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相对丰度变化规律相反;属水平上Sphingomonas、Lysobacter、Hannaella相对丰度先上升后下降,而Leptosphaeria和Mono-dictys相对丰度变化规律相反;Pseudarthrobacter、Fusarium相对丰度下降,Gaiella相对丰度较稳定;Guehomyces相对丰度增加;并且细菌和真菌相对丰度拐点均出现在秸秆还田5年后。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均有所降低;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土壤的差异物种有Aquicella、Fusicolla和Spizellomyces;由此可推测,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氮和钾含量,减少病害;试验区连续多年的玉米秸秆还田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玉米秸秆连续还田5年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下降趋势。

    • 林协全,张航,张麒功,叶泽霖,黄思琦,严洪,邹双全,邹小兴

      2023(11):41-4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48     摘要: (20) HTML (0) PDF (16.99 MKB)(58)

      Abstract:

      为揭示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木姜叶柯土壤肥力与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以木姜叶柯为研究对象,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置9个配方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对照处理(RCK),分别测定土壤pH、碱解氮、速效钾、全钾、有效磷、全磷、有机质含量以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与丰度,并分析土壤 pH、土壤养分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土壤pH、碱解氮、速效钾、全钾、有效磷、全磷、有机质含量,与RCK对比,pH提高了0.84%~10.95%,碱解氮提高了5.58%~51.79%,速效钾提高了10.64%~192.40%,全钾提高了12.16%~35.14%,有效磷提高了27.87%~208.23%,全磷提高了1.75%~50.88%,有机质含量提高了74.4%~211.69%。(2)根际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能显著提高土壤真菌丰度,其中R1、R4、R6和R7处理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RCK,其中R7处理的土壤真菌Shannon 指数最大,相比RCK提高了1.77 个单位。(3)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影响了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R5、R8、R9处理与R1、R4、R6、R7处理以及R1、R6、R8处理分别提高了担子菌门、子囊菌门、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4)RDA冗余分析显示,有效磷与速效钾对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作用。综上,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土壤pH以及土壤养分,进一步提升土壤肥力,有效缓解土壤酸化,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木姜叶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进而影响群落结构。其中有效磷与速效钾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较大。R9处理(生物炭30 g+尿素20 g+过磷酸钙9 g+氯化钾6 g)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R6处理(生物炭20 g+尿素

    • 袁海燕,袁汉民,赵万伏,董立国,张维军,何进尚,史成,McHugh A D,王小亮

      2023(11):50-5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87     摘要: (17) HTML (0) PDF (6.30 MKB)(36)

      Abstract:

      为了探索连续多年免耕轮作对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以麦稻水旱轮作免耕试验为对象,采用常规土壤养分测定法、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冗余(RDA)分析等方法,对连续多年田间保留农作物残茬免耕及传统耕作土壤的养分、微生物种群、酶活性等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连续13年田间保留农作物秸秆、残茬免耕轮作与传统耕作轮作0~20 cm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丰度在农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发生了变化,第一核心种群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性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最高,呈增加趋势;第二核心种群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丰度呈下降趋势;连续多年免耕轮作处理土壤中心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含量分别比传统耕作处理提高了4.9%、22.8%、21.7%;免耕轮作处理的作物在绝大部分生长阶段与土壤酶的关联性优于传统耕作轮作处理。免耕处理Z4与传统耕种处理T4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7.7%、20.3%、16.1%、30.8%、19.3%;两种土壤的微生物代谢通路差异主要表现为氨基酸类通路,免耕轮作处理的绝大多数氨基酸类通路在第1时期(小麦拔节期)和第3时期(水稻孕穗期)比传统耕作轮作激活程度强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免耕轮作处理中,硝基螺菌属(Nitrospira)、厌氧黏细菌属(Anaromyxobacter)与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含量,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与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连续多年田间保留作物残茬、秸秆,为微生物提供了较多的“食物”,以及连续多年免耕轮作措施减少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是培肥地力的根本原因。而合理轮作免耕土壤中的变形菌门、酸性杆菌门等核心优势细菌种群,以及土壤酶的催化作用优于传统耕作,它们共同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转化和循环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推动力。

    • 周萍,方珂,鞠臻,赵楠,杨军伟,张丹,庄文化

      2023(11):60-6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76     摘要: (19) HTML (0) PDF (6.73 MKB)(31)

      Abstract:

      运用野外径流侵蚀泥沙小区的模拟试验,在紫色土中施加不同用量(T0:0 kg/hm2、T1:30 kg/hm2、T2:90 kg/hm2、T3:150 kg/hm2 和T4:210 kg/hm2)的保水剂,研究不同保水剂施用量对紫色土微量元素及其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Mn(134.68±11.02)mg/kg>Zn(69.46±5.24)mg/kg>Fe(24.02±3.03)mg/kg>Cu(17.42±12.17)mg/kg>Mo(1.04±0.17)mg/kg,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表现出相似规律。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Mn、全Zn、土壤有效Zn逐渐增加,表现为T0Cu>Mn>Fe>Zn。本研究可为提高紫色土区抗旱性能及土壤微肥的高效利用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 徐向阳,白如霄,艾海峰,范守杰,李怀胜,王贺亚,孟玲,刘燕

      2023(11):67-7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00     摘要: (9) HTML (0) PDF (4.85 MKB)(24)

      Abstract:

      为实现塔额盆地滴灌冬小麦氮营养诊断、确定适宜施氮量,在2020—2021年开展了两年大田试验。试验以‘新冬18’为研究对象,共设5个氮肥水平(0、80、160、240和320 kg/hm2),分析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及植株氮浓度的影响,构建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计算不同施氮量的植株氮营养指数,分析其与相对产量的关系,确定冬小麦氮营养丰缺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施氮量从0增加到240 kg/hm2,植株生物量及氮浓度差异显著,但当施氮量从240增加到320 kg/hm2时,植株生物量及氮浓度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与产量的拟合曲线表明,超过一定的施氮量后,增施氮肥会降低冬小麦产量,说明存在氮奢侈消费现象。依据地上部生物量与植株氮浓度构建的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Nc=3.088DM-0.374,模型决定系数R2=0.918,模型检验参数(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8.89%,模型稳定性极好。基于植株临界氮浓度计算的氮营养指数,冬小麦适宜施氮量为160~240 kg/hm2。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氮营养指数与相对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建立的塔额盆地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及氮营养指数可以较好地诊断并评价冬小麦氮营养状况。

    • 张春媛,樊华,郑陆万,马文杰,赵永红,杨明凤,王开勇,董心久

      2023(11):74-8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43     摘要: (23) HTML (0) PDF (8.18 MKB)(29)

      Abstract:

      甜菜是我国及世界主要糖料作物之一,但钾肥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制约了甜菜生产。以不同甜菜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施用不同钾肥类型及不同钾肥用量对土壤钾素迁移、甜菜块根产量、产糖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甜菜的钾肥类型及施用量。试验设置2个甜菜品种(KWS9899、KWS7748)、2种钾肥类型(氯化钾和硫酸钾)、4个钾肥施用量(以K2O计0、105、210、315 kg/hm2)。结果表明:(1)在距离滴灌带水平10、20 cm处,两种甜菜均以施用钾肥(K2O) 315 kg/hm2时土壤的速效钾迁移量最大,并且氯化钾肥的速效钾迁移量大于硫酸钾肥。同时,两种肥料类型下土壤中的速效钾均在20~40 cm土层中积累。(2)钾肥会提高甜菜块根产量和产糖量,以施用硫酸钾肥(K2O 210 kg/hm2)的产量与产糖量最高,且两种甜菜钾肥利用效率均随氯化钾肥和硫酸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综上,施用钾肥可以增加耕层土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进而提高了甜菜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增加了钾肥农学利用率。硫酸钾肥(K2O 210 kg/hm2)对甜菜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增加效果最佳。

    • 刘刚,窦飞飞,朱敬敬,刘怀锋

      2023(11):84-9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44     摘要: (15) HTML (0) PDF (6.45 MKB)(29)

      Abstract:

      研究尿素与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混施对新疆沙砾土壤氮素转化及葡萄叶片光合的影响,以期为DMPP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葡萄品种“赤霞珠”为供试作物,试验设不施肥、单施尿素以及在尿素中分别添加0.5%、1%、3%、5%的DMPP(含氮量的0.5%、1%、3%、5%),共6个处理,探讨不同浓度DMPP与尿素混施对土壤中NH4+-N、NO3--N、硝化抑制率、pH值以及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尿素使土壤中NH4+-N含量增幅达150 mg/kg以上;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的DMPP不仅可以延缓NH4+-N下降趋势,还能有效降低土壤中NO3--N上升的趋势,但DMPP在0.5%~5%浓度范围内未发生明显的剂量效应,其中添加1%DMPP作用效果最显著;不同浓度的DMPP对土壤的硝化抑制率也不相同,1%DMPP在第14 d的抑制效果可达到49.60%;与不施肥相比,施入尿素可显著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的4个主成分可涵盖原始信息的84.146%,其中1%DMPP处理得分最高。综上所述,尿素与DMPP混施可显著抑制NH4+-N向NO3--N转化,提高硝化抑制率,降低表观硝化率,使土壤中保持较高水平的NH4+-N含量,同时还可显著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不同浓度DMPP处理间有一定的显著差异,从经济效益和应用效果综合考虑,新疆沙砾土中以1%DMPP与尿素配施效果最佳。

    • 姬丽,马琨,李虹,岳翔,翟勇全,运彬媛,马健祯,张昊,李稼润,贾彪

      2023(11):92-10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57     摘要: (13) HTML (0) PDF (6.57 MKB)(26)

      Abstract:

      覆膜栽培是旱区农业常用的种植技术。为探究滴灌水肥一体条件下,覆盖生物降解膜后,配施氮肥对玉米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从而减少农田残膜污染和过量施氮等问题。于2020和2021年在宁夏旱作节水灌溉区设置两类地膜[Ⅱ类环境生物降解膜(S)和普通地膜(P)]和4个氮素水平裂区试验,探究滴灌条件下降解膜覆盖配施氮肥对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S与P覆盖下对滴灌玉米出苗率和出苗期影响效应一致,且在玉米苗期保温效果相当,无显著性差异;S覆盖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滴灌玉米干物质累积量、氮素吸收利用、穗数、籽粒重和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最佳,且与P覆盖下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可替代普通地膜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建立膜下滴灌玉米施氮量与产量、吸氮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多元回归曲线得到S和P膜覆盖下的最大产量(13338、13806 kg·hm-2)对应的施氮量均为240 kg·hm-2,两种地膜覆盖下的最大产量较施氮量360 kg·hm-2(N3)时分别提高6.8%和6.1%,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3.8%、45.2%和 58.7%、59.8%。降解膜在促进作物出苗、前期增温、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等方面与普通地膜一致,施氮量为240 kg·hm-2时在促进作物干物质累积、氮素吸收利用和作物增产增效等方面达到最佳。因此,S覆盖下配施氮肥240 kg·hm-2可作为西北灌区滴灌玉米适宜的种植措施。

    • 郭迎新,王琛,王红叶,苗琪,李军营,孙军伟,户艳霞,何海萍,崔振岭,范志勇

      2023(11):101-10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27     摘要: (13) HTML (0) PDF (7.48 MKB)(31)

      Abstract:

      优化施肥管理措施,实现洱海流域植烟区农田氮磷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有利于协同提升烤烟的经济、品质和环境效益。通过在不同类型烟田(洱海西部银桥镇和洱海北部三营镇)设置径流收集装置,明确了洱海流域烤烟K326和红花大金元品种在不同处理(不施肥-CK、有机肥-FP、复合肥-CF和有机无机肥配施-OAI)下烟叶品质、产值、肥料利用率、氮磷养分径流损失量以及土壤无机氮动态等指标,明确协同实现高产出与低径流损失的施肥种类及用量。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烟田径流量与降水量间均有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无机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是硝态氮,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是可溶性磷。与FP处理相比,OAI处理在银桥分别减少总氮、总磷径流流失量42.61%、4.81%,在三营减少总氮、总磷流失量30.17%、25.00%。并且OAI处理在各项经济性状和内在品质指标上均表现较优,在洱海西部银桥烤烟的产量、产值获得最大值,分别高于FP处理3.61%、12.85%;在洱海北部三营,产量、产值分别高于FP处理4.30%、14.87%。同时,银桥和三营OAI处理成熟期表层土壤(0~20 cm)无机氮残留分别低于FP处理50.39%和15.75%,有效降低养分资源浪费。本试验结果为实现洱海流域植烟区面源污染防治和农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

    • 彭先容,王帅,曾卓华,王佳乐,王妍,冯蓉,秦梦婵,赵敬坤,卢明,张跃强

      2023(11):110-11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47     摘要: (14) HTML (0) PDF (9.74 MKB)(37)

      Abstract:

      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下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红心柚化肥减量配施管理及优质高效生产意义重大。2018年在重庆丰都连续开展3年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FP)、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25%(75%FP+25%OF,氮磷钾有机替代比例均为25%)、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50%(50%FP+50%OF)、优化施肥(OPT)、有机肥替代优化施肥25%(75%OPT+25%OF)、有机肥替代优化施肥50%(50%OPT+50%OF),共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红心柚叶片果实养分状况、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1)相比于FP,有机肥替代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有机肥替代处理叶片氮及果实磷、钾养分浓度较FP分别增加1.2%~8.5%及21.3%~48.9%、1.29%~14.8%,叶片磷、钾和果实氮无明显影响。(3)各有机肥替代处理产量增加1.2%~30.3%,产量构成上,单株挂果数增加了0.4%~32.2%,单果重无明显变化。(4)红心柚产量随有机替代比例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优产量对应的有机肥替代比例为26%;肥料运筹上,最优产量对应的氮、磷、钾养分基施比例分别为52%、52%、50%。(5)相比于FP,有机肥替代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明显降低,而固酸比和糖酸比显著增加,随有机替代比例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综上所述,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通过优化红心柚生产的肥料运筹、提高叶片和果实养分状况、改善果园土壤化学性质,实现了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养分需求的系统高效匹配,进而提高红心柚的产量和品质。

    • 兰慧至,王泽宇,王心慧,徐建华,赵子璇,郭浩赟,孟宏宇,张秀海,黄伟

      2023(11):120-12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69     摘要: (16) HTML (0) PDF (5.80 MKB)(34)

      Abstract:

      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产量和质量,探究炭基有机肥配施化肥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马铃薯减肥增效,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以马铃薯品种“荷兰 15”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不施肥(CK)、只施用化肥(T1)、只施用炭基有机肥(T2)、化肥和炭基有机肥均最高推荐量施用(T3)、化肥最大量和炭基有机肥减半施用(T4)、化肥减半和炭基有机肥最大量施用(T5)、化肥和炭基有机肥均减半施用(T6)7个处理,研究了炭基有机肥配施化肥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冠幅、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植株干鲜重以及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张家口地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炭基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比只施用化肥和只施用炭基有机肥处理能够更有效地促进马铃薯各项生长指标提高,但以T6处理的效果更明显;收获时,T6处理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干重明显高于CK,较 CK 分别提高了12.47%、33.43%、75.83%、134.25%,而冠幅较 CK 提高了 13.19%,但与CK差异不显著;T6处理的叶绿素总含量、净光合速率也与CK差异显著,分别是CK的2.97、2.21倍。T6处理的蛋白质、维生素 C的含量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较 CK 分别提高了 29.95%、41.36%,T6 的淀粉含量与 CK、T1、T2处理差异显著,但与T3、T4、T5处理差异不明显,其较 CK 提高了 10.09%;T5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最高,但与T6处理无显著差异,二者与其他处理差异明显,较 CK 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分别提高了 87.04%和83.24%。综上所述,在张家口地区马铃薯生产中,T6处理达到了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及改善品质的目的,因此,炭基有机肥和化肥均减半施用(T6)是适合张家口地区马铃薯的施肥方案。

    • 铁建中,刘亚昱,魏百弘,高雪琴,徐之奇,刘泽慈,胡琳莉,郁继华

      2023(11):127-13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599     摘要: (11) HTML (0) PDF (7.54 MKB)(30)

      Abstract:

      针对西北农牧交错地区种养废弃物产生量大且有机肥化消纳率低的问题,以种养废弃物(羊粪、尾菜、牛粪、菇渣、玉米秸秆)为原料,不施肥(CK1)和当地商品有机肥(CK2)为对照,设计8个配方进行堆肥发酵,研究种养废弃物堆肥对日光温室西葫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4(羊粪∶尾菜∶秸秆= 6∶3∶1)处理单株产量最高,与CK2相比提高了26.1%,且T4处理单株畸形率最低。T4处理维生素C含量最高,较CK2提高了5.5%,硝酸盐含量最低,较CK2显著降低了10.5%,且T4 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2提高了3.6%。T7(羊粪∶尾菜∶菇渣∶秸秆= 6∶2∶1∶1)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较CK2显著提高了9.9%。各堆肥处理的Ca、Mg、Cu、Fe、Mn、Zn含量无显著差异,T4处理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CK2显著提高了28.3%,设计配方堆肥处理较CK2显著增加了赖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含量,降低了谷氨酸含量。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分析表明,相比商品有机肥,T4处理增产提质效果最好,所以可选择T4配方用于优化当地种养废弃物有机肥化处理体系和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

    • 丰智松,刘静,李增源,张卫峰,安琪琪,石振昌,陶裕欧

      2023(11):137-14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83     摘要: (16) HTML (0) PDF (6.84 MKB)(38)

      Abstract:

      研究不同优化施肥模式对冻后红美人柑橘产量、品质及树体生长的影响,为实现红美人柑橘的高产优质提供技术指导。以红美人田间试验为基础,设置4个处理:农户常规施肥(FP)、农户常规施肥+微量元素优化(OM)、有机肥配施专用肥(OPM)、综合优化施肥(COM)。3种优化施肥模式均可促进红美人的生长,农户+微量元素优化处理显著提高了维生素C含量,有机肥配施专用肥有提高红美人产量和品质的潜力。综合优化施肥效果最佳,相较于农户常规施肥,显著提高了春梢各生长指标;叶片SPAD值和矿质养分含量均显著提高;果实纵径、挂果数和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6.91%、19.62%、26.45%;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66.91%、22.42%、35.93%。综合优化养分管理可以平衡树体养分,激发树体产量潜力并提高品质。

    • 张帆,崔云浩,石玉,张毅,王军娥

      2023(11):145-15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71     摘要: (16) HTML (0) PDF (7.46 MKB)(33)

      Abstract:

      为探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施加外源硅对辣椒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氮代谢的影响,以辣椒品种“奥黛丽”为试材,采用基质栽培,设置3913.5(N1)、2236.5(N2)、1564.5(N3)、0(N4)kg/hm2 4个不同土壤氮素水平和0(S0)、1.5 mmol/L(S1)2个外源硅肥水平,两者完全随机组合,共8个处理,研究辣椒植株的生物量、根系形态、矿质元素含量、光合特性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辣椒植株鲜重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基质氮素水平的降低逐渐增加,施硅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各氮素水平下鲜重量与干物质积累量;(2)N2水平更有利于辣椒植株地上部、地下部氮、磷、钙元素的积累,较N1水平提高了6.03%~23.97%,施硅处理后,不同氮素水平下植株中大量元素含量均进一步提高,其中N2S1处理对植株大量元素吸收的促进效果最佳,较N2S0显著提高了8.13%~45.10%;(3)与其他水平相比,N2水平显著提高了辣椒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施硅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不同氮素水平下辣椒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与光合能力,其中N2S1处理下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97、1.11和0.58 mg/g FW;(4)辣椒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在N2水平下达最大值,与N1水平相比,GS、GOG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34.71%和19.87%,加硅后均显著提高了各氮素水平下叶片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其中N2S1处理较N2S0处理NR、GS和GOGAT酶活性提高了42.86%~80.47%。综上所述,氮肥减施40%更能促进辣椒幼苗的生物量累积、光合作用与氮代谢进程,配施1.5 mmol/L的外源硅后促进效果进一步提升。

    • 曹梦琳,尚晶涛,王宇轩,赵智勇,原向阳,董淑琦,杜慧玲

      2023(11):155-16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24     摘要: (14) HTML (0) PDF (7.26 MKB)(34)

      Abstract:

      探究孕穗期喷施不同浓度外源锌溶液对谷子各部位锌含量、锌生物有效性、矿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明确谷子外源锌的最佳施用量,为锌肥在谷子上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10号和常规谷子品种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谷子孕穗期喷施等量0(CK,清水)、20(Zn1)、40(Zn2)、60(Zn3)、80(Zn4)、100(Zn5)mg·kg-1(以Zn计)硫酸锌(ZnSO4·7H2O)溶液,研究不同浓度锌溶液对锌含量、锌生物有效性、矿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锌溶液均可提高植株各部位锌含量,且随着锌喷施浓度增大,锌含量持续升高,在Zn5处理时达到最大,但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食品中锌限量标准(<50 mg·kg-1);施用不同浓度外源锌后,锌在叶片中分配比例最大,其次为根、茎鞘,在籽粒中分配比例最小;随着锌喷施浓度的增大,籽粒植酸含量及植酸/锌摩尔比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在Zn 40 mg·kg-1处理时降低程度最大,与CK相比,晋谷21号分别降低了46.06%、54.31%,张杂谷10号分别降低了35.80%、40.31%;喷施不同锌溶液后,籽粒氮、磷、钾及粗蛋白含量随着锌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Zn 40 mg·kg-1时达到最高,晋谷21号较CK分别提升了9.26%、40.79%、9.20%、9.26%,张杂谷10号较CK分别提升了5.36%、17.17%、4.58%、5.36%;不同品种谷子喷施不同浓度锌,其穗长、千粒重、穗粒重以及产量与对照相比,均在Zn2处理增加最多,晋谷21号较CK分别增加了7.12%、3.79%、20.69%、21.16%,张杂谷10号较CK分别增加了3.33%、5.16%、14.22%、13.94%。综上所述,外源锌对谷子各部位锌含量、生物有效性以及改善品质、增加产量均具有重要作用,高产高效富锌谷子生产锌的最佳喷施时期为孕穗期,最佳喷施浓度为40 mg·kg-1锌溶液。

    • 孙愚琛,吴俊颖,任薪芳,储君炜,周春火,倪国荣,魏立娥,尹鑫

      2023(11):164-17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53     摘要: (13) HTML (0) PDF (8.43 MKB)(25)

      Abstract:

      硒是人类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食用富硒农产品具有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等功效。黄精对硒有较强的生物富集能力,通过硒肥生物强化黄精是安全有效获得富硒农产品的途径之一,因此,研究硒肥对黄精生长及其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多花黄精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种不同种类肥料(普通蚯蚓肥、蚯蚓无机硒肥、蚯蚓有机硒肥)对黄精幼苗生物量、叶片生长、茎粗、株高、生根数、多糖、硒含量、硒形态、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用普通蚯蚓肥和蚯蚓无机硒肥较不施肥对黄精幼苗的生长无显著促进作用,施加蚯蚓有机硒肥能显著提升黄精生物量、叶片、株高、生根数和多糖等生长指标。施用外源硒肥显著增加了黄精硒含量,蚯蚓有机硒肥处理中黄精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是无机硒肥处理的1.38和1.56倍,施用蚯蚓有机硒肥更利于黄精总硒和有机硒的积累。蚯蚓有机硒肥促进了黄精根际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钾的释放,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增加可能是蚯蚓有机硒肥促进黄精生长和品质提升的原因之一。黄精根际土壤酶活性对不同硒肥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响应,外源硒肥显著提升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有机硒肥与无机硒肥相比更有利于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酶活性。综上所述,蚯蚓有机硒肥是黄精幼苗阶段较为理想的促生肥和硒强化肥,蚯蚓有机硒肥替代普通蚯蚓肥和蚯蚓无机硒肥有望成为未来培育富硒农产品的主要途径。

    • 张丽君,李栋,赵敬坤,唐晓东,陈大超,康福蓉,王昱桁,王洁,石孝均,张跃强

      2023(11):173-17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74     摘要: (15) HTML (0) PDF (6.66 MKB)(36)

      Abstract:

      酸性土壤广泛存在于我国柑橘主产区,往往伴随土壤结构差、肥力低、供肥弱等障碍,是限制我国柑橘产区减肥增效、增产提质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传统土壤调理剂相比,施用有机来源的土壤调理剂有望协同实现土壤降酸培肥,促进树体养分吸收,增加柑橘产量和提高果实品质,但不同调理剂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通过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评估了有机肥(T1)、生物炭(T2)、贝壳粉(T3)、复合调理剂(有机肥+生物炭+贝壳粉,T4)共4种有机来源土壤调理剂对酸性柑橘园土壤理化性质、营养春梢养分含量、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土壤调理剂(对照,CK)相比,连续两年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处理(T1~T4)的土壤pH平均增加0.44个单位,土壤酸度显著降低;同时,T1~T4处理的土壤紧实度显著降低,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显著增加。施用调理剂处理提高了叶片SPAD值和叶片氮、磷、钾含量,其中施用复合调理剂处理最为显著。与CK相比,施用土壤改良剂处理(T1~T4)两年平均增产幅度为8.8%~16.7%,施用复合调理剂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佳。与CK相比,施用土壤改良剂(T1~T4)果实固形物增加了0.85~2.45个单位,同时显著增加了单果重、固酸比和糖酸比,果实综合品质显著提升。综合而言,复合调理剂处理在土壤酸化改良、地力提升,促进柑橘树体养分吸收,增产提质增效等方面的效果最为突出,可为我国酸性土壤柑橘园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丁万博,董兴敏,代鸣涛,许永华,杨鹤

      2023(11):180-18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17     摘要: (12) HTML (0) PDF (10.95 MKB)(27)

      Abstract:

      为探究椰糠替代草炭用作人参穴盘育苗基质的可行性,将椰糠、草炭、蛭石按体积进行不同比例复配,研究不同配比基质对人参种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椰糠在基质中占比的减少,基质通气孔隙度上升,持水孔隙度下降,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草炭 ∶ 蛭石=5∶3),其中T3处理(椰糠 ∶ 蛭石=2∶1)在茎粗、根长、鲜重、干重、根冠比、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尤以T4处理(椰糠 ∶ 蛭石=1∶1)最优,叶面积、地下干重和鲜重、根冠比、壮苗指数、可溶性蛋白、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显著优于CK(P<0.0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分(0.936)高于CK(0.775)。综上所述,T4处理为最适的椰糠配比基质,能够替代以草炭为主的人参育苗基质配方。

    • 韩康,黄春燕,苏文斌,郭晓霞,李智,田露,菅彩媛,任慧敏,卫志刚,宋剑君

      2023(11):189-19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56     摘要: (15) HTML (0) PDF (5.99 MKB)(31)

      Abstract:

      盐碱地问题的日益严重制约着河套灌区甜菜的发展。前人研究不同改良剂的配施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但关于盐碱地甜菜中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2019—2020年在河套灌区盐碱地中施用不同配比腐植酸型改良剂,通过分析不同处理间甜菜产量和质量、各器官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以及土壤中含盐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施用腐植酸型改良剂可以提高盐碱地甜菜的产量和质量,甜菜产量、产糖量相较于对照分别增加11.29%~32.54%、13.50%~38.61%,不同配比腐植酸型改良剂的改良效果不同。(2)施用腐植酸型改良剂可以促进甜菜在盐碱地中的生长发育,并提高甜菜植株的光合效率。(3)施用腐植酸型改良剂可以降低当季盐碱地中的含盐量,相较于不施用改良剂的地块土壤含盐量减少0.59~3.17个百分点,从而改善甜菜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以上结论为揭示改良剂对盐碱地甜菜生物学特性和产量、质量的影响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艳梅,杨春雷,饶雄飞,李小坤,刘诗诗,廖世鹏

      2023(11):195-20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03     摘要: (13) HTML (0) PDF (6.87 MKB)(35)

      Abstract: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雪茄茄衣CX-26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和氮(N)、磷(P)、钾(K)养分吸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烟株干物质积累和N、P、K养分吸收特征,以期为雪茄茄衣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S”形曲线增长。移栽后45~60 d是雪茄烟株地上部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期间最大积累速率可达177.90 kg/(hm2·d),积累量占收获期干物质积累总量的57.78%。茎秆、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期的延伸持续增加,快速增长时期在移栽后40~65 d,期间叶片是干物质的分配中心。养分吸收结果显示,N、P、K养分积累在整个生育期均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趋势;N、P、K养分的快速积累时期分别是在移栽后43~55、43~57、42~56 d,最大积累速率分别可达4.96、0.37、6.44 kg/(hm2·d);随着生育期的进行,N、P、K养分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而茎秆与之相反;其中,叶片是N、P、K养分分配中心,收获时叶片中N、P、K养分积累量占烟株地上部总积累量的比例分别为73.08%、62.84%、65.38%。生产100 kg雪茄茄衣CX-26品种的烟叶需要N 3.35 kg、P2O5 0.66 kg、K2O 5.80 kg,N、P2O5和K2O 吸收比例为1∶0.2∶1.7。

    • 南雄雄,杨柳,李文慧,余泽龙,王灵娟,王芳

      2023(11):202-21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42     摘要: (11) HTML (0) PDF (25.92 MKB)(29)

      Abstract:

      探究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枸杞生长发育和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枸杞缺素诊断与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宁杞10号”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液培养法,设置全素(CK)、缺氮(-N)、缺磷(-P)、缺钾

    • 陈娥,胡百顺,张朝阳,黄子艺,秦邦,陈永波,杨宝红,熊福平,杜兴媛,马世龙,刘瑶

      2023(11):213-22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26     摘要: (14) HTML (0) PDF (14.38 MKB)(31)

      Abstract:

      从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 L.)根际土壤中筛选发现潜在的具有活硒能力、抑镉能力或二者能力兼之的细菌菌株。首先,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车前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出耐硒耐镉细菌;将分离得到的耐硒耐镉细菌进行16S rRNA基因鉴定;然后,利用土壤固体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培养,并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别测定不同细菌对应土壤的有效硒和有效镉,计算出菌株活硒率和抑镉率;最后,初步评价菌株对土壤硒或镉活化或抑制的能力。试验结果从车前草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二级细菌8株,其中活硒率超过100%的菌株有CQC-3、CQC-8、CQC-11、CQC-12,抑镉率超过20%的菌株有CQC-7、CQC-8、CQC-12、CQC-13,活硒抑镉能力兼具的菌株有CQC-8和CQC-12,此研究结果为后续解决土壤和植物硒镉伴生问题、活硒抑镉机理研究和菌剂的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 伍巧慧,龚文坤,刘新月,杨劲明,吕荣婷,王蓓蓓

      2023(11):221-22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82     摘要: (11) HTML (0) PDF (13.43 MKB)(25)

      Abstract:

      从哈密瓜根际土壤中筛选高效耐高温促生菌株,并通过盆栽试验来探究其促生效应。利用改良难溶性无机磷固体培养基、透明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评价菌株的解磷能力。以哈密瓜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定CK(不接种菌剂)、接种菌株F40(阴性对照)、F1、F9、F70和B25共6个处理,探究接种菌株对哈密瓜的生长以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从哈密瓜根际土壤中共筛选出4株耐高温解磷菌,其中菌株F9经鉴定为烟曲霉

    • 李珊珊,郑东辉,刘柠,陶文轩,张欢欢,高南

      2023(11):229-24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55     摘要: (15) HTML (0) PDF (25.74 MKB)(19)

      Abstract:

      植物根际促生菌是最常用的微生物肥料的菌种来源。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因良好的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逆性及降解有机污染物等特性备受关注。以具有减少农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和良好促生特性的施氏假单胞菌NRCB010为研究对象,明确其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以生物量(以OD600值表示)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优选法确定发酵基础培养基和碳氮源及其浓度,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极差分析优化无机盐成分,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NRCB010菌落呈圆形、皱褶状、黄色,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短杆状、长度约2 μm、无芽孢;利用多种碳源、氨基酸和羧酸,具有还原力。改良的金氏B(King′s B)培养基为NRCB010发酵较好的基础培养基;以15 g/L糖蜜+葡萄糖(1∶1,W/W)为碳源、以25 g/L牛肉浸粉为氮源时NRCB010的生物量最高。最优无机盐组合为KH2PO4 1.5 g/L、 MgSO4·7H2O 1.5 g/L和NaCl 2.0 g/L。优化后的最优发酵培养基为糖蜜7.1 g/L、葡萄糖8.5 g/L、牛肉浸粉22.9 g/L、MgSO4·7H2O 1.3 g/L、NaCl 2.0 g/L和KH2PO4 1.0 g/L。使用此优化培养基发酵36 h,NRCB010发酵液的OD600值为11.09,有效活菌数为2.87×1010 cfu/mL。

    • 盛定红,李小军,张景宁,董丽敏,杜鑫,谢承卫

      2023(11):241-24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73     摘要: (13) HTML (0) PDF (8.16 MKB)(15)

      Abstract:

      针对我国烟草连种和大量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板结、酸化、供肥能力下降等系列问题,从贵州省某煤矸石露天存贮地附近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培育出一株解磷效果优异的解磷细菌,编号为GZ-11。经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东洋芽孢杆菌(Bacillus toyonensis)。利用GZ-11处理煤矸石制备煤矸石微生物肥料,在煤矸石微生物肥料的基础上掺入不同比例的氮、磷、钾制备1号煤矸石烟草复合肥料(A)和2号煤矸石烟草复合肥料(B)。以烟草专用肥(CK)为对比,进行烟草大田种植试验,探究两种煤矸石烟草复合肥料对烟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GZ-11处理后的煤矸石的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32.40、720.63、815.60 mg/kg,分别是原煤矸石的14.38、5.99、6.01倍。(2)在封顶期3种处理下烟草的茎围和最大叶面积均无显著差异;在烟草株高表现上,A处理显著高于CK处理。(3)与CK相比,A、B两种处理下的烟叶化学成分(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钾、氯含量)更接近优质烟。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煤矸石烟草复合肥料在促进烟草农艺性状上与烟草专用肥差别不大,在提高烟草品质上优于烟草专用肥料,可促进烟草业的绿色发展。

    • 专题综述
    • 刘陈,王伟妮,廖世鹏,任涛,鲁剑巍

      2023(11):248-25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665     摘要: (25) HTML (0) PDF (6.24 MKB)(24)

      Abstract:

      油菜具有适应区域广、抗逆性强、生产成本低、生物量大、养分含量高、还田易腐解等优势,同时我国南北方分别拥有大量的冬闲田和秋闲田,发展油菜绿肥生产和利用潜力巨大。基于大量研究文献,就油菜绿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生态效益、减肥增效以及关键种植和利用技术进行归纳与论述,为油菜绿肥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全选
    显示模式:: |
    • 有机肥料施用风险分析及相关标准综述

      唐杉, 刘自飞, 王林洋, 杜为研, 刘继培, 汪洪

      Abstract:

      合理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对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有机肥料施用过程可能存在的危害风险,包括:重金属、抗生素、环境激素、微塑料等可能会对产地生态环境与农产品安全产生影响的风险。盐分过高、腐熟不够对作物生长不利的风险。人体病原生物、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等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以及进口有机肥料带入的有害生物入侵风险。总结了有机肥料产品标准中相关风险限量指标。

      • 1
    按检索
    检索词
     到
    《中国土壤与肥料》招聘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