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2.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青海 西宁 810008;3.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
沈吉成(1989-),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旱地与绿洲农作制。E-mail:1911561480@qq.com;赵彩霞(1997-),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麦类作物分子遗传育种。E-mail:1379572449@qq.com。沈吉成和赵彩霞同为第一作者。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337,31660373和31761143004);甘肃省教育厅项目(2017C-12);“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 BAD14B03,2015BAD22B04-3);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9420)。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ridland Crop Science(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2.Key Laboratory of Adaptation and Evolution of Plateau Biota,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Innovation Academy for Seed Desig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ning Qinghai 810008;3.Qingha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Molecular Breeding,Xining Qinghai 810008)
引用本文
沈吉成,赵彩霞,刘瑞娟,叶发慧,李亚鑫,李玲玲,陈文杰.耕作措施对旱农区农田土壤质量与碳排放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1):122-130.
复制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0-09-09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2020-12-19
- 在线发布日期: 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