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氮素是苹果树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对于苹果树生长和果实品质都有积极的作用[1]。苹果树适宜的根系结构对于土壤营养、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除了苹果树根系外,施肥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含量。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的转化息息相关,对均衡土壤肥力、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优化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现实生产中氮素易挥发、淋溶的特性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使用有机肥替换部分氮肥,减少施肥对环境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产量成了研究的热点课题。前人研究表明,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养分与有机碳含量,使土壤微生物数目增多,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健康土壤的形成,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3-4]。李艳平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适量混合有机肥能提高烤烟根系活力,改善根际土壤环境。徐文兵等[6]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施于根区,可增加烤烟根系长度、体积、直径和分枝数,提高烤烟根系活力。赵娜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家畜粪便堆肥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提高番茄植株的抗病性。徐华勤等[8]利用BIOLOG生态测试板研究长期施肥后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施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微生物整体活性和丰富度,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最好。商品有机肥养分含量稳定,且有机质含量高,施用方便,日益成为农民的首选,在生产中应用比例较高。目前关于苹果树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响应方面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针对当前苹果树氮肥过量施用的主要问题,选取2种商品有机肥,对比常规商品有机肥和果枝堆沤有机肥的施用效果,从苹果树根系及果园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比例配施肥的响应来进行分析,以期为苹果树栽培种植选择合适的肥料及配施比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地点和试验材料
-
试验于2016~2017年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减肥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园(110.71°E,34.21°N) 进行。试验地海拔高度513m,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3.5℃。供试果园面积30hm2,主栽23年红富士果树,4m×5m株行距,地势平坦,有便利的灌溉条件,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如表1。
-
试验材料包括常规商品有机肥(临汾市力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果枝有机肥(运城市临猗县万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化肥[尿素(N 46%)、重过磷酸钙(P2O5 44%)、硫酸钾(K2O 50%)]。试验前分别对供试有机肥养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2。
-
1.2 试验设计
-
试验采用优施化肥方案,设计有机肥用量及种类双因素[6],共7个处理[Y1:单施化肥(对照)、 Y2:常规有机肥替代20%氮肥用量、Y3:常规有机肥替代40%氮肥用量、Y4:常规有机肥替代60%氮肥用量、Y5:单施常规有机肥相当于100%氮肥用量、Y6:单施常规有机肥相当于300%氮肥用量、Y7:单施果枝有机肥相当于300%氮肥用量],每个处理选取生长势基本一致的苹果树5株,随机选择排列。
-
2016年11月采收后施基肥。基肥采用条状沟施肥法[9],在距树干50cm树体两侧行间各挖1条深40cm、宽40cm、长1.5m的条状沟,把有机肥和化肥与沟内20cm土壤混匀后施入,再回填表土。有机肥一次性全部施用,化肥依照基追肥比例,分次施入,2017年3月中旬萌芽期、6月中旬春稍停长期追施化肥,采用穴施法,在树冠外围的东、西、南、北4个方向各挖1个深40cm的穴,在穴内施肥,至2017年苹果采收后结束。化肥分期施用配比如表3。
-
以目标产量2000kg和百千克养分需求量N 0.8kg、P2O5 0.3kg、K2O 0.9kg计算施肥量,采用氮素实时监控法[10]、磷钾恒量监控法[11]和土壤测定数据确定,养分需求年供应量分别为40、6、 18kg(表4)。
-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1.3.1 苹果树根样的采集及测定
-
2017年8月按处理各选3株长势较好的健康苹果树,在树干外围主干枝下同一方向,采用根钻法在施肥沟内和沟外(远离树干施肥沟外侧)20cm处,根钻内径6.35cm,样室高10.00cm,样室容积316.73cm3。按0~15、15~30cm土壤层分层取土,每层各选取2个点采样,收集其中根样,共计84个样品。将所取样品置于筛子上,用小水流缓慢冲洗,防止根系丢失。冲洗完后采用加拿大Regent公司生产的Win RHIZO根系形态分析系统对根系形态进行分析测定[12],再分别称其鲜重,置于80℃烘箱中烘干至恒量,称干重,计算其含水量。
-
1.3.2 土壤微生物测定
-
2017年8月试验园采用5点取样法( 取5个重复混匀样),选取每个处理的5个重复耕作层(0~30cm,平行树中每个周围采集一个)新鲜土样共35个装袋带回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分离[13]。应用BIOLOG生态测试板( 美国Matrix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生产) 测定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称取相当于10g烘干土重的新鲜土样加入内有10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盖锡箔纸,200r·min-1 振荡30min,然后按逐步稀释法,依次稀释为10-2、10-3 梯度液。用10-3 稀释液接种生态测试板,接种量为150 μL。每样1板(3次重复),将接种好的测试板加盖在 (25 ±1)℃下培养10d,每隔24h用BIOLOG在590nm下读数[14]。将平均吸光(AWCD)值作为微生物整体活性的有效指标[15]。AWCD值的变化速度(斜率)和最终能达到的AWCD值反映了土壤微生物利用某一碳源物质的能力。用土壤酶联免疫吸收分析反应144h的数据计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31种碳源利用能力的不同,分别计算Shannon-Wiener物种丰富度指数H、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 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E,并进行主成分分析。
-
1.4 统计分析
-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 2003和SPSS 24.0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及作图。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进行偏相关性分析,不同处理间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进行主体间效应检验。根据培养基利用碳源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按照计算物种指数的方法[11]计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
-
Shannon-Wiener物种丰富度指数H、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E、 Simpson优势度指数Ds、Pi 为第i孔的相对吸光值与所有整个微平板的相对吸光值总和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16]:
-
主成分分析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控制所有变量的几个主成分,它的一般步骤[17]为:(1)确定分析变量,收集数据资料;(2)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 (3)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相关系数矩阵计算; (4)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按照特征值大小排序;(5)计算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6)确定主成分个数,一般选取累积贡献率85%以上的主成分;(7)以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重进行综合评价。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局部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苹果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
2.1.1 局部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苹果树沟内、沟外根系生长的影响
-
用SPSS 24.0进行主体间效应检验[18-22],沟内苹果树根干重、根系表面积显著大于沟外(P<0.05)。沟内取样处理Y1、Y2、Y3、Y4、Y5、Y6、Y7根干重较沟外分别提高50.31%、87.96%、260.16%、 595.13%、70.86%、87.88%、0.25%( 图1); 沟内取样处理Y3、Y4、Y5、Y7根长较沟外分别提高48.86%、70.00%、71.71%、133.71%,沟内取样处理Y1、Y2、Y6根长较沟外分别降低58.70%、 8.16%、36.06%(图2);沟内取样处理Y2、Y3、 Y4、Y5、Y7表面积较沟外分别提高28.25%、 83.97%、192.19%、86.48%、99.53%,沟内取样处理Y1、Y6表面积较沟外降低15.77%、3.22%(图3);沟内取样处理Y1、Y2、Y3、Y4、Y6、Y7根体积较沟外分别提高127.77%、38.51%、228.99%、 690.26%、104.87%、19.19%,沟内取样处理Y5根体积较沟外降低36.21%(图4)。试验结果表明,沟内集中施肥可显著提高根干重、根系表面积,改善根的构型,从而增加根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沟施肥水方式中最有利于根系生长的常规有机肥替代氮肥比例为40%~60%;果枝有机肥替代化肥也可促进根系生长,没有常规有机肥300%替代效果明显,最佳比例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
图1 不同比例局部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施肥沟内、沟外植株根干重的影响
-
图2 不同比例局部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施肥沟内、沟外植株根长的影响
-
图3 不同比例局部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施肥沟内、沟外植株根表面积的影响
-
图4 不同比例局部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对施肥沟内、沟外植株根体积的影响
-
2.1.2 局部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苹果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
根系形态是影响养分吸收的重要因素,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均能反映根系吸收能力的强弱[23-26]。Y5较Y1根体积显著提高,其它处理间根体积无显著性差异;Y1~Y7处理的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表5)。Y2~Y7处理根干重比Y1分别提高了6.95%、6.95%、9.27%、29.13%、25.83%、 14.23%;Y2~Y7处理根长比Y1分别降低了39.97%、32.43%、1.72%、15.31%、10.03%、 36.16%;Y4、Y5、Y6处理根表面积比Y1分别提高了33.66%、15.05%、22.89%,Y2、Y3、Y7根表面积比Y1降低了13.32%、0.29%、5.01%;Y2~Y7处理根体积比Y1分别提高了16.59%、22.76%、 65.20%、248.60%、49.04%、36.12%。Y7较Y6根干重、根长、根体积有所降低,但根表面积增加明显。
-
试验结果表明,局部配施有机肥处理0~30cm根系密集区土层根干重、表面积、体积较全量化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根长有所降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局部配施有机肥处理促进了根系的干物质积累,而单纯化肥处理促进了根系的伸长。各有机肥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增加根干重6.95%~25.83%,降低根长1.72%~39.97%。有机肥替代氮肥表面积、体积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表面积增加了15.05%~33.66%,体积增加了16.59%~248.60%,可见,干重和体积增加最明显,其次是表面积。分析原因,不只是有机肥对根系生长的刺激作用,还可能与根系的土壤环境利于根系伸展有关。尤其替代氮肥40%~100%的处理均明显地增加了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改善根的构型,从而增加根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但是大量施用有机肥300%替代化肥氮处理,其根干重、根长、表面积、体积均较有机肥100%替代化肥氮处理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大量的有机肥投入,其自身腐解对氮素的吸收,影响了树体的氮供应。因此,从有机肥对氮肥的替代效应和改善根系生长环境,促进苹果树根系生长及根活力的角度综合考虑,有机肥替代氮肥的适宜比例为40%~100%,高替代比例的常规有机肥促根系生长效果比等替代比例的果枝有机肥明显。
-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
2.2 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比例有机肥配施的响应
-
2.2.1 局部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变化
-
由图5可以看出,各处理的AWCD值都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培养最初的24h,各处理AWCD值变化均较小,24~48h,AWCD值增长速度加快,48h后呈现快速增长并一直延续到144h,144h后则趋于稳定。
-
在整个培养周期内,除Y4处理外,不同处理AWCD值的变化速率和最终所能达到值均低于Y1。不同处理AWCD值的变化速率和最终所能达到值排序为:Y4>Y1>Y7>Y6>Y2>Y5>Y3,该结果与赵娜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其原因可能是局部配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变高,微生物个体活性增加,但土壤微生物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地改变—— 土壤中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增加,劣势种群竞争性减弱,微生物结构未达到新的平衡,导致微生物整体活性在短期内降低。具体来看,随着局部配施有机肥比例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也随之增加,微生物个体活性增加明显,土壤微生物结构变化更大,土壤微生物整体活性大小为土壤微生物个体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结构变化双重因素响应的结果。 20%~40%局部配施有机肥比100%、300%高量配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量少,微生物个体活性增加不明显,在土壤微生物结构发生改变的情况下,20%~40%局部配施有机肥土壤微生物整体活性更低,因此,40%局部配施有机肥AWCD值的变化速率和最终所能达到的值为不同处理最低;60%局部配施有机肥,土壤微生物个体活性增加效应大于土壤微生物结构改变效应,因此,其AWCD值的变化速率和最终所能达到值均大于Y1。
-
图5 不同比例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AWCD值的变化
-
2.2.2 局部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
Maguran指出Shannon指数受群落物种丰富度影响较大[27]。由表6可知,处理Y2、Y4、Y5、Y6、 Y7与Y1无显著性差异,Y3较Y1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局部配施有机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激素含量,促进了优势微生物种群快速增殖,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建,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这与孔维栋等[28]的研究结果相似。
-
Simpson指数反映群落中常见的物种,本试验中处理Y2、Y4、Y5、Y6、Y7与Y1无显著性差异,Y3较Y1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局部配施有机肥促进优势微生物种群快速增殖的同时,也使部分劣势菌种遭到淘汰,表现出土壤微生物物种的调整。
-
从均匀度Pielou指数来看,与Y1相比,除Y3外,Y2、Y4、Y5、Y6、Y7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说明合适比例的局部有机配施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均匀度,更有益于苹果树根系的生长。
-
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看,20%~40%局部配施有机肥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更低,这和AWCD值分析结果一致。
-
2.2.3 局部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反映了群落总体的变化,但未能反映微生物群落代谢的详细信息,研究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能力的差异,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特性[30]。通过对BIOLOG测试所获得的反应144h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在降维后的主元向量空间中,用点的位置直观地反映出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由PCA分析得出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100%,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57.5%。利用前2个主成分做局部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土壤对碳源利用的排序(图6),Y2、Y5、Y6、Y7得分值较低且与Y1非常接近,说明单施化肥、20%有机肥局部替代及高量有机肥替代(≥ 100%有机肥替代)对果园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较小,可能是由于这4种施肥方式并未达到微生物活动的最佳C/N(约25/1)值[29]。比较Y3、Y4处理与Y1处理,在主成分1轴上的得分值之间则有很好的分离,也就是说,40%~60%局部有机肥配施微生物对碳源利用与单施化肥有较大差异,说明40%~60%局部有机肥配施可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提供适合土壤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合适C/N值,与单施化肥形成明显区别。
-
图6 不同比例配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
-
与主成分1和主成分2具有较高相关系数的碳源见表7。由表7可以看出,对主成分1贡献率最高的是D-甘露醇,属于醇类物质;而在主成分2中,贡献率最大的是L-天冬酰胺酸,属于氨基酸类物质。因此,对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是醇类物质和氨基酸类物质。
-
3 讨论与结论
-
本研究表明,局部配施有机肥处理0~30cm根系密集区土层根干重、表面积、体积较全量化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干重和体积增加最明显,其次是表面积;但是根长有所降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局部配施有机肥处理促进了根系的干物质积累,而单纯化肥处理促进了根系的伸长。从有机肥对氮肥的替代效应和改善根系生长环境,促进苹果根系生长及根活力的角度综合考虑,有机肥替代氮肥的适宜比例为40%~100%,高替代比例的常规有机肥促根效果比等替代比例的果枝有机肥明显。
-
在改善土壤生物学性质方面,利用BIOLOG板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在整个培养周期内,除Y4外,其它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AWCD值变化速率和最终所能达到的值均低于Y1。其原因可能是局部配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微生物个体活性提高,但土壤微生物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增加,劣势种群竞争性减弱,微生物结构未达到新的平衡,导致微生物整体活性在短期内降低。土壤微生物整体活性大小为土壤微生物个体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结构变化双重因素响应的结果。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降低、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均匀度有所提高。合适比例的局部有机配施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均匀度,更有益苹果树根系的生长。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醇类物质和氨基酸类物质。
-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从局部配施有机肥改善苹果树根系生长环境,促进苹果树根系生长及根活力和生物学效应的角度综合考虑,有机肥替代氮肥40%以上效果明显,考虑到有机肥缓释效应及果农的接受度,常规有机肥替代氮肥最佳比例为40%,果枝有机肥最佳替代比例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
参考文献
-
[1] Zhang F S,Chen X P,Vitousek P.Chinese agriculture:an experiment for the world[J].Nature,2013,497:33-35.
-
[2] 葛顺峰.苹果园土壤碳氮比对植株-土壤系统氮素平衡影响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
[3] 徐明岗,李冬初,李菊梅,等.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133-3139.
-
[4] 董春华,高菊生,曾希柏,等.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2):336-345.
-
[5] 李艳平,刘国顺,丁松爽,等.混合有机肥用量对烤烟根系活力及根际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6,37(1):32-36,44.
-
[6] 徐文兵,吴峰,邓小华,等.根区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烤烟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7,38(5):45-49.
-
[7] 赵娜,林威鹏,蔡昆争,等.家畜粪便堆肥对番茄青枯病、 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30(19):5327-5337.
-
[8] 徐华勤,肖润林,邹冬生,等.长期施肥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27(8):3355-3361.
-
[9] 王兴仁,毛达如,陈伦寿,等.我国北方石灰性潮土养分变化趋势和施肥对策[M]//北京土壤学会.土壤管理与施肥.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27-38.
-
[10]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2 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19-107.
-
[11] 杨萍.表层土壤调控措施对红富士苹果根系形态及生理的影响[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3.
-
[12] J X,Dai F Q,He S J,et al.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e cultivated soil layer of dry land in the SouthWestern Yunnan Plateau,China[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7,14(12):2484–2497.
-
[13] 张广帅,邓浩俊,杜锟,等.泥石流频发区山地不同海拔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以云南省小江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16,36(3):675-687.
-
[14] 马克平,刘玉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α 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J].生物多样性,1994,2(4):231-239.
-
[15] 陈晓琴.流沙河流域土壤自生固氮菌生物多样性研究[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7.
-
[16] 孙瑞,孙本华,高明霞,等.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3):655-663.
-
[17] 赵自阳,李王成,王霞,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宁夏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水文,2017,37(2):64-72.
-
[18] 李萍.不同草类及活体草根对苹果根系及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8.
-
[19] 夏雪.不同比例有机肥对矮化苹果树生长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
[20] 王德权,周宇飞,陆璋镳,等.水分胁迫下持绿型高粱根系形态及其活力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2):74-75.
-
[21] 郭世荣.无土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
[22] 郭军玲,金辉,郭彩霞,等.不同有机物料对苏打盐化土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25(8):1290-1299.
-
[23] 邹文秀,梁尧,郝翔翔,等.黑土颗粒有机碳和氮含量对有机肥剂量响应的定量关系[J].土壤,2016,48(3):442-448.
-
[24] 陈久红,鲁晓燕,李永丰,等.生草对库尔勒香梨梨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7):71-79.
-
[25] 汪春芬,韦继光,於虹,等.控释肥施用量对兔眼蓝浆果叶片和栽培基质渗出液中养分含量及植株生长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28(2):79-87.
-
[26] 王芬,刘会,冯敬涛,等.牛粪和生物炭对苹果根系生长、土壤特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26(12):1795-1801.
-
[27] 刘满强,胡锋,陈小云.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07,27(6):2642-2650.
-
[28] 孔维栋,刘可星,廖宗文.不同腐熟程度有机物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25(9):2291-2296.
-
[29] 李阜棣,胡正嘉.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
摘要
针对当前苹果树氮肥过量施用的问题,比较不同比例和类型的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苹果树根系生长、 果园土壤微生物变化的影响,找出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最佳替代比例。以多年生红富士苹果(Malus pumila Mill)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优化施肥方案全量化肥(Y1)、常规有机肥替代 20% 氮肥(Y2)、常规有机肥替代 40% 氮肥(Y3)、常规有机肥替代 60% 氮肥(Y4)、常规有机肥替代 100% 氮肥(Y5)、常规有机肥替代 300% 氮肥(Y6)、果枝有机肥替代 300% 氮肥用量(Y7)7 个处理,测定植物根系干重、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等指标。沟内集中施肥可显著提高根干重、根系表面积,改善根的构型,从而增加根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沟施肥水方式中最有利于根系生长的常规有机肥替代氮肥比例为 40% ~ 60%;果枝有机肥替代氮肥也可促进根系生长,但最佳比例需进一步试验验证。局部配施有机肥处理 0 ~ 30 cm 根系密集区土层根干重、表面积、体积较全量化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根长有所降低。常规有机肥替代氮肥的适宜比例为 40% ~ 100%,果枝有机肥没有常规有机肥 300% 替代效果明显。利用 BIOLOG 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在整个培养周期内, 除 Y4 处理外,其它处理的平均吸光值变化速率和最终所能达到的值均低于 Y1(对照)处理。较 Y1 处理,有机肥替代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降低,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均匀度有所提高。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醇类物质和氨基酸类物质。从局部配施有机肥改善苹果树根系生长环境,促进苹果树根系生长及根活力和生物学效应的角度综合考虑,有机肥替代氮肥 40% 以上效果明显,考虑到有机肥缓释效应及果农的接受度,常规有机肥替代氮肥最佳比例为 40%,果枝有机肥最佳替代比例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N)fertilizers to apple trees,the effects of replacing chemical fertilizer N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N at different chemical and organic proportions on root growth of apple trees and change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were studied to identify the best replacement ratio of organic fertilizer N to chemical fertilizer N.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perennial Red Fuji apple(Malus pumila Mill)orchard with seven treatments:optimized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Y1),replacing 20% chemical N fertilizer with conventional organic fertilizer(Y2), replacing 40% chemical N fertilizer with conventional organic fertilizer(Y3),replacing 60% chemical N fertilizer with conventional organic fertilizer(Y4),replacing all chemical N fertilizer with conventional organic fertilizer(Y5),conventional organic fertilizer replacing three times of total N(Y6),fruit branch organic fertilizer replacing three times of total N (Y7). Dry weight of plant roots,the diversity of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of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other microbial indicators were measured. Concentrated fertilization in ditch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root dry weight,root surface area and root configuration,thus increase the ability of root to absorb nutrients and water. The proportion of conventional organic fertilizer replacing nitrogen fertilizer which is most beneficial to root growth is 40% ~ 60%;fruit branch organic fertilizer instead of nitrogen fertilizer can also promote root growth,but the best ratio needs furthe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Local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in 0 ~ 30 cm root dense area increased the root dry weight,surface area and volume of soil layer to some extent,but decreased the root length. The suitable ratio of conventional organic fertilizer to replace nitrogen fertilizer is 40% ~ 100%,and fruit branch organic fertilizer is less effective than conventional organic fertilizer. Using BIOLOG method to measure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in different treatments,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complete culture cycle,the change rates of AWCD and the final AWCD values in all treatments except Y4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Y1(control). Compared with Y1,The richnes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decreased,the diversity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and the evenness was improved. The main components of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were alcohols and amino acids. Considering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of organic fertilizer on nitrogen fertilizer,the improvement of root growth environment and the promotion of fruit root growth and root activity,replacing chemical N fertilizer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for more than 40% N has obvious biological effects in improving 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apple tree roots and promoting growth and vitality of apple tree roots. Considering the slow-release effect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the acceptance of apple farmers,40% is the best ratio for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organic fertilizer replacing chemical N fertilizer. The best substitution ratio of fruit branch organic fertilizer needs further research and verification.
Keywords
local application ; organic replacement ; apple tree root ; soil microorg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