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椒是世界上最大的调味料作物,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种植[1],中国的辣椒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辣椒生育期需肥量较大,合理施肥可提高辣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等性状[3-4]。合理施氮能显著提高辣椒结果数、单果重、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磷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促进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利用,适量的氮磷肥能够提高辣椒产量、品质,调节养分吸收[5],有机肥配施磷钾肥能够疏松土壤,稳定pH,提高土壤供氮能力[6]。有研究表明,钙能够维持细胞壁稳定[7],改善作物光合特性[8],提高作物中微量元素含量,显著降低干烧心病和脐腐病的发病率[9];镁能够促进作物根系发育[10],提高叶绿素含量[11],促进作物对水肥的吸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12]。
-
目前,露地辣椒普遍存在盲目过量投入化肥的现象,大量施用化肥增产效果不再明显,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13-14]。施氮过量易改变土壤微环境,不利于植株吸收利用[15],最终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5]。当施磷量超过一定水平则会降低辣椒根冠比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不利于磷素的吸收利用[16]。过量施用氮肥,磷、钾肥供应不合理,不重视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的投入,是我国露地辣椒产量和品质降低以及肥料浪费严重的主要原因。忽略有机肥的投入,容易导致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降低。随着大量元素的不断施入,限制作物产量的因子从单养分因子逐渐变为多个养分因子或从大量元素逐渐变为中量和微量元素[17],中微量元素逐渐成为限制辣椒产量和品质的“短板”[12]。
-
因此,迫切须要探讨露地辣椒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当前多以化肥或有机无机配施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对于添加中微量元素以及优化施肥量对辣椒生长、养分吸收利用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通过优化施氮量、有机无机配施和添加中微量元素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对露地辣椒生长、养分吸收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概况
-
试验于2017年5~10月在河北鸡泽正言堡进行。供试土壤为砂壤质潮土,基础土壤耕层主要理化性质:容重1.45g/cm3,硝态氮160.3mg/kg,有效磷37.6mg/kg,速效钾140mg/kg,交换性钙7.61g/kg,交换性镁560.1mg/kg,有效硼1.34mg/kg,pH 7.76。供试辣椒品种为羊角红一号, 2017年5月10日定植,10月21日拉秧,采用大小行平栽种植,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
-
1.2 供试肥料
-
有机肥为发酵牛粪商品有机肥(N 1.67%,P2O5 0.43%,K2O 0.95%,含水率13.05%),化肥为尿素 (N 46.2%)、磷酸一铵(12-61-0)、硫酸钾(K2O 51%)、过磷酸钙(P2O5 12%)、氯化钙(工业级, 98%)、无水硫酸镁(工业级,99%)、硼砂(工业级,95%)。
-
1.3 试验设计
-
试验设置6个施肥处理:不施化肥氮(N0)、 80%N优化配方施肥(N1)、优化配方施肥(N2)、 120%N优化配方施肥(N3)、优化配方施肥添加中微量元素(N2+TE)和常规施肥(CF),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00m2,长宽均为10m。各处理肥料养分投入量见表1。
-
优化配方施肥:按照每生产1000kg鲜辣椒需吸收N 5.19kg、P 0.47kg、K 5.40kg的养分比例[18]确定施N 350kg/hm2、P2O5 129kg/hm2、K2 O 439kg/hm2。有机肥以磷带入量推荐,施磷量(P2O5)为32kg/hm2,替代推荐施磷量的25%,一次性基施。
-
化肥基施N、P2O5、K2O养分量为化肥氮、磷、钾推荐量的30%、70%、40%,追肥3次,第1次追肥30%N、10%P2O5、10%K2O,第2次追肥20%N、 10%P2O5、20%K2O,第3次追肥20%N、10%P2O5、 30%K2O。中微量元素肥料采用氯化钙75kg/hm2,无水硫酸镁37.5kg/hm2,硼砂7.5kg/hm2,配合有机肥全部基施。田间灌溉、植保管理按照当地常规管理。
-
1.4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
产量和品质:按小区记录产量,小区总产量为每次收获辣椒产量总和;结果中期,每小区采集10个代表性辣椒测定品质,硝酸盐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溶性总糖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维生素C测定采用2,6-二氯靛酚法,可溶性固形物测定采用糖量计法。
-
辣椒植株全量养分:在辣椒采收中期,每小区采集2株代表性辣椒植株,将根、茎、叶、果实分别烘干后记录干物重,粉碎过0.5mm筛后,用浓硫酸-双氧水消煮,凯氏定氮仪测定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按照NY/T2421-2013进行测定,全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
-
氮肥表观利用率(%)=(施氮肥处理辣椒吸收氮量-不施氮肥处理辣椒吸收氮量)/施氮量 ×100;
-
氮肥农学效率(kg/kg)=(施氮处理辣椒果实产量-不施氮肥处理辣椒果实产量)/施氮量。
-
1.5 数据处理
-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SAS 9.4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P<0.05)。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优化配方施肥对露地辣椒产量的影响
-
由表2可知,优化配方施肥在基施有机肥基础上,通过调整氮磷钾配比,较常规施肥的氮磷钾总养分量减施8.18%~33.90%。增施氮肥和优化配方施肥能够显著增加露地辣椒单果重和产量,较N0处理增产8.22%~34.50%,较CF处理增产2.60%~27.52%。说明在基施有机肥基础上,通过配方优化和添加中微量元素,不仅减少了化肥投入,而且提高了辣椒产量;优化配方施肥处理中,以N2+TE处理表现最好,辣椒单果重较N0和CF处理分别增加26.63%和20.55%,辣椒产量较N0和CF处理分别增加34.50%和27.52%,较N2处理增加15.49%,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说明添加中微量元素对露地辣椒的增产效果显著;优化配方施肥处理中N2处理较N0处理增产显著,但与CF处理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优化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投入未降低辣椒产量。
-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
-
2.2 优化配方施肥对露地辣椒品质的影响
-
硝酸盐、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征了露地辣椒的营养品质。由表3可知,露地辣椒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CF处理最高,达247.81mg/kg,较N0处理增加34.94%,差异显著;优化配方施肥处理中,N2处理硝酸盐含量最低,与N3处理差异显著,与N1和N2+TE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均低于CF处理,说明优化配方施肥可显著降低露地辣椒硝酸盐含量。露地辣椒可溶性总糖含量以N2+TE处理最佳,较其他处理提高6.92%~27.67%,除CF处理外,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与N2处理相比,添加中微量元素能够显著提高辣椒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幅为26.93%,说明优化配方施肥中配施中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露地辣椒可溶性总糖含量。辣椒维生素C含量以N1处理最高,与其他优化配方施肥以及CF处理差异显著,CF处理维生素C含量最低,总体趋势为辣椒维生素C含量随着施肥量增加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的辣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7.82%~8.73%之间,其中N2+TE处理最高,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
2.3 优化配方施肥对露地辣椒养分吸收的影响
-
由表4可知,优化配方施肥对辣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影响较大。优化配方施肥处理辣椒氮素吸收量、磷素吸收量和钾素吸收量均呈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N2+TE处理辣椒氮素吸收量显著高于N0和CF处理,分别增加55.41和45.13kg/hm2,增幅达39.65%和30.08%;磷素吸收量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较N0和CF处理分别增加48.21%和47.95%;钾素吸收量低于N3处理,但显著高于CF处理,增加41.37%。N2+TE处理辣椒氮素吸收量和钾素吸收量与N2处理差异不显著。这表明通过优化配方施肥能显著提高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添加中微量元素未显著提高氮、钾养分吸收量。
-
2.4 优化配方施肥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反映了作物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也是检验氮肥施用量是否合理的指标。由表5可知,氮肥表观利用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但整体利用率较低,介于13.24%~24.63%之间,N2处理最低,N2+TE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的农学效率也表现出类似规律,为10.78~54.31kg/kg,N2+TE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较不同优化配方施肥处理,N2+TE处理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添加中微量元素与氮磷钾产生协同作用,促进了辣椒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了产量。
-
根据露地辣椒产量水平和养分吸收量,以N2+TE处理为例,得到露地辣椒全生育期内吸收的N、P2O5 和K2O量分别为195.17、76.03和288.62kg/hm2,每形成1000kg鲜辣椒N、P2O5 和K2O吸收量分别为4.10、1.59和6.06kg,N∶P2O5 ∶K2O为1∶0.39∶1.48,与汤宏等[19]在湖南露地辣椒上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
2.5 优化配方施肥对露地辣椒经济效益的影响
-
在基施有机肥基础上,通过优化配方施肥,减少了化肥用量。优化配方施肥处理氮素用量较CF处理降低了12.15%~32.15%,磷素降低了48.40%,钾素提高了25.43%。由表6可知,露地辣椒以N2+TE处理产值最高,达95280元/hm2,较CF处理增加27.52%,其次为N2处理;N2+TE处理收益最高,较CF处理增收19622元/hm2,增幅达28.29%,其次为N2和N1处理。 N2+TE处理的产投比显著高于N0和N3处理,较CF处理增加8.55%,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优化施肥能够提高露地辣椒产值和纯收益。
-
注:辣椒平均价格2.0元/kg,有机肥0.3元/kg,尿素2.0元/kg,磷酸一铵3.5元/kg,硫酸钾3.2元/kg,过磷酸钙1.1元/kg,氯化钙1.85元/kg,无水硫酸镁3.5元/kg,硼砂3.6元/kg,人工、水电、农药等未计入成本。
-
3 讨论
-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
优化施肥是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和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和中微量肥料的用量、配比及其施用技术[20],能够提高作物产量。高原等[21]研究表明,基施黄腐酸肥料条件下,减施15%的化肥可显著提高设施辣椒的产量。张春霞等[22]通过优化常规施肥的氮素投入量,提高了番茄产量、经济效益和氮素利用率,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李子双等[5]通过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表明,硅钙肥、氮肥、磷肥具有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调节辣椒营养元素吸收等功能。本研究显示,在基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辣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与前人在四川[23]、贵州[24]、海南[25]针对不同品种辣椒产量的研究结果趋势基本一致。本研究条件下,添加钙镁硼中微量元素处理可显著增加辣椒产量,李子双等[5]研究认为硅钙肥可增加辣椒产量,王秀娟等[12]研究表明硅钙肥、镁肥和复合微肥可增加辣椒产量,硼肥和锌肥对辣椒增产效果不显著,而刘建玲等[26]研究发现锌肥和硼肥在辣椒上有显著增产效应。中微量元素肥效与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有关,另外,还可能是通过提高辣椒商品果率达到显著增产的效果。
-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
硝酸盐、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反映辣椒品质的重要指标。配施有机肥能显著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27-28],但需要合理搭配化肥施用,史建硕等[29]研究发现在不施化学磷肥的基础上配施有机肥氮素投入量过高可能增加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本试验研究条件下,常规施肥处理的辣椒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120%N优化配方施肥处理,但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辣椒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蔬菜之一[28],黄科等[30]发现辣椒维生素C含量与钾肥显著相关,与氮肥合理配施效果更加显著。喻华等[23]研究表明辣椒维生素C含量随施肥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显示,不施化肥氮和80%N优化配方施肥处理辣椒维生素C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随着施肥量增加而降低,说明当总施钾量为439kg/hm2 时,合理的氮肥配施用量为125~305kg/hm2。文廷刚等[31]研究发现增施有机复合肥和锌肥能够提高辣椒可溶性总糖含量,李子双等[5]研究发现影响辣椒综合品质的顺序为硅钙肥> 磷肥> 氮肥。本试验增施中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露地辣椒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整体上来看,优化施肥基础上增施中微量元素处理辣椒果实品质效果最好。
-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辣椒的养分吸收量与产量密切相关,是影响辣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有机无机配施[19,32]、平衡施肥[33-34]、中微量元素[12]可提高辣椒的养分吸收量。本试验中优化施肥添加中微量元素处理的氮和磷吸收量最高,分别为195.17和33.20kg/hm2,显著高于不施化肥氮和常规施肥处理,但添加中微量元素并未增加辣椒钾的吸收量。王秀娟等[12]研究发现增施硅钙肥、镁肥、复合微肥、硼肥提高对钾的吸收,但增施锌肥反而降低对钾的吸收。分析原因,在氮磷钾养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效果与土壤中微量元素丰缺密切相关,同时注意与钾肥的合理搭配。与常规施肥相比,本试验采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模式和养分总量控制“减氮、控磷、增钾”技术,来实现优化配方施肥的增产、提质、增效。优化配方施肥确定施N为350kg/hm2,P2O5 为129kg/hm2,K2O为439kg/hm2,较常规施肥减氮22.22%,减磷48.40%,增钾25.43%。与高原等[21]基施600kg/hm2 黄腐酸钾的基础上最优施氮量和施磷量相当,与刘建玲等[26]不施有机肥条件下的最优氮磷钾用量相当。本试验中氮肥表观利用率为13.24%~24.63%,农学效率为10.78~54.31kg/kg,较许仙菊等[35]研究结果相当或偏高,而低于张萌等[36]添加生物炭及脲酶抑制剂的研究结果,这可能是与基础地力较高导致氮肥当季利用率不高有关。添加中微量元素的优化施肥处理的农学效率高于常规水平[35-36],表明添加中微量元素对氮肥利用率影响不大,但是能显著提高氮肥的农学效率,这与添加中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露地辣椒产量的结果相一致。
-
3.4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经济效益的影响
-
优化施肥能够促进辣椒生长、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土壤养分协调供应,保障土壤健康[37-38]。通过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增加了一些成本投入,但辣椒收益增加3995~19622元/hm2,尤其优化施肥添加中微量元素处理,虽然成本较常规施肥增加938元/hm2,但收益增加28.29%,并且产投比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说明有机无机配施、合理的氮磷钾配比以及中微量元素的添加是提高辣椒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这与王彦飞等[3]、李顺等[39]研究结果一致。
-
4 结论
-
在磷、钾肥充足供应条件下,通过基施有机肥、优化施氮量和添加中微量元素措施的优化施肥能够显著增加辣椒单果重和产量,尤其优化施肥添加中微量元素增产效果最好;提高了果实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了果实硝酸盐含量,提高了辣椒品质。通过基施有机肥,较常规施肥减少了化肥用量,节约了肥料成本,显著提高了氮、磷吸收总量,提高了肥料农学效率、辣椒产值和经济效益。因此,华北地区露地辣椒在基施有机肥7500kg/hm2 的基础上,推荐N、P2O5、K2O施用量为225、97、368kg/hm2,适量添加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每形成1000kg鲜辣椒N、P2O5 和K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4.10、1.59和6.06kg,N∶P2O5 ∶K2O为1∶0.39∶1.48。
-
参考文献
-
[1] Cao S,Yang Z,Zheng Y.Effect of 1-methylcyclopene on senescence and quality maintenance of green bell pepper fruit during storage at 20°C[J].Postharvest Biology & Technology,2012,70:1-6.
-
[2] 马艳青.我国辣椒产业形势分析[J].辣椒杂志,2011,9(1):1-5.
-
[3] 王彦飞,曹国璠.不同施肥方式对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234-237.
-
[4] 管西林,王孝忠,刘彬,等.三类土壤不同酰硝比供应下的辣椒产量、品质和氮素损失[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23(3):730-739.
-
[5] 李子双,王薇,张世文,等.氮磷与硅钙肥配施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458-466.
-
[6] 张世标,韦寿莲,刘永,等.有机肥与磷钾肥配施对辣椒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6,47(7):1105-1109.
-
[7] 陆景陵.植物营养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61-65.
-
[8] 李贺,刘世琦,陈祥伟.钙对水培青蒜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5):1118-1128.
-
[9] 林葆,朱海舟,周卫.硝酸钙对蔬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土壤肥料,2000(2):20-22.
-
[10] 黄红荣,李建明,胡晓辉,等.提高营养液镁浓度可缓解黄瓜幼苗亚低温胁迫[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23(3):740-747.
-
[11] 崔国明,马映华.镁对烤烟生理生化及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1998,19(1):5-7.
-
[12] 王秀娟,娄春荣,解占军,等.中微量元素对辣椒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1):174-176.
-
[13] 张彦才,李巧云,翟彩霞,等.河北省大棚蔬菜施肥状况分析与评价[J].河北农业科学,2005,9(3):61-67.
-
[14] 茹淑华,徐万强,孙世友,等.河北省典型蔬菜产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环境质量评价[J].河北农业科学,2018,22(1):83-89.
-
[15] 向友珍.滴灌施肥条件下温室甜椒水氮耦合效应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
[16] 张育文,范子晗,陈新平,等.不同供磷水平对辣椒根系形态和根际特征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9(11):49-55.
-
[17] 李志坚,林治安,赵秉强,等.增效磷肥对冬小麦产量和磷素利用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6):1329-1336.
-
[18] 张福锁,陈新平,陈清.中国主要作物施肥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
[19] 汤宏,张杨珠,侯金权,等.不同施肥条件下夏季辣椒的生长发育与养分吸收规律研究[J].土壤通报,2012,43(4):890-895.
-
[20] 金耀青.什么叫“优化配方施肥”[J].新农业,1990(1):46-47.
-
[21] 高原,郭晓青,李福德,等.基施黄腐酸肥料情况下减施化肥提高设施辣椒产量和品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0,26(3):594-602.
-
[22] 张春霞,文宏达,刘宏斌,等.优化施肥对大棚番茄氮素利用和氮素淋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5):1139-1145.
-
[23] 喻华,秦鱼生,冯文强,等.氮磷钾配施对四川紫色丘陵区干制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4):66-70.
-
[24] 董俊霞,魏成熙.氮磷钾施用量对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28(5):399-403.
-
[25] 王敏,张文,黄绍文,等.海南露地辣椒施氮效应研究 [J].广东农业科学,2011(2):57-58.
-
[26] 刘建玲,李仁岗,廖文华,等.河北粮田和菜地土壤大、 中、微量元素肥力研究[J].土壤学报,2009,46(4):652-661.
-
[27] 汤桂容,周旋,田昌,等.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蔬菜产量、 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7,36(5):1292-1299.
-
[28] 要晓玮,梁银丽,曾睿,等.不同有机肥对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0):157-162.
-
[29] 史建硕,张彦才,王丽英,等.聚磷酸铵水溶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以及磷素吸收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6,31(S1):36-40.
-
[30] 黄科,刘明月,蔡雁平,等.氮磷钾施用量与辣椒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3):363-367.
-
[31] 文廷刚,江雨晴,杜小凤,等.不同肥料处理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3):30-32.
-
[32] 徐大兵,周剑雄,邱正明,等.氮肥替代和减施对高山露地辣椒养分吸收和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21):1-6.
-
[33] 马文娟,同延安,高义民,等.平衡施肥对线辣椒产量、品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161-166.
-
[34] 张忠武,王建新,鲁耀,等.缓释肥及平衡施肥对干制辣椒氮磷钾吸收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3,22(6):126-131.
-
[35] 许仙菊,高豫汝,张永春,等.硫包衣尿素对辣椒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J].土壤,2010,42(4):574-578.
-
[36] 张萌,赵欢,肖厚军,等.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及保水剂配施对贵州辣椒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9,33(6):1232-1239.
-
[37] 武庆慧,汪洋,赵亚南,等.氮磷钾配比对潮土区高产夏播花生产量、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2):104-110.
-
[38] 张炜,杨德桦,黄小箐,等.氮肥用量对襄阳地区马铃薯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1):72-76.
-
[39] 李顺,李廷亮,何冰,等.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小麦水氮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8):1359-1365.
-
摘要
为明确华北地区露地辣椒适宜的肥料配方,以露地辣椒羊角红一号为试验材料,在基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不施化肥氮(N0)、优化配方施肥(N2)、80%N 优化配方施肥(N1)、120%N 优化配方施肥(N3)、 优化配方施肥添加中微量元素(N2+TE)、常规施肥(CF)6 个处理,旨在研究优化配方施肥对露地辣椒产量、 品质、养分吸收利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钾肥充足的条件下,不同施氮量的优化配方施肥均有增产效应,表现为 N2+TE>N2>N1>N3>CF,添加中微量元素处理增产效果最好,较 CF 处理增产 27.52%;辣椒果实中的硝酸盐、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维生素 C 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对于 CF 处理,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优化配方施肥能够显著增加辣椒氮磷钾吸收量,但添加中微量元素对提高养分吸收的效果不显著;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为 13.24% ~ 24.63% 和 10.78 ~ 54.31 kg/kg, 以 N2+TE 处理最好。 每形成 1000 kg 鲜辣椒 N、P2O5、K2O 养分吸收量分别为 4.10、 1.59 和 6.06 kg,N∶P2O5 ∶K2O 吸收比例为 1∶0.39∶1.48。N2+TE 处理的纯收益和产投比均最高,分别为 88970 元 /hm2 和 15.1。综上所述,华北地区露地辣椒基施有机肥在 7500 kg/hm2 的基础上,N、P2O5、K2O 推荐量分别为 225、97、368 kg/hm2 ,适量添加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和经济效益。
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fertilizer formulation for open-field peppers in North China,on the basis of basal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six treatments were set up:no chemical nitrogen(N0),optimized fertilization (N2),80%N optimized fertilization(N1),120%N optimized fertilization(N3),optimized fertilization with the addition of trace elements(N2+TE),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CF).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optimized fertilization on yield,quality,nutrient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open field pepp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fficient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the optimized fertilization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dosage had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yield,as shown by N2+TE>N2>N1>N3>CF,and the addition of trace elements treatment had the best effect of increasing yield,with 27.52% of yield increase compared with CF treatment.The nitrate content,soluble total sugars,and soluble solids in pepp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itrogen application,while the content of vitamin C decreased.Compared with CF treatment,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reduced nitrate content significantly.Optimized fertilization was able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nitrogen,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absorption in peppers,but the addition of trace elements was not effective in improving nutrient absorption.The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of nitrogen was 13.24% ~ 24.63%,the agronomic efficiency was 10.78 ~ 54.31 kg/kg,and the N2+TE treatment was the best.The nutrient absorption of N,P2O5 and K2O for each 1000 kg of fresh pepper was 4.10,1.59 and 6.06 kg,respectively,and the optimum ratio of N∶P2O5∶K2O was 1∶0.39∶1.48.The N2+TE treatment gave the highest net return and output-input ratio of 88970 yuan/hm2 and 15.1,respectively.In summary,on the basis of 7500 kg/hm2 of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ed to pepper,the recommended amount of N,P2O5 and K2O are 225,97 and 368 kg/hm2 ,respectively.Moreover,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calcium,magnesium,boron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yield,quality,nutrient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