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2019年全国种植面积约334万hm2,总产量约589万t[1]。新疆为特大产棉区,种植面积约254万hm2,皮棉产量约500万t;河北、山东、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和江苏等省份为主要的传统产棉区,种植面积约75万hm2,皮棉产量约81万t[1]。
-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施肥不足妨碍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而施肥过量不仅增加成本,还会降低产量,并且破坏耕地、水系和大气生态环境。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确定作物施肥量的方法,其特点是时间有效性长、地域有效性广、简单易行,已成为我国测土推荐施肥的经典和标准方法[2-3],至今诸多地域已经建立了诸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一些作物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4-11],但针对棉花的相关研究颇为薄弱。
-
马冬菊等[12]率先开展了山东邹平棉花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随后王向平等[13]对湖北洪湖棉花土壤养分丰缺指标进行了探索,王晓丽[14]研究了湖北棉花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李树凤等[15]建立了内蒙古额济纳旗棉花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李青军等[16]建立了新疆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推荐施磷系统。虽然还有少量学者开展了其他地域的研究[17-19],但我国棉花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研究数量少、地域覆盖面小,而且部分研究未能给出推荐施肥量[12-14]。
-
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研究要求开展多年、多点施肥试验,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支撑,而棉花等诸多小作物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科研经费投入较少,因此,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研究普遍薄弱。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孙洪仁研究团队创建了以“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 “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为核心内容的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研究新方法,克服了上述困难,并成功建立了紫花苜蓿、燕麦、甜菜及甘蔗等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20-25]。本研究采用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研究新方法,开展全国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和推荐施磷量研究,为我国棉花测土施磷提供科学依据。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中国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
-
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从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搜集多年来公开发表的全国各地棉花施肥试验文献,提取其中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对应的全肥处理产量数据和缺磷处理产量数据,并据此计算相应的缺磷处理相对产量。
-
缺磷处理相对产量=(缺磷处理产量 ÷ 全肥处理产量)×100%
-
利用Excel 2007,选择适当模型建立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回归方程。鉴于东、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分别建立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全国的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回归方程。为了适当提高推荐施肥精准度,参考孙洪仁等[26]的“测土施肥土壤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确定第1~11级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下限依次为100%、90%、······、 10%和0%。将各级别缺磷处理相对产量起始点数值0%、10%、······、90%和100%,分别代入本研究建立的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相应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即可获得各丰缺级别的起点指标。
-
1.2 推荐施磷量
-
利用孙洪仁等[27] 的“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和“测土施肥不同丰缺级别土壤适宜施肥量检索表”[28]计算得到棉花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适宜施磷量。计算公式为:
-
适宜施磷量=目标产量棉花磷素移出量 ×(1-缺磷处理相对产量)/磷肥当季利用率
-
其中,单位经济产量棉花磷素(P2O5)的移出量,皮棉确定为45kg/t,籽棉确定为18kg/t[16,29]。我国棉花目标产量范围为1.0~3.6t/hm2 (皮棉) 和2.5~9.0t/hm2 (籽棉)[16,29]。根据实际需要,确定10个具体目标产量,皮棉分别为1.0、1.2、 1.5、1.8、2.1、2.4、2.7、3.0、3.3和3.6t/hm2,籽棉目标产量分别为2.5、3.0、3.75、4.5、5.25、6.0、 6.75、7.5、8.25和9.0t/hm2。
-
将各丰缺级别的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下限作为该级别的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即第1~11级的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依次为100%、90%、······ 10%和0%。我国目前包括棉花在内的各种作物的磷肥当季利用率一般为10%~30%[28],本研究设置10%、15%、20%、25%和30%共5个磷肥当季利用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中国棉花施磷试验文献及与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研究相关信息
-
本研究共搜集到含有“ 土壤有效磷含量 ”、 “缺磷处理产量”和“全肥处理产量”信息的棉花施磷试验文献98篇(1990~1999年6篇, 2000~2009年27篇,2010~2020年65篇)[30-127],从中提取出183组试验数据,涉及14个省份(自治区),基本涵盖了我国棉花的主要种植地区(相关信息见表1)。计算“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后,得到“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缺磷处理相对产量” 配套数据共183对。
-
2.2 中国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
-
去除6对明显不合理数据后,利用64对配套数据建立西部地区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回归方程,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我国西部地区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试验数据范围分别为52.95%~103.06%和1.9~27.4mg/kg。
-
去除13对明显不合理数据后,利用100对配套数据建立东部地区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回归方程,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我国东部地区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试验数据范围分别为60.47%~104.98%和3.3~38.9mg/kg。
-
图1 中国西部棉花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回归关系(n=64)
-
注:** 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虚线为外推数据。下同。
-
图2 中国东部棉花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回归关系(n=100)
-
进一步利用上述东、西部共164对配套数据,建立全国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回归方程,结果如图3所示。全国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试验数据范围分别为52.95%~104.98%和1.9~38.9mg/kg。
-
图3 中国棉花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回归关系(n=164)
-
由图1~3可见,西部、东部和全国的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回归方程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西部和东部两大区域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较为接近,但皆明显高于全国;同一区域直线型和自然对数型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颇为接近。
-
根据获得的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回归方程,计算得出我国西部、东部和全国棉花土壤丰缺级别第1~6级起讫点有效磷含量。对于超出试验范围的外推数据,低端(70%及以下)保留1个,剔除全部负值,并对小数进位取整后,获得西部、东部和全国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如表2所示。
-
注:带下划线的数据为外推数据。
-
采用直线型和自然对数型回归方程的计算结果差别明显。直线型回归方程计算结果中,缺磷处理相对产量70%及其以下对应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皆为负值。自然对数型回归方程计算结果中,西部缺磷处理相对产量90%~100%、东部缺磷处理相对产量100%和全国缺磷处理相对产量95%~100%对应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为外推数据。但缺磷处理相对产量80%~90%对应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二者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
西部和东部的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差异很大,西部明显高于东部。对应于缺磷处理相对产量100%的全国高端指标高于西部和东部,对应于缺磷处理相对产量80%~90%的全国中段指标介于西部和东部之间,对应于缺磷处理相对产量70%及以下、源于自然对数模型计算结果的全国低端指标低于西部和东部。采用直线模型,西部、东部和全国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皆划分出4级;采用自然对数模型,西部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划分出6级,东部和全国均划分出5级。
-
2.3 中国棉花土壤不同丰缺级别下的适宜施磷量
-
本研究得到的我国棉花土壤不同丰缺级别下的适宜施磷量见表3。其中,棉花的适宜施磷量与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为线性负相关。第1级的适宜施磷量为0,以第2级的适宜施磷量为基数,每降低1个级别,适宜施磷量提高1倍(实际计算中取整)。如:皮棉(籽棉)目标产量为1.0(2.5)t/hm2,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时,第1级的适宜施磷量为0,第2级为23kg/hm2,第3级为45kg/hm2。
-
(续表)
-
棉花的适宜施磷量与目标产量呈线性正相关。以皮棉(籽棉)目标产量1.0(2.5)t/hm2 的适宜施磷量为基数,皮棉(籽棉)目标产量为1.2(3.0)、 1.5(3.75)、1.8(4.5)、2.1(5.25)、2.4(6.0)、2.7 (6.75)、3.0(7.5)、3.3(8.25) 和3.6(9.0)t/hm2 时的适宜施磷量依次为其的1.2、1.5、1.8、2.1、 2.4、2.7、3.0、3.3和3.6倍。
-
同时,棉花的适宜施磷量与磷肥当季利用率为线性负相关,磷肥当季利用率越高,适宜施磷量越低。如:磷肥当季利用率为15%时的适宜施磷量为10%时的0.67倍,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时的适宜施磷量为10%时的0.5倍。
-
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皮棉(籽棉)目标产量为1.0~3.6(2.5~9.0)t/hm2 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6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23~81、45~162、68~243、90~324和113~405kg/hm2。
-
3 讨论
-
3.1 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回归方程及丰缺指标的确定
-
本研究结果表明,未做西部和东部区分的全国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明显低于西部和东部;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的高端(100%)偏高、低端(70%及以下) 偏低,可信度和实用性不如西部和东部独立建立的回归方程和确定的丰缺指标;而且西部和东部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差异很大,西部明显高于东部。鉴于此,应该采用西部和东部各自独立确定的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不应采用全国指标。
-
同时,本研究结果中同一区域直线型和自然对数型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颇为接近,但采用直线模型计算得到的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低端(70%及以下)均是负值,而利用自然对数模型计算得到的丰缺指标高端(100%)均为外推;基于两种模型分别计算得到的中段指标(80%~90%)较为接近。无论采纳直线型回归方程计算结果,还是采纳自然对数型回归方程计算结果,都存在问题。将基于两种模型分别计算结果整合起来,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具体作法是:西部地区第1~3级和东部地区第1~2级丰缺指标的起讫点均采用基于两种模型分别计算结果之平均值,其余指标则采用基于自然对数模型计算结果。于是确定我国西部棉花土壤有效磷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62、 27~62、11~27、4~11、2~4和<2mg/kg,东部棉花土壤有效磷第1~5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4、 16~44、4~16、2~4和<2mg/kg。
-
我国西部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分级明显高于东部,可能原因:一是长期以来东部耕地施肥量远高于西部,且远超出作物移出养分量,导致磷累积于土壤之中,使0~20cm表层土壤和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明显高于西部[128];二是西部光照资源优于东部,棉花单产水平明显高于东部,因而需肥强度明显高于东部,导致西部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分级高于东部。
-
绝大多数学者都选择缺素处理相对产量95%对应的土壤养分含量作为最高丰缺级别指标之下限。本研究认为,由于最高级别不予施肥,因此这样选择会造成0%~5%的产量损失。为了充分发挥耕地生产潜力,还是应该选择缺素处理相对产量100%对应的土壤养分含量作为高端指标。
-
3.2 中国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
-
李树凤等[15]的研究表明,内蒙古额济纳旗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90%和95%对应的土壤有效磷指标分别为15和17mg/kg,本研究中的西部棉花研究结果明显较其为高。李青军等[16]的研究表明,新疆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70%、80%、90%和95%对应的土壤有效磷指标分别为5、12、25和38mg/kg,本研究中的西部棉花研究结果与其颇为接近。张福锁等[29]将新疆棉花土壤有效磷最高级别下限(缺磷处理相对产量95%)指标确定为40mg/kg,本研究中的西部棉花研究结果与其完全一致。
-
马冬菊等[12]的研究表明,山东邹平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90%对应的土壤有效磷指标为14mg/kg,本研究中的东部棉花研究结果与其颇为接近。王向平等[13]的研究表明,湖北洪湖棉花土壤缺磷处理相对产量95%对应的土壤有效磷指标为17mg/kg,本研究中的东部棉花研究结果明显较其为高。张福锁等[29]将华中地区棉花土壤有效磷最高级别下限 (缺磷处理相对产量95%)指标确定为40mg/kg,本研究中的东部棉花研究结果明显较其为低。
-
本研究得出的丰缺指标与上述李树凤等[15] (额济纳旗)、王向平等[13](洪湖)以及和张福锁等[29](华中地区)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棉花品种特性、产量水平、栽培方式和土壤肥力等因素有关[16]。较少的棉花品种、较单一的栽培方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以及较短的研究周期均会影响试验结果。本研究样本数量大、地域分布广、土壤类型丰富、棉花品种多样性高并且时间持续久,因此,有理由相信本棉花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结果较为可靠。
-
3.3 推荐施磷量
-
张福锁等[29]针对新疆地区目标产量1.5~2.4t/hm2 皮棉的推荐施磷量为70~170kg/hm2,针对华中地区目标产量1.2~1.65t/hm2 皮棉的推荐施磷量为0~200kg/hm2。当磷肥利用率为20%时,本研究丰缺级别第2~4级的适宜施磷量与前者大体相当,第1~6级的适宜施磷量与后者十分接近。新疆漫灌和滴灌棉花籽棉目标产量为4.5~9.0t/hm2 时的推荐施磷量为0~230kg/hm2[16],河北唐山地区籽棉目标产量3.0~3.75t/hm2 时的推荐施磷量为30~120kg/hm2[17],本研究相应目标产量下的推荐施磷量与其均一致。
-
内蒙古额济纳旗棉花最佳施磷量范围为157~224kg/hm2[15],湖北洪湖[18]与湖南桃源[19] 的推荐施磷量范围为45~105kg/hm2。在本研究所涉及的文献[30-127]中,西部地区棉花籽棉目标产量为2.7~6.7t/hm2,推荐施磷量范围为50~600kg/hm2;东部地区棉花籽棉目标产量为1.2~5.5t/hm2,推荐施磷量范围为32~225kg/hm2。本研究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本研究中棉花推荐施磷量较为可靠。
-
4 结论
-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西部和东部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其中中国西部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可划分为6级,第1~6级依次为 ≥ 62、27~62、11~27、4~11、2~4和<2mg/kg;中国东部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可划分为5级,第1~5级依次为≥ 44、16~44、4~16、 2~4和<2mg/kg。当皮棉(籽棉)的目标产量为1.0~3.6(2.5~9.0)t/hm2,且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6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23~81、45~162、68~243、 90~324和113~405kg/hm2。相关结果为我国棉花磷肥的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参考文献
-
[1]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2019年棉花产量的公告[J]. 中国棉麻产业经济研究,2020(1):27-28.
-
[2] 周鸣铮.中国的测土施肥[J].土壤通报,1987,18(1):7-13.
-
[3] 黄德明.我国农田土壤养分肥力状况及丰缺指标[J].华北农学报,1988(2):46-53.
-
[4] 孙洪仁,冮丽华,张吉萍,等.中国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J].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1):82-87.
-
[5] 孙洪仁,张吉萍,冮丽华,等.我国水稻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丰缺指标与适宜磷钾施用量研究[J].中国稻米,2018,24(5):1-10.
-
[6] 孙洪仁,张吉萍,冮丽华,等.中国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J].北方农业学报,2018,46(2):41-46.
-
[7] 孙洪仁,冮丽华,张吉萍,等.中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1):30-37.
-
[8] 孙洪仁,张吉萍,冮丽华,等.中国小麦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钾量研究[J].土壤,2019,51(5):895-902.
-
[9] 孙洪仁,曾红,赵雅晴,等.中国玉米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J].北方农业学报,2017,45(3):40-49.
-
[10] 孙洪仁,赵雅晴,曾红,等.中国若干区域玉米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2):26-34.
-
[11] 孙洪仁,刘江扬,赵雅晴,等.中国玉米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钾量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5):29-37.
-
[12] 马冬菊,宋军委,朱秀荣,等.潮土区棉花土壤速效养分丰缺指标的研究[J].中国棉花,2003,30(3):22-23.
-
[13] 王向平,吴以学,李显军,等.洪湖市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S1):27-29.
-
[14] 王晓丽.湖北省棉花施钾效应与钾素营养诊断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
[15] 李树凤,苏和,杨建强,等.内蒙古额济纳旗棉花施肥指标体系建立研究[J].中国棉花,2016,43(8):35-38.
-
[16] 李青军,张炎,哈丽哈什·依巴提,等.漫灌和滴灌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临界值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4):927–934.
-
[17] 高青山.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河北唐山的应用探索 [J].中国棉花,2016,43(6):41-43.
-
[18] 夏晓黎,苏荣瑞,金卫斌,等.基于GIS的县域肥料配方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0):2394-2397.
-
[19] 彭林权,高永贵,李华,等.桃源县棉花专用配方肥的配方设计与推广应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5):629-632.
-
[20] 孙洪仁,曹影,刘琳,等.中国北方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初步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3):30-36.
-
[21] 王彦,朱凯迪,孙洪仁,等.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和推荐施磷量研究[J].草地学报,2020,28(2):577-582.
-
[22] 孙洪仁,曾红,刘江扬,等.中国农牧交错带燕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初步研究[J].北方农业学报,2017,45(5):22-27.
-
[23] 孙洪仁,张吉萍,吕玉才,等.中国北方甜菜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初步研究[J].中国糖料,2019,41(1):23-27.
-
[24] 孙洪仁,张吉萍,吕玉才,等.中国北方甜菜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钾量研究[J].中国糖料,2020,42(1):45-49.
-
[25] 钟培阁,孙洪仁,张吉萍,等.中国南方甘蔗土壤全氮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初步研究[J].中国糖料,2020,42(3):43-48.
-
[26] 孙洪仁,曹影,刘琳,等.测土施肥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9):1-5.
-
[27] 孙洪仁,曹影,刘琳,等.“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的新应用公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7):1-4.
-
[28] 孙洪仁,曹影,刘琳,等.测土施肥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适宜施肥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23):7-11.
-
[29] 张福锁,陈新平,陈清,等.中国主要作物施肥指南[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60-68.
-
[30] 李霞飞,李俊杰,艾尼瓦尔.灌漠土棉田氮磷化肥最佳用量探讨[J].土壤肥料,1997(6):8-10,31.
-
[31] 张云生,孟凤杆,潘建国.氮磷不同用量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1997(1):21-23.
-
[32] 李俊杰,吕锦萍,文启凯,等.高肥力棉田肥料效应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27(2):45-47.
-
[33] 赵玲,侯振安,危常州,等.膜下滴灌棉花氮磷肥料施用效果研究[J].土壤通报,2004,35(3):307-310.
-
[34] 李雪琴.石河子垦区棉花膜下滴灌施肥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
[35] 郭新正.棉花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及苗期冻伤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36] 谭勇,张炎,文启凯,等.氮、磷和钾营养对新海16长绒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6(2):34-37.
-
[37] 节米拉·吉力力,赛提汗·卡得尔,阿尔孜古力·热合甫,等. 棉花3414试验总结[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S2):82-84.
-
[38] 姚银坤,张炎,胡伟,等.施磷对长绒棉干物质积累、分配比例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5):36-40.
-
[39] 胡达白地·阿布都日合曼,姑力娜·艾孜孜,邝作玉,等.棉花肥效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8):63,70.
-
[40] 叶峰,苏桂华,汪发荣.呼图壁县中等肥力水平棉花施肥模型探讨[J].新疆农业科技,2008(5):28.
-
[41] 海日古丽·吾斯曼.棉花“3414”肥料试验分析[J].新疆农业科技,2008(4):36.
-
[42] 王朝阳,李文鹏,杨勇,等.棉花“3414”试验[J].农村科技,2008(6):26-27.
-
[43] 牛新湘,许咏梅,马兴旺,等.地面灌溉条件下高产棉田水肥耦合的产量效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1):53-55,61.
-
[44] 刘永刚.施磷对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影响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9.
-
[45] 郝志永.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水肥生产数学模型建立研究 [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9.
-
[46] 阿不力米提·依拉洪,热依木江,巴合提古丽,等.博乐市滴灌棉田“3414”中肥力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6-37.
-
[47] 陈波浪,盛建东,蒋平安,等.磷肥种类和用量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J].棉花学报,2010,22(1):49-56.
-
[48] 戴婷婷,盛建东,陈波浪.磷肥不同用量对棉花干物质及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J].棉花学报,2010,22(5):466-470.
-
[49] 杨明花,姜益娟,聂万林,等.施磷量对膜下滴灌杂交棉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5):75-78.
-
[50] 胡国智.磷肥运筹对棉花生长发育、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0.
-
[51] 戴婷婷.土壤质地与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0.
-
[52] 王海江,崔静,侯振安,等.膜下滴灌条件下水磷效应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5):551-554.
-
[53] 郑丽,王建庆.麦盖提县棉花“3414”肥效试验[J].农村科技,2011(10):15-16.
-
[54] 肉孜阿吉,热依木江,艾山古丽.博乐市中肥力滴灌棉田 “3414”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58-59.
-
[55] 孙晓锋,马晓利.哈密市棉花3414肥效试验[J].新疆农业科技,2012(2):26-27.
-
[56] 薛辉.不同施磷量对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农村科技,2012(5):20-21.
-
[57] 陈波浪,戴婷婷,盛建东,等.施磷对南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4):21-25.
-
[58] 邓善初.喀什棉花品种筛选及配方施肥栽培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
[59] 张晓东.精河县棉田 "3414" 肥效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3(10):132-135.
-
[60] 古扎力努尔·萨拉依丁,米满古丽·夏依木.2013 年精河县棉花“3416”肥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0-11.
-
[61] 李青军,张炎,王金鑫,等.施肥方式对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5,52(7):1292-1298.
-
[62] 倪杰强.不同生物碳对滴灌棉田土壤磷素及磷肥利用率影响 [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5.
-
[63] 白灯莎·买买提艾力,刘盛林,孙良斌,等.顶端调控对棉花根系活力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6,53(8):1397-1403.
-
[64] 早日古丽·尼亚孜.尉犁县棉花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 [J].农村科技,2016(11):31-32.
-
[65] 帕提古丽·阿卜力米提.疏勒县棉花氮磷钾平衡施肥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15):31-32.
-
[66] 黄婷.生物质炭对滴灌棉花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机制[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7.
-
[67] 哈丽哈什·依巴提,张炎,李青军,等.施肥对棉花养分吸收、分配、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8(2):61-66.
-
[68] 王晶,侯振安.不同原料生物碳对滴灌棉花产量及土壤磷素利用率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8,31(11):2354-2360.
-
[69] 韩伟,叶祖鹏,冯琳,等.施磷对机采棉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20(8):91-99.
-
[70] 李青军,张炎,哈丽哈什·依巴提,等.膜下滴灌棉花对3种水溶性磷肥的利用效率和产量响应[J].棉花学报,2018,30(2):172-179.
-
[71] 马丹,赵库,沙木和别克·阿咱别克,等.磷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新疆棉田磷素利用及棉花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0,38(2):86-92.
-
[72] 胡国智,张炎,胡伟,等.施磷对棉花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4):27-31.
-
[73] 周大伟.伊犁河谷特早熟棉花品种(系)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5.
-
[74] 张智忠,苏桂华.呼图壁县棉花 "3414" 肥效试验[J].新疆农业科技,2015(3):60-61.
-
[75] 热米拉·克衣木.尉犁县棉花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总结 [J].新疆农业科技,2017(3):19-20.
-
[76] 潘晓艳,魏天福,曹文亮,等.敦煌市棉花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3(4):9-12.
-
[77] 张学昕,刘淑英,王平,等.不同氮磷钾配施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8):107-113.
-
[78] 蔺志强.不同氮磷肥配施对棉花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8):51-52.
-
[79] 刘生荣,贾涛.基施钾肥对转基因抗虫棉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5(3):50-52.
-
[80] 靳红玉,陈存虎,安萍.大荔县黄河滩区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试验与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1(18):52-53.
-
[81] 唐保善,杨安民,邢宏宜,等.磷钾肥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6,25(11):1629-1635.
-
[82] 屈玉玲,庞烨,李武.永济市棉花“3414”平衡施肥试验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0):77-80.
-
[83] 赵兴军.临猗县棉花平衡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69-70.
-
[84] 孙羲,唐才贤,章永松,等.磷对棉花生理效应及产量的影响[J].土壤,1992,24(2):93-96.
-
[85] 刘明媛.棉花“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16-17.
-
[86] 李秀珍,钱玉宝,彭华升.皖东至县2012年棉花3414肥料效应试验总结[J].棉花科学,2013,35(3):36-40.
-
[87] 王优旭.东至县棉花“3414”肥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9):62-64.
-
[88] 余和平,李林才.棉花“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 [J].园艺与种苗,2014(3):26-29.
-
[89] 周少芳.贵池区棉花“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5):65-67.
-
[90] 刘素芬,戚士章,袁同艺,等.氮磷化肥配施对棉花产量效应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1992,20(4):365-367.
-
[91] 王结球.望江县棉花“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91-92,160.
-
[92] 盛长华.2009 年度望江县棉花“3414”肥效试验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6):50-52.
-
[93] 花良兵.无为县棉花“3414”肥料效应试验 [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9):107-108.
-
[94] 魏宇会.2007 年安徽省无为县泥汊镇棉花“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0):87-88,172.
-
[95] 杨小龙.棉花“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初报 [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84-85,163.
-
[96] 肖茂盛,赵吉胜,潘礼斌.2009 年芜湖市三山区棉花 “3414”肥效田间试验报告 [J] .现代农业科技,2010(6):55-56,59.
-
[97] 宋世佳.彩色棉与白色棉产量品质差异及其对磷素响应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 [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5.
-
[98] 邢竹,申建波,郭建华,等.高产棉花营养吸收规律及钾肥效果研究初报 [J] .土壤肥料,1994(4):25-28.
-
[99] 班战军.播种前底施磷肥水平对邯棉802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J] .河北农业科学,2013,17(5):52-53,68.
-
[100] 班战军.播种前底施磷肥对转基因杂交棉新品种邯6402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J] .河北农业科学,2014,18(4):61-63.
-
[101] 李丽丽,肖磊,班战军,等.磷肥施用量对转基因杂交棉邯棉646红叶茎枯病及产量的影响 [J] .河北农业科学,2017,21(2):52-53,98.
-
[102] 王树林,祁虹,王燕,等.麦棉套作模式下氮磷钾用量对棉花生长发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天津农业科学,2016,22(3):123-126,139.
-
[103] 朱明哲,宋小顺.新乡市不同肥力水平棉花“3414”肥料效应的研究 [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9(1):1-5.
-
[104] 李飞,郭利双,吴远帆,等.湘中南棉区棉花配方施肥优化试验 [J] .作物研究,2016,30(5):531-534.
-
[105] 李飞,郭利双,吴远帆,等.洞庭湖滨植棉区棉花配方施肥优化试验初探 [J] .中国棉花,2016,43(4):14-17,20.
-
[106] 吴梅菊,刘荣根.不同施磷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土壤肥料,2000(3):44-45.
-
[107] 吴建江.江苏大丰棉花3414施肥试验简报 [J] .江西棉花,2009,31(5):37-38.
-
[108] 赵九红,陈长生,戴增捷,等.丘陵旱地棉花磷肥最佳用量分析 [J] .上海农业科技,2000(2):46-47.
-
[109] 周骏.棉花最佳施肥量的探讨 [J] .上海农业科技,2012(2):111-113.
-
[110] 金霞,杨正年.棉花“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 [J] .现代农业科技,2015(8):16-18.
-
[111] 刘爱云,石佑华,陈月坤.高品棉冀杂3268氮磷钾最佳用量及配比试验研究 [J] .中国农技推广,2009,25(6):32-34.
-
[112] 翟孝辉,汤泽恩.棉花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效果与分析 [J] . 基层农技推广,2015,3(10):27-29.
-
[113] 宋涛,陈洪,刘宏,等.赣北彭泽棉区冲积土植棉的肥料效应试验 [J] .棉花科学,2016,38(4):29-34.
-
[114] 辛承松,董合忠,罗振,等.黄河三角洲盐渍土棉花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J] .作物学报,2010,36(10):1698 − 1706.
-
[115] 吴翠平,王海燕,郭宗民.棉花氮磷钾化肥配施的效果及适宜用量试验 [J] .山东农业科学,2007(1):79-80.
-
[116] 陈宪信,梁兰真,高春雷.万张镇棉花“3414”完全试验分析报告 [J] .基层农技推广,2017,5(1):41-44.
-
[117] 郭荣海,齐建俊,李光宗.山东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J] .江西棉花,2009,31(4):29-31.
-
[118] 胡尚钦,杨晓,张相琼,等.紫色土壤施氮对棉花产量品质的效应 [J] .棉花学报,2001,13(1):36-41.
-
[119] 厉仁安.海涂棉花施用磷钾肥的效果试验 [J] .浙江农业科学,1995(5):237-240.
-
[120] 李银水,鲁剑巍,李小坤,等.湖北省棉花磷肥效应及推荐用量研究 [J] .土壤,2010,42(2):200-206.
-
[121] 王向平,吴以学,李显军,等.洪湖市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初步研究 [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S1):27-29.
-
[122] 徐维明,潘琴,王亚艺.棉花“3414”肥料效应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23-724,727.
-
[123] 郑启旭,谢承雄,王文平,等.松滋市棉花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 [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S1):97-99.
-
[124] 陈求柱,杨国正,张德才,等.湖北省京山县棉田配方施肥优化试验 [J] .中国棉花,2011(9):16-20.
-
[125] 代士杰,丁亨虎,吴家琼,等.运粮湖农场棉花“3414”肥料效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4(3):18-19.
-
[126] 黄大明,翟国栋.浠水县丘陵旱地棉花“3414”肥效试验 [J].现代农业科技,2017(4):1-2,4.
-
[127] 李丰平,董申平,涂松林,等.鄂杂棉23肥效及施肥量的研究[J].江西棉花,2007,29(3):14-18.
-
[128] 张树清.中国农业肥料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06(7):11-14.
-
摘要
为了给棉花的磷肥施用提供合理指导,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收集、归纳了近 30 年来全国各地的棉花测土施磷试验数据,据此建立棉花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回归方程,根据土壤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并采用“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系统研究并确定了中国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和适宜施磷量。结果表明,中国西部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可划分为 6 级,第 1 ~ 6 级依次为≥62、 27 ~ 62、11 ~ 27、4 ~ 11、2 ~ 4 和< 2 mg/kg;中国东部棉花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可划分为 5 级,第 1 ~ 5 级依次为≥44、16 ~ 44、4 ~ 16、2 ~ 4 和< 2 mg/kg。当皮棉(籽棉)的目标产量为 1.0 ~ 3.6(2.5 ~ 9.0)t/hm2 , 且磷肥当季利用率为 20% 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 1 ~ 6 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 0、23 ~ 81、45 ~ 162、 68 ~ 243、90 ~ 324 和 113 ~ 405 kg/hm2 。
Abstract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managing phosphorus fertilizers on cotton,the abundance-deficiency index(ADI) of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the appropriate phosphorus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s(APFAR)for cotton in China were studied.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relative yield and content of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published data of cotton phosphorus fertilizer experiments in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over 30 years. Improvement programs of available nutrients abundance-deficiency levels and the new applied formula based on “nutrient balance and targeted yield minus soil fertility yield ”for determining the APFAR were employ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I(grade 1 ~ 6)of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for cotton in the west of China were ≥62,27 ~ 62,11 ~ 27,4 ~ 11,2 ~ 4 and <2 mg/kg, respectively. ADI(grade 1 ~ 5)in the east of China were ≥44,16 ~ 44,4 ~ 16,2 ~ 4 and<2 mg/kg,respectively. As the targeted yield of ginned cotton was 1.0 ~ 3.6(seed cotton,2.5 ~ 9.0)t/hm2 and the seasonal phosphorus utilization rate was 20%,the ranges of the APFAR(grade 1 ~ 6)were 0,23 ~ 81,45 ~ 162,68 ~ 243,90 ~ 324 and 113 ~ 405 kg/hm2 ,respectiv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