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何翠翠(1987-),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壤肥力演变,E-mail:635354210@qq.com。

通讯作者:

刘立生,E-mail:liulisheng@caas.cn。

参考文献 1
朱冰冰,李占斌,李鹏,等.草本植被覆盖对坡面降雨径流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土壤学报,2010,47(3):401-407.
参考文献 2
张野,苏芳莉.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与防治对策[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5):31-32.
参考文献 3
Chen D,Wei W,Chen L.Effects of terracing on soil properties in three key mountainous regions of China[J].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2021,2(3):12.
参考文献 4
岳自慧,刘平,翟汝伟,等.宁南山区不同建设年限梯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9(2):50-53,69.
参考文献 5
高玉凤.天镇县不同年限“坡改梯”农田的土壤肥力特征研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20(4):11-13.
参考文献 6
金万辉.天祝县坡改梯土壤肥力提升措施和成效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2021(4):44-46.
参考文献 7
张永慧,李贝贝,张紫妍,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哈尼梯田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6):25-34.
参考文献 8
张美丽,姚云峰,李龙,等.梯田不同作物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1):14-20.
参考文献 9
Rodrigo-Comino J,Seeger M,Iserloh T,et al.Rainfallsimulated quantification of initial soil erosion processes in sloping and poorly maintained terraced vineyards-Key issue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ystem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660(C):1047-1057.
参考文献 10
Hong S,Piao S,Chen A,et al.Afforestation neutralizes soil pH [J].Nature Communication,2018,9(1):520.
参考文献 11
曹舰艇,杨红,彭艳,等.藏东南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pH及养分的变化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8):117-126.
参考文献 12
王依,陈成,马拦妮,等.行间生草对秦岭北麓猕猴桃园土壤养分、pH 值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5):59-65.
参考文献 13
张茹,李建平,张翼,等.封育对黄土高原草地深层土壤pH的影响[J].生态科学,2020,39(1):72-77.
参考文献 14
唐贤,蔡泽江,徐明岗,等.红壤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剖面酸度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6):1704-1712.
参考文献 15
Berthrong S T,Jobbagy E G,Jackson R B.A global metaanalysis of soil exchangeable cations,pH,carbon,and nitrogen with afforestation[J].Ecological Applications,2009,19(8):2228-2241.
参考文献 16
Binkley D,Richter D.Nutrient cycles and H+ budgets of forest ecosystems[J].Advances in Ecological Research,1987,16(4):1-51.
参考文献 17
杨文利,朱平宗,闫靖坤.水平阶种植油茶对红壤坡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5):315-320.
参考文献 18
孙越,王继红,安羿衡,等.不同作物根茬对土壤酸度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29(5):220-225.
参考文献 19
康万利,揭雨成,邢虎成.南方坡耕地种植苎麻水土保持机理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66-69.
参考文献 20
梁羽石.红壤区不同根型苎麻保水机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参考文献 21
熊伟,汤涤洛,熊常财,等.山坡地种植苎麻水土保持效果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7(5):63-66.
参考文献 22
刘瑞.长期种植苎麻土壤的固碳效应与机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参考文献 23
廖绵清,李靖,黄欠如,等.低丘红壤坡耕地苎麻与花生水土保持效果对比研究[J].土壤,2011,43(4):657-661.
参考文献 24
Arévalo J R,Fernández L S,Reyes-Betancort J A,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parameters and vegetation in abandoned terrace fields vs.non-terraced fields in arid lands(Lanzarote,Spain):An opportunity for restoration[J].Acta Oecologica,2017,85:77-84.
目录contents

    摘要

    作物梯田种植是减少丘陵坡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为探究不同作物种植对梯田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以梯田撂荒、花生、黄花菜、油茶、苎麻土壤为研究对象,于 2010 年末开始小区试验,通过对梯田种植 5、10 年的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丘陵梯田种植 5 年土壤 pH 略有降低, 10 年后均有了显著提高,其中以油茶种植提升效果最为显著。(2)5、10 年数据结果显示,梯田种植土壤 pH 与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多个指标呈现出显著 / 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不同作物种植显著提升了土壤肥力,前 5 年土壤肥力处于迅速提升阶段,5 ~ 10 年处于稳定阶段,土壤有机质提升效果从高到低分别为苎麻、黄花菜、撂荒、花生、油茶,最高为 14.80 g/kg,最低为 10.25 g/kg,均比初始土壤有机质含量 7.59 g/kg 显著提高。(4)土壤肥力状况主成分分析主要以梯田种植年限为因子进行聚集,其次以不同作物种植进行聚集,梯田措施影响程度大于不同作物种植措施。梯田和作物种植措施共同决定土壤肥力的提升,其中苎麻处理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最好。本研究为南方丘陵区土壤肥力提升与梯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撑。

    Abstract

    Terrace planting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reduce soil erosion on hilly slopes and improve soil productivit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ong-term planting of different crops in terraced fields on changes in soil fertility,taking the soils of terraced fields planted with abandonment,peanut,daylily,camellia oleifera and ramie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plot experiments were started at the end of 2010. By measuring the nutrient index of soil samples planted in terraced fields for 5 years and 10 years, the evolution of soil fertility in terraced fields under different crop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soil pH of hilly terraced fields was decreased slightly in 5 years,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10 years,among which the effect of camellia oleifera cultivation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2)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pH and soil total phosphorus, total potassium,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3)Soil fertilit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different crops cultivation. In the first 5 years,soil fertility was in the stage of rapid improvement,and in the stage of stability from 5 to 10 years. The improvement effec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from high to low were ramie,daylily,abandonment land, peanut and camellia oleifera,respectively,with the highest value of 14.80 g/kg and the lowest value of 10.25 g/kg.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7.59 g/kg,the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4)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soil fertility was mainly based on terrace cultivation years,followed by different crop cultivation,so terrace fields measures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soil fertility than different crop cultivation measures. Terraced field and crop cultivation measures jointly determined soil fertility improvement, and ramie in terraced field had the best effect on soil fertility improvement. This study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and support for soil fertility improv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rraced fieldsin southern hilly areas.

    关键词

    梯田作物种植土壤肥力

  • 南方丘陵红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耕地面积来源之一,主要分布在湘、赣、浙 3 省,该区域水热资源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循环旺盛,生产潜力高。然而,由于长期侵蚀退化等影响,土壤养分极其贫瘠。植被覆盖和梯田种植是减少丘陵坡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有效措施[1-2],可扩充我国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研究表明,科学梯田种植可以提升土壤肥力[3],经过 3~5 年的合理培肥和土壤肥力的逐步恢复,梯田土壤肥力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4-5]。梯田土壤肥力提升受种植作物的影响,如种植马铃薯处理土壤肥力提升优于紫花苜蓿、当归及自然撂荒处理[6],水田、旱地玉米处理梯田土壤水稳性较高,设施栽培(葡萄、辣椒)较低[7],绿豆配合免耕种植等措施能提高梯田土壤有机质含量[8]。Rodrigo-Comino 等[9]研究表明,梯田建立好之后必须要进行合理的种植管理,否则可能带来土壤的退化。土壤为作物提供生存空间以及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同时,作物的生长、生产过程影响了土壤的状况,作物的生物量大小、作物对土壤的荫蔽度、作物收获对土壤的扰动等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因此,作物种植对丘陵梯田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非常重要。

  • 为了研究作物种植对梯田土壤肥力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于 2010 年建立了南方丘陵梯田长期定位试验,本研究选取了撂荒、梯田花生、梯田黄花菜、梯田油茶、梯田苎麻 5 个处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作物种植对梯田土壤肥力要素演变影响,目的在于综合评价作物种植对丘陵梯田土壤养分的提升。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研究区域为湖南省祁阳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年均气温 17.9~20.1℃,年降水量 1196~1451 mm,无霜期约 300 d,年太阳辐射量 4550 MJ/m2,温、光、水、热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一般 4— 9 月高温多雨。试验布置在湖南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111°52′32″E, 26°45′12″N),海拔 150~180 m,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成的深厚红壤,其地形、地貌、坡度和土壤类型在湘南红壤丘陵区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 1.2 试验设计

  • 试验地设置时间 2010 年末,基础土壤肥力状况为:pH 4.92,有机质 7.59 g/kg,全氮 0.76 g/kg,全磷 0.30 g/kg,全钾 22.94 g/kg,碱解氮 38.76 mg/kg,有效磷 0.94 mg/kg,速效钾 85.90 mg/kg。

  • 梯田不同生态种植模式试验共设置 5 个处理,3 次重复,分别为撂荒处理(T1)、花生处理(T2)、黄花菜处理(T3)、油茶处理(T4)、苎麻处理(T5),其中,每个小区面积为 100 m2,6 个梯层,每个梯层面积为 5 m × 3.33 m=16.65 m2 (图1)。栽培管理状态,撂荒处理不进行人为扰动,其他处理作物均按当地习惯栽培管理,并根据生长情况及时收割。

  • 图1 南方丘陵梯田作物种植土壤肥力演变试验图

  • 1.3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

  • 丘陵梯田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样品采集于每年秋季收获后,采集 0~20 cm 耕层土壤样品,每个小区以“S”形钻取 5 钻,去除大石块和植物残体后混合均匀,四分法留取 1 kg 样品,剩余土壤还回。待土壤样品风干后过筛。选取 2015、2020 年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指标的测定。

  • 土壤 pH 采用水土比为 2.5∶1(w/v)的电位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高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土壤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总磷采用碱熔融-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总钾采用碱熔融-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有效磷采用盐酸-氟化铵提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测定。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采用 Excel2010 和 SPSS 17.0 进行数据整理、主成分分析及绘图。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土壤 pH

  • 结果表明,梯田土壤 pH 随着作物种植年限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如图2 所示,前 5 年土壤 pH 略有降低,5~10 年土壤 pH 显著升高。种植作物不同,土壤 pH 降低和升高的幅度不同,土壤初始pH 为 4.92,第 5 年油茶处理与初始值相比无差异,苎麻处理为 4.74,与初始值相比略有降低,撂荒、花生、黄花菜处理分别为4.31、4.20、4.22,与初始值相比均显著下降。

  • 图2 南方丘陵梯田作物种植年限表层土壤 pH

  • 2.2 土壤养分

  • 试验结果显示,作物种植有利于梯田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不同作物种植土壤有机质提升速率不同。如图3 所示,土壤有机质初始值为 7.59 g/kg,第 5 年苎麻处理土壤有机质提升最高,达到 16.37 g/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及初始值,撂荒、黄花菜、花生处理土壤有机质提升次之,分别为 11.47、 11.41、10.43 g/kg,油茶处理土壤有机质提升效果最低,为 8.39 g/kg。第 10 年,土壤有机质从高到低分别为苎麻、黄花菜、撂荒、花生、油茶,其中苎麻处理为 14.80 g/kg,油茶处理为 10.25 g/kg。

  • 作物种植对土壤全氮的影响规律与有机质相似。如图3 所示,土壤全氮初始值为 0.76 g/kg,第 5 年苎麻处理土壤全氮提升最高,达到 1.25 g/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及初始值,黄花菜、撂荒、花生处理土壤全氮提升次之,分别为 0.97、0.94、 0.92 g/kg,油茶处理土壤全氮提升效果最低,为 0.83 g/kg。第 10 年,土壤全氮从高到低分别为苎麻、黄花菜、花生、撂荒、油茶,其中苎麻处理为 1.02 g/kg,油茶处理为 0.77 g/kg。

  • 梯田土壤全磷随着作物种植年限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如图3 所示,土壤全磷初始值为 0.30 g/kg,第 5 年花生处理土壤全磷提升最高,达到 0.81 g/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及初始值,苎麻、黄花菜、油茶处理土壤全磷提升次之,分别为 0.69、0.67、0.64 g/kg,撂荒处理土壤全磷提升效果最低,为 0.58 g/kg。第 10 年,土壤全磷从高到低分别为花生、黄花菜、苎麻、撂荒、油茶,其中花生处理为 0.45 g/kg,油茶处理为 0.30 g/kg。

  • 梯田土壤全钾随着作物种植年限呈现出先迅速降低后略有提升的趋势。如图3 所示,土壤全钾初始值为 22.94 g/kg,第 5 年花生处理土壤全钾含量最高,为 17.86 g/kg,极显著低于初始值,黄花菜、油茶、撂荒、苎麻处理土壤全钾含量较低,分别为 15.70、15.59、15.37、15.01 g/kg。第 10 年,土壤全钾从高到低分别为黄花菜、油茶、苎麻、撂荒、花生,其中黄花菜处理为 19.07 g/kg,花生处理为 18.46 g/kg。

  • 2.3 土壤肥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 结果显示,作物种植年限不同,梯田土壤肥力指标相关性不同。如表1 所示,第 5 年土壤 pH 与碱解氮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 1,土壤有机质与全氮、速效钾含量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 0.954、0.557,速效钾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 0.557、0.674,速效钾与有效磷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 0.525。第 10 年,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 4 个指标两两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全磷与有效磷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 0.820。

  • 第 5、10 年数据整体分析表明,土壤 pH 与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全钾、有效磷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全氮与有机质、速效钾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磷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全磷与土壤 pH 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全钾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全钾与速效钾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

  • 图3 南方丘陵梯田作物种植年限表层土壤养分含量

  • 表1 南方丘陵梯田作物种植年限表层土壤肥力指标间的相关系数

  • 续表

  • 注:SOM:土壤有机质;TN:全氮;TP:全磷;TK:全钾;HN:碱解氮;AP:有效磷;AK:速效钾。* 表示在 P<0.05 水平上显著相关,** 表示在 P<0.01 水平上极显著相关。下同。

  • 2.4 土壤综合肥力主成分分析

  • 通过主成分分析(表2、表3,图4)可以看出,作物梯田种植第 5 年,前 3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 83.508%,表明这 3 个主成分已经提供了全部指标 80% 以上的信息。其中,有机质、全氮、 pH、碱解氮在第 1 主成分中贡献较高,速效钾、全磷、有效磷在第 2 主成分中贡献较高,全磷在第 3 主成分中贡献较高。作物梯田种植 5 年后,梯田苎麻处理与其他处理产生明显区别。

  • 作物梯田种植第 10 年,前 3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 84.038%,表明这 3 个主成分已经提供了全部指标 80% 以上的信息。其中,全氮、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在第 1 主成分中贡献较高,有效磷、全磷在第 2 主成分中贡献较高,pH、全钾在第 3 主成分中贡献较高。此时,不同处理在主成分分析图中进行分离,撂荒与苎麻处理较为接近,花生与黄花菜处理较为接近,油茶处理位于主成分 1 负方向,与其他处理产生明显区别。

  • 第 5、10 年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前 2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 75.256%,表明这 2 个主成分已经提供了全部指标 75% 以上的信息。其中,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在第 1 主成分中贡献较高,有机质、全氮在第 2 主成分中贡献较高。此时,不同处理在主成分分析图中按照第 5、10 年进行分离,其中第 5 年位于主成分 1 的正方向,第 10 年位于主成分 1 的负方向。

  • 表2 南方丘陵梯田作物种植年限表层土壤肥力主成分分析特征根及其贡献率

  • 表3 南方丘陵梯田作物种植年限表层土壤肥力主成分分析成分矩阵

  • 图4 南方丘陵梯田作物种植年限表层土壤肥力主成分分析图

  • 注:5-Tn 代表梯田种植第 5 年 Tn 处理,10-Tn 代表梯田种植第 10 年 Tn 处理,其中 n 为 1~5。a 图中灰色区域为苎麻处理;b 图中橙色区域为地表覆盖量大的区域,浅黄色区域为地表覆盖量中等且耕作扰动较大的区域,浅绿色区域为地表覆盖量小且土壤扰动较小的区域;c 图中蓝色区域为 10 年处理区域,橙色区域为 5 年处理区域。

  • 3 讨论

  • 3.1 作物种植对丘陵梯田土壤 pH 的影响

  • 不同作物种植对丘陵梯田土壤 pH 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很多研究表明梯田措施降低了土壤 pH[3],可能与梯田构建过程中土壤 pH 升高,作物种植后 pH 自然回落有关。梯田构建将深层土壤转移到表层,部分表层土壤被翻压到下层,有研究表明在土壤 pH 较低的区域,深层土壤的交换性盐基阳离子含量高[10],不同地域的土壤整体均表现出 pH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如藏东南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土壤、秦岭北麓猕猴桃园土壤、黄土高原草地土壤等 pH 均表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1-13],红壤区水田、果园、林地土壤 pH 均表现出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14]。本试验研究区域土壤 pH 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交换性盐基总量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升高。而梯田形成后,由于作物吸收交换性盐基离子(K+、Na+、 Ca2+、Mg2+)、根系分泌物(如 HCO3、OH、H+)、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铝离子有效性、作物还田残体等因素影响土壤 pH,通常情况下,作物种植需要吸收大量盐基离子,根系分泌物活化土壤离子会降低土壤 pH[15]。多年生作物可吸收大量深土层的交换性盐基离子[10],因此表层土壤 pH 降低较小,本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油茶和苎麻处理土壤 pH 在第 5 年无明显降低。经过长期作物种植,梯田通过固持土壤减少交换性盐基离子损失量,降低水分流失,水分及表层盐基离子向下转移增加深层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16],土壤 pH 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文献表明油茶种植有利于提高红壤 pH 值[17],花生残体对土壤 pH 值提升效果较差[18],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符。

  • 3.2 作物种植对丘陵梯田土壤肥力提升的影响

  •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梯田种植通过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土壤有机质的降低,不同作物种植通过农业措施,增强水土保持、养分提升。苎麻种植可在短期内有效提升水土保持能力,进而提升土壤肥力,主要是因为苎麻是宿根型作物,种植后其根系迅速增长,根系入土深、主根发达、根系分布广、覆盖时间长、叶面积指数大[19]。梁羽石[20]、熊伟等[21]对不同根型的苎麻保水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深根系型苎麻降低容重的能力和改善田间持水量、团聚体和有机质的能力最强,刘瑞[22]研究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机碳均有显著提升,提升 35.00%~92.34%。本研究在采取梯田措施的同时,进行不同作物种植,结果显示,梯田苎麻处理土壤有机质提升速率最快,5 年增长 115.69%,5~10 年间保持稳定状态。梯田撂荒、黄花菜、花生处理 5 年土壤有机质增长 37.44%~51.16%,结果与廖绵清等[23]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是覆盖度与水土保持呈显著正相关。

  • 梯田措施显著降低水土流失,提升土壤肥力,不同作物种植措施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同,苎麻处理对水土保持、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显著,梯田措施与作物种植的影响程度哪个大,目前还少有研究。本研究在梯田措施上进行了不同作物的种植试验,总体土壤肥力状况主成分分析图以梯田种植年限为因子进行聚集,而不是按照作物种植处理进行聚集,由此表明,梯田措施影响程度大于不同作物种植措施。Arévalo 等[24]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西班牙荒废了 40 年的梯田土壤肥力高,促使了生物多样性,其结果也可以表明梯田措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力较大。

  • 4 结论

  • 不同作物种植改变了梯田土壤肥力状况,丘陵梯田土壤 pH 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油茶处理提升效果最显著;作物种植有利于梯田土壤有机碳、氮的积累,苎麻处理提升效果最显著;作物种植对梯田土壤全磷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全钾呈现出降低的趋势;5、10 年数据结果显示,梯田种植土壤 pH 与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多个指标呈现出显著 / 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肥力状况主成分分析主要以梯田种植年限为因子进行聚集,撂荒与苎麻处理较为接近,花生与黄花菜处理较为接近,处理聚集主要由作物覆盖度、土壤扰动小、土壤肥力等因素决定。苎麻种植对梯田土壤提升效果最显著,是改良南方丘陵红壤区坡耕地土壤养分的有效生物措施。

  • 参考文献

    • [1] 朱冰冰,李占斌,李鹏,等.草本植被覆盖对坡面降雨径流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土壤学报,2010,47(3):401-407.

    • [2] 张野,苏芳莉.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与防治对策[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5):31-32.

    • [3] Chen D,Wei W,Chen L.Effects of terracing on soil properties in three key mountainous regions of China[J].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2021,2(3):12.

    • [4] 岳自慧,刘平,翟汝伟,等.宁南山区不同建设年限梯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9(2):50-53,69.

    • [5] 高玉凤.天镇县不同年限“坡改梯”农田的土壤肥力特征研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20(4):11-13.

    • [6] 金万辉.天祝县坡改梯土壤肥力提升措施和成效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2021(4):44-46.

    • [7] 张永慧,李贝贝,张紫妍,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哈尼梯田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6):25-34.

    • [8] 张美丽,姚云峰,李龙,等.梯田不同作物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1):14-20.

    • [9] Rodrigo-Comino J,Seeger M,Iserloh T,et al.Rainfallsimulated quantification of initial soil erosion processes in sloping and poorly maintained terraced vineyards-Key issue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ystem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660(C):1047-1057.

    • [10] Hong S,Piao S,Chen A,et al.Afforestation neutralizes soil pH [J].Nature Communication,2018,9(1):520.

    • [11] 曹舰艇,杨红,彭艳,等.藏东南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pH及养分的变化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8):117-126.

    • [12] 王依,陈成,马拦妮,等.行间生草对秦岭北麓猕猴桃园土壤养分、pH 值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5):59-65.

    • [13] 张茹,李建平,张翼,等.封育对黄土高原草地深层土壤pH的影响[J].生态科学,2020,39(1):72-77.

    • [14] 唐贤,蔡泽江,徐明岗,等.红壤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剖面酸度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6):1704-1712.

    • [15] Berthrong S T,Jobbagy E G,Jackson R B.A global metaanalysis of soil exchangeable cations,pH,carbon,and nitrogen with afforestation[J].Ecological Applications,2009,19(8):2228-2241.

    • [16] Binkley D,Richter D.Nutrient cycles and H+ budgets of forest ecosystems[J].Advances in Ecological Research,1987,16(4):1-51.

    • [17] 杨文利,朱平宗,闫靖坤.水平阶种植油茶对红壤坡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5):315-320.

    • [18] 孙越,王继红,安羿衡,等.不同作物根茬对土壤酸度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29(5):220-225.

    • [19] 康万利,揭雨成,邢虎成.南方坡耕地种植苎麻水土保持机理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66-69.

    • [20] 梁羽石.红壤区不同根型苎麻保水机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 [21] 熊伟,汤涤洛,熊常财,等.山坡地种植苎麻水土保持效果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7(5):63-66.

    • [22] 刘瑞.长期种植苎麻土壤的固碳效应与机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 [23] 廖绵清,李靖,黄欠如,等.低丘红壤坡耕地苎麻与花生水土保持效果对比研究[J].土壤,2011,43(4):657-661.

    • [24] Arévalo J R,Fernández L S,Reyes-Betancort J A,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parameters and vegetation in abandoned terrace fields vs.non-terraced fields in arid lands(Lanzarote,Spain):An opportunity for restoration[J].Acta Oecologica,2017,85:77-84.

  • 参考文献

    • [1] 朱冰冰,李占斌,李鹏,等.草本植被覆盖对坡面降雨径流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土壤学报,2010,47(3):401-407.

    • [2] 张野,苏芳莉.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与防治对策[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5):31-32.

    • [3] Chen D,Wei W,Chen L.Effects of terracing on soil properties in three key mountainous regions of China[J].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2021,2(3):12.

    • [4] 岳自慧,刘平,翟汝伟,等.宁南山区不同建设年限梯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9(2):50-53,69.

    • [5] 高玉凤.天镇县不同年限“坡改梯”农田的土壤肥力特征研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20(4):11-13.

    • [6] 金万辉.天祝县坡改梯土壤肥力提升措施和成效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2021(4):44-46.

    • [7] 张永慧,李贝贝,张紫妍,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哈尼梯田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6):25-34.

    • [8] 张美丽,姚云峰,李龙,等.梯田不同作物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1):14-20.

    • [9] Rodrigo-Comino J,Seeger M,Iserloh T,et al.Rainfallsimulated quantification of initial soil erosion processes in sloping and poorly maintained terraced vineyards-Key issue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ystem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660(C):1047-1057.

    • [10] Hong S,Piao S,Chen A,et al.Afforestation neutralizes soil pH [J].Nature Communication,2018,9(1):520.

    • [11] 曹舰艇,杨红,彭艳,等.藏东南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pH及养分的变化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8):117-126.

    • [12] 王依,陈成,马拦妮,等.行间生草对秦岭北麓猕猴桃园土壤养分、pH 值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5):59-65.

    • [13] 张茹,李建平,张翼,等.封育对黄土高原草地深层土壤pH的影响[J].生态科学,2020,39(1):72-77.

    • [14] 唐贤,蔡泽江,徐明岗,等.红壤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剖面酸度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6):1704-1712.

    • [15] Berthrong S T,Jobbagy E G,Jackson R B.A global metaanalysis of soil exchangeable cations,pH,carbon,and nitrogen with afforestation[J].Ecological Applications,2009,19(8):2228-2241.

    • [16] Binkley D,Richter D.Nutrient cycles and H+ budgets of forest ecosystems[J].Advances in Ecological Research,1987,16(4):1-51.

    • [17] 杨文利,朱平宗,闫靖坤.水平阶种植油茶对红壤坡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5):315-320.

    • [18] 孙越,王继红,安羿衡,等.不同作物根茬对土壤酸度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29(5):220-225.

    • [19] 康万利,揭雨成,邢虎成.南方坡耕地种植苎麻水土保持机理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66-69.

    • [20] 梁羽石.红壤区不同根型苎麻保水机理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 [21] 熊伟,汤涤洛,熊常财,等.山坡地种植苎麻水土保持效果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7(5):63-66.

    • [22] 刘瑞.长期种植苎麻土壤的固碳效应与机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 [23] 廖绵清,李靖,黄欠如,等.低丘红壤坡耕地苎麻与花生水土保持效果对比研究[J].土壤,2011,43(4):657-661.

    • [24] Arévalo J R,Fernández L S,Reyes-Betancort J A,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parameters and vegetation in abandoned terrace fields vs.non-terraced fields in arid lands(Lanzarote,Spain):An opportunity for restoration[J].Acta Oecologica,2017,85:77-84.

  • 《中国土壤与肥料》招聘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