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5期文章目次
-
2005(5). DOI: 10.11838/sfsc.20050518
摘要:
-
2005(5):3-7. DOI: 10.11838/sfsc.20050501
摘要:对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元白菜施氮、磷、钾和锌肥的效应研究表明,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元白菜施氮、磷、钾和锌均能显著增加产量,分别增产12.0%~35.8%(平均24.5%)、5.3%~14.1%(平均9.7%)、11.2%~15.3%(平均12.9%)和7.5%~11.3%(平均9.1%)。在较高、中等和较低土壤肥力水平下,元白菜经济最佳施氮(N)量分别为310.5、326.1~336.6和378.9 kg/hm2,适宜磷(P2O5)用量依次为60、60~90和90~120 kg/hm2。不同土壤肥力水平地块元白菜适宜施氮时,氮肥(N)利用率在15%~20%,适宜施磷时磷肥(P2O5)利用率在9.3%~11.0%;元白菜上钾肥利用率随土壤钾素水平的降低而呈增加的趋势,不同土壤肥力地块元白菜施K2O 120 kg/hm2时钾肥(K2O)利用率平均为20.4%。
-
2005(5):8-12. DOI: 10.11838/sfsc.20050502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氮肥不同用量和基追比例对芹菜的产量效应和品质效应。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50mg/kg土时(约相当于337.5 kg/hm2)芹菜产量最高,继续增施氮肥,产量显著降低。施氮量为100 mg/kg土时(约相当于225 kg/hm2),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施氮量增加,芹菜品质显著降低。芹菜叶绿素、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酸盐含量与氮肥用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的芹菜在不同生育期的硝酸盐积累量均呈明显的“S”曲线。基肥N占100%时,芹菜的生长情况最好,基肥N占50%时,芹菜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V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追施一次肥处理的芹菜叶片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追两次肥的处理。
-
2005(5):13-16. DOI: 10.11838/sfsc.20050503
摘要:2003年单季水稻发生高温热害。在N、P2O5、K2O施用量试验中的N80P120K160处理和开花期喷施NaB4O7.10H2O和KH2PO4混合溶液处理,表现出极显著抗高温热害能力,结实率和千粒重大幅度提高,减轻了灾害损失。为以后水稻遇高温热害提供了施肥抗灾的参考依据。
-
2005(5):17-20. DOI: 10.11838/sfsc.20050504
摘要:通过天鹰椒氮磷肥效应试验研究,建立了天鹰椒产量、单株椒、单椒重及吸收N、Ca、Mg养分数量依N、P2O5用量的回归方程;应用产量回归方程计算出最高产量、最佳经济产量及相应的N和P2O5用量;应用天鹰椒产量、单株椒、单椒重及吸收N、Ca、Mg养分数量依N、P2O5用量的偏回归曲线,说明N、P2O5用量对天鹰椒的影响。
-
2005(5):21-25. DOI: 10.11838/sfsc.20050505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配施硫酸钾镁肥对小白菜、茶叶、西瓜的产量、品质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都能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施硫酸钾镁与施硫酸钾或氯化钾相比,小白菜产量提高3.81%和9.88%,茶叶产量提高8.75%和3.81%;小白菜NO3-含量降低180.7 mg/kg和52.5 mg/kg;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0.30%和0.27%,茶多酚含量减少0.90%和3.63%,咖啡碱含量增加0.31%和0.19%;西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增加0.07%和0.57%,Vc含量提高8.84%和7.35%。施用硫酸钾镁比施用硫酸钾或氯化钾每公顷增加经济效益733~4041元。
-
2005(5):25-28. DOI: 10.11838/sfsc.20050506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提高席草品质与产量的效果。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席草分蘖和生长整齐度,对提高席草品质有明显效果,但是产量与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的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从营养生长期到工艺成熟期的200多天内,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平均苗数比对照增加116.9%,比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分别高10.7%、34.3%。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91~100 cm席草针茎比例平均比对照增加8.2%,而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处理分别比对照高5.9%和3.4%。
-
2005(5):29-31. DOI: 10.11838/sfsc.20050507
摘要:通过10几年来甘薯氮、磷、钾配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每公顷施N 150~225 kg,N∶P2O5∶K2O比例以1∶0.3~0.5∶0.8~1.2为宜。增产效果N>K>P,旱地明显高出水旱轮作地。通过大面积示范推广测产统计和228个田间小区试验分析,配方施肥比当地常规施肥每公顷平均增产鲜薯3587 kg和4881 kg,增产效果较好。
-
2005(5):32-34. DOI: 10.11838/sfsc.20050508
摘要:采用Bowman和Cole提出的有机磷分组方法,对施入外源腐殖酸条件下,不同时期棕壤有机磷的组成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入外源腐殖酸,在培养的各个时期,有机磷各组分所占比例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依然是中等活性有机磷>中等稳定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施入外源腐殖酸后,在培养的30 d,活性有机磷均下降;在培养的60 d和90 d,施入高量腐殖酸的土壤,活性有机磷升高。施入外源腐殖酸,在培养的各个时期均可明显增加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含量,特别是在施入高量腐殖酸时增加的最多;同时还可降低中等稳定性有机磷的含量,在施入高量腐殖酸时降低的最多。
-
2005(5):35-37. DOI: 10.11838/sfsc.20050509
摘要:论述了临沂市土壤中硼、锌、锰、铜、铁等5种主要微量元素的状况与其它因素的关系。有效硼含量0.09~3.67 mg/kg,平均0.35 mg/kg;有效锰22~572 mg/kg,平均244 mg/kg;有效锌0.15~4.02 mg/kg,平均0.53 mg/kg;有效铜0.09~5.78 mg/kg,,平均1.03 mg/kg;有效铁3.2~162 mg/kg,平均21.5 mg/kg;有效锰2.0~131.4 mg/kg,平均23.4 mg/kg。不同土壤类型的以上5种微量元素有明显差异,其特征是砂姜黑土缺锌,棕壤、水稻土富含铁、铜、锰、锌;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的重要因素之一,发育在基性岩上的土壤一般含量较高,而由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则含量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微量元素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其中速效锌、速效硼和速效铜与有机质的关系尤为显著。
-
2005(5):38-40. DOI: 10.11838/sfsc.20050510
摘要:在红壤侵蚀坡地小区试验条件下,进行百喜草N、P、K肥效试验和单施N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区域,促进百喜草生长及鲜草量的最优施肥方案为氮肥单施,施用氮肥的曲线回归模型为y=b0 b1x b2x2-b3x3,效应方程为y=51000.0 275.5995x 3.3750x2-0.1335x3,合理的氮肥用量范围为189.0~598.5 kg/hm2,经济最佳氮肥施用量为250.5 kg/hm2。
-
2005(5):41-42. DOI: 10.11838/sfsc.20050511
摘要:通过种子发芽、小麦芽鞘切断伸长、盆栽及微区试验对番茄内生菌102的促生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102菌稀释液处理的青菜、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及根长显著提高;同样,稀释50至200倍的102菌发酵液可以促进小麦芽鞘切断的伸长,增长率达11%以上;盆栽结果表明使用102菌可以提高青菜和菠菜的鲜重达36%、19%,株高、叶数、叶宽、叶长等各项指标也均显著提高;微区试验结果:经102菌处理的青菜产量比对照增加39%,单株鲜重增加3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表明102菌促生作用明显。
-
2005(5):43-45. DOI: 10.11838/sfsc.20050512
摘要:在潮土区保护地土壤栽培条件下,土壤盐渍化的趋势有所加重,直接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喷施植物抗盐剂、实行土壤隔层等措施能改善土壤生态条件,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地温,增加土壤养分。
-
2005(5):46-48. DOI: 10.11838/sfsc.20050513
摘要:对土壤肥力评价是认识农田生产力的重要基础。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黑龙江省整个黑土区农田土壤肥力性状、现状、空间变异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估,为黑土农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
2005(5):49-51. DOI: 10.11838/sfsc.20050514
摘要:对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述。以自行研制的水稻缓释肥为载体的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在广东省大范围大面积开展应用示范,结果表明:移栽前一次基施水稻缓释肥450~600 kg/hm2,完全可满足水稻整个本田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常规施肥比较,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平均可增加稻谷497 kg/hm2,增产率7.76%,获显著增产的概率达69.4%,平产概率占28.6%;一次性施肥技术还可减少养分施用量33.5 kg/hm2,节省肥料施用量10.5%。证明该技术在广东省稻作区应用的增产节肥效果稳定,技术可行。
-
李志杰 马卫萍 唐继伟 左余宝 黄绍文 金继运 祁士君 刘爱华 李建华 韩全霞 苏宝新
2005(5):52-53. DOI: 10.11838/sfsc.20050515
摘要:三角叶滨黎(A·triangularis)属滨黎属植物,天然分布在美洲东北部沿海沼泽的边缘,可作为一年生蔬菜。其叶外表、营养成分都类似菠菜。美国特拉华大学在采集到的品系中进行筛选,获得了栽培种[1]。据资料介绍,用海水浇灌,估计每公顷可产鲜叶21300 kg。印度也栽培了一种花园滨黎(A
-
2005(5):54-55. DOI: 10.11838/sfsc.20050516
摘要:对白灵菇菌丝培养中不同的碳氮源以及合适的碳氮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7种碳源、7种氮源和8种不同碳氮比中,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麦芽糖和蔗糖,最适氮源是酵母粉和蛋白胨,最适碳氮比是40∶1。
-
2005(5):56-57. DOI: 10.11838/sfsc.2005051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