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专家论坛
-
2006(4):1-5. DOI: 10.11838/sfsc.20060401
摘要:综述了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的发展状况、标准体系构建与未来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发展趋势。在介绍土壤生物肥力的概念及其内涵基础上,阐述了微生物在土壤生物肥力形成和维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可替代地位。
>专题综述
-
2006(4):6-9,39. DOI: 10.11838/sfsc.20060402
摘要:针对目前草坪施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草坪营养的特点,以及国内外施肥对草坪质量、病虫害发生及对环境的影响,并且提出了今后在草坪施肥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
2006(4):10-15. DOI: 10.11838/sfsc.20060403
摘要:基于前人取得的主要成果,系统分析了从土壤锌有效性到锌在子粒部位的积累主要过程及其控制点,从三方面:1)植株对锌的吸收过程;2)锌在地上部各营养器官间的运转分配过程;3)锌从营养器官向子粒部位的运转过程,总结并提出今后应利用作物锌高效性的种质资源特点,通过传统育种与生物技术方法选育出锌高效积累型品种和合理配套的栽培技术等农艺措施,提高作物子粒锌的含量。
>研究报告
-
2006(4):16-19. DOI: 10.11838/sfsc.20060404
摘要:通过不同耕作措施的实施,比较其对玉米种植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从而探讨不同的耕作方式在旱作农业试验区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均可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其中留茬旋耕处理的土壤贮水量最高,达(4.542±0.894)×105L/hm2;在玉米播种前期及苗期,免耕覆盖处理降低土壤温度1~2℃,而整个生育期留茬旋耕处理与传统耕作处理的土壤温度相近;苗期,留茬旋耕处理的玉米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均优于其它处理,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均可提高玉米的产量,与传统耕作相比可增产4.01%~22.1%。整秆还田和留茬旋耕处理玉米产量较高,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不同耕作措施的效应,留茬旋耕处理比整秆还田处理更适宜于冷凉地区的推广、应用。
-
2006(4):20-24. DOI: 10.11838/sfsc.20060405
摘要:通过对2000~2003年贵阳市的白云区、修文县、开阳县、清镇市、息烽县、乌当区、小河区以及花溪区的多个旱地的表土和底土(53个样品)中重金属元素(汞、砷、铅、镉、铬)含量进行检测,以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为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及N.L.Nemerow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大部分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基本在GB/T18407.1—2001规定的范围内,但也有个别区域内土样中砷、镉含量达到了警戒线的含量范围,如白云区底土中砷的单因子综合污染指数达到0.7968、乌当区表土中镉的单因子综合污染指数达到0.7542,两者都属于0.7~1.0污染警戒线范围内。总体土壤的表土、底土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3785、0.4204,小于0.7,污染等级属于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土壤环境质量为1级。
-
2006(4):25-28. DOI: 10.11838/sfsc.20060406
摘要:通过设三季秸秆还田、三季秸秆+冬绿肥还田、三季栏肥还田、冬绿肥还田及主施化肥为对照等5个处理,研究了山区旱地多熟间套作不同培肥方法的培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培肥方法的培肥效果依次为三季栏肥还田〉三季秸秆〉冬绿肥还田〉三季秸秆还田〉冬绿肥还田〉对照。
-
2006(4):29-31,57. DOI: 10.11838/sfsc.20060407
摘要:论述了德州市潮土区的土壤肥力变化、分布并提出主要培肥建议,在建立合理的肥料结构,走有机无机相结合途径的同时,就如何扩大肥源,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和绿肥还田,建立合理的有机无机肥料结构制定了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施。
-
2006(4):32-34. DOI: 10.11838/sfsc.20060408
摘要: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法,对蕹菜高优栽培氮磷钾肥料合理配施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当N223.6、P2O5 50.0和K2O 97.5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224:0.436时,蕹菜最高经济产量达31391.4kg/hm^2;当N215.7、P2O5 46.4和K2O9 0.0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215:0.417时,蕹菜最佳施肥利润为36211.8元/hm^2,经济产量亦达31360.1kg/hm^2。在同等肥力下,蕹菜硝酸盐含量与施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钾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
-
2006(4):35-36. DOI: 10.11838/sfsc.20060409
摘要:以武香粳14为供试材料,研究精确施氮和常规施氮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确施氮处理的穗数极显著地低于常规施氮处理;精确施氮处理的水稻产量高于常规施氮处理,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精确施氮处理的氮肥当季利用率比常规施氮处理高8.8%。
-
2006(4):37-39. DOI: 10.11838/sfsc.20060410
摘要:磷酸脲在膜下滴灌棉花的施用表明,磷酸脲具有溶解性好,养分含量高,显酸性的特点。可发挥滴灌技术定量可控优势,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棉花的生长,提高棉花的品质,皮棉增产7.4%~10.8%,肥效优于其它滴灌肥。
-
2006(4):40-42. DOI: 10.11838/sfsc.20060411
摘要:对白浆土在长期施肥条件下磷的吸附与解吸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白浆土磷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在低磷浓度下其吸磷能力较强,随着磷浓度的增大,吸磷能力减弱。在不同施肥处理中,CK处理的最大吸附量(Xm)最大,OM处理最小,各处理吸附常数(K)值变化较小,均在0.2左右,而Xm变化较大;不同施肥处理总的解吸趋势是一致的,即解吸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后逐步趋于平稳。施有机肥的处理土壤吸附磷能力降低,但解吸磷能力增强;长期不施肥土壤固磷能力增强。
-
2006(4):43-45. DOI: 10.11838/sfsc.20060412
摘要: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日光温室小南瓜产量和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增加小南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也能使茎秆粗壮,明显提高小南瓜的产量,延长小南瓜采收后的贮藏时间。在本试验范围内,小南瓜的田间适宜施钾量(K2O)为81kg/hm^2。
-
2006(4):46-50. DOI: 10.11838/sfsc.20060413
摘要: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山西石灰性褐土上施用氯化钾、硫酸锌、硫酸锰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钾、锌、锰肥的合理配合施用能使马铃薯产量明显提高,品质得到显著改善。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的配方施肥方案是:氯化钾297.9~396.0kg/hm^2,硫酸锌69.70~109.1kg/hm^2,硫酸锰92.54~126.27kg/hm^2。钾、锌、锰肥配施可显著增加块茎中的淀粉、粗蛋白含量,降低NO3-N含量。
-
2006(4):51-53. DOI: 10.11838/sfsc.20060414
摘要:采用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硅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硅处理的小麦生育性状得以改善,植株抗病性和抗逆性明显增强,产量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和硅肥适宜用量,棕壤分别为9.30%~16.42%和75.0 kg/hm2,盐化潮土分别为7.43%~13.26%和37.5 kg/hm2,砂姜黑土分别为0.53%~5.05%和37.5 kg/hm2。
-
侯晶 , 陈振楼 , 姚春霞 , 陆利民 , 邱琴 , 黄忆红
2006(4):54-57. DOI: 10.11838/sfsc.20060415
摘要:对上海市浦东新区蔬菜园艺场和污灌区的蔬菜样品中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研究表明:上海浦东新区大棚蔬菜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大田;叶菜类最易吸收氮素,因而硝酸盐含量较高,平均为785.43mg/kg;瓜类、茄果类蔬菜的硝酸盐平均含量较低,其累积规律为瓜类(67.10mg/kg)〉茄果类(26.56mg/kg);污灌区菜地的大部分蔬菜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点。通过蔬菜硝酸盐含量对食用卫生性的评价,发现部分大棚叶菜类硝酸盐严重污染,超过一级标准的占46.67%,杭白菜、空心菜、小青菜、苋菜与青菜已达到三级污染水平,尤其小青菜的三级污染指数达1.28。
>专题报告
-
2006(4):58-61. DOI: 10.11838/sfsc.20060416
摘要:为了给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土壤供肥能力的参考依据,1987年至2005年在土壤肥力较一致的马肝泥田上进行了土壤供肥能力的多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气候对土壤供肥能力影响显著。土壤供肥能力:高温少雨年份K2O〉N〉P2O5,低温多雨年份P2O5〉K2O〉N,正常年份K2O〉P2O5〉N。土壤供肥比例(N:P2O5:K2O):高温少雨年份为1:0.23:0.58,低温多雨年份为1:0.29:0.56,正常年份为1:0.25:0.62。
>新知识新技术
-
2006(4):62-65. DOI: 10.11838/sfsc.20060417
摘要:简要介绍了使用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制作土壤养分图的技术过程,包括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分析、建立土壤采样点图层及地块边界图层,使用Arcview空间分析拓展模块中Kriging插值法进行养分插值,从而制作养分等值线图。该方法同样可用于土壤其他属性的空间变异的研究。
>广告信息
-
2006(4):F0004-F0004. DOI: 10.11838/sfsc.20060418
摘要:
>新知识新技术
-
2006(4):I0002-I0003,I0001,I0004. DOI: 10.11838/sfsc.20060419
摘要:前述平衡栽培体系中的植物生长因素和植物保护因素都是实现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外部条件,它们要以植物的内部素质即基因潜力为基础。育种家的任务就是培育出具有更优秀基因潜力的植物品种,包括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抗病虫和其它抗逆性更强等性状要求。维护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才能为育种家提供丰富的历经地球环境考验的可选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