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期文章目次
-
2007(2). DOI: 10.11838/sfsc.20070223
摘要:在陕西关中典型土壤——塿土进行了连续25年的定位施肥试验。通过对25年来不同施肥小区土壤肥力差异的分析研究表明,多年连续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以及作物产量,即单施化肥或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容量及其供应强度,有利于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其中又以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效果更好。
>专题综述
-
2007(2):1-6. DOI: 10.11838/sfsc.20070201
摘要: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土壤镉污染现状,介绍了根际环境的调节作用、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特点及植物修复情况,并对今后植物修复发展前景作了进一步展望,为实现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有效的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益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
2007(2):7-12. DOI: 10.11838/sfsc.20070202
摘要:反硝化是微生物以氮氧化物作为电子受体产生能量的过程。由微生物推动的反硝化使地球生物圈中被固定的氮素重新回到大气中去,从而实现整个自然界的氮素循环。反硝化作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能使江河湖海脱除氮素富营养化而得以净化,也能使农田氮肥反硝化流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多年来,基于培养技术的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很难了解环境中的反硝化微生物,因为人们目前能够培养的微生物不足环境微生物总量的3%。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可以直接提取环境DNA、通过分子标记和多种技术研究环境微生物。本文综述了环境反硝化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技术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
2007(2):13-16. DOI: 10.11838/sfsc.20070203
摘要: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s fungi)作为生物调节剂、生物肥料和生物防治剂,在持续农业和自然生态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丛枝菌根真菌不仅能增强烟草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烟草抗逆性、增强抗病性、改善烟草根际微环境,而且能提高其产量和改善品质。本文从烟草丛枝菌根真菌资源、丛枝菌根对烟草的主要作用、丛枝菌根对植烟土壤主要作用3个方面简要综述了烟草丛枝菌根的研究进展。
-
2007(2):17-22. DOI: 10.11838/sfsc.20070204
摘要:根据1998~2004年连续7年对河南省45个土壤肥力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以及对645个土壤样品12个项目的分析化验,已初步掌握了河南省近年主要耕地类型的肥力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1986年)时相比,高、中地力为主的耕地土壤各养分含量除速效钾下降明显外,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以及有效微量元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以速效磷提高最快。土壤速效钾7年平均值119.96m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下降了18.94mg/kg,平均每年以1.05mg/kg的速度下降,但近年来下降趋势变缓;养分平衡中氮素(N)平均盈余39.5kg/hm^2,磷素(P2O5)盈余30.9kg/hm^2,钾素(K20)亏缺150.0kg/hm^2;全省施肥水平较高,每公顷总施肥量折纯养分647.96k,但有机无机比仍不合理,化肥氮、磷、钾投入比例1:0.42:0.17,氮肥充足,部分地区用量偏高,磷肥基本合理,钾肥不足;主要农作物小麦产量略有上升,其它主要秋收作物产量基本稳定。
-
2007(2):23-25. DOI: 10.11838/sfsc.20070205
摘要:在陕西关中典型土壤——蝼土进行了连续25年的定位施肥试验。通过对25年来不同施肥小区土壤肥力差异的分析研究表明,多年连续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以及作物产量,即单施化肥或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容量及其供应强度,有利于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其中又以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效果更好。
-
2007(2):26-29,81. DOI: 10.11838/sfsc.20070206
摘要:通过对海南西部儋州、临高、东方、昌江和乐东5个主要香蕉产区0~20 cm土层的65个蕉园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偏低,88.08%的土壤pH<5.5,儋州、临高地区则100%的土样pH<5.5;全区土壤中41.54%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 g.kg-1、35.38%的土壤碱解氮含量低于60 mg.kg-1、38.47%的速效磷含量低于10 mg.kg-1、26.93%的交换性钙含量低于2.5 cmol( ).kg-1、87.50%的交换性镁含量低于0.4 cmol( ).kg-1、38.46%的有效硫含量低于12 mg.kg-1和72.31%的有效铜的含量低于2.0 mg.kg-1,所有土样的有效硼含量均低于0.5 mg.kg-1。又以乐东地区土壤肥力水平最低,80.77%的土壤有机质、73.08%的土壤碱解氮、34.62%土壤速效磷、53.85%交换性钙、96.15%的交换性镁、42.31%的土壤有效硫、92.31%的土壤有效铜的含量小于临界值。
-
2007(2):30-34. DOI: 10.11838/sfsc.20070207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及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5g/L NaCl处理有利于提高玉米种子萌发率、发芽率和根、芽的伸长及根数的增加。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大,玉米种子萌发率、发芽率急剧下降,根芽伸长及根数极受抑制,0.5g/L NaCl可能是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的临界浓度。用≥0.5g/L NaCl的盐溶液长期灌溉会因土壤中盐分累积而使玉米生长受阻,成活率下降,幼苗在形态上表现出盐害效应。用自来水(0.1g/L NaCl)处理的玉米幼苗在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含水量等5个指标都较其它处理达显著水平,说明用低盐浓度(0.1g/L NaCl)灌溉可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
2007(2):35-37,42. DOI: 10.11838/sfsc.20070208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CK1)和施用等NPK养分化肥(CK2)为对照,研究了掺混型缓释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2相比,施用掺混型缓释肥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增产幅度为23.77%;能促进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的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8.70%、19.02%、3.93%;可以改善小麦籽粒的品质,小麦籽粒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总糖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增加幅度分别为3.49%,21.33%,1.58%,4.58%,10.73%,43.75%。
-
2007(2):38-42. DOI: 10.11838/sfsc.20070209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施氮和不施氮(对照)处理下,对16个不同基因型小麦拔节期和收获期氮素吸收利用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存在很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氮素胁迫条件下,氮素吸收过程是全生育期的限制因素。依据收获期小麦相对吸氮总量和相对利用效率(对照处理与施氮处理的比值),将16个基因型分为5种类型:双高型、氮吸收高效型、氮利用高效型、双低型和中间型,为小麦氮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2007(2):43-45. DOI: 10.11838/sfsc.20070210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利用^15N示踪研究了烤烟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烤烟各部位叶片对氮素的积累量表现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肥料氮进入的比例具有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的规律。不同生育期肥料氮进入烟叶中的比例,以团棵期最高,之后肥料氮进入的比例减少,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水平),从现蕾期到成熟期之间差异不大。同位素^15N标记肥料施入土壤后约39%~53%被烟株吸收利用,约22%~41%损失,约20%~37%残留于土壤中。
-
2007(2):46-49. DOI: 10.11838/sfsc.20070211
摘要:在小麦/玉米/大豆种植模式中,研究了施氮量对套作大豆(贡选1号)根系性状与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施氮能增加根干重、一级侧根数和根系活力,提高单株结荚数和百粒重。其中低氮(N45、90kg/hm^2)处理效果较明显,使套作大豆增产16.8%~19.9%;高氮(N180、225kg/hm^2)处理延缓大豆根系衰老,但大豆产量明显较低氮处理低。根系性状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在V3(三节期)与R5(始粒期)两个生育时期,所测4个根系参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其它生育时期与产量的相关性较差。
-
2007(2):50-52. DOI: 10.11838/sfsc.20070212
摘要:研究了氮、钾肥对沿淮地区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明显,比不施氮增产20.3%~29.0%,而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适宜用量的氮、钾肥配合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通过数学模拟得到氮肥效应方程,并初步确定该区水稻适宜N用量为225~250 kg.hm-2。
-
介晓磊 , 杨先明 , 黄绍敏 , 刘芳 , 刘世亮 , 宝德俊 , 化党领 , 李有田
2007(2):53-58. DOI: 10.11838/sfsc.20070213
摘要: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潮土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供试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磷酸钙盐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73.9%,其它组分占26.1%。不施磷肥的各处理(CK、N、NK)中,小麦生物量和吸磷量均较低,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总量变化不大,Ca2-P和Ca8—P在各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含量均很低。在施用磷肥的各处理(NP、PK、NPK)中,NP和NPK处理小麦的生物量和吸磷量均显著高于PK处理,而PK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的增幅明显高于NP和NPK处理。磷肥和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小麦的吸磷量和生物学产量,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和总量增加的幅度以1.5(M+NPK)处理最高。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根际各无机磷形态及其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分析表明,Ca2-P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Ca8-P、Al-P、Fe—P达显著水平,O-P、Ca10—P不显著。
-
2007(2):59-60,74. DOI: 10.11838/sfsc.20070214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钾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增加小麦株高、穗长、千粒重及穗粒数,因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小麦增产10.2%~24.8%。施用钾肥能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但对籽粒沉降值的影响不大。
-
2007(2):61-63. DOI: 10.11838/sfsc.20070215
摘要:沙田柚为对镁敏感作物。由于忽视施用镁肥,在生产上较容易观察到沙田柚叶片缺镁症状。研究了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不同用量钾镁肥对沙田柚叶片营养、柚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镁可明显减轻沙田柚叶片的缺镁症状,提高叶片镁素营养;在土壤有效钾含量中等,有效镁含量缺乏的情况下,施用钾肥(K2O)340.2kg/hm^2基础上配施镁肥(Mg)22.5及45.0kg/hm^2,果实产量提高1.2%~18.7%,种植效益提高0.4%~24.7%;施用钾肥(K2O)453.6kg/hm^2基础上配施镁肥(Mg)45.0、81.0及117.0kg/hm^2,果实产量提高11.2%~31.7%,种植效益提高11.7%~39.4%,同时柚果品质得到改善。在施用钾肥(K2O)340.2、453.6kg/hm^2的基础上,推荐镁肥适宜配施用量分别以(Mg)45.0、117.0kg/hm^2 为宜。
-
2007(2):64-67. DOI: 10.11838/sfsc.20070216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促进生姜植株的生长,使茎秆变粗,分枝数增多,茎叶生长量提高,产量增加。同等养分的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生姜植株的茎粗、分枝数分别比纯施化肥处理增加13.6%和18.58%,茎、叶鲜重分别增加16.67%和32.52%,产量提高23.46%;等养分的普通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生姜长势也优于纯化肥处理,虽然其产量达60192kg/hm^2,较纯施化肥增加12.63%,但却比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生姜产量低8.77%。不仅如此,生物有机肥还可显著改善生姜品质,提高根茎干物质和挥发油等的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
-
2007(2):68-70. DOI: 10.11838/sfsc.20070217
摘要:侧胞芽孢杆菌是应用于微生物肥料的一种重要功能菌,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了侧胞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并探讨了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侧胞芽孢杆菌的摇瓶发酵最佳培养基为蔗糖3.0%、酵母膏0.8%、蛋白胨1.2%、MgSO40.075%、KH2PO40.25%、MnSO40.010%、CaCO30.8%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2.5℃、转速200 r/min、接种量2%以上、pH为7.6,发酵液中的所得菌浓度可达9×108个/mL。
>分析方法
-
2007(2):71-74. DOI: 10.11838/sfsc.20070218
摘要:包膜尿素肥料是提高肥料利用率,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新型肥料。针对目前对缓释肥料释放特性的研究集中在化工制作领域这一现状,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阐明含硫尿素中的养分氮在水及土壤中的转化特点,确定养分的释放速率,以求找出适合农业生产应用的方法。研究表明,可以用电导率法快速准确地定性评价缓释肥料的供肥特性和供肥速度,用土壤培养法和水培法定量测定其供肥性能。
-
2007(2):75-77. DOI: 10.11838/sfsc.20070219
摘要:介绍了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肥料和土壤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采用了简单的前处理步骤,与佛尔哈德法及莫尔法相比,具有快速、准确、精密度高的优点,且不受溶液颜色和浊度的干扰。
>研究简报
-
2007(2):78-79. DOI: 10.11838/sfsc.20070220
摘要:为摸清宜昌市柑桔基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情况,防止土壤重金属污染,于2004年对宜昌市柑桔基地进行了采样和分析。
-
2007(2):80-81. DOI: 10.11838/sfsc.20070221
摘要:秋白菜是东北地区秋冬季节食用的主要蔬菜,供应期长达半年之久,栽培面积在蔬菜生产中居于首位。据统计,吉林省播种面积为1.01万hm^2,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20%~35%,产量为57.87万t,占蔬菜总产量的22%~33.6%。秋白菜收获以后,除正常越冬贮藏外,腌渍酸白菜也是北方地区冬季食用白菜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近年来,有关大白菜硝酸盐污染为害的报道较多,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常规条件下贮藏、腌渍后的大白菜的测定,探讨大白菜在常规贮藏和腌渍过程中Vc、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
2007(2):F0004-F0004. DOI: 10.11838/sfsc.20070222
摘要: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是农业部授权的经过国家计量认证的法定专职检验机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是社会公益性非营利技术服务事业单位。在“科学,公正、廉洁、高效.服务”的宗旨指导下,遵循“质量第一.依法办事。实事求是.科学公正”的质量方针.面向微生物肥料行业和食用菌产业提供公正、科学.准确的检验数据.为促进微生物肥料行业和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产品质量.提供优质的检验.咨询.培训等技术和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