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文章目次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01
摘要:主张把肥料定义为"直接为植物提供养分的物料",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增效剂对植物养分的供给起间接作用,可合称"一肥三剂"。以此含义讨论了菌剂、稀土元素等在肥料中的位置。简述了目前肥料应用中的若干误解和误导。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02
摘要:堆肥处理是蚕沙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一种主要方式。对蚕沙堆肥系统和影响堆肥的主要因素,即含水量、温度、通风供氧、C/N比、堆肥产品大小、pH值等进行了综述。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03
摘要:重点从硼与花粉管果胶质二聚体复合物的形成、花粉脯氨酸代谢、花粉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等方面综述硼在花粉中的生物化学功能。简要阐述了花粉管胼胝质和酚类含量在硼胁迫时的异常表现。并基于农业生产现状对今后植物硼素营养研究重点提出展望。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04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活化剂对黑土各形态磷的影响,阐述了活化剂对Olsen-P影响的机制。结果显示,活化剂具有很好的增加土壤中有效磷的能力,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作用效果不同,施肥条件下,高温加速磷的固定。10℃时,3种活化剂活化能力为柠檬酸铵>腐植酸>活化剂H2,分别提高土壤Olsen-P的含量达40.93%、33.06%、23.20%;20℃时,活化能力为腐植酸>柠檬酸铵>活化剂H2,分别提高土壤Olsen-P含量达32.35%、24.89%、16.72%;30℃时,与CK相比Olsen-P含量没有明显增加。活化剂能促进各形态无机磷之间的转化,活化能力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SPSS分析结果证实,Al-P和Ca2-P是黑土有效磷的主要组分,与Olsen-P极相关;Ca8-P起负作用,而Fe-P作用效果不显著,但它们仍能通过影响Al-P和Ca2-P来间接影响Olsen-P。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05
摘要:论述了唐山市土壤肥力自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的变化状况,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改善途径。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06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淮北地区轻碱面砂土、淤心两合土、淤土3个土种的土壤养分含量对小麦产量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小麦每公顷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轻碱面砂土分别是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淤心两合土分别是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速效磷,淤土分别是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碱解氮;进一步根据小麦产量3要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提出了3个土种的小麦施肥方案。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07
摘要:通过对苏北滨海典型滩涂野外观测点14个月不同深度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的分析与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深度的土壤的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呈正弦曲线变化,其决定系数均不低于0.767,距地表越近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波动幅度越大,日温差也越大,同一层土壤日最高温度的波动幅度比日最低温度大,当土壤深度增至30 cm后,波动幅度减小,日温差接近零,同一层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波动幅度也相差无几。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09
摘要:选用强筋小麦临优145和中筋小麦临优2018,在田间条件下研究追氮时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一定时,以拔节期追氮两个品种的产量最高;随着追氮时期的后延,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沉降值成上升趋势。不同筋型小麦的粉质参数变化不同,高筋小麦临优145随追氮后延逐渐变优,中筋小麦临优2018冬追较好。
-
魏义长 , 自由路 , 杨俐苹 , 姚政 , 罗国安 , 徐四新 , 宋韦 , 朱春梅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10
摘要:运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进行土壤测定和水稻肥料推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滨海滩涂地水稻推荐磷、钾施用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其它营养元素的施用量均在最佳推荐量条件下,ASI法测土推荐的磷(P2O5)、钾(K2O)最佳施用量(90 kg/hm2、105 kg/hm2)处理的水稻有效分蘖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是最佳的;且施磷能够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数,施钾能够显著增加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因此,运用ASI法对滨海滩涂地水稻进行测土推荐磷、钾肥的施用量是基本合理的。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12
摘要:研究了不同氮钾施用量对免耕抛秧双季连作晚稻的产量效应。研究表明,增施氮肥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和叶面积的扩展,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但成穗率下降;增施钾肥可适当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各施氮处理水稻根系活力和剑叶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氮处理;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干物质的积累量增加,而收获指数减少;等氮条件,增施钾肥对水稻干物质的积累基本没有影响,但提高了氮肥的吸收利用率;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开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至中氮处理达最大值,氮肥的生理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N)、钾(K2O)肥用量分别为150 kg/hm2和160 kg/hm2时,免耕抛秧稻的效果最佳。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13
摘要:应用二次多项式组合设计,在新疆阿克苏棕漠土上进行了连续3年的香梨氮、磷、钾肥料效应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当N 380~395 kg/hm2,P2O5185~190 kg/hm2,K2O 134~138 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49∶0.35时,香梨有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高的产量。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14
摘要:通过对保水剂在磷肥、钾肥溶液中的吸水倍率和对肥料养分吸持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磷、钾肥对保水剂吸水、保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在各种肥料溶液中吸水倍率显著下降,并随肥料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加;磷、钾肥对聚丙烯酸钠盐型保水剂的影响大于聚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型保水剂;不同磷、钾肥对保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按磷酸一铵、氯化钾、硫酸钾、过磷酸钙顺序递增。保水剂在大量吸水的同时,也对溶液中的肥料分子或者离子有吸持作用,吸持量均随肥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保水剂和肥料品种不同,吸持量也不同;保水剂对肥料的吸持率随肥料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最高浓度下,吸持率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一铵次序依次增大。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15
摘要:试验以成都平原露地番茄为研究对象,对中量元素肥料钙、镁及微量元素肥料锰、锌的施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Ca、Mg和Zn配合施用可使番茄产量增加10.0%以上;硝酸盐含量只有NPK处理的80.0%左右,Vc含量增加42.6%,糖酸比和固酸比增加;种植效益可增加10.0%以上。Mn对于增加番茄的产量、改善其品质的效果不明显。综合来看,Ca、Mg和Zn是成都平原露地番茄生长的营养障碍因子,且三者配合施用的效果优于单独施用。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16
摘要:采用水培和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铬(Cr6 )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六价铬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出苗都有不良影响;幼苗随着铬(Cr6 )浓度的增加,植株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均下降,但水培较土培所引起铬的危害起始浓度更小,失绿症状更严重。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17
摘要:在豫中潮土区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铜、氮配施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铜肥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达显著水平。氮、铜交互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影响达极显著差异,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也达显著差异。综合考虑产量和蛋白质因素,本试验条件下,铜、氮配施以N1Cu2处理(即施氮120 kg.hm-2,施铜45 kg.hm-2)为适宜的铜、氮配施比例。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18
摘要:通过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天然沸石对4种重金属离子Cd2 、Zn2 、Cu2 、Pb2 的竞争性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离子体系比较,沸石在竞争体系中对Cd2 、Zn2 、Cu2 、Pb2 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均呈下降的趋势。竞争体系下,其它重金属离子的存在显著地抑制了沸石对Cd2 的吸附,而对Pb2 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天然沸石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富集系数,其大小顺序依次为Pb2 >Cu2 >Zn2 >Cd2 。该选择性吸附顺序可能与重金属离子的水合能、离子半径、有效水合离子半径等因素密切相关。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19
摘要:研究把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作为蚯蚓的饲料添加剂,对蚯蚓生长及蚓粪肥效的影响。试验显示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添加剂。其中在蚯蚓生存、繁殖和蚓粪肥效这三方面考核上,过磷酸钙添加量都以0.75 mg.kg-1(以P2O5计)效果最好;硫酸钾也是以0.75 mg.kg-1(以K2O计)效果最好;而氯化钾则以0.50 mg.kg-1(以K2O计)效果最好。但添加量过多都会对蚯蚓产生毒害,当过磷酸钙添加量达到2.0 mg.kg-1,硫酸钾添加量达到2.0 mg.kg-1或氯化钾达到0.75 mg.kg-1时,蚯蚓存活量或繁殖量为负值(相对于对照而言)。对于氯化钾而言,2.0 mg.kg-1是蚯蚓的致死量。蚯蚓生长好的蚓粪可以促进菠菜早发芽,提高发芽率。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20
摘要:运用诊断与推荐综合系统(DRIS)标准建立的常规方法,通过比较香蕉低产组和高产组叶片N、P、K、Ca、Mg和S养分含量以及两元素间的养分比和养分积,初步筛选出P/N、N.K、N.Ca、N/Mg、N/S、P.K、P/Ca、P/Mg、P.S、Ca/K、K/Mg、K.S、Ca/Mg、Ca/S和S/Mg作为DRIS参项,并初步提出香蕉DRIS诊断标准。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21
摘要:从胜利油田分离筛选石油降解菌株并构建了石油降解微生物菌群C9,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菌群C9的最适N源为KNO3,最适P源为K2HPO4,最适pH范围为7~10,最适摇床转数为150~200 r/min;正交试验结果表明SL-51、SL-84、SL-133和SL-163的最适接种比例为1∶1∶20∶1,优化后的最佳石油降解条件为:KNO33 g.L-1、K2HPO41 g.L-1、pH 8、总接种量为6.9%,石油浓度为0.25%;气相色谱分析证明,菌群C9在优化后能更有效地降解原油中各种饱和烃和芳烃。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22
摘要: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3种生物胺(腐胺、精胺、亚精胺)的方法。采用Agilent色谱柱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粒径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丹磺酰氯作为荧光衍生试剂柱前衍生化。最佳测定条件为:丹磺酰氯浓度为3 mg/L,衍生化反应温度为60℃,衍生化时间为15 min,缓冲溶液pH为9.78。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畜禽粪便制作有机液肥过程中腐胺、精胺、亚精胺的定性、定量分析。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23
摘要:6合理密植(续七)平衡栽培技术重视协调作物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既保证植株生长健壮,又照顾足够的群体数量,这样才能得到单位面积上农作物最高的产量和品质。合理密植也就是考虑合理的空间利用。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种植密度稀,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气、水、肥
-
2008(3). DOI: 10.11838/sfsc.20080324
摘要: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的、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国家实验室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是社会公益型的、非营利的技术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