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文章目次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06
摘要:研究了不同氮肥在不同水分管理下的氨挥发损失情况。在冬小麦播种施肥后的一个月时期内,对尿素一次基施、尿素50%基施、缓释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氨挥发状况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在较低水平土壤含水量条件下(20%左右),以上各处理的氨挥发分别占总施氮量的0.84%、1.08%、0.44%、1.07%;在较高水平土壤含水量条件下(>25%),以上各处理的氨挥发分别占总施氮量的0.77%、0.73%、0.70%、1.36%。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28
摘要:国际土壤保持大会是由国际土壤保持组织(International Soil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每两年组办一次。回顾ISCO大会,至今已有30年的历程,ISCO2008大会是成功举办的第15届国际土壤保持大会。第1届ISCO于1978年在比利时根特召开,会议出版物题为“侵蚀评价”。第2届大会于1980
-
袁丽萍 , 司力珊 , 张力 , 陈怀勐 , 米国全 , 任华中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07
摘要:采用2水平灌水量(W1:4541.0、W2:2270.6 m3/hm2)×3水平氮肥追施量(N1:747.4、N2:373.7及N3:0 kg/hm2),研究了不同灌溉、施氮量对日光温室番茄果实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果实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随结果部位的提高而提高。水氮耦合供应可以显著影响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果实硝酸盐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在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
姚银坤 , 张炎 , 胡伟 , 高媛 , 祁永春 , 曾雄 , 文启凯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08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磷量对长绒棉干物质积累、分配比例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棉株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呈现出苗期缓慢,蕾期逐渐加快,开花到结铃盛期积累最快,此后又渐趋于平稳,符合植物增长的"S"型曲线。干物质积累过程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模拟表达,棉株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快的时刻分别在播种后的83~90 d和97~103 d。增施磷肥,干物质积累高峰推迟,快速积累时期延长,地上部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全生育期,处理间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基本一致,前期以茎、叶营养器官为主,但增长缓慢,中后期以生殖器官为生长中心,而且增施磷使叶的积累比例下降67.79%~70.20%,棉子的比例增加14.89%~16.59%、壳的比例下降11.74%~13.52%、棉纤维的比例增加4.51%~10.07%。增施磷肥能增加单株铃数,处理间最多相差0.5个/株,是皮棉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09
摘要:选取四川、重庆两地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砂岩黄壤、灰岩黄壤和酸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连续4年研究了硫酸钾对3类土壤上幼龄茶树矿质营养吸收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上均是 N处理(NK、NPK)茶树对养分的吸收比例合理,茶叶产量高;-N处理(PK、K、CK)则相反。品质分析表明,钾对幼龄茶树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对水浸出物、儿茶素、茶多酚含量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比较酚/氨值得出, N处理酚/氨值一般在5.64~7.17之间,且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3%),处于比较合适的范围内,绿茶品质较佳;相反,-N处理茶叶酚/氨值均在不适宜的范围之内,品质较差。说明在氮肥或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钾肥是茶树获得高产、优质的途径。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10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4种缓释复混肥料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淋洗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复混肥料较普通化肥的常规施肥方式增产10%左右,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降低20%~70%,从而降低了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生态风险。与施用常规化肥的传统施肥方式比较,缓释复混肥料可作为基肥一次性使用,故其具有省工省时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
李玉影 , 韩晓日 , 刘双全 , 刘颖 , 张明怡 , 刘君阁 , 张亚玲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11
摘要:通过土壤测试、田间试验和品质分析,明确了三江平原桦川县创业乡丰年村白浆土养分供应状况和水稻平衡施肥效果。结果显示,该土壤98.4%缺氮,76.6%缺磷,97.7%缺钾,72.7%缺锌,35.9%缺硼。与最佳处理(OPT)相比,不施氮肥减产26.2%,不施磷肥减产12.1%,不施钾肥减产10.3%,不施锌肥减产24.2%,不施肥(CK)减产39.9%。与OPT处理相比,不施氮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和CK的经济效益分别降低3936、1774、1527、4070、886和5643元/hm2。平衡施肥(OPT)与农民习惯施肥(FP)相比增产20.3%,经济效益增加3283元/hm2,粗蛋白含量增加0.13个百分点,直链淀粉含量降低0.84个百分点,胶稠度增加1.7 mm,对改善稻米品质有积极作用。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24
摘要:氮素是减少饥饿、贫穷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元素。然而,氮过量使用也会使氮变成潜在污染物。氮素的这种双重性对人类当前以至未来环境可持续发展是重大挑战。第4届国际氮素大会于2007年10月1日至10月5日在巴西巴伊亚州哥斯大多索比召开。此次会议以农业、发展与氮素为主题,重点就全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12
摘要:系统阐述了福建沿海花生空秕的典型症状,揭示了导致花生空秕的原因,并提出土壤化学诊断指标,介绍了经长期田间实践掌握的一整套成熟的花生空秕综合防治技术。
-
杨帆 , 刘雷 , 黄精明 , 刘足根 , 杨国华 , 方红亚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13
摘要: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生长在赣南钨矿区尾矿上的优势植物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L.)对Cd的吸收特性及EDTA对其吸收和转运Cd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低Cd浓度处理下小飞蓬保持良好长势,并能将更多重金属积累在地上部。小飞蓬地上部和根系的Cd含量随营养液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Cd浓度为75μmol/L时,植物地上部Cd吸收总量达到最高,为118.87 mg。综合分析小飞蓬的生长、生理及吸收Cd的能力,在低浓度Cd污染的赣南钨矿区,选取小飞蓬作为Cd的富集植物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EDTA的加入增加了小飞蓬体内的Cd含量,但植物的生物量受到了影响。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14
摘要:为明确鸡粪好氧发酵过程各类氮转化细菌变化及其与氮素转化间的关系,本研究全程测定了氨化、异养亚硝化、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4类细菌数量、有机态氮、氨态氮、硝态氮等含量变化。结果证明,该过程各类氮转化细菌以中温菌居多,最适生长温度35℃。其中,升温段35℃之后,菌数随温度上升而下降;降温段35℃之前,菌数随温度下降而上升。研究的各类氮转化细菌中,氨化细菌最耐热,是高温期发挥作用的主要类群。发酵全程各类氮转化菌数与相应氮素转化量的关系为:升温段,氨化细菌、亚硝化和硝化菌数增加时,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增幅较快;此3类菌数降低时,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增幅较缓;降温段,氨化细菌数量与氨态氮含量变化之间无相关表现;发酵全程硝态氮含量变化与亚硝化、硝化细菌数量变化呈正偏相关,与反硝化细菌数量变化呈负偏相关。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15
摘要:在河北省宣化农药厂附近的土样中筛选到一株阿特拉津高效降解菌,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证明降解率在99%以上,编号为ADX10,并对该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ADX10在LB培养基上产生光滑、圆形、微小、凸起的菌落,培养过程中产生柠檬绿色色素,幼体菌为短杆状(0.5~0.6μm×0.8~1.2μm),老龄培养物为球状,革兰氏染色为阳性,但极易退色,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液化明胶,脲酶阴性,不水解淀粉,不产生芽孢,37℃生长,好氧生长,对多种抗生素有抗性。16S rDNA聚类分析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将该菌株定为Arthrobactersp.。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16
摘要:通过对太湖流域9个县市的700多份实地作物施肥情况调查,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综合分析了太湖流域目前农田肥料投入以及氮、磷养分的平衡(盈亏)状况,重点进行了大田作物和蔬菜等经济作物氮、磷肥料投入量、养分平衡状况以及有机肥和化肥投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养分投入和盈余状况整体上均高于粮食、油料作物,而大宗粮食、油料作物的周年养分投入支出基本平衡。蔬菜播种面积尽管只占到所统计4类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0%,但是其施磷量却达总施磷量的50%以上,而磷素是造成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加之目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17
摘要:采用调查采样、室内分析和评价的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几种主要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及丰缺状况。结果表明,土壤有效Fe和有效Mn含量很高,属于丰富级别;土壤有效Cu、有效Zn和有效B含量极低,处于缺素状态,需要补充和施用Cu、Zn和B肥,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18
摘要:蔬菜施肥中普遍存在长期过量施用氮肥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蔬菜品质、生产效益和农田环境质量.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19
摘要:蚕豆具备经济绿肥商品性和商品率等特点[1],在市场经济引导下,近年来福州地区年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000~7000 hm2,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利用豆秆回田成为当地农田重要有机肥来源。蚕豆是需肥量较多的作物,需氮较多;据分析,生产100 kg蚕豆籽粒及其相应的营养体时,约需吸收氮7·8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20
摘要:9 无土栽培(续九)无土栽培技术集中体现了农业高科技的成果.人工栽培作物时,为了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发明和改进了许多栽培管理措施朱调节平衡栽培体系中6大产量形成因素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诸如施肥、灌溉和排水、地膜覆盖增温和防止水分蒸发、补充二氧化碳气体,近年来又发明钠灯补充光照.温室设施农业更是集合了多种栽培管理措施于一体,综合调控产量形成因素之问的平衡关系.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25
摘要: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原位绿色修复技术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最具有推广价值的超积累植物因生物量低、生长缓慢、对重金属的积累具有专一性等缺点,大大限制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尤其是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方面的推广应用。利用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的普通植物借助其它技术辅助的联合植物修复便成了有效可行的替代途径和研究焦点。近年来,金属螯合剂诱导的化学一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螯合剂诱导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修复机理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项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给予了展望。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26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4种缓释复混肥料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淋洗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复混肥料较普通化肥的常规施肥方式增产10%左右,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降低20%~70%,从而降低了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生态风险。与施用常规化肥的传统施肥方式比较,缓释复混肥料可作为基肥一次性使用,故其具有省工省时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22
摘要: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21
摘要: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01
摘要:介绍了有效数字的概念和正确记录检测数据的方法。讲述了有效数字运算和数值修约规则。通过土壤、植株检测实例阐述了正确表示检测结果在农业化学分析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02
摘要: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原位绿色修复技术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最具有推广价值的超积累植物因生物量低、生长缓慢、对重金属的积累具有专一性等缺点,大大限制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尤其是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方面的推广应用。利用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的普通植物借助其它技术辅助的联合植物修复便成了有效可行的替代途径和研究焦点。近年来,金属螯合剂诱导的化学-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螯合剂诱导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修复机理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项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给予了展望。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03
摘要:从海藻及其提取物的基本分类和组成入手,对其加工工艺和过程以及在植物、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海藻及其提取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04
摘要:研究探讨了土壤锰还原和溶解的动力学特征,为土壤锰的植物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以无机酸和酸化还原剂(HCl、NH2OH.HCl-HNO3、NH2OH.HCl-HAc)处理为对照,用连续液流法研究柠檬酸和葡萄糖对土壤锰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葡萄糖可通过在土壤固相表面的吸附使其中的锰还原溶解,几种化合物对土壤锰的相对溶解能力强弱顺序为:0.04 mol.L-1NH2OH.HCl(25%HAc)>0.1 mol.L-1NH2OH.HCl-0.001 mol.L-1HNO3>1%柠檬酸>0.5%柠檬酸>0.1 mol.L-1HCl>1%葡萄糖>0.5%葡萄糖>0.01 mol.L-1HCl。用不同数学模型模拟化合物对土壤锰溶解动态过程,5种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且以指数方程、Elovich方程和权函数方程拟合所得的标准差较小,抛物线扩散方程拟合的标准差最大。表明几种化合物对土壤锰氧化物的溶解速率受控于表面化学反应,而不是由扩散来控制。
-
张玉烛 , 王学武 , 张岳平 , 张兴怀 , 曾翔 , 瞿华香 , 刘洋 , 卢向阳
2008(5). DOI: 10.11838/sfsc.20080505
摘要: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类型土壤对3个水稻品种糙米的钙积累和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含钙量差异明显,对水稻糙米钙的吸收积累有显著影响。糙米平均含钙量与土壤的交换性钙含量排序相同,均为紫泥田>紫潮泥>灰黄泥>红黄泥>黄泥田。相关分析表明,糙米含钙量与土壤的交换性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98。不同含钙土壤对稻米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有显著影响,对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不同水稻品种表现出一定的基因型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