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01
摘要:以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的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大豆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C、N,促进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增长,增强了农田黑土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有利于培肥农田黑土.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02
摘要:以27年定位试验的黑土为对象,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黑土中无机磷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NP或NPK化肥显著增加黑土中Ca8-P、Ca10-P、O-P的含量,增加比率分别为435.9%和402.2%,38.3%和32.8%,28.6%和23.9%,而Ca2-P、Al-P、Fe-P无明显变化;秸秆或猪厩肥长期配施NPK化肥均可显著增加Ca2-P、Al-P和Fe-P的含量,增加比率分别为221.6%和221.8%,89.6%和40.9%,31.0%和15.6%,而猪厩肥配施NPK化肥使O-P降低不显著,仅为0.55%和0.88%,Ca8-P、Ca10-P无明显变化.秸秆或猪厩肥长期配施NPK化肥与单施NPK化肥相比,显著增加Ca2-P、Al-P、Fe-P的含量,增加比率分别为216.4%和216.6%,93.1%和43.5%,22.9%和8.44%;且Ca2-P的含量尤为突出.长期秸秆配施NPK化肥与长期猪粪配施NPK化肥相比,Al-P、Fe-P的增加含量更加突出.
-
周毅峰 , 何义发 , 田国政 , 刘华中 , 周健 , 熊丽珍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03
摘要:为研究薇菜根际土壤养分与酶活力对薇菜生长性状指标的影响,调查了4种生境薇菜生长性状指标,并利用土壤学方法研究根际土壤养分与酶活力.结果表明,两种野生生境的薇菜生长性状指标极显著的优于栽培的薇菜,野生薇菜平均株高比栽培的高11.30%~19.54%,平均地径比栽培的高7.63%~20.21%,平均发叶数比栽培的高5.13%~23.08%;土壤有机质、碱解氮、脲酶活力及蛋白酶活力对薇菜生长性状指标有显著影响,薇菜产量最高的铜盆水的这几项指标均最高,分别为栽培的3.7、4.5、3.4、12.4倍.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04
摘要:应用"3414"田间肥料试验设计的试验结果,旨在了解南安甘薯产区的N、P、K肥料施用效果,建立县域土壤的甘薯养分丰缺指标,并通过多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寻求甘薯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施肥量.甘薯施用N、P、K肥增产增效较为显著,其增产增收效果NPK>N>K>P,单位肥料效益P>N>K.南安县域内甘薯的土壤养分丰缺等级指标划分为3级,即当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分别为<75 mg/kg、<20 mg/kg、<65 mg/kg时为低,在 75~177 mg/kg、20~40 mg/kg、65~135 mg/kg时为中,>177 mg/kg、>40 mg/kg、>135 mg/kg为高.甘薯推荐施肥量随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提高而减少.全市平均,甘薯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 197.43 kg/hm2,P2O5 63.84 kg/hm2,K2O 226.32 kg/hm2; 最佳经济施肥量N 179.74 kg/hm2,P2O5 61.10 kg/hm2,K2O 212.50 kg/hm2.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05
摘要:试验利用根际培养箱中猪粪与化肥配合施用培养小麦幼苗,通过测定植株和根际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研究化肥、猪粪配施对小麦根际微区养分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猪粪、化肥配施的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更好,且根际周围形成亏缺区,配施处理对小麦生长较纯施化肥显著提高.
-
李银坤 , 武雪萍 , 武其甫 , 吴会军 , 张彦才 , 李若楠 , 王丽英 , 王小彬 , 蔡典雄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06
摘要:采用温室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对黄瓜产量、品质以及植株生长特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氮条件下,减量灌水处理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菜农习惯灌水处理,其中处理W2N1 200比W1N1 200提高了2.89%,处理W2N900比W1N900提高了6.14%.减量灌水条件下,减施氮50%处理(W2N600)与习惯施氮处理(W2N1 200)相比,黄瓜产量以及果实Vc、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5.43%、7.22%、12.90%,而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3.54%.通过试验得出,目前河北省温室蔬菜生产节水、节肥潜力很大,通过实时监控水分含量,采取比当地农民习惯用量减水30%、减氮25%~50%的措施,不仅能维持黄瓜较好的生长特性,提高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而且能保证黄瓜的产量,改善果实的品质.
-
樊俊 , 郑诗樟 , 胡红青 , 黄中领 , 付庆灵 , 黄展林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07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营养叶面肥对不同基肥处理小白菜叶片养分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为4个叶面肥浓度(0.0%、0.1%、0.5%、1.0%)与5个基肥(CK、1/2N、N、1/2NPK、NPK)的交叉处理.结果表明,喷施营养叶面肥后,不同基肥处理小白菜N、P、K、Ca、Mg含量、叶长、单株产量和Vc含量都有增加,硝态N有降低,基肥CK和1/2N处理喷施1.0%浓度叶面肥效果最好,基肥N、1/2NPK和NPK处理喷施0.5%浓度叶面肥效果最好,且喷施叶面肥对不同基肥处理小白菜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有增加作用.由于供试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不同基肥处理小白菜都能正常生长,喷施叶面肥对小白菜产量、品质都有明显提高效果.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08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平衡施肥对宝清县大豆产量、效益、土壤-作物养分收支平衡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磷肥是限制宝清县大豆高产的第一要素,其次是钾肥和氮肥.与最佳施肥处理相比,不施氮肥大豆减产16.4%,少收入1 801元/hm2;不施磷肥减产30.0%,少收入3 288元/hm2;不施钾肥减产25.9%,少收入2 940元/hm2;不施肥处理减产21.9%,少收入1 729元/hm2.最佳施肥处理大豆产量最高,虽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经济效益显著.在该试验条件下氮肥利用率为39.8%,磷肥利用率为25.7%,钾肥利用率为49.5%.平衡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效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必要措施.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09
摘要:为了给德化优质早熟梨生产提供定量科学的推荐施肥方案,采用通用二次旋转回归实验设计,连续两年开展了蜜雪梨定量施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株产梨果40 kg计算,成年梨树单株N、P2O5、K2O推荐施肥量应分别控制在0.44、0.23、0.43 kg以内.其中N∶ P2O5∶ K2O接近1.0∶ 0.5∶ 1.0;其中有机肥的养分贡献率要保持在30%以上.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10
摘要:在青海省山地草原类草场进行了施肥试验,以确定不同施肥时期、不同施肥量组合对天然草地牧草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大幅度提高牧草产量,且因施肥量及施肥时期的不同,牧草产量差异大.施肥时间和施肥量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两者共同作用于牧草产量.施肥时间选择在6月25日,较其后的3个时期牧草鲜重分别增产20.71%、25.44%、27.28%;随着施肥时间的推后,牧草鲜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3个不同施肥量处理的牧草鲜重分别比不施肥增产80.97%、86.26%和79.78%,施肥量在0~600 kg/hm2区间内,牧草鲜重变化呈抛物线型.通过综合比较分析,青藏高原山地草原类草场施氮肥时应选择在6月中下旬,施肥量应控制在420~600 kg/hm2之间.
-
姜佰文 , 戴建军 , 王春宏 , 王丽娟 , 贾文凯 , 迟凤琴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11
摘要:由于氮肥分配比例和施用时期不当,以及没有确定氮肥追肥时期的量化指标等原因,造成了氮肥利用率较低.试验通过对玉米进行氮素(追肥时期、追肥量)的优化,研究不同叶龄期玉米叶片叶绿素(SPAD值)及氮素积累动态的变化规律,确定玉米追肥时期的叶绿素阈值,对玉米进行调控和优化定量施肥.结果表明,玉米最佳追氮时期为十叶期,在此时期,玉米穗位叶SPAD值虽然逐渐降低,但上位叶在抽雄期达到最大,然后下降.玉米全株氮素积累逐渐增加.在十叶期追氮,高氮处理(150 kg/hm2)玉米的产量最高.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12
摘要: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磷浓度对小白菜、樱桃萝卜和菜豆的干重以及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蔬菜各器官的干重和吸磷总量与溶液磷浓度呈抛物线形关系,高磷浓度显著抑制了3种蔬菜根部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小白菜、樱桃萝卜和菜豆在P浓度2.0 mmol/L处理的根部干重分别降低了20.0%、26.3%和20.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溶液磷浓度的增加,3种蔬菜的根冠比逐渐降低,蔬菜各器官(除豆荚外)的全磷含量显著增加.樱桃萝卜、小白菜和菜豆各处理茎叶的全磷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47.5%~94.9%、45.6%~87.7%和44.6%~70.8%.高磷浓度下蔬菜奢侈吸收磷养分.菜豆各处理豆荚的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且随溶液磷浓度提高,豆荚吸磷量占总吸磷量的比重逐渐降低.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13
摘要:试验以马铃薯"克新13"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锌进行浸种处理,通过测定种薯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及马铃薯芽长、芽粗、芽重,研究硫酸锌对马铃薯萌发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适量硫酸锌(浓度范围为0.4~0.8 g/L)提高了淀粉酶活性,促进淀粉分解,提高还原糖和蔗糖含量,促进幼芽伸长、增粗,进而增强芽势.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14
摘要:通过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在90~270 kg/hm2,玉米产量构成因素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当氮肥用量达360 kg/hm2时玉米产量则下降.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270 kg/hm2玉米产量最高,玉米根长、棒三叶叶面积、百苗干重和粗蛋白质、粗淀粉、粗脂肪含量均明显好于其它处理.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15
摘要:试验在室外0℃以下,牛粪和鸡粪混合后接种复合发酵剂好氧堆肥,研究复合发酵剂对堆肥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发酵剂堆肥的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24.01%和18.79%,起到了保氮作用.全磷(P)、全钾(K)、速效磷(P2O5)和速效钾(K2O)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3.69%、5.24%、7.56%和8.87%.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16
摘要:对蔬菜废弃物快速堆肥化利用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设置了地下厌氧、地下好氧、地上厌氧和地上好氧4个处理,并对各处理的理化指标进行观测比较.结果表明,好氧处理较厌氧处理温度上升快,持续时间长,肥料含水率下降快,腐熟程度好;其中地上好氧处理最高堆温达52℃,高温期能够保持10 d,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最高,分别达25.01 g/kg、11.00 g/kg、72.92 mg/kg和749.16 mg/kg,是一种较好的蔬菜废弃物快速堆肥方法.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17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解磷微生物菌剂在油菜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不施磷肥的条件下施用解磷微生物菌剂,能够促进油菜的生长,增加油菜的株高和叶面积,提高油菜的生物产量.解磷微生物菌剂能够提高油菜对磷的吸收能力,增加作物的磷素营养.在磷充足的条件下施用解磷微生物菌剂效果不显著.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18
摘要:研究了从云南蔬菜、水稻、魔芋等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7株植物促生细菌(S1、S2、S3、S4、S5、S6和S7)对大蒜的促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7株菌对大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均高于对照,以S3菌株为最好,可使大蒜株高、根长、蒜头直径和茎粗分别增加20.93%、38.16%、22.17%、40.48%;蒜头、蒜苗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56.98%、62.27%,蒜头、蒜苗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80.15%,62.07%.其次为菌株S1、S4,大蒜生长和产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S2、S5、S6、S7对大蒜生长和产量影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王军玲 , 秦宝福 , 呼世斌 , 景岳龙 , 张守文 , 徐冯楠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19
摘要:实验采用富集培养及划线纯化法,从多年生产多菌灵的原药厂下水道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可有效降解多菌灵的细菌,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红平红球菌属(Rhodococcus erythropolis).该菌在温度30℃,pH 6.0,补加葡萄糖、酵母浸粉做碳氮源的条件下,150 r/min摇床培养72 h,对多菌灵的降解率高达90.07%.用菠菜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L-1菌悬液可在6 d内有效降解多菌灵使其残留量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因而可以将其应用于多菌灵污染的生物修复.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20
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测定砂质潮土中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甲氧嗪、磺胺-5-甲氧嘧啶、磺胺甲恶唑5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方法.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比例为磷酸缓冲液(pH=2.3)∶乙睛=80∶ 2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5℃,进样体积20 μL.在优化条件下,5种磺胺类药物的最低检测限在2.4 ~4.9 μg/kg之间,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 ~20 mg/kg,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 9.砂质潮土中,在添加浓度为0.5、1.5 mg/kg磺胺类药物时平均回收率范围为70.03%~89.65%,相对标准偏差≤10%,能够满足实际样品的分析要求.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21
摘要:建立气量失重法和气量体积法两种方法测定尿素中水分含量.利用尿素中的水分极易与碳化钙反应,生成的乙炔气体质量或体积与尿素中水分质量成正比关系,来分析计算尿素中水分含量.通过试验确定水分和碳化钙完全反应时间为10 mim的条件下,气量失重法加标回收率为96.0%~101.8%,平行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为1.05%~3.86%;气量体积法加标回收率为97.5%~100.6%,平行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为1.22%~4.16%.并通过与国标检测方法测得结果相比较、验证,气量失重法和气量体积法两种方法都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尿素中水分含量,可满足基层实验室日常检测尿素中水分含量的工作需求;气量失重法和气量体积法相比较,气量失重法所需仪器更为简单,操作更为简便.
-
2010(3). DOI: 10.11838/sfsc.2010032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