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常见铁肥品种及其使用效果综述

      2012(6):1-9. DOI: 10.11838/sfsc.20120601

      摘要 (2273) HTML (0) PDF 0.00 Byte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铁是植物正常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铁虽然在土壤中的丰度很高,但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铁很少,导致植物极易缺铁,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的石灰性土壤上,缺铁现象较为严重。利用农艺和生物技术手段解决植物缺铁的效果尚不十分明显,施用铁肥仍是纠正植物缺铁常用的有效方法。国内常用铁肥品种主要有硫酸亚铁为主的无机铁肥和一些有机物与铁复合形成的铁肥(木质素磺酸铁、腐殖酸铁)。乙二胺四乙酸(EDTA)铁肥稳定性相对较低,且EDTA会转化成二酮哌嗪,成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国外推广使用乙二胺二邻羟苯基乙酸(EDDHA)、乙二胺二(2-羟基-4-甲酰-苯基)乙酸(EDDHMA)、乙二胺二(2-羟基-4-磺基-苯基)乙酸(EDDHSA)等新型螯合铁肥,用作土施或叶面喷施。另外市场上也出现了新型缓释铁肥和一些可生物降解螯合铁肥,如亚氨基二琥珀酸铁(IDHA/Fe3+)和乙二胺二琥珀酸铁(EDDS/Fe3+)。本文就常见的铁肥品种及其性质与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有机肥施用年限对碱化草甸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2012(6):10-13. DOI: 10.11838/sfsc.20120602

      摘要 (1700) HTML (0) PDF 0.00 Byte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黑龙江省肇州县永乐镇15年的长期施用有机肥试验为平台,分析了有机肥不同施用年限对碱化草甸土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光学性质的影响。农牧结合长期施用有机肥,使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以及腐殖质中胡敏酸碳、胡敏素碳含量随改良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分别提升了1163%、1207%和2592%,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对富里酸碳含量的影响不大;同时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也提高了1292%,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使色调系数(△logK)在15年间总体呈增大趋势,提高了357%。为利用农牧结合的方式改良碱化草甸土提供依据。

    • 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质及其组成的影响

      2012(6):14-16. DOI: 10.11838/sfsc.20120603

      摘要 (1580) HTML (0) PDF 0.00 Byte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农业部哈尔滨黑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有机无机肥配合处理>有机肥处理>无机肥处理>无肥处理。长期施肥对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有影响,施用有机肥作用尤其明显,并随着土层的加深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施用有机肥对有机质不同密度组分影响很大,对有机质含量增加最有效,而施用无机肥则有机质含量有所降低。

    • 宁夏引黄灌区盐化土壤盐分特征与相关性分析

      2012(6):17-23. DOI: 10.11838/sfsc.20120604

      摘要 (1205) HTML (0) PDF 0.00 Byte (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宁夏典型盐化土壤,研究了土壤盐分、pH和碱化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土壤含盐量及各离子组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的盐分离子有SO2-4、Cl-、Na+、Ca2+,0~40 cm土层试区土壤类型属氯化物—硫酸盐类型;40~100 cm土层,属硫酸盐-氯化物类型。相关性分析表明:0~4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与SO42-含量相关性最大,其次是Mg2+,40~10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与Cl-和Na+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SO2-4,各土层Cl-与Na+均呈相关系数大于097的极显著正相关,SO2-4在0~40 cm土层与Ca2+的相关性最大,40~60 cm土层与Cl-的相关性最大,60~100 cm土层与Na+的相关性最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SO2-4、Mg2+、Cl-、Na+、Ca2+可作为试验区土壤盐化状况的特征因子。

    • 施肥对水旱轮作作物产量、氮素吸收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2012(6):24-28. DOI: 10.11838/sfsc.20120605

      摘要 (1243) HTML (0) PDF 0.00 Byte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8~2009年,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和习惯施肥对水旱轮作体系下水稻和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都能提高水稻和春小麦的子粒和秸秆产量。同等养分供应下,优化施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其次是有机无机配施。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和春小麦地上部总吸氮量都有显著影响,水稻当季氮肥利用率为104%~370%,春小麦为117%~359%。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C/N比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提高。水旱轮作下土壤干湿交替也有利于土壤有效养分的提高。综合考虑作物增产、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培肥等因素,本试验水旱轮作体系下,有机无机配施是最佳的施肥措施。

    • 秸秆还田对微咸水补灌的土壤盐分抑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2012(6):29-33. DOI: 10.11838/sfsc.20120606

      摘要 (1471) HTML (0) PDF 0.00 Byte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鲁北低平原地区小麦、玉米两熟制下微咸水补灌对土壤盐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玉米秸秆还田对微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麦季利用2~4 g/L矿化度的微咸水补灌1~2次,秸秆还田的小区没有发生明显积盐现象,对粮食产量基本无影响。用4 g/L矿化度的微咸水连续补灌2次,没有秸秆还田的小区土壤耕层明显积盐,对小麦生长产生明显危害并影响产量。秸秆还田后的土壤耕层结构疏松,容重降低,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增加,能有效抑制土壤盐分表聚,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保持较低盐分水平而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利用咸淡水轮灌压盐、秸秆还田抑盐、雨季降水淋盐综合措施,能使土壤盐分保持周年平衡,保证了微咸水补灌的安全高效。

    • 水分管理与氮肥运筹对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2012(6):34-40. DOI: 10.11838/sfsc.20120607

      摘要 (1521) HTML (0)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间歇式灌溉与常规淹灌的水分管理模式,结合不同氮肥水平及施用方式的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以期为双季早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间歇式灌溉的产量、生物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以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的较高,常规淹灌以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的较高,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间歇式灌溉、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的最高。采用间歇式灌溉可确保适宜的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促进生育后期的生物量及氮素积累量;提高叶片的氮转运量及比例、氮转运贡献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100 kg籽粒需氮量。试验中不同组合模式以间歇式灌溉、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更优,适合用于实际生产。

    • 猕猴桃黄化病营养诊断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的研究

      2012(6):41-44. DOI: 10.11838/sfsc.20120608

      摘要 (1559)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北地区以石灰性土壤为主,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较低,种植猕猴桃易出现黄化现象。采集正常和黄化猕猴桃叶片及其树冠下土壤样品进行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除Ca外,黄化叶片中N、P、K、Cu、Fe含量均较低,与正常叶片含量相比差异达极显著,其中Cu和Fe分别为正常叶片的6685%与6561%。铁是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表明黄化原因与缺铁有关。正常和黄化树体下土层各养分测定值差异不显著;说明植株叶片养分缺乏是植株根系吸收养分受阻,与土壤养分丰缺无关。需要通过改善土壤的其他条件(如pH,水分,通气状况等)或叶面喷肥来促进树体吸收。

    • 季节性干旱条件下氮肥与密度运筹对鲜食糯玉米产量的影响

      2012(6):45-48. DOI: 10.11838/sfsc.20120609

      摘要 (1530) HTML (0) PDF 0.00 Byte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季节性干旱下糯玉米的高产栽培模式,本试验研究了氮肥和密度运筹下糯玉米的产量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结果表明,在9至11月的干旱条件下,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鲜果穗产量逐渐增加,在氮肥用量(225 kg/hm2)和6万株/hm2处理下玉米鲜果穗产量最高,比不施氮处理提高了3229%。氮农学效率表现较高的为中施氮量(175 kg/hm2)、中密度(525万株/hm2)和中施氮量(175 kg/hm2)、高密度(6万株/hm2)处理,分别为1057 kg/kg和1179 kg/kg,表现最低的为高施氮量(275 kg/hm2)、低密度(45万株/hm2),为376 kg/kg。因此,在南方红壤地区,通过合理搭配氮肥量和种植密度,可以在季节性干旱下实现鲜食糯玉米的高产。

    • 黄瓜结果期实施短期低氮处理对植株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012(6):49-52. DOI: 10.11838/sfsc.20120610

      摘要 (1517) HTML (0)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在结果期实施短期(7 d)低氮(3 mmol/L和6 mmol/L)处理对黄瓜的生长发育、产量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低氮(6 mmol/L)对黄瓜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低氮处理后T1(3 mmol/L)和T2(6 mmol/L)植株株高分别低于对照水平149%和42%,但在恢复正常供氮(即对照水平,12 mmol/L)7 d后,适度低氮处理的植株株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植株叶面积在处理期无显著差异,恢复正常供氮7 d后,适度低氮处理的植株叶面积比对照高出126%,且其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影响;低氮处理后果实品质提高,适度低氮处理植株果实中的Vc含量比对照高出136%,硝酸盐含量减少219%,差异显著。试验表明结果期短时期适度低氮处理(6 mmol/L)能够在保证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果实品质。

    • 钙镁磷型复混肥对湖南晚稻产量及磷肥效率的影响

      2012(6):53-56. DOI: 10.11838/sfsc.20120611

      摘要 (1542) HTML (0)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浏阳和湘阴两个县市进行田间肥效试验,研究了3种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的钙镁磷型复混肥对湖南晚稻产量及磷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晚稻施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的钙镁磷型复混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平均增产量为077 t/hm2,增产率为91%。钙镁磷型复混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可以提高晚稻的每穴穗数、每穴有效穗数和每公顷有效穗数等产量构成因素。钙镁磷型复混肥处理的磷肥利用率、磷肥农艺效率和磷肥产投比分别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平均提高788%、444%和173%,并能降低磷肥物质生产率。3种类型中低品位磷矿生产的钙镁磷型复混肥与高品位磷矿生产的磷肥对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磷肥效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 钾肥、覆膜对马铃薯硒素吸收分配及硒肥吸收率的影响

      2012(6):57-61. DOI: 10.11838/sfsc.20120612

      摘要 (1172) HTML (0)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钾肥及覆膜对马铃薯硒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及钾肥的施用提高了收获期马铃薯全株及块茎干物质产量;钾肥的施用显著提高马铃薯全株及块茎硒素含量与吸收累积量。钾肥与硒肥配合施用,使块茎硒素含量达0148 mg·kg-1的富硒水平,对块茎硒素的富集有正交互效应,使收获期全株硒肥吸收率达178%,比单施硒肥提高15个百分点,块茎硒肥吸收率71%,提高27个百分点。覆膜对马铃薯全株、块茎硒含量及全株硒素吸收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块茎硒素累积量。覆膜硒肥配合,收获期全株硒肥吸收率200%,提高22个百分点,块茎硒肥吸收率101%,提高31个百分点。覆膜可显著促进硒素在体内由茎叶向块茎的转移。收获期,覆膜硒素运转率53%,提高101个百分点。

    • 钙对大豆幼苗镍毒害的缓解效应及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012(6):62-65. DOI: 10.11838/sfsc.20120613

      摘要 (1622) HTML (0) PDF 0.00 Byte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镍毒害条件下外源钙对大豆镍毒害的缓解效应以及对其叶片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以探讨钙缓解植物镍毒性的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Ni2+ 60 mg/kg添加量对大豆幼苗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当加入不同钙量后,大豆的镍毒害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Ca2+ 200 mg/kg处理的缓解作用好于Ca2+ 100 mg/kg。与不施镍处理相比,单施Ni2+ 60 mg/kg处理的大豆叶片组织SOD、CAT和APX活性明显下降,而POD活性明显上升。当配施Ca2+以后,大豆叶片组织中SOD、CAT、POD和APX活性明显提高,且Ca2+ 200 mg/kg处理的上升程度比Ca2+ 100 mg/kg处理的大。因此,Ca2+是通过提高叶片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而使大豆的镍中毒症状得到缓解,这是Ca2+减轻大豆镍毒害的生理机制之一。

    • 叶面喷施肥料和生长调节剂对阿克苏市骏枣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2(6):66-69. DOI: 10.11838/sfsc.20120614

      摘要 (1450) HTML (0) PDF 0.00 Byte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阿克苏市骏枣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的适宜使用种类,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不同叶面喷施组合对枣树落果、裂果情况以及单果重、单株产量和枣果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叶面肥具有较好的保果作用,枣树裂果率随噻苯隆的使用浓度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各处理对枣树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噻苯隆的使用浓度与其枣果产量呈正相关;不同处理间枣果的总糖和总酸含量无明显差异,仅氨基酸叶面肥处理的枣果糖酸比相对较高。

    • 接种根瘤菌对不同品种绿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2(6):70-73. DOI: 10.11838/sfsc.20120615

      摘要 (1490) HTML (0) PDF 0.00 Byte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调查了品种2号、中绿5号和冀绿9号3个绿豆品种接种根瘤菌菌剂对植株及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研究发现,接种根瘤菌可显著促进品种2号和冀绿9号两个绿豆品种的生长,根瘤数量明显增多,产量分别增加41%和29%;中绿5号接种根瘤菌后,产量不增反降,但总根瘤数要明显高于对照,且主根瘤数也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从而建议根瘤菌的应用应与品种相匹配。

    • 有机肥不同用量对土壤微生物以及甘蓝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2012(6):74-76. DOI: 10.11838/sfsc.20120616

      摘要 (1570) HTML (0) PDF 0.00 Byte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有机肥作为基肥时对土壤微生物及甘蓝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现增长趋势,当有机肥用量超过7 500 kg/hm2时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趋势变缓;有机肥对甘蓝有明显的增产和改善品质的作用,有机肥用量为7 500 kg/hm2时甘蓝产量、Vc及还原糖含量最高。

    • 混配基质在盆栽散尾葵标准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012(6):77-82. DOI: 10.11838/sfsc.20120617

      摘要 (1372) HTML (0) PDF 0.00 Byte (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塘泥为对照,考察了6种不同混配基质对盆栽散尾葵生长的影响,发现盆栽散尾葵的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叶色指数、净光合速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在不同基质中存在显著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T5基质(泥炭∶火炭灰∶花生壳=2∶2∶1)的表现最佳,是较理想的盆栽散尾葵标准化生产基质。经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具有较低的EC值、含水量和容重,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有机质含量和总孔隙度的基质较适于盆栽散尾葵生长。

    • 醋酸-醋酸铵缓冲体系中草酸对高岭石的溶解特征

      2012(6):83-87. DOI: 10.11838/sfsc.20120618

      摘要 (1439) HTML (0) PDF 0.00 Byte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间歇法模拟研究醋酸-醋酸铵缓冲体系中草酸对高岭石的溶解特征,以了解低分子量有机酸溶解高岭石时,其质子和配体的相对贡献。试验表明:反应液中Al、Si浓度随草酸浓度提高、反应液pH降低及反应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当草酸浓度为10 mmol/L,反应液pH为35,反应1 656 h后Al、Si的浓度达到最高,分别为227和186 mmol/L;且配体(RL)促进速率随着反应液酸度的增强而升高;低浓度草酸(1 mmol/L)时,增幅随pH的降低而大幅增加,高浓度草酸(≥5 mmol/L)时,随着酸度的升高,增幅大幅减弱;相对于质子对高岭石的溶解作用,本试验浓度及酸度范围内,配体对高岭石溶解的贡献是主要的。

    • 牛粪堆肥各阶段主要纤维素降解菌分离与作用规律分析

      2012(6):88-92. DOI: 10.11838/sfsc.20120619

      摘要 (1472) HTML (0) PDF 0.00 Byte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纤维素降解率和糖生成率为主要指标,对堆肥各阶段主要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分离筛选,并对其作用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降解分为转化为堆肥有机质及糖等小分子物质两个方面;堆肥早期糖生成量相对较多,对发酵微生物生长及堆体升温具有重要作用;堆肥中后期则更多转化为堆肥有机质,对腐殖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嗜纤维菌、假单胞菌,小单孢菌、纤维单胞菌、纤维弧菌、芽孢杆菌,高温放线菌、小多孢菌、链霉菌、曲霉,小单孢菌、木霉、青霉、曲霉、芽孢杆菌等分别为低温、中温、高温、降温阶段纤维素降解主要功能菌;以纤维素降解率和糖生成率作为研究和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的主要指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湖北省不同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研究

      2012(6):93-97. DOI: 10.11838/sfsc.20120620

      摘要 (1190) HTML (0)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田间试验条件下,比较不同紫云英品种在湖北省3个典型双季稻生态区的生育期、产量以及养分积累量等特性,为稻田绿肥生产选择适宜紫云英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区各紫云英品种的生育期均表现为湘肥3号和弋江种短于宁波种和南昌种。同一试验点不同品种间鲜草产量存在差异,崇阳以宁波种最高,达3827 t/hm2;浠水以湘肥3号最高,达2278 t/hm2;枝江以南昌种最高,达4692 t/hm2。不同稻作区各品种紫云英养分积累量存在差异,崇阳试验点宁波种和南昌种氮、磷及碳养分积累量较高;浠水试验点湘肥3号和弋江种各养分积累量较高;枝江试验点弋江种和南昌种各养分积累量较高。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生育期、鲜草产量及各养分积累量等因素,鄂东南低山丘陵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南昌种和宁波种,鄂东丘陵岗地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湘肥3号和弋江种,江汉平原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弋江种和南昌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土壤与肥料》招聘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