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3期文章目次
-
2013(3):1-5. DOI: 10.11838/sfsc.20130301
摘要:农田杂草土壤种子库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施肥模式对农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的密度、物种组成、多样性等动态特征的影响,结合国际研究动态,就目前我国农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应加强在施肥条件下杂草种子的萌发、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变化机制、土壤种子库与地面杂草群落的相关性、土壤中杂草种子的遗传变异等4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入探讨施肥模式对农田土壤种子库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
2013(3):6-14. DOI: 10.11838/sfsc.20130302
摘要:采用机制法对辽宁省辽河流域粮食主产区的玉米、水稻、大豆3种主要作物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玉米总生产潜力为8 115 kg·hm-2,水稻为9 765 kg·hm-2,大豆为3 375 kg·hm-2。其中,化肥生产效力玉米为2 5993 kg·hm-2,水稻为2 5498 kg·hm-2,大豆为1 9022 kg·hm-2。主要作物产量限制因素顺序:玉米为温度>水>肥>土壤,水稻为温度>肥>土壤>水,大豆为肥>温度>水>土壤。
-
2013(3):15-18. DOI: 10.11838/sfsc.20130303
摘要:通过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硬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不同深松时间、深松效果下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春季深松40 cm的玉米产量最高,为9 4425 kg/hm2,比对照增产1884%,行粒数和百粒重以春季深松40 cm处理的最大。产量与苗期土壤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玉米生育期间对照土壤含水量低于不同处理,春季深松40 cm和深松30 cm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处理。
-
2013(3):19-25. DOI: 10.11838/sfsc.20130304
摘要:选择南京的菜地、公园绿地和道路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有机碳(OC)、总氮(TN)、总磷(TP)、有机磷(OP)等指标,分析了城市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如下:(1)城市土壤全剖面OC、TP含量均为道路>菜地≈绿地,TN为菜地>道路≈绿地,OP为菜地>道路>绿地,OC∶TN为菜地<绿地<道路,OC∶TP为道路<菜地≈绿地,TN∶TP为道路<绿地≈菜地,OC∶OP为菜地<绿地≈道路,TN∶OP为菜地<道路≈绿地,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对城市土壤碳、氮、磷的化学计量学特征产生不同的影响;(2)与中国和世界非城市土壤的平均水平相比,南京城市土壤碳、氮、磷比例严重失衡;(3)对于不同利用方式的城市土壤,其碳、氮、磷含量对相应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是不同的。
-
2013(3):26-30. DOI: 10.11838/sfsc.20130305
摘要:试验研究了两个不同用量的5种土壤调理剂(麦饭石、牡蛎壳、蒙脱石、硅钙矿和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大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调理剂均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施用前期麦饭石处理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后期则蒙脱石处理土壤容重降低明显。在大蒜生长前期,施用高量牡蛎壳、蒙脱石和有机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蒙脱石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高量有机肥则明显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含量;麦饭石、蒙脱石、硅钙矿和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牡蛎壳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不大。蒙脱石、硅钙矿和有机肥在大蒜生长前期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后期则只有高量有机肥比对照有显著增加。麦饭石、蒙脱石和有机肥3种土壤调理剂对土壤pH值有降低作用,而牡蛎壳和硅钙矿两种土壤调理剂对土壤pH值有增加作用。土壤调理剂对大蒜叶枯病有一定减轻作用。5种调理剂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增产功效,但只有蒙脱石和高量有机肥增产效果显著。
-
2013(3):31-36. DOI: 10.11838/sfsc.20130306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有机、无机添加剂对反酸田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镁磷肥+NK处理、石灰+NPK处理、自研改良剂+NPK处理的水稻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改良处理,且较NPK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322倍、222倍、195倍;株高、最长根长、根系干重及植株干重均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与NPK处理比较,株高分别增加604%、625%、563%,根系干重分别增加8917%、6264%、5028%,植株干重分别增加1 1480%、6993%、5736%。有机、无机添加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土壤pH值,尤其是添加石灰、自研改良剂和钙镁磷肥处理的pH值均高于45,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综上可知,钙镁磷肥、石灰与自研改良剂均能有效提高土壤pH值,显著改善水稻生长并提高稻谷产量,是改良反酸田行之有效的添加物。而腐植酸、精制有机肥、碱性有机肥、碱渣、粉煤灰及磷矿粉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生物学特性,但并未显著降低土壤酸度。
-
2013(3):37-42. DOI: 10.11838/sfsc.20130307
摘要: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番茄盆栽试验,研究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随灌水量和施磷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变化,随钾肥用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型变化,但不受氮肥用量的影响;交互效应表现为灌水量和施磷量以及施氮量和施钾量均呈负交互作用。表明合理的灌水量、施磷量和施钾量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而施氮量的改变是通过与施钾量发生负交互作用抑制番茄维生素C累积的。
-
2013(3):43-48. DOI: 10.11838/sfsc.20130308
摘要:以玫瑰(Rosa Rugosa)实生苗为试材,在砂培条件下研究氮磷钾营养亏缺对玫瑰幼苗根系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分枝角度、分形维数等根构型参数与根系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营养亏缺条件下,玫瑰幼苗细根数量占总根量的比例降低;侧根密度增大;根系直径变大;分枝角度整体增大,根系趋向水平分布;根系活力显著下降,比对照分别下降1908%、2996%和5559%;根系分形维数减小;其中缺氮或缺磷处理后,玫瑰幼苗侧根数量和长度、根系总长度、表面积、根系体积明显增大,缺钾与之相反,比对照分别下降了870%、5395%、4775%、5591%和4750%;缺钾比缺氮、缺磷处理的根系活力和分形维数下降得更多。因此,氮磷钾营养亏缺与玫瑰根构型的构建有很大的关联,玫瑰因氮磷钾营养亏缺而形成不同的根构型,这有利于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促进玫瑰生长。
-
2013(3):49-52. DOI: 10.11838/sfsc.20130309
摘要:采用不同的肥料处理对菜心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其产量和品质,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处理肥料用量最大,虽然菜心产量最高,但经济效益较低,而其硝酸盐含量最高,维生素C含量最低;配方肥处理收入和产投比最高,收入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164%,产投比是常规施肥处理的405倍;化肥配施有机肥加土壤调理剂菜心品质最好,硝酸盐含量比常规施肥处理降低了314%,维生素C含量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了221%。
-
王军,关新元,李永生,陈云,李炎明,张海军,贾新峰,王爱云,刘萍
2013(3):53-57. DOI: 10.11838/sfsc.20130310
摘要: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高产棉花品系293和710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探讨膜下滴灌条件不同类型固体滴灌专用肥对棉花根系生长及产量的调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滴灌专用肥显著增加了根系生物量及根系活力,其中有机无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40~100 cm土层以下根系的分布比例及根系活力,降低了根冠比,促使光合产物较多向地上部分配比例,尤其向生殖器官分配的比例增加,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籽棉产量较高。品种间,293品系籽棉产量表现为有机无机肥处理>生物肥处理>无机肥处理>CK,710品系则表现为有机无机肥处理>无机肥处理>生物肥处理>CK。因此,依据不同品种对不同类型滴灌肥敏感性的差异,结合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和养分可控性强的特点,制定相应滴灌专用肥随水施肥方案,对实现膜下滴灌棉田节水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
2013(3):58-63. DOI: 10.11838/sfsc.20130311
摘要:为了在百合种球繁育过程中筛选出合适的栽培基质和施肥配比,在鳞片籽球到小籽球阶段,采用3种基质(泥炭∶蛭石=1∶1,蘑菇菌渣∶蛭石=1∶1,玉米秸秆∶蛭石=1∶1)及3种施肥配比(N∶P∶K=15∶5∶10,N∶P∶K=10∶5∶15,N∶P∶K=10∶5∶10),对3种百合栽培品种(‘索邦’、‘西伯利亚’、‘马龙’)的植株形态、叶绿素含量,地下籽球大小及可溶性碳水化物和干物质含量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基质和施肥均显著影响籽球生长,且两者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综合考虑百合植株形态、地下鳞茎大小和生理生化性质等因素,‘索邦’和‘马龙’百合的最佳栽培基质和施肥配比组合为玉米秸秆∶蛭石=1∶1+N∶P∶K=10∶5∶15,‘西伯利亚’百合的最佳栽培基质和施肥配比组合为玉米秸秆∶蛭石=1∶1+N∶P∶K=15∶5∶10。
-
2013(3):64-68. DOI: 10.11838/sfsc.20130312
摘要:为了在次适宜种植区的砂土地上栽培强筋小麦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采用常规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品质测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豫东平原砂土地上种植强筋小麦,在施用一定量磷钾肥的基础上,施氮75~375 kg/hm2,增产197%~635%,平均增产477%;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09~25个百分点,平均相对提高157%。以300 kg/hm2施氮量增产效应及对籽粒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性状的改善作用最优,该施氮量的氮磷钾配比(N∶P2O5∶K2O)为2∶1∶12。在施氮总量均为300 kg/hm2的试验条件下,采取“底追均衡供应”(底、追肥量各占50%)、“追肥两次分配”(拔节期追施30%、孕穗期追施20%),即“532”施肥模式,使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因素更为协调,在豫东砂土区现行生产、生态及技术条件下,可作为种植强筋小麦实现高产优质目标,氮肥合理分配和运筹的主要技术措施。
-
2013(3):69-73. DOI: 10.11838/sfsc.20130313
摘要:通过设置不施肥(CK)、氮磷肥(NP)、氮钾肥(NK)、磷钾肥(PK)、氮磷钾肥(NPK)处理,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对成熟期全立架甜瓜产量以及各器官干物质量和N、P、K、Cu、Zn、Fe、Mn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立架甜瓜N含量为胎座籽粒>叶>蔓>根>果肉果皮,P含量为胎座籽粒>叶>根>果肉果皮>蔓,K含量为蔓>叶>果肉果皮>根>胎座籽粒。施肥增加了干物质量的器官间差异,促进了光合产物向果实内转移。施肥使产量提高191%~510%。施肥降低了器官间N、P、Cu、Fe、Zn元素含量的差异,增加了K元素的差异。施肥对N、P、K元素的影响较大,对Cu、Zn、Fe、Mn元素的影响较小;叶、蔓的元素分布对施肥较敏感,果实部分所受的影响较小。NPK处理对元素分布的影响较大。同时,甜瓜各器官的元素分布受肥料交互效应的影响。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更好地调配甜瓜器官间各矿质营养元素的分布,平衡矿质营养,利于产量的形成。
-
2013(3):74-77. DOI: 10.11838/sfsc.20130314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钾肥配比对油菜生物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钾处理相比,不同形态的钾肥配比均能显著提高油菜生物量、钾素含量、钾素积累量,且含枸溶性钾的钾硅肥处理效果好于水溶性钾肥处理。油菜总生物量以含25%水溶性钾的钾硅肥处理最高,较对照不施钾处理显著增加663%。随着水溶性钾比例的增加,油菜钾素含量、钾素积累量及钾肥利用率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水溶性钾比例为25%和50%时均较高。综合结果表明,含25%~50%水溶性钾的钾硅肥效果较好。
-
2013(3):78-82. DOI: 10.11838/sfsc.20130315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水平和带型配置对玉米间作豌豆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间作豌豆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3∶4间作模式的产量显著高于2∶4间作,施氮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而中、高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间作显著提高作物吸氮量,3∶4间作模式在中施氮处理的吸氮量显著高于2∶4间作模式;间作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3∶4间作模式的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2∶4间作模式,而中、高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2∶4间作模式中玉米对复合群体的贡献大,3∶4间作模式中豌豆对复合群体的贡献大。
-
2013(3):83-86. DOI: 10.11838/sfsc.20130316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对20年树龄库尔勒香梨设置不同氮、磷、钾的施肥处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香梨中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果实中元素Ca、Mg、Fe、Na的含量相对较高,Zn、Cu、Mn的含量相对较低。与不施肥的处理相比,施肥能明显提高香梨Ca、Mg、Fe、Zn、Cu、Mn、Na的含量。香梨中Ca含量的施肥效应P>N>K,Mg、Fe、Zn、Cu含量的施肥效应N>K>P,Mn含量的施肥效应K>N>P,Na含量的施肥效应N>P>K。
-
2013(3):87-91. DOI: 10.11838/sfsc.20130317
摘要:以番茄‘合作906’为试材,采用醋糟基质桶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液浓度和用量对番茄植株生长和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对栽培基质化学性状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实验设0、1/4、1/2、3/4倍4个Hoagland营养液浓度和600、900、1 200 mL/次3个用量,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在番茄营养生长期和开花期,醋糟栽培基质的pH值降低,变化范围在679~629之间;基质的EC值增大,变化范围在150~277 mS/cm之间。醋糟混配基质中只浇清水不能满足植株生长需求,1/4倍Hoagland营养液900 mL/次用量对番茄植株生长最有利,且开花期对营养液需求增大,但1/2倍浓度、900 mL/次施用量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最高,又以1/2倍浓度1 200 mL/次处理产量最高。结果说明,醋糟混配基质栽培番茄的最佳水肥管理方式为:营养生长期浇灌1/4倍的Hoagland营养液可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并在开花期略提高营养液的用量,结果期可用1/2倍的Hoagland、900~1 200 mL/次施用量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
2013(3):92-95. DOI: 10.11838/sfsc.20130318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锌对桔梗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锌可以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桔梗根部生长,提高桔梗根中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含量。其中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作用,桔梗根粗、根重和根中总皂苷含量随着锌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株高和根中多糖含量随着锌浓度的变化没有规律。喷施锌对叶绿素b的含量和根长影响不显著。本试验中600 mg/L是喷施锌的最适浓度。
-
2013(3):96-99. DOI: 10.11838/sfsc.20130319
摘要:秸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有机肥来源之一,研究其还田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对了解土壤质量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5~9月作物生长期间,对黑土区不同秸秆全部还田、秸秆全部还田+化肥(C∶N=1∶10)、秸秆全部还田+化肥(C∶N=1∶20)后,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与秸秆未还田(对照)相比,秸秆全部还田(C10)条件下土壤pH与土壤湿度略有降低,其他指标则相应增加;含有秸秆的处理中,土壤有机碳、pH、土壤呼吸强度、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均为C10>C/N10>C/N20。土壤呼吸强度、土壤温度、湿度变化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主成分分析显示,秸秆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机碳、全氮以及C/N等。
-
2013(3):100-105. DOI: 10.11838/sfsc.20130320
摘要:以尿素、高吸水性树脂、低品位磷矿、风化煤、膨润土等为主要材料,制备了一种既有吸水保水功能又有缓释功能的双层包膜尿素。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以低品位磷矿为缓释材料,粘结剂浓度为50%,石蜡用量为10%,保水剂粒径为015 mm时,保水缓释肥在水中24 h和168 h氮素累计释放率分别为436%和265%,在土壤中64 d氮素累计释放率为4934%,常压下吸附肥料自身质量203倍的水分。加有保水缓释肥的土壤保水率曲线表明,该保水缓释肥可明显降低水分蒸发率,提高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释水、保水的能力。保水缓释肥兼有吸水、保水和养分缓释性能,具有较好开发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