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新建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平衡与累积特性

      2014(2):1-5. DOI: 10.11838/sfsc.20140201

      摘要 (17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连续3年定点监测位于黄土高原南部陕西杨凌的10余个新建日光温室栽培蔬菜种类、产量及施肥情况,并在每季作物种植前及收获后测定0~100 cm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及0~200 cm土壤硝态氮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过量施用有机肥及化肥导致新建温室土壤养分大量盈余,前3年土壤氮、磷、钾养分(以N、P2O5、K2O计)表观盈余量之和分别高达3 784、4 097及2 727 kg/hm2。种植前3年有机质、全氮呈线性增加,年均增加量分别为4.25、0.25 g/kg;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累积更加突出,种植2年后,耕层有效磷及速效钾已达高或极高水平;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耕层以下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有所增加。说明新建日光温室在种植初期就存在施肥过量问题,由此引发的问题值得关注。

    • 外源氮在中、低肥力红壤中的转化与去向研究

      2014(2):6-11. DOI: 10.11838/sfsc.20140202

      摘要 (22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外源化肥氮和有机氮在中、低肥力红壤中的转化过程及其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低肥力还是中等肥力红壤上,化肥与有机肥配施都能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且显著提高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减少氮肥损失。相同施氮条件下,小麦生育期内中等肥力红壤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硝态氮含量分别相当于低肥力土壤的1.8、1.3和2.0倍。中等肥力红壤上尿素的施入对小麦生育期土壤硝态氮无影响,而低肥力红壤上施用尿素使土壤硝态氮含量提高了5.7倍。施肥可以显著提高低肥力红壤上小麦的地上部吸氮量,相当于不施肥的2.1~3.3倍,但对于中等肥力红壤,不同施氮条件对小麦的地上部吸氮量无明显影响。施入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外源氮的残留量,是单施化肥的2.1~5.0倍。与单施化肥氮相比,有机氮或与有机肥配施的化肥氮优先进入到大团聚体中,而外源氮在微团聚体和粉粘粒中的残留与分配并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说明有机肥或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能有效降低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在土壤中的保存,特别是对于中等肥力的土壤,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对于后季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 生物黑炭对日光温室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2014(2):12-16. DOI: 10.11838/sfsc.20140203

      摘要 (12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生物黑炭对设施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以期利用生物黑炭解决设施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溶问题。结果表明,生物黑炭能显著降低设施土壤表层及剖面硝态氮含量,且使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以番茄生长后期为例,7.5 t/hm2黑炭(T2),15 t/hm2黑炭(T3),30 t/hm2黑炭(T4)处理与习惯处理(T1)相比,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1.71%、16.08%、24.83%,剖面硝态氮含量也分别降低11.63%、17.51%、25.38%。设施土壤硝态氮含量季节性变化明显,施用生物黑炭能降低设施土壤硝态氮周年变化幅度,使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生物黑炭也可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且使用量越大,蔬菜硝酸盐含量越低。低量生物黑炭对蔬菜产量影响不大或有提高作用,但随使用量的增大,产量有下降趋势,因此,设施土壤生物黑炭使用量不宜过高。

    •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潜育化水稻土的改良效应

      2014(2):17-22. DOI: 10.11838/sfsc.20140204

      摘要 (15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潜育化水稻土改良培肥措施,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工程排水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潜育化低产水稻土的改良效应。结果显示: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了早、晚稻的有效分蘖数。在早稻齐穗期,与CK和NPK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叶绿素(SPAD值)均显著增加。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了晚稻的产量,与NPK处理相比,产量增加了10.0%~23.7%;其中早稻配施紫云英、晚稻配施猪粪处理产量最高。在工程排水基础上,配施有机肥处理在早、晚稻收获时耕层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减少了15.0%~25.3%和32.5%~37.5%。这表明,在工程排水条件下,配施一定的有机肥可以明显提高潜育化稻田水稻产量,降低表层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对改良潜育化水稻土有明显作用。

    •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草甸碱土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特征的影响

      2014(2):23-26. DOI: 10.11838/sfsc.20140205

      摘要 (15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盐碱土改良长期定位试验站,以松嫩平原草甸碱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年限有机培肥措施下草甸碱土酶活性变化趋势、有机质和养分提升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草甸碱土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含量均显著提高,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小。草甸碱土有机质、全氮、全磷及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显著提高,土壤pH值显著降低。施用有机肥5年后,草甸碱土的改良效果显著。经相关分析,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则无显著相关性。

    • 甘肃戈壁滩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基质理化性质状况评价

      2014(2):27-34. DOI: 10.11838/sfsc.20140206

      摘要 (14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和张掖市临泽县戈壁滩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基质的盐分、酸碱度、有机质与全量、速效养分含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临泽基地所有样品的盐分含量均处于中盐度以上水平,各盐分离子含量均显著高于肃州基地基质。(2)两基地栽培基质的pH值普遍偏高。(3)两基地栽培基质的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4)临泽基地栽培基质的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普遍处于高含量水平,而肃州基地栽培基质的硝态氮含量普遍居于中、低含量水平,速效磷和钾含量普遍居于高含量水平;两基地栽培基质的速效S、Fe、Zn和B含量普遍处于高含量水平,速效Cu含量普遍处于较高以上含量水平,速效Mn含量普遍处于中等以上含量水平。(5)肃州和临泽两基地栽培基质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丰富;速效氮数量严重不足,速效磷量极为丰富,速效钾量较为丰富。蔬菜需氮量估算值显著高于基质的速效氮量,蔬菜需磷、钾量估算值远低于基质的速效磷量与速效钾量。

    • 花生-春玉米轮作中氮磷钾的产量效应与养分平衡

      2014(2):35-39. DOI: 10.11838/sfsc.20140207

      摘要 (15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氮磷钾肥料对春玉米和花生生长与产量的影响。NPK处理的花生、春玉米产量分别为4 799、8 762 kg·hm-2,花生不施氮、磷、钾处理的产量分别为NPK处理产量的80.7%、80.8%、75.9%;春玉米分别为83.1%、84.7%、89.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氮、磷、钾限制因子排序:花生茬口为K>N,P,春玉米茬口为N,P>K,NPK处理土壤氮、磷、钾的收支表观平衡均为盈余,用量减半基本维持土壤氮、磷、钾收支表观平衡;不施氮肥和磷肥主要影响花生和春玉米的营养生长,不施钾肥主要影响生殖生长,氮、磷、钾对高产的贡献率为花生茬口K>N,P,春玉米茬口N,P>K。

    • 烟稻复种连作对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效应研究

      2014(2):40-44. DOI: 10.11838/sfsc.20140208

      摘要 (12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烟稻复种连作对土壤有效中、微量元素含量和烟叶中对应元素含量的影响效应,采取烟田定位检测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0~23年烟稻复种连作研究范围内,土壤和烟叶中的硫含量呈逐步积累趋势,土壤中其它9种中、微量元素有效铁、锰、铜、锌、硼、钼、水溶性氯、交换性钙、镁含量在复种连作10~15年后,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烟叶中对应的9种中、微量元素含量或呈直接下降趋势或复种连作10年后呈下降趋势,以上变化不利于烤烟良好品质的形成。土壤有效硼、钼、硫、钙、镁含量与烟叶中对应元素含量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它元素相关性不显著。

    • 品种与氮肥形态对花生叶片铁含量和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

      2014(2):45-48. DOI: 10.11838/sfsc.20140209

      摘要 (14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品种与氮肥形态对花生叶片活性铁含量和SPAD值及荚果产量的影响,选择远杂9102和驻花1号两个品种为主处理,以全部施用铵态氮肥、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各半、全部硝态氮肥为副处理的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远杂9102和驻花1号均以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各半处理的产量最高,但远杂9102的产量显著高于驻花1号,提高8.2%。在花针期、结荚期随着铵态氮肥比例的增加,远杂9102叶片活性铁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而驻花1号叶片活性铁含量在花针期和结荚期均呈增加趋势;新叶SPAD值均呈增加趋势。综合分析,以远杂9102品种和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各半组合的花生产量最高。

    • 上海地区典型设施菜地的生菜适宜施氮量研究

      2014(2):49-52. DOI: 10.11838/sfsc.20140210

      摘要 (13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设施大棚种植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生菜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量150 kg·hm-2相比,减少20%的氮素用量能保持生菜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维持蔬菜品质。施氮120 kg·hm-2能使大棚生菜产量增加至5 353 kg·hm-2,氮素利用率达178%,净收入达12 091 元·hm-2。生菜的叶片数、株高、生物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也在施氮120 kg·hm-2时最高。生菜叶片中的硝酸盐的积累与施氮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减少施氮能有效抑制生菜叶片中硝酸盐的积累。综合产量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对上海地区土壤含氮量较高的大棚,推荐生菜适宜施氮量为120 kg·hm-2。

    • 施用磷肥对烤烟烟叶氮磷钾养分以及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014(2):53-57. DOI: 10.11838/sfsc.20140211

      摘要 (13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以秦烟96为材料,通过设置5个供磷水平,研究了增施磷肥对烤烟烟叶营养(氮、磷、钾)和多酚含量及烟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目的在于揭示磷肥影响烟叶生长发育的营养基础以及色泽形成的生理机制,为优质烤烟生产进行合理施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施磷量在P2O5 0~5.84 g/盆范围内,随施磷量增加,烟叶氮、磷、钾含量和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增加,均呈显著正相关,磷肥过多时,抑制作用显著;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适宜的施磷量可改善烟叶营养,提高多酚含量及其氧化水平,有利于烟叶色泽形成;烟叶酸性磷酸酶活性可作为评估土壤供磷能力的有效生理指标。

    • 硼砂对灰棕紫泥土尿素转化与脲酶活性的影响

      2014(2):58-60. DOI: 10.11838/sfsc.20140212

      摘要 (15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室内培养,连续取样测定培养期内0%、0.5%、1%、1.5%和2%的硼砂对灰棕紫泥土中尿素、铵态氮、硝态氮和脲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硼砂能抑制脲酶活性,进而减缓尿素水解速度与铵态氮释放速度,0.5%的硼砂效果较弱,随硼砂用量的增大,效果增强;硼砂对硝态氮的积累影响不大。由于硼本身就是作物必需营养元素,因此作为尿素缓释剂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沼液施用方式对两种叶菜品质及栽培环境的影响

      2014(2):61-66. DOI: 10.11838/sfsc.20140213

      摘要 (14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使沼液和现代灌溉装置相结合应用于温室叶菜栽培,以生菜和小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滴灌、喷灌2种施肥方式与4种沼液施用浓度对叶菜品质、产量及栽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和喷灌沼液比例均以V(沼液)∶V(水)=1∶4效果最佳。可以提高生菜和小白菜的产量、品质以及改善栽培基质的环境。滴灌条件下,小白菜和生菜的Vc的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23%、40.00%,硝酸盐含量分别为238、122 mg·kg-1,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喷灌条件下,小白菜和生菜的Vc含量也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8.98%、29.41%,硝酸盐含量也显著降低;并且两种叶菜叶片中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184061—2001)的标准。沼液作为营养来源没有造成基质中养分富集和重金属的积累,滴灌和喷灌沼液两种施肥方法的叶菜收获后基质的pH值和EC值都显著降低,重金属的含量低于土壤安全生产要求(GB 15618—1995)的标准。

    •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与绿肥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014(2):67-71. DOI: 10.11838/sfsc.20140214

      摘要 (16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河西绿洲灌区玉米与绿肥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行玉米间作2行针叶豌豆时的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为最高,分别高于对应的不间作绿肥处理0.2%和0.95%,但差异不显著。2行玉米间作3行毛苕子时的绿肥干草产量最高,2年的平均产量为3 901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2行玉米间作3行针叶豌豆时的绿肥豆类籽粒产量最高,2年的平均产量为2 225 kg·hm-2,同样显著高于其它处理。3行玉米间作3行针叶豌豆时的经济效益最高,为35 038元·hm-2,比2行玉米不间作绿肥处理每公顷增值7 848元,增收28.86%,比3行玉米不间作绿肥处理每公顷增值5 853元,增收20.05%。因此,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玉米种植时,若以收获玉米籽粒为主,则适宜采用3行玉米间作2行针叶豌豆种植模式;若以经济效益为主,则适宜采用3行玉米间作3行针叶豌豆的种植模式。

    • 施用保水剂对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4(2):72-76. DOI: 10.11838/sfsc.20140215

      摘要 (13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盆栽生菜中施用3种保水剂,研究保水剂对土壤淋溶情况及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模拟干旱和非干旱两种情况下,与对照相比,施用3种保水剂都显著降低了淋溶液体积及电导率值,起到显著的保水、保肥效果;(2)施用保水剂显著提高了生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增加了植株地上部鲜重;(3)施用保水剂的生菜叶片明显比对照鲜绿,说明保水剂处理能够提高生菜的商品性状;(4)与对照相比,施入保水剂后的生菜根系明显变细变长,对照的根系较短粗;(5)自制保水剂层施与混施相比,两次淋溶情况、SPAD值及增产效果都为层施优于混施,初步推断保水剂层施效果较好。施用保水剂既能使生菜增产、提高商品性状,又能降低淋溶损失、减少环境危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农业栽培管理方法。

    • 氮肥对镉污染土壤上小油菜生长及镉吸收特征的影响

      2014(2):77-81. DOI: 10.11838/sfsc.20140216

      摘要 (15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种类和尿素用量对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 Linn)产量和镉含量以及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钙显著提高产量,硫酸铵的增产效果最差。硝酸钙能提高土壤pH值,钙离子可使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增加。相对于普通尿素,包膜尿素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其他肥料使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升高,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效果更明显。相对于硝酸钙,施用尿素和硫酸铵能显著降低小油菜根系和地上部镉含量,但小油菜对镉的转移系数与氮肥种类及用量无关。高量尿素显著降低土壤pH值,但尿素用量对其他指标无影响。

    • 稻田固氮解磷解钾菌筛选及其复合菌剂对土壤培肥作用

      2014(2):82-87. DOI: 10.11838/sfsc.20140217

      摘要 (17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固氮、解磷、解钾培养基,分别从稻田土壤中分离获得9个固氮菌株(A1-A9)、7个解磷菌株(B1-B7)和6个解钾菌株(C1-C6)。对各菌株固氮、解磷、解钾能力及水稻促生效果分析表明,最突出菌株分别为A5、B2、C5;各菌株等比例混合组成复合菌剂接入灭菌稻田土壤,30 d后可使土壤总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21.32%、32.17%、45.57%;初步鉴定各菌株分别为固氮菌属(Azotobacter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复合菌剂处理稻田土壤,水稻苗高、鲜重、干重及植株全氮、全磷、全钾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筛选菌株可在稻田土壤氮、磷、钾转换及培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基于不同基质和剂量的溶磷菌液对黔南扁穗雀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2014(2):88-92. DOI: 10.11838/sfsc.20140218

      摘要 (12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筛选可提高或促进黔南扁穗雀麦(Bromus carticus cvQiannan)种子萌发、幼根发生的溶磷菌,探索供试培养基对溶磷菌的生长及黔南扁穗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开展了溶磷菌Br24在以LB和PDA培养基为基质的不同剂量处理下对黔南扁穗雀麦种子发芽影响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改良LB培养基是溶磷菌生长较好的基质;经PDA培养液处理的扁穗雀麦种子,出苗速度和出苗整齐度较好;以LB和PDA作为培养基质,活化48 h的Br24菌液浸种6 min或分别接种菌液量不超过2 mL与1 mL,扁穗雀麦种子发芽率最好。菌株Br24可作为溶磷接种剂,具有一定生产和推广应用价值。

    • 掺玉米秸秆脲醛缩合物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2014(2):93-96. DOI: 10.11838/sfsc.20140219

      摘要 (14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玉米秸秆粉末为填料,制备出低成本脲醛缓释化肥。获得了适宜的合成工艺参数:尿素和甲醛配比为14∶1(m∶m),加入玉米秸秆粉末量为尿素质量的20%;加成反应温度为75~80℃,pH值为8.5~9.0,反应时间为90 min,缩合反应温度为80℃,pH值为4.5~5.0,反应时间为30~45 min。以水溶液和模拟土壤法对合成得到的脲醛缩合物进行了尿素缓释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合成得到的缓释化肥,其7 d水中溶出率低于25%,7 d土壤中溶出率低于20%。

    • 杏鲍菇菌糠促进畜禽粪便发酵过程的研究

      2014(2):97-100. DOI: 10.11838/sfsc.20140220

      摘要 (14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鸡粪、猪粪以及添加杏鲍菇菌糠的鸡粪、猪粪共4种堆料的温度、pH值、含水率、氮磷钾含量和有机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畜禽粪便堆腐发酵过程相比,添加15%杏鲍菇菌糠可以有效缩短发酵时间4~5 d,且含水率降低、有机碳含量下降,pH值上升速度和全氮含量下降速度明显高于未添加组;全磷、全钾都由于浓缩效应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组间无明显区别。

    • 应用间隔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

      2014(2):101-105. DOI: 10.11838/sfsc.20140221

      摘要 (17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SAN++间隔流动分析仪,研究了测定土壤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新方法。结果表明,SAN++间隔流动分析仪在测定土壤中NO-3-N和NO-2-N含量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9 5以上,检测限分别为N 0.20 mg/kg和20.00 μg/kg,回收率在98.0%~10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5%~2.25%之间,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准确度。该方法使用2.0 mol/L KCl溶液作为浸提剂,适用于吉林省不同土壤类型,并具有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自动化程度高和同时测定土壤中NO-3-N和NO-2-N等优点。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土壤与肥料》招聘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