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生物炭对土壤钾素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6(2):1-6. DOI: 10.11838/sfsc.20160201

      摘要 (1361) HTML (0) PDF 7.30 M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缺钾已成为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限制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亟待深入开展如何提高土壤钾素生物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年来研究者比较感兴趣的生物炭对土壤肥力,特别是对土壤钾素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相关资料,从生物炭影响土壤温度、水分、pH值、阳离子交换量、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作物根系生长与活动等方面论述了生物炭影响土壤钾素生物有效性的可能机理,并提出了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面。

    • 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对华北地区麦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2016(2):7-13. DOI: 10.11838/sfsc.20160202

      摘要 (1424) HTML (0) PDF 7.00 M (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北地区4种农业管理措施下的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通量进行了观测,并对其综合增温潜势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麦季农田土壤是N2O和CO2的排放源,CH4的吸收汇。与秸秆不还田(SN)相比,秸秆还田(SR)显著提高了CO2和N2O的排放量,但增加了CH4的吸收量。通过施用新型肥料(SRC)或采用氮肥条施(SRR)的施肥方式,可以降低22.4%~35.5%的N2O排放量,并增加9.3%~44.2%的CH4吸收量。尤其是SRR可以抵消由于秸秆还田引起的N2O增排。4种管理措施下的麦田是大气总温室气体的吸收汇,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施用新型氮肥品种或采用氮肥条施的施肥方式,能够达到温室气体减排,且增产增效的效果。

    • 有机物料碳和土壤有机碳对水稻土甲烷排放的影响

      2016(2):14-20. DOI: 10.11838/sfsc.20160203

      摘要 (1132) HTML (0) PDF 7.51 M (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30年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在保证原有定位试验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将部分化肥处理变更为有机肥处理(或反之),通过观测一年水稻轮作周期内不同处理甲烷(CH4)排放通量季节性变化,探讨不同肥力水稻土中外源有机碳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对田间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化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水稻土全年CH4累积排放量范围分别为1.73~4.72和35.09~86.60 g·m-2。有机肥处理改施化肥后,田间土壤CH4的排放量显著降低;化肥处理改施有机肥或有机肥处理增施有机肥后,田间土壤CH4的排放量显著提高。外源有机碳的输入量是田间土壤CH4年排放量的决定性因素,外源有机碳输入量(x)与水稻土CH4年累积排放量(y)之间满足直线方程:y=0.087 7 x+3.265 7(R2 =0.965 9,n=21)。土壤有机碳同样也是影响稻田CH4排放的因素,在不同有机碳水平的水稻土上施用等量相同化肥或有机肥,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水稻土都更有利于CH4的产生。单施化肥稻田土壤CH4排放的最主要碳源是土壤有机碳,有机碳含量(x)和水稻土CH4年累积排放量(y)之间的指数方程:y=0.162 4 e0.162 2 x(R2 =0.940 6,n=9)。有机肥可促进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CH4,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同的条件下,高量有机肥比常量有机肥的土壤有机碳分解比率高0.65%,等量相同有机肥但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的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分解比率无显著差异;同样,土壤有机碳也可促进有机物料碳分解释放CH4,在常量有机肥或高量有机肥处理中,土壤有机碳含量高者比低者的有机物料碳分解比率分别多出3.57%和2.34%。

    • 宁夏主要枸杞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2016(2):21-26. DOI: 10.11838/sfsc.20160204

      摘要 (1499) HTML (0) PDF 6.46 M (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摸清宁夏主要枸杞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2013年分别在宁夏中宁(n=48)和惠农(n=18)对≤5年、6~10年和≥10年不同树龄枸杞地0~30 cm耕层土壤环境和浅层地下水进行监测,分析评价了枸杞地土壤肥力、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结果表明,宁夏中宁和惠农不同树龄枸杞地0~3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幅分别为14.2~16.8 g/kg、0.94~1.16 g/kg、79.1~305.0 mg/kg和183.3~292.3 mg/kg,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着树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两枸杞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二级和三级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处于一级和二级水平,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达到一级标准。不同树龄枸杞0~30 cm耕层土壤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分别为0.91~2.55、6.58~7.42、1.32~2.99和16.40~53.90 mg/kg,两枸杞产地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锰已经出现潜在缺乏现象。不同树龄枸杞地0~30 cm土壤铅、镉和砷含量分别在20.6~22.9、0.177~0.304和9.6~12.2 mg/kg之间,均处于安全等级。中宁枸杞地冬灌后浅层地下水(n=9)矿化度、pH值、总氮和总磷平均分别为1.54 g/L、7.59、15.81 mg/L和0.13 mg/L,总氮、总磷含量分别达到地表水劣Ⅴ类和Ⅲ类水标准。因此,两枸杞产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锰、锌含量与树龄大小有关,而土壤铅、镉、砷含量与基础环境背景值相关。总体来说,目前宁夏中宁和惠农枸杞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尚安全,但浅层地下水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氮、磷污染。

    • 三江源区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2016(2):27-31. DOI: 10.11838/sfsc.20160205

      摘要 (1315) HTML (0) PDF 5.15 M (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三江源地区玉树、沱沱河、隆宝、治多及多彩5个研究地,对其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及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我国高寒草地土壤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系统变化数据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层(0~5、5~10和10~15 cm)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且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各研究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其数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影响细菌数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全钾、碱解氮、全氮及有效磷,影响放线菌数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是速效钾与全氮,影响真菌数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是pH值。

    • 不同用量有机肥对陇东旱塬黑垆土磷素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

      2016(2):32-38. DOI: 10.11838/sfsc.20160206

      摘要 (1355) HTML (0) PDF 7.32 M (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覆盖黑垆土土壤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有机肥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陇东旱塬黑垆土上施肥能够增加全磷、有效磷含量,有机肥增加效果更明显,且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无磷肥输入的氮肥处理区,活性较强的Ca2-P、Ca8-P、A1-P和Fe-P含量都有所降低,而较稳定态的O-P和Ca10-P含量则有所提高。与CK相比,有机肥处理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Ca2-P、Ca10-P、A1-P含量表现为增加,而Ca8-P、Fe-P、O-P则相反。同时Ca2-P与有机质、有效磷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从有效态的Ca2-P和难溶性的Ca10-P含量变化来看,在施等量氮的基础上配施农家肥60 000 kg·hm-2更有利于活化土壤磷和减缓磷吸附,从而提高磷素的有效性。

    • 味精尾液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特性及pH值的影响

      2016(2):39-44. DOI: 10.11838/sfsc.20160207

      摘要 (1485) HTML (0) PDF 5.44 M (1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恒温培养试验,探究了以味精尾液为原料的土壤调理剂对北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特性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味精尾液后土壤有效磷(Olsen-P)、Ca2-P、Al-P、Fe-P分别增加了70%~120%、155%~288%、29%~42%、6%~10%,Ca10-P减少了7%~8%,且有效性较高的Ca2-P和Olsen-P持续性好;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值,培养60 d时,与CK相比,pH值下降了1.17~1.27个单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缓施入土壤的磷肥向无效态转化,提高磷肥有效性。在石灰性土壤施用味精尾液后,运用SPSS软件对土壤Olsen-P及各形态无机磷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得出,Ca2-P和Fe-P是北方石灰性潮土Olsen-P的主要组分,并得出了Ca2-P、Fe-P与Olsen-P的回归方程:Y(Olsen-P)=-18.724+1.173X1(Ca2-P)+0.905X4(Fe-P)。

    • 辽西北半干旱区垄膜沟种处理对土壤钾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2016(2):45-49. DOI: 10.11838/sfsc.20160208

      摘要 (1105) HTML (0) PDF 5.07 M (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不同垄膜沟种处理(垄覆膜沟不覆盖T1和垄覆膜沟覆膜T2)对土壤钾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以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平台,通过定位7年的田间试验(2007~2013年),以传统种植(T0)为对照,结合实验室内批量平衡法,对长期垄膜沟种条件下根际土壤对重要养分钾的吸附/解吸能力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垄膜沟种处理有助于降低土壤对钾素养分的吸附,通过拟合 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 方程所求得的最大缓冲容量(MBC)和Kf值等相关参数可知,垄覆膜沟不覆盖种植处理下土壤对钾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最小,最有利于削弱土壤对钾的吸附作用,减少钾的固定,各处理MBC值表现为T1(6.62)

    • 施用改良剂对大庆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2016(2):50-54. DOI: 10.11838/sfsc.20160209

      摘要 (1126) HTML (0) PDF 5.31 M (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控制棚室土壤盐渍化进程,实现大庆盐碱土可持续利用。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等量石膏、菌渣及硫酸铝基础上设置不同腐植酸用量处理,与定植前土壤盐分含量、pH值进行分析比较,以明确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4种改良剂的处理5(施用纯腐植酸1 050 kg/hm2+石膏1 050 kg/hm2+硫酸铝22.5 kg/hm2+食用菌菌渣30 000 kg/hm2)使土壤全盐量由试验前的1.665 g/kg降低到0.851 g/kg;pH值由改良前9.32降低到8.35,下降近1个单位,由碱性变为微碱性;与处理1相比,其番茄增产19.2%,每公顷棚室增效50 070.9元。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盐、pH值降低量均与纯腐植酸施用量呈一元二次回归关系。综上分析,处理5对盐碱土改良效果最佳,番茄产量、效益最高,是大庆盐碱棚室最优化的综合改良施肥措施。

    • 生物炭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2016(2):55-60. DOI: 10.11838/sfsc.20160210

      摘要 (1142) HTML (0) PDF 6.24 M (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生物炭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2年田间试验对灰漠土土壤和春小麦养分及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肥力,并显著(P<0.05)增加春小麦对N、P和K的吸收,还对春小麦产量及构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NP处理相比,NP+B6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以及植株吸磷量。与NP+M6处理相比,NP+B6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全氮、速效钾和植株养分吸收量。

    • 木醋液土壤灌溉对土壤养分、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16(2):61-64. DOI: 10.11838/sfsc.20160211

      摘要 (1176) HTML (0) PDF 5.29 M (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木醋液不同灌溉量对土壤养分、盐碱和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灌溉木醋液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且使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其中有效磷含量增加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可提高9.27%~25.51%;木醋液也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全盐含量,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木醋液还可降低土壤pH值,与对照相比可降低0.14~0.27个单位。木醋液低\[2.25 t/(次·hm2)\]、中\[4.50 t/(次·hm2)\]用量能显著提高番茄株高、增加产量,其中低用量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可提高株高10.53%,增加产量11.52%;高用量\[7.50 t/(次·hm2)\]对番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木醋液可提高番茄可溶性糖含量5.27%~10.28%,提高Vc含量3.46%~17.15%,降低硝酸盐含量4.25%~15.33%,对有机酸含量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建议设施土壤番茄季木醋液灌溉量为2.25~4.50 t/(次·hm2)为宜。

    • 设施栽培番茄的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

      2016(2):65-71. DOI: 10.11838/sfsc.20160212

      摘要 (1166) HTML (0) PDF 6.89 M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开展了设施栽培番茄的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上适量施用氮、磷、钾肥均可增加番茄产量,但过量施用会降低其产量;钾肥的增产作用大于磷肥,氮肥的作用较小;氮、钾肥和磷、钾肥配施可增加番茄产量,而氮、磷肥配施降低产量。氮、磷(P2O5)和钾(K2O)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19.0、50.4 和375.6 kg/hm2,施肥比例为1∶0.42∶3.16。不同施氮量对番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规律,增施磷、钾肥番茄硝酸盐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氮、磷肥和磷、钾肥配施可降低番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氮、钾肥和磷、钾肥配施提高了番茄可溶性糖含量,氮、磷肥和磷、钾肥配施降低了番茄总酸含量,氮、钾肥配施则有增加番茄总酸含量的趋势,氮、钾肥和磷、钾肥配施均可提高番茄Vc含量。氮、磷、钾肥料合理配施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 基蘖肥氮量与寒地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的关系

      2016(2):72-77. DOI: 10.11838/sfsc.20160213

      摘要 (1096) HTML (0) PDF 5.62 M (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固定穗肥氮量(35 kg·hm-2)的条件下,研究基蘖肥氮量与寒地水稻产量和氮效率的关系。2011~2012年,设置基蘖肥氮量分别为30、65、85和115 kg·hm-2的处理,并以不施氮为对照。测定了主要生育期水稻干物质、氮积累、产量和氮效率。结果表明:随着基蘖肥氮量的增加,水稻抽穗期前或拔节前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也相应增加,两者为显著的正相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积累与基蘖肥氮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基蘖肥氮量太高反而不利于后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水稻产量和基蘖肥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收获指数亦随氮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基蘖肥氮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012年温度较高,因此产量和总氮积累均高于2011年。在试验的土壤条件下,平均基蘖肥氮量为64 kg·hm-2较为适宜,基蘖肥用量增加虽没有造成减产,却使氮素大量损失,使氮效率降低,适宜的基蘖肥氮量是水稻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的关键。

    • 氮肥前移对果棉间作棉花干物质积累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2016(2):78-84. DOI: 10.11838/sfsc.20160214

      摘要 (1197) HTML (0) PDF 7.32 M (1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新疆南疆地区果棉间作下棉花适宜的氮肥追施模式,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计(N0:不施氮肥、N1:氮肥追施至初花期结束、N2:氮肥追施至盛花期结束、N3:正常施肥,总N 270 kg/hm2),研究氮肥前移对遮荫下棉花干物质与氮素积累、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下棉花氮肥追施至盛花期结束的N2处理,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理论最大值、最大生长速率、生长特征值最大;同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收获指数和最大氮素瞬时利用率,有利于遮荫下棉花干物质、氮素积累分配和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而促进产量的形成。皮棉产量以N2最高,分别比N0、N1、N3提高了33.7%、17.4%、10.7%。所以,在新疆南疆果棉间作下,间作棉氮肥追施应适度前移至盛花期(7月中下旬)结束,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

    • 不同生态稻作区氮肥增产效应及其利用率

      2016(2):85-89. DOI: 10.11838/sfsc.20160215

      摘要 (1296) HTML (0) PDF 6.79 M (1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4个典型生态粳稻区,以广适性的5个品种为材料,研究氮肥对不同稻区产量影响,并分析氮肥利用率及其不同稻区施氮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不同稻区产量,施氮增产率及其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温暖粳稻区>寒冷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产量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而其它3个稻区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加所致。生产等量的稻谷氮肥需要量的大小顺序为寒冷粳稻区>冷凉粳稻区>籼粳交错区>温暖粳稻区。不同稻区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氮肥农学利用率大小顺序为温暖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氮肥吸收利用率大小顺序为籼粳交错区>温暖粳稻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4个稻作区的土壤氮素贡献率在61.10%~66.09%之间,说明各稻作区吸收的氮肥主要来自土壤,通过培肥地力,维持较高的地力水平对稻谷的超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 安徽省油菜磷肥施用效果及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研究

      2016(2):90-94. DOI: 10.11838/sfsc.20160216

      摘要 (1215) HTML (0) PDF 5.61 M (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油菜磷肥施用效果及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选择安徽省典型油菜产区,开展多年多点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磷和施磷2个处理,研究施用磷肥对安徽省冬油菜产量、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油菜籽粒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确定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结果表明,油菜施用磷肥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油菜施磷后的产量平均为2 571 kg/hm2,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672 kg/hm2和41.5%。施磷每公顷增收2 012元,89.6%的试验点产投比>2.0,施磷收益显著。以相对产量<60%,60%~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将土壤有效磷分成“严重缺乏”、“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5 级,对应的丰缺指标为<6.5、6.5~13.0、13.0~26.5、26.5~34.0和>34.0 mg/kg。该研究结果为水稻田冬油菜的磷肥管理提供依据。

    • 不同钾硼水平下棉花生长及钾硼利用效率的差异

      2016(2):95-98. DOI: 10.11838/sfsc.20160217

      摘要 (1182) HTML (0) PDF 5.51 M (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鄂抗8号棉花为试验材料,以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钾、硼水平下棉花的生长状况及钾、硼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正常处理(K 20 mg/L,B 0.2 mg/L)棉花相比,(1)缺钾(K 2 mg/L,B 0.2 mg/L)阻碍棉花地上部正常生长、干物质的积累,叶绿素合成受阻,但促进了根的伸长,缺钾不利于棉株对硼的吸收和利用,增加钾供应量可以促进硼的吸收利用。(2)缺硼(K 20 mg/L,B 0.002 mg/L)不利于棉株生长,棉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不利于棉花对钾的吸收利用。(3)缺钾缺硼(K 2 mg/L,B 0.002 mg/L)时,棉花的生物量、SPAD值和钾、硼积累量均显著降低,钾的利用效率升高了143%,但对硼的利用受到抑制。研究结果表明,缺钾阻碍棉花对硼的吸收利用,缺硼不利于棉花对钾的吸收利用,而缺钾缺硼时,棉花对钾的利用受到促进,对硼的利用受到抑制。

    • 两种钾肥不同用量对商薯19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016(2):99-103. DOI: 10.11838/sfsc.20160218

      摘要 (1147) HTML (0) PDF 4.65 M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甘薯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钾肥(硫酸钾、氯化钾)不同用量对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施用两种钾肥均能提高单株块根鲜重,对甘薯干物率无明显影响。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甘薯商品薯率,显著提高商品薯及鲜薯产量。试验条件下,硫酸钾和氯化钾均在施钾(K2O)135 kg/hm2时,商品薯和鲜薯产量达到最高,最高商品薯产量分别为31 690.8和30 363.4 kg/hm2;最高鲜薯产量分别为 33 439.7 和32 740.4 kg/hm2。在施钾量(K2O)为90~135 kg/hm2范围内,钾肥品种对产量无明显影响。

    • 钙素水平对基质栽培黄瓜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2016(2):104-108. DOI: 10.11838/sfsc.20160219

      摘要 (1199) HTML (0) PDF 5.26 M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荷兰温室以园艺研究所黄瓜营养液配方为对照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改变营养液中钙素的含量与营养液的浓度研究钙对黄瓜产量与品质(可溶性蛋白、Vc、硝酸盐含量、有机酸以及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1.2Ca 含量处理的株高、茎粗有明显优势,并且有最高的平均单株产量与品质水平,为最优处理,并据此调节营养液4个不同浓度梯度(EC=1.5、2.5、3.5、4.5 mS·cm-1)。在生长初期与开花期EC值为1.5与3.5 mS·cm-1 处理的株高高于其他处理,在营养生长阶段3.5 mS·cm-1处理的株高/茎粗较小,植株生长健壮。3.5 mS·cm-1 处理的黄瓜产量最高,且经过加权平均法进行品质比较分析,其品质也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实际黄瓜基质栽培生产中营养液以EC3.5处理的钙水平393.176 mg·L-1生长最好,产量较高。

    • 一种新型硅肥在两系杂交水稻上的增产效果研究

      2016(2):109-113. DOI: 10.11838/sfsc.20160220

      摘要 (1007) HTML (0) PDF 4.78 M (1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江淮、沿江地区增施新型硅肥对两系杂交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新型硅肥能够显著提高两系杂交水稻产量、优化产量结构并提高水稻抗性。当硅肥施用量从3 000 g/hm2增加到12 000 g/hm2时,产量增幅从2.76%提高到7.84%;水稻移栽后35 d,硅肥施用量为7 500 g/hm2时,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6.2%,茎蘖成穗率达到67.3%,显著高于对照,结实率较对照提高3.2%,达到显著水平;增施新型硅肥后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二化螟等主要病虫害发病率显著下降,第1~4节间长度缩短0.15~0.85 cm,第2、3节茎秆壁增厚,提高了两系杂交稻的抗倒能力。

    • 炭基有机物料对陕南烤烟氮钾含量、光合特性、生长及质量的影响

      2016(2):114-119. DOI: 10.11838/sfsc.20160221

      摘要 (1183) HTML (0) PDF 6.25 M (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陕南烟区采用田间试验,以秦烟96为材料,通过设置5个施用量,研究了炭基有机物料(生物炭和草炭质量比为3∶7)对烤烟氮钾含量、光合特性、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目的在于寻求植烟土壤改良和供肥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烟叶产质量。结果表明,外施炭基有机物料在0~9 000 kg/hm2范围内,随施用量增加,烟叶全钾含量、净光合速率、叶面积、产量、均价、中上等烟比例逐渐增加,均呈显著正相关。在9 000~12 000 kg/hm2范围,抑制作用显著或无显著变化,其中产值、中上等烟比例降低,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该炭基有机物料施用量以9 000 kg/hm2为宜,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烟叶氮、钾营养和光合性能,促进烤烟生长发育,同时获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 配施菜籽饼对贵州省烟叶氮素和烟碱累积的影响

      2016(2):120-125. DOI: 10.11838/sfsc.20160222

      摘要 (1220) HTML (0) PDF 6.46 M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黄壤烟田中配施生菜籽饼肥与腐熟菜籽饼肥,研究了不同配施处理对土壤氮素状况、烤烟氮素累积和烟碱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氮肥配施生菜籽饼肥与腐熟菜籽饼肥均能够显著提高黄壤烟田土壤碱解氮含量,促进烤烟旺长期间的氮素运移,降低上叶部烟碱累积量。与配施生菜籽饼肥相比,腐熟后的菜籽饼肥在烤烟生育期中对土壤氮素养分的影响更加缓和、平稳,降低烤烟生长末期土壤碱解氮含量达66.4%;施用腐熟菜籽饼肥的烤烟与施用生菜籽饼肥的烤烟相比,叶部氮素累积量降低21.3%,打顶后烟碱的累积强度降低幅度达16.7%,烟碱累积高峰期延迟40 d,降低了较高叶位的烟碱累积量,从而协调烤烟叶部和烟碱累积的关系,促进烤烟正常成熟,提升烟叶品质。因此,建议黄壤植烟地区施入腐熟菜籽饼配施无机肥。

    • 不同含钾物料对冬油菜产量及钾素吸收的效应

      2016(2):126-129. DOI: 10.11838/sfsc.20160223

      摘要 (1411) HTML (0) PDF 4.93 M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稻草、稻草灰、硅钙钾肥、枸溶性钾肥和氯化钾肥5种含钾物料对冬油菜产量及钾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施钾(K2O)120 kg/hm2时,各含钾物料的施用均可显著增加冬油菜产量和钾素累积量,与不施钾对照相比,含钾物料处理的油菜增产率为14.5%~34.9%,地上部钾素(K)总累积量增幅为71.8%~143.0%。不同含钾物料的施用效果不同,以枸溶性钾肥效果最好,其次是稻草灰和氯化钾肥。5种含钾物料的钾素表观利用率以枸溶性钾肥、稻草灰和氯化钾处理较高,其显著高于硅钙钾肥和稻草处理。各含钾物料的施用对土壤钾素供应的影响不同,油菜收获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以氯化钾肥和稻草灰较高,土壤缓效钾含量则以枸溶性钾肥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结果表明,在等量钾肥投入下,稻草灰和枸溶性钾肥表现出与氯化钾肥相同的施用效果。

    •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根内氮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6(2):130-136. DOI: 10.11838/sfsc.20160224

      摘要 (1225) HTML (0) PDF 7.49 M (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低氮(不施氮)和高氮(施氮0.2 g·kg-1)水平下接种不同种类丛枝菌根(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BGC-NM03D)、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BGC-NM01B)和Rhizophagus intraradices(BJ09)]对小麦生长、氮吸收及根内4个硝态氮转运蛋白(NRT)基因、1个辅助蛋白(NAR)基因和2个铵态氮转运蛋白(AMT)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AM真菌均能够侵染小麦根系,以R. intraradices菌根的侵染率最高;接种R. intraradices或C. etunicatum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生物量或地上部氮吸收量;无论是高氮还是低氮处理,接种AM真菌后均显著下调了小麦根内NRT、NAR和AMT基因的表达水平,且不同AM真菌调控小麦根内氮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能力具有明显差异。

    • 湖南某铅锌矿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研究

      2016(2):137-144. DOI: 10.11838/sfsc.20160225

      摘要 (1322) HTML (0) PDF 6.54 M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海泡石、磷酸二氢钙、钙镁磷肥、氧化钙和氧化镁等土壤改良剂及其组合,对湖南省某铅锌矿冶炼厂附近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了稳定化修复试验,利用BCR连续提取法进行形态分析,并进行稳定化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各改良剂组合均能够有效改变土壤中Zn、Cd和Pb的形态分布,弱酸提取态含量的减少率分别为Zn:17.03%~83.13%,Cd:45.03%~99.17%,Pb:54.05%~99.44%,降低重金属的不稳定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稳定化效果显著。改良剂对Zn元素的稳定化效果影响程度为:钙镁磷肥+氧化钙>钙镁磷肥+氧化镁>钙镁磷肥>海泡石+磷酸二氢钙>海泡石;对Cd元素的稳定化效果影响程度为:钙镁磷肥+氧化钙>钙镁磷肥+氧化镁>钙镁磷肥>海泡石+磷酸二氢钙>海泡石;对Pb元素的稳定化效果影响程度为:海泡石+磷酸二氢钙>钙镁磷肥+氧化镁>钙镁磷肥+氧化钙>钙镁磷肥>海泡石。该复合污染土壤中,Zn、Cd、Pb稳定效果最优处理为10%钙镁磷肥+5%氧化钙组合。

    • 介孔硅纳米颗粒对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2016(2):145-148. DOI: 10.11838/sfsc.20160226

      摘要 (1408) HTML (0) PDF 4.41 M (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介孔硅纳米颗粒(MSN)对水稻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MSN提高了土壤溶液的pH值,从而显著降低了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施用量为0.5%、1.0%和2.0%的 MSN处理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下降63.07%、81.30%和93.02%。MSN对Cd污染土壤上水稻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显著降低了盆栽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0.5%、1.0%和2.0%MSN处理组水稻籽粒中Cd含量从0.363 mg/kg 分别下降到0.045 5、0.032 5、0.020 7 mg/kg,均达国家标准。因此,介孔硅纳米颗粒可用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土壤与肥料》招聘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