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综述
    • 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需求与技术创新

      2019(2):1-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029

      摘要 (765) HTML (0) PDF 6.02 M (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计划等战略中,微生物肥料均被列为绿色新型投入品和优先支持发展的生物制品,必将在新时代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分析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现状与标准体系特点基础上,阐述了微生物肥料具备的多功能、主动响应、信号调控、绿色环保等方面特征,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名录。

    • >研究报告
    • 连续深松对黑土结构特性和有机碳及碳库指数影响

      2019(2):6-1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07

      摘要 (575) HTML (0) PDF 6.98 M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阐明连续深松对黑土结构特性及土壤碳库的影响,于 2016~ 2017年设置旋耕(CK)、浅松 1年(QS1)、浅松 2年(QS2)、深松 1年(SS1)、深松 2年(SS2)、超深松 1年(CS1)、超深松 2年(CS2)7个处理,研究了土壤紧实度、容重、孔隙度、总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碳库指数变化。结果表明:深松可显著降低犁底层土壤紧实度。相同深松深度下,深松 2年各处理紧实度低于深松 1年。深松处理较旋耕显著降低0~ 40 cm土层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深松 2年各处理较深松 1年可提高 20~ 4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各深松处理 0~ 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与 CK差异不显著,20~ 40 cm土层显著增加。相同深松深度下,深松 2年各处理较深松 1年可提高 0~ 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深松较旋耕可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相同深松深度下,增加深松年限可降低 0~ 10 cm、提高 10~ 40 cm土层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深松较旋耕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紧实度,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提高 0~ 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转化效率及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各处理以 CS2表现最优。

    • 植烟土壤物理特性及碳库对不同粒径生物质炭的动态响应

      2019(2):14-2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350

      摘要 (621) HTML (0) PDF 10.24 M (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不同粒径生物炭对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土壤碳库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设置 5个生物炭粒径施用水平:CK(不施生物炭)、T1(500~ 2 000 μm)、T2(250~ 500 μm)、T3(20~ 250 μm)、T4(<20μm)。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生物炭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以 T4降幅最大(4.13%)。(2)不同粒径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田间持水量(WHC),提高幅度表现为 T4>T3>T2>T1,但施生物炭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施生物炭均能显著提升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以 T4处理最高,但 T4、T3、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施用生物炭处理的土壤全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态碳均显著高于 CK,常规粒径生物炭在烤烟生育初期较不施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后期则降低土壤 MBC含量。小粒径生物炭较常规粒径生物炭 T1在烤烟移栽 45d后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5)生物炭粒径越小,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提升效果越好,T4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升显著。综上所述,生物炭粒径越小对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及团粒结构的改良效果越优,同时,小粒径生物炭施用下土壤有机碳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均优于常规粒径生物炭,更有利于提升地力和改善土壤质量。

    • 连年翻压紫云英对早稻田土壤性质及酶活性动态的影响

      2019(2):24-2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37

      摘要 (500) HTML (0) PDF 4.79 M (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托 7年定位试验,研究翻压紫云英对土壤 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动态的影响。试验设对照(不施化肥、不翻压紫云英)、化肥、紫云英 +化肥 3个处理。在紫云英翻压后 2、4、8、16、32 d及早稻拔节期、孕穗期、收获期取样。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对土壤性质和酶活性动态影响显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动态变化与紫云英养分释放规律基本一致,而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又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等养分的动态基本一致。与化肥处理相比,紫云英 +化肥显著提高了土壤 pH值;在基础土壤有机质、碱解氮较高条件下,紫云英 +化肥对蔗糖酶、碱解氮、脲酶等影响不显著,但在基础土壤有效磷、速效钾较低条件下,紫云英 +化肥显著提升了有效磷、酸性磷酸酶活性及速效钾含量。因此,紫云英培肥土壤明显受土壤基础养分限制。

    • 蚕豆绿肥利用方式对紫色土氮素矿化和硝化特征的影响

      2019(2):30-3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42

      摘要 (529) HTML (0) PDF 9.38 M (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豆科绿肥对紫色土土壤氮素转化具有重要影响,而氮素矿化和硝化是决定土壤有效氮含量多少的重要环节。本文选取川、渝两地常见的蚕豆作为绿肥材料,分别以 0.6 g/100g、1.8 g/100 g和 3.0 g/100g(豆科绿肥干重 /风干土重量)进行绿肥翻压(FY)和绿肥覆盖(FG),通过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来研究蚕豆绿肥对紫色土氮素矿化和硝化特征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绿肥利用下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全氮、有机质含量和氨氧化潜势及硝化强度,并计算土壤氮素矿化量和硝化率。结果表明,与不施绿肥对照相比,绿肥翻压和覆盖下土壤净氮矿化量和硝化率均明显提高,且在一定范围内有随绿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其中,FY1.8处理土壤净氮矿化量最高达304.21mg/kg,与 CK相比增加了 302.70mg/kg。土壤氮素最终硝化率达到了 91.04%~96.80%,表现为 FG3.0最高,FY3.0次之,FG0.6最低。中高量绿肥覆盖或翻压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土壤氨氧化潜势和土壤硝化强度;在相同绿肥用量下,绿肥翻压处理显著高于绿肥覆盖处理( 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净氮矿化量与铵态氮、全氮和有机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硝态氮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的硝化率、土壤氨氧化潜势和土壤硝化强度与土壤 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蚕豆绿肥覆盖或翻压是提高紫色土土壤供氮能力

    • 灌溉方式和改良措施对河套灌区盐渍土氨挥发的影响

      2019(2):38-4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01

      摘要 (490) HTML (0) PDF 7.74 M (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土壤氨挥发原位测定法(通气法),研究膜下滴灌、黄河水漫灌下农民常规施肥(CK)、农民常规施肥 +秸秆还田(SR)、农民常规施肥 +生物炭(C)对土壤氨挥发和葵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氨挥发速率在施肥灌水后 2~ 4 d出现峰值,随后逐渐减低。C、SR处理显著降低了氨挥发累积损失量( P<0.05),C处理滴灌、漫灌下较 CK分别降低了57%、44%,SR处理降低了39%、34%。(2)土壤 pH值与氨挥发速率呈正相关性,C、SR处理下土壤盐分较 CK显著下降( P<0.05)。3)不同灌溉方式下C处理葵花增产率均最高,SR增产效果不明显。4)同一改良措施下氨挥发损失率滴灌比漫灌降低 10.7%~ 31%,C、SR处理的产量滴灌较漫灌分别高 12.88%、2.02%。方差分析表明,改良措施对氨挥发、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灌溉方式对其影响显著( P<0.05)。综上所述 C、SR均有效抑制了土壤氨挥发,滴灌模式下效果更为明显,但考虑到 SR处理的葵花增产率较低,故滴灌下农民常规施肥 +生物炭处理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施肥措施。

    • 不同施氮水平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2019(2):46-5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28

      摘要 (538) HTML (0) PDF 8.11 M (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选取 6年生库尔勒香梨树为研究对象,在香梨年生育期内,设置了不施肥(N 0P0K0)、不施氮肥(N 0PK)、低氮量(N 1PK)、中氮量(N 2PK)、高氮量(N 3PK)5个处理,采用密闭式集气法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氨挥发进行田间定位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氨挥发速率在一天内的表现为:晚上(20:00~08:00)<上午(08:00~12:00)<中午(12:00~16:00)<下午(16: 00~20:00)。日积量夜间 <白天。不同施肥处理氨挥发年生育期累积量表现为:N 0P0K0

    • 滇池流域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磷素渗漏环境风险评价

      2019(2):54-6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19

      摘要 (483) HTML (0) PDF 6.22 M (3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对滇池流域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磷素渗漏环境风险进行评价,采用土柱模拟试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中的藻类可利用总磷(NaOH-P)、溶解态活性磷(CaCl 2-P)的含量与有效磷(Olsen-P)含量一致,呈现大棚 >露地 >草地的趋势,磷吸持指数(PSI)呈现草地 >大棚 >露地的趋势;(2)在同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渗滤液中存在全磷(TP)>颗粒态磷(PP)>可溶性全磷(TDP)>可溶性有机磷(DOP)>钼酸盐反应磷(MRP)的趋势,渗漏液中 TP含量呈现大棚 >露地 >草地的趋势;不同利用方式下DOP、TDP、PP和 MRP含量差异不显著,且与 TP含量趋势相同;(3)Olsen-P与渗漏液的TP、TDP、PP和 DOP具有显著相关性;(4)当 Olsen-P<40mg/kg、PSI>50时对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无显著影响;当 Olsen-P为 40~ 71mg/kg,PSI>40时对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影响;当 Olsen-P>71mg/kg,PSI<30时对流域水体环境富营养化具有显著影响。

    • 有机滴灌肥对酿酒葡萄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2019(2):61-6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29

      摘要 (449) HTML (0) PDF 7.04 M (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土壤贫瘠、肥料种类少、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 +生物有机肥提取液(T1)、常规施肥 +氨基酸肥(T2)、常规施肥 +海藻肥(T3)、常规施肥 +沼液肥(T4),分析不同有机滴灌肥处理的土壤肥力状况。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肥力差异,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各施肥处理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土壤生物学指标和化学指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肥力质量排序为 T4>T2>T3>T1>CK。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可聚为 3类,常规施肥和常规施肥 +生物有机肥提取液两个处理聚为一类,土壤肥力质量为三等,常规施肥 +海藻肥处理单独聚为一类,土壤肥力质量为二等,常规施肥 +氨基酸和常规施肥 +沼液肥两个处理聚为一类,土壤肥力质量为一等,最好。追施有机滴灌肥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要高于常规处理。因此,应提倡追施其他种类有机滴灌肥以提高土壤肥力质量,实现农田可持续利用。

    • 施用生物炭提高酸性红壤茶园土壤的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

      2019(2):68-7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44

      摘要 (582) HTML (0) PDF 7.27 M (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福建安溪茶园的田间试验定位研究不同小麦秸秆生物炭施入量(0、10、20、40 t/hm2)对红壤茶园土壤性质、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阐明生物炭对酸性茶园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与不施用生物炭相比, 40 t/hm2生物炭施用量处理显著降低茶园土壤容重达 0.23 g/cm 3,土壤碱解氮含量下降 29.2%,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 62.1%、153.9%和 173.6%,同时提高土壤 pH值 0.88个单位。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茶园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解钾细菌以及解无机磷细菌的数量分别提高了 28.5%~ 104.4%、27.2%~ 123.4%、17.0%~35.9%、109.2%~ 208.2%和 150.0%~337.3%,β-葡萄糖苷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显著增加了45.5%~114.7%、8.6%~ 21.5%和 26.7%~186.6%,而土壤酸性磷酸活性却降低了 4.0%~15.6%。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解无机磷细菌、碱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速效钾含量与解钾细菌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用生物炭改善酸性红壤茶园土壤的酸碱环境和微生物活性,有利于促进土壤养分转化。

    • 小分子有机物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019(2):75-8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56

      摘要 (555) HTML (0) PDF 8.14 M (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对小分子有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叶面肥方面,较少在土壤肥料的应用方面,而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研究就更少。以分别添加葡萄糖、甘油以及甘氨酸的土壤(25 ℃培养)为试材,采用酶活性(每 15 d取样)测定方法与 Biolog-Eco板技术(取培养 45 d的土样),研究小分子有机物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小分子有机物处理土壤的 4种酶活性在 15~ 75 d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 45 d时葡萄糖处理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清水对照(CK)、甘油以及甘氨酸,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与 CK、葡萄糖以及甘氨酸相比,甘油处理土壤微生物平均吸光度值和功能多样性指标(除指数 D外)显著提高,而 CK、葡萄糖以及甘氨酸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葡萄糖、甘油以及甘氨酸处理改变了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以及碳源利用比分,其中甘氨酸和葡萄糖处理土壤胺类利用百分比(AM)几乎为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酶活性冗余分析表明,碱性磷酸酶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 S、U、H′、碳水化合物利用百分比以及 AM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8、0.669、0.616、0.678及0.603,与指数 D及蔗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37和 -0.741。由此可知,不同种类小分子有机添加物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不一,其中甘油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以及多样性指数(除指数 D外),而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甘氨酸与另外两种小分子有机物存在明显差别。

    • 中度盐碱土掺沙对土壤水盐运移和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2019(2):83-9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189

      摘要 (536) HTML (0) PDF 7.79 M (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表层(0~ 20 cm)掺沙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改良效应,以滨州地区中度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利用黄河河沙作为添加物质进行了室内研究和大田试验,探究表层掺沙对土壤水分入渗、土壤理化性质和夏玉米生长的影响。室内试验共设置CK(0%)、S1(5%)、S2(10%)、S3(15%)、S4(20%)5种掺沙比例,根据室内试验的结果,大田试验设置CK(0%)、S1(5%)、S2(10%)、S3(15%)4种掺沙比例。结果表明:(1)表层掺沙可以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入渗速率随掺沙比例增大而增大;(2)表层掺沙会降低掺沙层的土壤含水率,提高掺沙层以下土壤的含水率,掺沙 5%~ 15%的下层含水率随掺沙比例增大而增大,掺沙 20%的下层含水率低于其他掺沙处理;(3)在相同入渗条件下掺沙 10%~ 20%显著提高脱盐效率,掺沙 15%的脱盐指标最好,平均脱盐率比 CK增加7.65%,脱盐区深度和达标脱盐区深度分别比 CK增加1.51、1.06cm;(4)大田中土壤水分和盐分变化与室内试验的结论一致,验证了室内试验的结论。掺沙处理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重和产量均大于 CK,其中掺沙 15%的增产率最大,为 10.40%。土壤表层掺沙可有效改良滨州地区盐碱地,最佳掺沙比例为15%。

    • 利用 QUEFTS模型估算辽宁省水稻氮、磷和钾养分需求量

      2019(2):91-9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13

      摘要 (584) HTML (0) PDF 5.77 M (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准确估计水稻养分需求对于指导其推荐施肥,优化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收集了 2006~ 2011年间辽宁省 300个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田间试验数据,应用 QUEFTS模型分析水稻产量、养分吸收量等产效特征,并拟合不同目标产量(8 000~ 14 000 kg/hm2)下地上部氮、磷和钾养分需求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为线性 -抛物线 -平台曲线关系,在目标产量达到潜在产量的 60%~ 70%范围之前,作物所需氮、磷和钾养分均呈现线性增长,生产 1 000 kg水稻籽粒产量氮、磷和钾养分需求量相同,分别为16.3、3.5和 18.4 kg,相应的氮、磷和钾内在效率为 61.2、286.2、54.4 kg/kg。当作物目标产量超过潜在产量的 60%~ 70%时,作物养分需求曲线显示为抛物线 -平台曲线关系,此时单位籽粒产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氮、磷和钾。

    • 氮磷钾配比对潮土区高产夏播花生产量、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019(2):98-10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46

      摘要 (567) HTML (0) PDF 6.81 M (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合理的氮磷钾用量配比能明显改善花生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为了明确潮土区高产夏花生施肥中氮磷钾最佳配比用量,通过大田试验,设置氮磷钾肥各 4个梯度,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夏花生产量、干物质累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 4种梯度下,用量分别为 N 120 kg/hm2、P2O5 90 kg/hm2和K2O 120 kg/hm2时产量与经济效益最高,在试验基础上通过方程拟合得到最佳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26.2、95.8和 137.6 kg/hm2。花生干物质累积量在膨果期前增长加快,差异达到最大,膨果期后增长速率放缓。幼苗期至开花下针期为养分累积量的关键时期,此时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为氮 >钾 >磷。由养分累积量与干物质之间的关系得出花生对 N、P 2O5和K2O 3种养分吸收比例为 5.5∶1∶2.7;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比下,花生的百千克籽粒养分吸收量是有差异的,合理的氮磷钾搭配下花生每形成 100 kg荚果需要吸收氮、磷、钾养分量为4.82、0.79和 2.57kg。综上,潮土区高产夏播花生氮、磷、钾肥配比为126.2、95.8和 137.6 kg/hm2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

    • 氮磷钾对苦荞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2019(2):105-11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47

      摘要 (490) HTML (0) PDF 9.74 M (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黄土高原荞麦生长发育中氮磷钾需肥规律,指导荞麦生产,本研究以苦荞西农 9940为材料,设18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量氮磷钾处理下苦荞增产率、干物质积累量、总转运效率、合成效率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量氮、磷、钾处理对苦荞主茎节数、主茎花簇数等农艺性状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主茎节数在N1(N 45 kg/hm2)、P3(P 2O5 75 kg/hm2)、K2(K 2O 36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9.58%、29.38%、12.50%;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苦荞叶绿素含量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不同肥料处理下,其在不同生育期呈现不同的规律;磷钾素处理条件下,苦荞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呈先增后降趋势;氮磷钾素的施用促进了苦荞干物质积累及转运,不同的肥料处理下苦荞在各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变化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氮磷钾素的增加,苦荞产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 N4(N 180 kg/hm2)、P4(P 2O5 105 kg/hm2)、K3(K2O 54 kg/hm2)条件下苦荞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708.45、688.35和 566.70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123.73%、97.63%和60.36%。因此,黄土高原地区苦荞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量为 N 18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54 kg/hm2,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地区苦荞高产高效栽培及肥料高效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 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对芒果产量、品质及肥耗的影响

      2019(2):114-11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328

      摘要 (603) HTML (0) PDF 5.02 M (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芒果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最佳施肥量,在昌江农场以红玉芒为试材,研究了在常规沟施化肥(CK),水肥一体化等量施肥(T1)、减量10%(T2)、减量20%(T3)、减量30%(T4)、减量40%(T5)施肥对芒果产量、品质及肥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与 CK相比,T4、T5处理肥料产出率显著提升( P<0.05)。各减量施肥对芒果的生物学性状略有影响,随着施肥量降低,芒果果实横径显著增加;芒果果实果长、果宽及品质无显著差异。对芒果经济性状的分析,各水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均高于 CK,其中 T2处理经济效益最高,达到了 324 566.5元 /hm2,较 CK增幅达 15.23%。通过对果实品质以及产量的主成分评价,果实各指标的主成分打分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T3>T4>T2>CK>T5>T1。因此,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90%常规施肥量经济效益最高;在常规施肥量减少 40%的水肥一体化条件下,肥料的产出率最高,肥耗最低且不会降低果实产量和品质;在常规施肥量减少20%水肥一体化条件下,芒果的各项品质指标及产量综合得分最高。

    • 氮肥用量对不同冬马铃薯品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019(2):119-12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32

      摘要 (569) HTML (0) PDF 7.52 M (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 2个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分析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与氮肥利用率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冬马铃薯生产上适宜的氮肥用量。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马铃薯产量,施氮处理较未施氮处理增产 32.9%~ 117.2%;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块茎产量、施氮纯增收和氮肥贡献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均在 N 345处理下达最大值,而氮肥产投比、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施氮处理下云薯 902的施氮纯增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贡献率均高于合作 88;马铃薯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反应通过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得出,云薯 902的氮肥效应回归方程为:Y=-0.272N 2+182.15N+27987( F=124.15**,R2=0.988 1**),合作 88的氮肥效应回归方程为: Y=-0.2 168N2+119.28N+28807( F=24.09**,R2=0.941 4**)。马铃薯不同品种间的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利用率存在差异,且不同品种间的最佳施氮量和生产等量鲜薯的氮肥需要量也不同,云薯 902和合作 88两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 329.6和 268.5 kg/hm2,生产 1 t鲜薯的氮肥需要量分别为 5.64和 5.94 kg。因此,在兼顾产量、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等因素下,建议云薯 902的适宜氮肥用量为 270~ 329.6 kg/hm2,合作 88的适宜氮肥用量为 195~ 268.5 kg/hm2

    • 施氮量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19(2):126-13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38

      摘要 (535) HTML (0) PDF 6.34 M (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氮肥用量对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合理施用氮肥,在内蒙古中西部 3个试验点开展了向日葵不同氮肥用量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各个试验区施氮肥的产量反应均为:200 kg/hm2>150 kg/hm2>100 kg/hm2>300 kg/hm2,推荐施氮量(200 kg/hm2)的增产率为24.6%。氮肥用量与向日葵产量呈抛物线相关,施氮量为 189.7~ 194.0 kg/hm2时可获得向日葵最高产量,经济最佳施氮量应为 148.5~ 157.4 kg/hm2。(2)百粒重、花盘直径和株高与向日葵产量达到显著相关。(3)随着植株生长发育,氮素逐渐向籽粒中转移,植株各器官氮素浓度依次为:籽实 >空盘 >叶 >茎;氮素吸收量:籽实 >茎 >空盘 >叶,施氮量为 200 kg/hm2的吸收量最高。(4)随着施氮量增加肥料利用率降低,在经济最佳施氮量 150 kg/hm2的情况下,内蒙古中西部氮肥的利用率平均为 34.7%,氮肥的农学效率为 5.38kg/kg,每生产 100 kg向日葵籽实吸收氮素为 4.57kg。(5)施氮量与向日葵籽实的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籽实粗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在经济最佳施氮量的情况下,籽实粗蛋白质产量和籽实粗脂肪产量均较高。从综合产量与氮素吸收量、经济效益来看,在内蒙古中西部氮素最佳投入量以 150 kg/hm2为宜。

    • 钾肥施用量对甘蔗产量、糖分积累及其抗逆性的效应研究

      2019(2):133-13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12

      摘要 (496) HTML (0) PDF 6.57 M (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甘蔗产量、糖分积累及其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产量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4个钾用量处理的新植、宿根两年甘蔗平均产量增产率分别为 16.9%、21.8%、25.0%、25.6%。扣除化肥投资K1、K2、K3、K4、CK的收益分别为 30583、31140、31190、30463、26 485元 /hm2。钾肥施用对甘蔗糖分积累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对甘蔗抗黑穗病有一定作用,宿根甘蔗生长后期黑穗病发病率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下降。钾肥施用对提高甘蔗螟虫危害抗性作用不明显。钾肥施用有利于提高甘蔗田间抗旱性,在天气持续干旱条件下,甘蔗保持的青叶数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综合各项调查结果,本试验钾肥施用量以K2O 300 kg/hm2表现最优。

    • 两种硼肥对油 -棉轮作中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后效

      2019(2):139-14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199

      摘要 (437) HTML (0) PDF 6.02 M (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湖北洪湖和安徽望江分别进行油菜 -棉花轮作田间试验,研究Etibor-48(EB)和Colemanite(CB)两种硼肥在油菜 -棉花轮作中的肥效及其后效对棉花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洪湖油菜 -棉花轮作 EB和 CB处理棉花的现蕾期和开花期有不同程度的提前,且 EB处理棉花株高和单株果枝台数增加,但两季作物增产均不显著。安徽望江棉花 -油菜轮作 EB和 CB处理时,两季作物均显著增产,且 EB处理当季棉花增产效果最好,CB(粒径 3 mm)处理的后效好于 EB。CB(粒径 3 mm)作为基施硼肥增产效果较好,适于做基施长效硼肥。硼肥 EB和 CB对棉花品质无显著影响,对油菜品质的影响表现为提高含油量。

    • 曲靖中海拔烟区土壤—烤烟钼含量状况及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

      2019(2):145-15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64

      摘要 (514) HTML (0) PDF 5.88 M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云南曲靖烟区土壤有效钼含量和烤烟钼含量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曲靖中海拔烟区土壤有效钼含量整体较为适宜,平均含量为 0.199 mg/kg,变幅为痕量~ 1.976mg/kg,变异系数高达 93.23%,土壤有效钼含量不足的样本所占比例过高;地区间差异明显;(2)曲靖烟区烤烟钼含量平均为 0.227 mg/kg,变幅为痕量~ 2.687 mg/kg,变异系数为 71.45%,地区间差异显著;(3)烤烟钼含量随着土壤有效钼的增加而增加,回归方程为 y=0.482 9 x+0.090 7;(4)烤烟钼含量对烤烟感官质量评分影响显著,与质量特征、风格特征、烟气特征均具有较为明显相关性。曲靖烟区 50%面积表现缺钼,应注意补施钼肥。

    • 氮磷养分胁迫下小麦幼苗期生物学响应研究

      2019(2):152-15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193

      摘要 (491) HTML (0) PDF 6.04 M (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阐明小麦苗期耐低氮、低磷胁迫的生物学响应特征,以矮抗 58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法研究了小麦在不同营养环境中(全营养、低氮胁迫、低磷胁迫)的地上部生物学特性(地上部干重、株高、叶面积)、根系形态学特性(最大根长、总根数、根系总长度、根系干重和根冠比)和根系生理特性(根系活力、根系吸收面积),以及小麦苗期氮、磷素吸收与根系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氮和低磷胁迫下,小麦的株高、叶面积、茎叶干重、含氮量、根系干重、总根长、总根数及根冠比均明显降低,其中低磷胁迫下根系干重、总根长及根冠比的下降幅度大于低氮胁迫,低氮下最大根长的增加幅度较低磷增加 7.3%;在低磷条件下小麦的含氮量下降了 57.7%。低氮、低磷胁迫下小麦根系的总吸收面积、活性吸收面积及根系活力均明显降低;正常条件下的小麦氮、磷素吸收量与根系形态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差,在低氮和低磷条件下小麦的氮、磷吸收量与根系干重、总根长、总吸收面积、活性吸收面积及根系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该小麦品种根系对低磷环境反应较为敏感,而对低氮胁迫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小麦通过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对低氮、磷胁迫的适应。

    •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生姜脱毒苗生长和根茎鲜重的影响

      2019(2):159-16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41

      摘要 (463) HTML (0) PDF 8.98 M (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生姜脱毒苗生长过程中的需肥规律,优选原原种繁殖的施肥配方,试验以“永福”生姜脱毒苗为材料,采用 L 9(3 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 NPK配比对盆栽生姜脱毒苗生长及根茎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毒苗整个生育期内对N、P、K的需求呈上升趋势,生长前期以喷施较低浓度效果较好,N、P、K的最佳施用浓度为 N 60 mg·L -1、P 20 mg·L -1、K 100 mg·L -1,植株分枝数、株高、叶片增长数和根茎鲜重均达到较高值,随着喷施浓度增加,脱毒苗出现黄化和枯尖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生姜脱毒苗生长前期分枝数、株高、叶片增长数与根茎鲜重的生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94~ 0.97。生长后期试验最佳施用浓度是 N 200 mg·L -1、K 200 mg·L-1,理论最佳N、K施用浓度为 N 250 mg·L -1、K 200 mg·L -1。综上,适宜生姜原原种繁殖的前期最佳N、P、K施用浓度为 N 60 mg·L -1、P 20 mg·L -1、K 100 mg·L -1[ρ(N)∶ρ(P)∶ρ(K)=3∶1∶5];后期最佳施用浓度为 N 200 mg·L -1、K 200 mg·L -1[ρ(N)∶ρ(K)=1∶1],理论最佳浓度为 N 250 mg·L -1、K 200 mg·L -1[ρ(N)∶ρ(K)=5∶4]。

    • 浉河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与评价

      2019(2):165-17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319

      摘要 (459) HTML (0) PDF 5.48 M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明确浉河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对浉河区山地与丘陵茶园分别进行了 26和 84个土壤取样、分析测定,为茶园土壤培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浉河区茶园土壤 pH偏酸化,有机质含量偏低,山地茶园平均值(22.0 g/kg)比丘陵茶园(14.4 g/kg)高 52.78%;在全氮、速效钾整体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大部分茶园有效磷匮缺严重情况下,山地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比丘陵茶园好,其全氮、有效磷含量整体水平高于丘陵茶园,有效钾略低于丘陵茶园,但差异性不明显;中微量元素有效态 Ca、Mg、S、Mn、Zn含量丰富,但山地茶园含量比丘陵茶园更能满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Fe异常丰富,Cu、B严重缺乏。为此,浉河区茶园应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部分茶园要加大氮、钾肥施用量,同时注意补充 Cu和 B肥。

    • 基于文献计量的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等级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2019(2):171-18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195

      摘要 (586) HTML (0) PDF 9.82 M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明确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养分状况,为石漠化防治和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收集公开发表的涉及贵州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养分的研究论文,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1)随石漠化等级增加,土壤容重不断增加,<0.001 mm黏粒含量有下降趋势,>0.05 mm砂粒含量则有增加趋势,但不同石漠化等级之间黏粒和砂粒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养分含量均表现为无石漠化(ND)>轻度石漠化(LD)>中度石漠化(MD)>重度石漠化(SD),随石漠化等级增加呈幂函数下降,衰减速度为有机质 >有效磷 >碱解氮 >全氮 >速效钾 >全磷,从无石漠化到轻度石漠化演替过程土壤养分下降幅度最大;(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之间极显著相关,且对石漠化地区土壤肥力贡献极大,可作为表征土壤 -石漠化关系的敏感性土壤指示因子;(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养分影响明显,土壤养分高低为林地 >草地 >耕地。土壤养分和地表植物群落结构与石漠化演替进程密切相关,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增加地表覆盖度和开展有机培肥对防止土壤退化和石漠化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剑麻麻茎腐解特征及氮素回收利用率研究

      2019(2):181-18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25

      摘要 (508) HTML (0) PDF 5.68 M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合理利用剑麻麻茎作有机肥还田,采用网袋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麻茎腐解特性及氮素回收利用率。结果表明,麻茎粉碎还田后 240 d,茎部和叶基腐解率均较大,分别高达 72.4%、78.9%;茎部氮、磷、钾释放率分别为88.4%、72.7%、94.9%;叶基氮、磷、钾的释放率分别达88.0%、74.4%、95.5%。茎部和叶基快速腐解期均在 30 d内,而氮、磷、钾的快速释放期也在 30 d内。茎部和叶基不同养分释放速率大小均表现为钾 >氮 >磷。剑麻吸收的土壤氮比例远高于尿素氮和麻茎氮,而吸收的麻茎氮高于尿素氮。麻茎单施和配施尿素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5.1%、4.3%。可见,麻茎还田情况下,可适当降低后茬尿素的用量。

    • 条垛堆肥 -袋装堆肥联合处理过程中肥料性状的变化规律

      2019(2):187-19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09

      摘要 (458) HTML (0) PDF 7.06 M (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条垛堆肥 -袋装堆肥联合处理可以节省厂房和占地,并免去后期翻抛设备、运行和维护费用,同时大幅度提高养殖场的粪便无害化效率,然而袋装堆肥对肥料属性的影响却不明确。本文选用人元发酵菌对牛粪和蘑菇渣先进行高温好氧堆肥处理(体积比 2︰1),待堆体经过高温期后(温度降到 50℃以下)进行袋装堆肥,待堆体温度最终与环境温度一致后,对各处理堆肥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联合堆肥温度、NH 4+-N含-量、NH4+-N/ NO3 -N、T值、pH值、EC值、种子发芽指数均符合堆肥腐熟要求。联合堆肥显著提高了全磷含-量、全钾含量、NO 3 -N含量、EC值( P<0.05),增幅分别达到12.2%、20.0%、2177.8%、108.3%;而有机质含量、pH值显著降低( P<0.05),分别降低33.4%、6.3%;另外,联合堆肥降低了全氮含量,降幅达到 16.2%(P>0.05)。

    • 哈素海湖底沉积物氮磷分布特征及潜在的资源化利用探讨

      2019(2):194-20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362

      摘要 (368) HTML (0) PDF 8.98 M (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其资源化利用潜力,采集了哈素海湖底的 20个沉积物样品,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哈素海湖底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分别为0.15~ 2.14 g/kg、49.01~ 177.14mg/kg、0.30~ 0.45g/kg、11.91~ 23.53mg/kg,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差异表现较大。从垂向分布特征来看,全氮、碱解氮含量呈现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与近年来向湖泊水体中输入的氮量明显增加有关,而全磷、有效磷含量在垂向分布上并无明显变化,表明近年来外源输入的磷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与其他湖泊对比分析,哈素海湖底泥资源化利用潜力较大,具有一定的农业价值。

    • 一株动性球菌对苜蓿的促生和缓解 NaHCO3胁迫作用

      2019(2):201-20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33

      摘要 (407) HTML (0) PDF 9.12 M (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良和利用盐碱地,以大庆草原盐碱土为材料,筛选耐盐碱细菌,对筛选纯化后的细菌用 16S 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能力进行分析;设置 2种处理(CK1:无菌蒸馏水;S1:菌液),对苜蓿种子进行发芽实验,比较不同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苗长和鲜重;同样,设置 2种处理(CK2:无菌蒸馏水;S2:菌液),采用蛭石浇灌营养液的培养方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的 NaHCO 3胁迫苜蓿生长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共分离获得 43株菌,其中,一株编号为 38的菌株(S38),基于 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发现,该菌为动性球菌( Planococcus)属的菌株,具有固氮和产 ACC脱氨酶的能力;S1相比 CK1处理,显著提高了苜蓿种子的萌发率、苗长和鲜重;S2相比 CK2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别提高 32%和 50%,Chla、Chlb和 Chla+Chlb含量分别增加了1.33、1.15和 1.28倍,而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有所降低,同时也影响了 K +吸收和分布。由此可见,S38对苜蓿种子有促生的作用,可影响 NaCO 3胁迫下苜蓿幼苗生长形态、根形态建成、光合作用等,降低苜蓿对盐的吸收,从而促进幼苗生长。综上,S38在缓解 NaHCO 3对植物的伤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一株烟草青枯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和培养特性研究

      2019(2):208-21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17

      摘要 (382) HTML (0) PDF 10.69 M (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烟草生物肥料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优良菌株资源,筛选可有效拮抗烟草青枯病原菌的菌株,优化其培养条件,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抑菌圈测定法从高粱根际土中筛选烟草青枯拮抗菌株,并对其单因素液体拮抗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其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征等多相分析来确定其分类地位。获得一株对烟草青枯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细菌 MT-002-B-7,抑菌圈直径可以达到 28 .67 mm,该菌的液体最佳发酵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以谷氨酸为氮源,装液量 10%,培养基初始 pH值为 7 .0,接种量3%,温度 35℃,转速 150r/min,培养25 h。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该菌株对烟草青枯病原菌拮抗效果良好,可作为研制烟草生物肥料的菌株资源。

    • >分析测试
    • 土壤全硫测定方法的改进及其在燃煤电厂周边土壤分析中的应用

      2019(2):216-22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8210

      摘要 (472) HTML (0) PDF 4.48 M (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硫酸钡比浊法测定土壤中全硫含量方法的准确性,对其进行改进,考察了乙酸和硝酸镁添加量对比浊液吸光度的影响,并对某燃煤电厂周边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乙酸溶液(1∶1)和硝酸镁溶液(308 g/L)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 15、5 mL。改进后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某燃煤电厂周边土壤全硫的含量范围为 95.71~ 1 102.03mg/kg,平均值为 412.48mg/kg,总体平均含量未超过全国一般水平,但有 32%的样品高于全国一般水平,说明该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的硫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蓄积,需引起重视。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土壤与肥料》招聘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