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综述
    • 微藻生物肥料的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2020(5):1-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290

      摘要 (373) HTML (167) PDF 8.69 M (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微藻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丰富,并具有固氮、固碳和分泌植物生长激素等特性,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综述了微藻作为生物肥料的优异特性,微藻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保护方面的应用,以及近年来新技术的发展、商业化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微藻生物肥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

    • >研究报告
    • 三江平原草甸土不同种稻年限土壤理化性质演变特征

      2020(5):10-1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61

      摘要 (231) HTML (119) PDF 9.18 M (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质量是评价土壤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管理判断准则。为明确三江平原草甸土旱田改为水田后,土壤质量随种稻时间延长的演变规律,以三江平原草甸土为调查对象,调查草甸土旱田改为水田后,不同种稻年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草甸土种稻后,耕层和心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种稻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还原物质总量在耕层、犁底层和心土层均呈增加趋势;耕层土壤中 Fe 2+和 Mn 2+在种稻 6~ 10年达到最高值,然后向下迁移,到 40年在心土层达最高值;土壤固相比率和总孔隙在种稻初期变化不规律,种稻 40年时,土壤固相比率在心土层增加,直径 <0.000 2 mm孔隙增加明显;随种稻年限增加,耕层 0.02~ 2 mm颗粒比率增加,<0.002 mm颗粒降低并向下淋溶至心土层,心土层 <0.002 mm颗粒比率增加;草甸土种稻后,部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具有水稻土发育的特征。

    • 土壤氮磷钾与镉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性研究

      2020(5):17-2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37

      摘要 (198) HTML (82) PDF 26.20 M (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氮磷钾及镉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性研究对正确有效地实施精准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揭示西南地区土壤氮磷钾与镉的空间相关性规律,以三台县耕地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 0~ 5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与镉(Cd)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借助反距离加权法(IDW)和 Pe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土壤 AN、AP、AK与 C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主要成果:研究区内 AN、AP、AK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且均属于中等变异。Cd随深度有减小趋势,且 Cd含量在 0~ 30 cm深度范围内较高,为 0.16~ 0.31mg/kg,高于背景值 0.079mg/kg。土壤AN、AP、AK与 Cd含量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且符合一元二次方程。主要表现为 AN和 AK会促进 Cd的累积并抑制作物对 Cd的吸收,从而导致土壤中 Cd含量升高,AN和 AK含量越高,效果越显著,而 AP会促进作物对 Cd的吸收,导致土壤中的

    • 结果期短期低氮处理对辣椒植株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020(5):26-3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74

      摘要 (175) HTML (71) PDF 8.60 M (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连续两年研究结果期短期(9 d)低氮(0.83和 5.83 mmol/L)处理对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低氮(5.83 mmol/L,T2)对辣椒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低氮处理后各处理组辣椒株高较对照降低,但在恢复正常供氮(即对照水平,9.83 mmol/L)9 d后,适度低氮处理的株高较对照增加,但无显著差异;植株叶面积在处理期无显著差异,恢复正常供氮 9 d后,适度低氮处理的植株叶面积较对照显著增加,而其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低氮处理后果实品质提高,适度低氮处理植株果实中相比对照的 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减少,均差异显著;低氮处理后植物生物量也有所提高,适度低氮处理植株叶片干鲜重量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因此,结果期短时期适度低氮处理(5.83 mmol/L)能够在保证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果实品质。

    • 缓 /控释肥条施对春玉米产量、吸氮量与氮平衡的影响

      2020(5):34-3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08

      摘要 (234) HTML (70) PDF 5.90 M (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目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以晋单 73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N 360 kg/hm2,基肥 N∶追肥 N=60%∶40%)、普通复合肥(CF,15-15-15,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缓释肥(SRF,22-8-6,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控释掺混肥(BB,17-20-8,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5个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CON处理相比,SRF和BB处理下子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 19.2%和 20.0%,收获指数显著增加了 0.04和 0.07。相对于 CON和 CF处理,SRF和 BB处理能显著促进春玉米子粒和地上部对氮素吸收累积。缓 /控释肥条施明显降低 0~ 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而 CON处理下硝态氮可淋洗到 60~ 100 cm深层土壤。氮肥为主要氮素输入来源(N 240~ 360 kg/hm2),其次为试验前 0~ 100 cm土体 N min残留(N 200.0 kg/hm2);玉米地上部吸氮量为氮素主要输出项(N 172.4~ 292.7 kg/hm2)。相对于 CON处理,SRF、BB处理土壤 N min残留量、氮素表观损失分别显著降低了62.8%和56.2%、23.9%和42.0%。与SRF、BB处理相比,同等施氮量下,CF处理造成氮素表观损失高达 150.0 kg/hm2,氮素表观盈余率为70.8%。不同施肥处理下春玉米当季氮肥表观利用率为 16.6%~50.1%,SRF、BB较 CON处理提高了 2.7~ 3.0倍,且其氮素表观盈余率分别降低到 54.5%和 49.8%。因此,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 /控释肥均可实现一次性条施,同时显著提高春玉米子粒产量,促进作物氮素吸收利用,降低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损失,节约氮肥 30%以上。

    • 氮肥用量对直播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2020(5):40-4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19

      摘要 (138) HTML (85) PDF 4.89 M (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明确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油菜氮肥的适宜用量,在安徽省江淮地区布置不同氮肥用量对直播油菜产量、氮素累积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氮素累积量。施氮量高于 240 kg/hm2后,油菜籽粒产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增加趋于平缓。氮肥用量为 240 kg/hm2时获得最高经济效益 10 026元/hm2。氮肥用量为 180 kg/hm2时,油菜氮肥表观利用率达到最高(43.78%),氮肥施用量超过 240 kg/hm2,氮收获指数和肥料利用率出现下降。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分次施肥比起一次性施肥更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综合油菜的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冬油菜施氮量在 180~ 240 kg/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产和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 氮肥运筹对苏打盐碱地水稻养分积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2020(5):45-5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40

      摘要 (136) HTML (74) PDF 11.10 M (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适合苏打盐碱地水稻增产和养分高效利用的氮肥运筹方式。以粳稻品种垦粳 7号为供试材料,于 2017~ 2018年,在大田条件下设置 5种氮肥运筹方式:不施氮肥(N0)、农民常规施氮(N1,N总量 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 =6∶3∶1)、平衡施氮(N2,N总量 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 =4∶3∶3)、减氮处理(N3,N总量 135 kg/hm2,基肥∶蘖肥∶穗肥 =4∶3∶3)、平衡氮肥前移(N4,N总量 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 =5∶3∶2),其中以 N1为对照。分别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植株氮、磷、钾含量,并分别计算氮、磷、钾积累量及转运量、转运贡献率,收获后测定实际产量。结果表明,与 N1相比,N2和 N3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实际产量,平均分别提高 14.23%和 5.64%,其中 N2与 N1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 N4产量显著降低了 7.98%;N2和 N3提高了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片、茎鞘和穗部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且以 N2最高,与 N1间差异显著,同时,N2和 N3提高了齐穗至成熟期叶片和茎鞘氮、磷、钾养分转运量、转运率、转运贡献率以及穗部养分增加量,尤其N2叶片氮、磷、钾转运量以及叶片氮转运率平均分别显著提高了83.27%、71.33%、74.54%和20.26%,而 N4表现出与 N2和 N3相反的趋势。此外,水稻产量与成熟期叶片、茎鞘和穗部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以及养分转运贡献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各养分转运贡献率间存在协同性。综上所述,平衡施氮和减氮处理能提高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促进齐穗至成熟期养分的转运,利于苏打盐碱地水稻增产及对养分的高效利用。

    • 不同滴灌施肥量对沙地玉米氮效率及硝态氮的影响

      2020(5):56-6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49

      摘要 (120) HTML (68) PDF 7.77 M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索沙地春玉米最佳滴灌施肥方案是提高其生育期氮积累和氮效率的有效途径。试验采用三因素 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拔节期、抽雄期和收获期玉米产量、生育期植株不同器官氮积累和硝态氮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玉米生育期推进,整株氮积累逐渐增加,叶片、茎下降,籽粒增加,高氮处理(氮肥 240 kg·hm -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N 3P1K3处理产量最高(13 875 kg·hm -2),氮素转运量和营养器官贡献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低;(3)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植株生长吸收逐渐降低,以滴头处 0~ 20 cm硝态氮含量最高,20~ 60 cm逐渐降低;(4)不同施氮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有差异,拔节期施肥处理均与 CK差异显著,抽雄期和收获期中氮处理和高氮处理对硝态氮影响显著。高氮处理中土壤 0~ 60 cm硝态氮含量与播前基本一致,维持了土壤硝态氮的平衡。综合考虑产量、氮效率及土壤硝态氮平衡方面的因素,膜下滴灌条件下,陕北风沙滩-2-2-2地玉米合理的施肥为 N 3P1K3处理,即施氮肥 240 kg·hm

    •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磷素下移及有效磷生态阈值的研究

      2020(5):64-6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06

      摘要 (209) HTML (88) PDF 6.54 M (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磷素下移情况及其与 0~ 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明确有效磷生态阈值对作物产量和农业生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试验基于“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30年定位试验,选取 5个处理,即不施磷肥(NK)、施用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MNPK)、MNPK处理施肥量的 1.5倍(1.5NPKM)、氮磷钾化肥与玉米秸秆还田配施(SNPK),采集 0~20、20~40、40~60、60~80、80~ 100 cm土壤样品,分析有效磷含量,研究土壤有效磷垂直变化,并分析 0~ 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与磷素下移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可提高有效磷含量,施磷量越高,有效磷含量增加越快;0~ 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 15.7~ 24.7mg/kg,磷素下移慢,可下移到 40~ 60 cm土层;而有效磷含量大于 55.6 mg/kg时,磷素下移速度显著增加,下移到 60~ 80 cm土层,并且下移量更大。综上,磷素下移的深度受耕层有效磷含量的影响,潮土区土壤有效磷生态阈值为 25mg/kg,既满足作物高产对养分的需要,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0~ 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为 15~ 25 mg/kg时,控制磷的投入量;当 0~ 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超出 25mg/kg,减少磷的投入。

    • 控释氮肥与水溶肥配施对设施番茄生理特征的影响

      2020(5):70-7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037

      摘要 (141) HTML (82) PDF 7.10 M (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究控释氮肥与水溶肥配施对番茄生理特征的影响,为设施番茄种植过程中合理的氮肥管理提供参考。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设施番茄产量、品质与生理特征的变化。试验共设 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肥(尿素 +水溶肥,U100)、常规总氮减20%(尿素 +水溶肥,U80)、控释肥(控释氮肥 +水溶肥,PCU100)和控释肥总氮减 20%(控释氮肥 +水溶肥,PCU80)。结果表明:与 CK相比,施氮显著增加了番茄产量,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大;与尿素相比,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番茄硝酸盐含量、盛果期净光合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P<0.05)。相比尿素,控释氮肥对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控释氮肥与水溶肥配施较常规施肥能提高番茄盛果期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改善番茄品质。控释氮肥与水溶肥配施通过调控叶绿素、光合作用、氮代谢来影响番茄生理特征,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 减氮配施腐植酸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20(5):77-8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51

      摘要 (140) HTML (61) PDF 7.37 M (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深入评价减氮配施腐植酸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一步为科学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提供技术支撑。2017~ 2019年,在豫南黄褐土区开展田间长期定位试验,探讨腐植酸与不同氮肥水平的科学运筹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T1)、常规施肥(T2)、单施腐植酸 3 000 kg·hm -2(T3)、常规施肥 +腐植酸 3 000 kg·hm-2(T4)、常规施肥减氮15%+腐植酸3 000 kg·hm -2(T5)、常规施肥减氮30%+腐植酸 3 000 kg·hm-2(T6)等 6个处理。结果表明,腐植酸与适宜的氮肥用量配施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其中,以 T5的效果最佳。T5的土壤容重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处理 0.73%~ 4.91%(P<0.05);而 T5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与 T2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了 4.58%,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了 21.76%和9.82%,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P<0.05),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 2.68%和 1.84%,土壤 pH值差异不显著( P>0.05)。因此,减氮 15%配施腐植酸是本研究区域内的最佳施肥运筹技术模式,对实现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不同磷水平外源独脚金内酯和独脚金内酯抑制剂对油菜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2020(5):84-9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41

      摘要 (160) HTML (76) PDF 11.40 M (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外源独脚金内酯及其抑制剂对不同磷水平油菜根系形态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营养液培养和根箱土培试验,研究正常磷(250 μmol/L)和低磷(5 μmol/L)水平下外源独脚金内酯(GR24)和独脚金内酯合成抑制剂(TIS108)对甘蓝型油菜中双 11号根系发育、地上部生长、磷和生长素含量、分枝数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0~ 5 μmol/L范围内,随着营养液 GR24浓度的增大,油菜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受到的抑制越来越严重。在 0~ 1 μmol/L范围内,随着营养液 TIS108浓度的增大,油菜根和地上部生物量逐渐增加,在 0.1μmol/L时达到最大;在 1~ 5 μmol/L范围内,随着营养液 TIS108浓度的增大,油菜根和地上部生长受到的抑制程度加剧,在 5 μmol/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低磷和正常磷处理外源添加 GR24(5 μmol/L)油菜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添加 TIS108(0.1 μmol/L)油菜根系生长均受到促进。GR24对油菜根系生长的抑制主要表现为主根长和总根长变短,根系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变小,根尖数减少,根干重降低,根系磷含量降低,根系生长素含量降低,但地上部生长素含量增加。TIS108对油菜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主根长和总根长增加,根系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增大,根尖数显著增加,根干重增加,根系磷含量增加,根系生长素含量增加,地上部生长素含量降低。土培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低磷处理喷施 GR24油菜株高增加,分枝数减少,地上部干重减小,产量降低;低磷处理喷施 TIS108株高降低,分枝数增加,地上部干重增大,产量增加。综上可知,利用外源独脚金内酯合成抑制剂能够调控油菜根系形态,地上部分枝数和产量,在作物减磷增效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夏玉米根系活性、养分吸收和产量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

      2020(5):95-10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93

      摘要 (200) HTML (83) PDF 6.04 M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夏玉米根系脱氢酶活性、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以期为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T6)比,推荐施肥量分 2层施用的 T4效果最佳,其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 30.4%,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 30.6%、28.5%、26.4%,增产 34.3%;推荐施肥量分 3层施用的 T5效果次之,其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 13.1%,25~ 35 cm根系脱氢酶活性显著提升 40.3%,氮、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 5.7%、7.7%,增产 16.0%。推荐施肥量分层施用配施有机肥能满足玉米后期养分需求,促进根系下扎,有效促进各土层根系脱氢酶活性,提高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增产效果显著;综合以推荐施肥量分 2层施用(推荐施肥量一半氮肥施在 5~ 15 cm,另一半氮肥和全部磷钾肥、生物有机肥施在 15~ 25cm)的处理较为合适。

    •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紫色土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

      2020(5):101-10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57

      摘要 (129) HTML (63) PDF 8.42 M (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多样性对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指示作用,以福建省宁化县紫色土水土侵蚀区油茶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 Biolog技术对天然有机物料有机肥(T1)、有机无机复合肥(T2)、禽畜粪便有机(T3)共 3种有机肥处理以及不施肥处理(CK)下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T1、T2、T3处理下不同坡位土壤的吸光值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相比于施肥前都有所增加,而 CK处理土壤 AWCD值无显著变化,不同处理下土壤 AWCD值提高的大小顺序表现为 T2>T1>T3>CK;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 McIntosh优势度指数大小顺序均表现为 T2>T1>T3>CK;相同处理下不同坡位土壤AWC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 McIntosh均匀度指数大小顺序总体呈现下坡 >中坡 >上坡;Shannon指数与土壤容重和自然含水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 pH值、全碳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McIntosh指数与土壤容重、自然含水率、pH值、全碳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氨基酸类是各处理后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主成分分析表明 T1、T2、T3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 6类碳源利用能力相比于对照具有较大差异,T1和 T3处理对于 6类碳源的利用具有相似性,T2处理与 T3处理之间对于 6类碳源利用差异主要在于碳水化合物类碳源。综上,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入更有利于紫色土丘陵区油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提高,以上结论可为制定紫色土丘陵区合理施肥制度的设置、农业优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 生物有机肥对连作压砂田土壤肥力及西瓜品质的影响

      2020(5):109-11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83

      摘要 (158) HTML (72) PDF 8.08 M (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宁夏连作压砂西瓜田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下降的问题,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改土培肥,提高压砂西瓜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金城 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肥力及压砂西瓜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 3 750 kg·hm -2处理 0~ 20 cm土壤 pH值为8.39,较 CK处理降低1.76%;全盐含量为 2.34 g·kg -1,较 CK处理降低26.18%,0~ 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较 CK处理提高 12.99%;碱解氮含量较 CK处理提高 56.06%;有效磷含量较 CK处理提高 71.63%;速效钾含量较 CK处理提高28.78%,0~ 20 cm土壤全氮含量较 CK处理提高176.84%;全磷含量较 CK处理提高92.53%。随着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土壤酶活性也呈现升高趋势,说明两者存在相关性。施用生物有机肥 3 750 kg·hm -2处理下西瓜果实品质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 14.69%,较 CK处理升高 22.62%;有机酸含量为 0.051%,较 CK处理降低41.38%;维生素 C含量达到 12.74 mg·kg -1。通过比较,生物有机肥 3 750 kg·hm -2为最佳施用量,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改善压砂西瓜连作土壤的肥力水平,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压砂西瓜产量及品质,有利于宁夏压砂西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菠萝蜜幼苗光合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2020(5):117-12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94

      摘要 (169) HTML (173) PDF 7.01 M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菠萝蜜幼苗光合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马来西亚 1号菠萝蜜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共设CK(不施肥)、100CF(100%化肥)、30OM(30%有机肥 +70%化肥)、50OM(50%有机.肥 +50%化肥)、70OM(70%有机肥 +30%化肥)、100OM(100%有机肥)6个处理,比较不同施肥方式下菠萝蜜幼苗光合及养分吸收累积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 2浓度、蒸腾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气孔限制值变化趋势相反,其中 70OM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 2浓度、蒸腾速率最高,气孔限制值最低。与不施肥和施纯化肥相比,增施有机肥整体上促进了菠萝蜜幼苗生物量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其中叶片氮磷钾含量在 30OM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有机肥施用比例的增加出现下降趋势。氮磷钾养分累积量与菠萝蜜幼苗生物量积累呈显著正相关。有机 -无机配施能够促进养分的吸收利用,增强光合作用,从而促进菠萝蜜生长。

    • 不同培肥措施对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效果

      2020(5):124-13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10

      摘要 (141) HTML (62) PDF 8.33 M (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盐碱化土壤改良效果,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为对象,通过 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等氮素条件下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 pH值、全盐、脱盐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措施土壤剖面盐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 0~ 20 cm降低,20~ 60 cm升高,60~100 cm稳定,其中CK、化肥处理表层土壤(0~20 cm)盐分含量最高,收获期土壤盐分分别为5.33和5.24 g·kg-1;秸秆还田、秸秆还田 +有机肥、秸秆还田 +有机肥 +化肥配施处理盐分含量最低,收获期土壤盐分分别为5.0、4.58、4.73 g·kg -1。不同培肥措施 0~10、10~ 20 cm土壤脱盐率分别为 7.81%~20.70%、4.48%~16.96%,其中有机肥、秸秆还田与有机肥、秸秆还田 +有机肥 +化肥配施对促进盐分淋洗、抑制反盐的效果较好,土壤脱盐率分别为11.99%、18.83%、15.65%,以 CK和单施化肥处理效果最差,分别为5.74%、6.37%。作物生育期内,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 pH值变化差异不显著,但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 +秸秆以及有机肥 +秸秆还田 +化肥配施耕层土壤 pH值较 CK处理降幅较大。与 CK相比,不同培肥措施均显著提高耕层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的含量( P <0.05),其含量分别提高 29.43%~93.14%、17.45%~161.84%;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分别为14.66%、13.36%和13.36%、17.35%。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三者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向日葵产量,其中有机肥 +秸秆还田 +化肥处理对向日葵产量提高的最为显著,较CK增产 44.41%。因此,在等氮素条件下,河套灌区应重视有机肥与化肥、有机肥与秸秆还田、有机肥与秸秆还田 +化肥的配合施用,不仅可以培肥土壤、提高脱盐率,还可获得一定的高产。

    •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动态及甜玉米生产的影响

      2020(5):132-14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26

      摘要 (118) HTML (95) PDF 9.52 M (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机肥替代化肥在甜玉米生产中是一项重要举措,明确其对土壤养分供应和甜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田间试验为甜玉米生产中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提供实验依据。试验共设 4个处理,分别为① 100%化肥(代号N10)、② 70%化肥 N+30%有机肥N(代号N7)、③ 40%化肥 N+60%有机肥 N(代号 N4)和④ 100%有机肥 N(代号 N0),测定指标包括 2次表层土壤养分(无机 N、有效 P、速效 K、土壤微生物量 C、N)、植株生长状况(株高、叶绿素值、干物质量)和收获期甜玉米产量与品质指标,分析讨论有机肥替代对土壤 N素供应、甜玉米产量和品质及甜玉米茎叶作为青储饲料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1)在大喇叭口期,60%~ 100%有机肥替代显著降低表层土壤无机 N的供应水平,提高土壤微生物量 C、N水平和旗叶 N含量;(2)在收获期,60%~ 100%有机肥替代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 C和 C/N,显著提高旗叶叶绿素和 N含量及整株N含量;(3)有机肥替代对甜玉米果穗产量有所影响,但对果穗品质无显著影响;(4)60%有机肥替代显著提高甜玉米植株的 N含量,其茎叶品质符合青储饲料的质量要求。对于生长期短、N素需求强度大的甜玉米而言,有机肥替代化肥如何影响土壤 N素的供应过程,尚需进一步研究。

    • 长期秸秆配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2020(5):141-14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04

      摘要 (153) HTML (73) PDF 6.43 M (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 4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暗棕壤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探讨长期施用秸秆条件下土壤肥力演变规律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 4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NP)、秸秆配施化肥(S+NP)、秸秆配施 1/2化肥(S+1/2NP)、秸秆配施 1/4化肥(S+1/4NP),其中秸秆为隔年麦秸还田,用量为 3 000 kg/hm2,化肥 N、P用量为 N 150 kg/hm2、P2O5 150 kg/hm2。结果表明:1)与 NP处理相比,秸秆配施化肥处理(S+NP)显著增加了 0~ 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效磷含量;秸秆还田条件下,S+1/2NP和 S+1/4NP处理 0~20 cm土壤中碳氮磷含量均低于 S+NP处理,而对于 20~ 40、40~ 60 cm土层养分含量差异表现不一致。2)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各施肥处理综合表现为:S+NP>NP>S+1/2NP>S+1/4NP,即以 S+NP处理春小麦产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延伸率和拉伸面积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综合分析各处理,结果表明:S+NP处理(即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 N 150 kg/hm2、P2O5 150 kg/hm2)相对其他处理,其保障小麦产量和提升(或维持)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

    • 有机肥绿肥配施对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2020(5):147-15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045

      摘要 (131) HTML (64) PDF 5.35 M (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研究以两年稻田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有机肥(OF)、有机肥 +绿肥 2 000 kg·hm -2(OF+GM1)、有机肥 +绿肥 3 000 kg·hm -2(OF+GM2)和有机肥 +绿肥 4 000 kg·hm -2(OF+GM3)4个处理,探讨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OF处理相比,有机肥绿肥配施未提高土壤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却显著提高水稻产量(OF

    • PGPR菌剂对辣椒的促生效应及根际土壤细菌的响应研究

      2020(5):152-16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52

      摘要 (140) HTML (70) PDF 9.73 M (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田间条件下 PGPR菌剂灌根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深入探究 PGPR菌剂的田间促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 4株 PGPR菌株制成 PGPR菌剂,对辣椒进行灌根,并采用 Illumina-MiSeq平台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 V3-V4区进行 Paired-end测序,结合细菌及功能菌群数量、辣椒产量指标,比较分析菌剂灌根配施全量化肥(PGPR-CF1)、菌剂灌根配施 80%化肥(PGPR-CF2)和全量化肥(CK)处理后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PGPR菌剂灌根后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及包含固氮、解磷及解钾等功能菌群的数量显著提高,且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细菌优势度则表现为 PGPR-CF1和 CK组高于 PGPR-CF2。所有土样共得到有效序列 573 896条,在相似水平为 97%下聚类分析得到 OTUs数分别为 2 153个(CK)、2 337个(PGPR-CF1)、2 358个(PGPR-CF2);各处理辣椒根际土壤中的优势门为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总占比分别为 83.7%(PGPR-CF1)、79.55%(PGPR-CF2)和 79.77%(CK)。PGPR菌剂灌根后增加了伯克霍尔德氏菌目、芽孢杆菌目、鞘脂单胞菌目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芽单胞菌目、酸杆菌目的相对丰度。Pearson指数表明,辣椒产量和单果重与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度正相关。研究显示,PGPR菌剂处理,可以提高根际土壤细菌和功能菌群的数量,同时影响了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促进了辣椒增产。

    • 功能微生物与生物炭对海滨锦葵生长及滨海盐土地力的影响

      2020(5):161-16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25

      摘要 (129) HTML (57) PDF 9.54 M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实现盐碱地的长效生态改良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了盐碱胁迫条件下生物炭与功能微生物对滨海盐土养分含量及盐生植物海滨锦葵生长的影响。利用室内盆栽试验,在盐碱胁迫条件下设置了单独接种功能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fungi,AMF)、解磷真菌( Apophysomyces sp.SM-1)、单独添加生物炭(Bio-char,BC)及 3者联合接种等共计 8个处理对滨海盐土部分养分指标及盐生植物海滨锦葵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微生物和生物炭均能够显著影响滨海盐土改良的进程及海滨锦葵的生长。在土壤 pH值方面,功能微生物和生物炭均能促进盐土降低 pH值,其中 AMF与 BC联合施用处理的土壤 pH值最低,而 BC处理土壤 pH相对较高。在土壤含水量方面,除 AMF、SM-1及 BC联合施用处理之外,其他处理均能不同幅度地提升盐土含水量,其中接种 SM-1处理中土壤含水量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较对照组提高了 90.7%。在土壤养分含量方面,BC能够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AMF及 SM-1单独接种时对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AMF与 SM-1混合接种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升效果优于 BC处理,较对照增加了 17.99%。AMF、SM-1与 BC三者联用对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8.33%、4.83%及23.09%。同时在盐土中接种AMF、SM-1以及添加 BC可明显提高海滨锦葵植株的株高、主根长、主根粗以及植株干重,其中 AMF和 SM-1对盐碱胁迫下海滨锦葵的促生效果优于生物炭,而 BC更有助于海滨锦葵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因此,室内盆栽试验条件下,AMF、SM-1和 BC均能影响滨海盐土的理化性质及海滨锦葵的生物量,BC对盐土地力提升的效果较好,而 AMF及 SM-1则对耐盐植物的促生效果更佳,并且三者联合施用可积极推动滨海盐土改良,促进盐生植物生长。

    • 含碳与含硫物料对内陆苏打盐化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2020(5):169-17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66

      摘要 (213) HTML (61) PDF 6.06 M (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含碳与含硫改良物料对苏打盐化土的改良效果,利用含硫物料硫酸亚铁(FeSO 4)、硫酸铝 Al2(SO4)3和含碳物料[腐植酸改良剂(DS-1997)、风化煤]作为改良材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苏打盐化土在施用不同改良物料条件下土壤 pH值、EC值、ESP值、土壤盐基离子、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及饲草玉米对土壤改良效果的响应。结果显示,4种物料均能较对照(CK)显著降低土壤 pH值、ESP值,交换性 Na +和水溶性 Na +含量,分别降低了 2.87%~5.39%、38.72%~75.21%、52.33%~ 78.14%和 89.54%~96.61%,均以风化煤处理降低幅度最大。施用风化煤和 DS-1997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风化煤处理较 CK分别提高了 88.51%和38.70%,DS-1997处理较 CK分别提高了 63.18%和33.33%( P<0.05)。各改良物料均可显著改善玉米生物性状,但各改良剂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分析,风化煤在苏打盐化土中改良效果最好,可作为内陆苏打盐化土的最佳改良物料。

    • 土壤辐照灭菌对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行为的影响

      2020(5):175-18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46

      摘要 (126) HTML (68) PDF 8.38 M (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拟通过土壤辐照灭菌的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对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土壤中的相互转化、固持及损失的影响,为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土壤纯培养的方法,通过外源添加 15N标记铵态氮肥[(15NH4)2SO4]和硝态氮肥(Na 15NO3),结合 γ辐照灭菌的方法,培养 30 d后,测定分析了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总的、来自于肥料的和来自于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并定量评价了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固持和损失情况。结果表明:灭菌显著抑制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激发土壤铵态氮的释放,对铵态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固持和损失没有显著影响;灭菌对土壤硝态氮转化为铵态氮的过程没有影响,降低了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和固持,增加了硝态氮的损失;与外源添加硝态氮相比,外源添加铵态氮促进了土壤自身无机氮的释放,外源添加的铵态氮在土壤中残留低、固持高、损失高。因此,总体来看,灭菌有利于土壤铵态氮的积累,却降低土壤硝态氮的积累。虽然外源铵态氮较外源硝态氮更能激发土壤无机态氮的释放,并更易被土壤固持,但是铵态氮肥较硝态氮肥

    • 膨润土与肥料配施对土壤生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020(5):183-18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38

      摘要 (148) HTML (80) PDF 9.19 M (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 CK(膨润土 3.6 kg/m 2)、YJ(膨润土 3.6 kg/m 2+有机肥 0.4 kg/m 2)、JG(膨润土 3.6 kg/m2+玉米秸秆 1.0 kg/m 2)、CT(膨润土 3.6 kg/m 2+草炭 1.0 kg/m 2)4个处理,研究膨润土与肥料配施对科尔沁沙地花生连作根际土壤生化特性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膨润土与肥料配施显著增加了科尔沁沙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JG处理下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脂肪酶和微生物量碳、氮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膨润土与肥料配施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花生产量。与 CK相比,JG处理下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 158%、348%、64%,花生产量提高了 10.91%;而 CT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数量;(3)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具有相关关系。综上,在施膨润土 3.6 kg/m 2条件下,配施 1.0 kg/m2玉米秸秆更利于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物种丰度,丰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对科尔沁沙地土壤状况有显著改善作用。

    • 土施超富集植物秸秆对镉污染条件下葡萄生长及镉含量的影响

      2020(5):189-19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66

      摘要 (101) HTML (46) PDF 6.84 M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镉污染条件下,土施 3种镉超富集植物(龙葵、野茼蒿、三叶鬼针草)秸秆对葡萄生长及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试验中,土施龙葵、野茼蒿和三叶鬼针草秸秆后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作用强度、抗氧化酶活性和代谢物质含量均增加,且葡萄幼苗地上部分镉含量减少,较未施用分别减少了37.63%、18.31%和 22.25%。结果树试验中,土施龙葵、野茼蒿和三叶鬼针草秸秆后葡萄果实镉含量均减少且提高了果实品质,其中果实镉含量较未施用分别减少了 22.11%、14.07%和 19.25%。因此,土施龙葵、野茼蒿和三叶鬼针草秸秆能促进葡萄的生长和降低其镉含量,有利于镉污染果园中葡萄的正常生长及安全生产,其中土施龙葵秸秆效果最佳。

    • 低镁胁迫对不同品种柠檬生长、光合特性和镁元素吸收的影响

      2020(5):196-20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58

      摘要 (130) HTML (69) PDF 6.71 M (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南方地区是柠檬的主产区,柠檬缺镁现象十分明显,不同品种耐缺镁能力有很大差异,通过对比不同柠檬品种对低镁胁迫响应的差异,筛选出耐缺镁的品种,为柠檬种植的品种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以费米耐劳、云柠一号尤力克、塔西提莱檬 3个主栽的柠檬品种为材料,以沙培的方式在镁缺乏(0mg/L)、镁不足(6mg/L)、镁正常(24 mg/L)3个浓度下进行培养,比较研究植株长势、光合特性和镁元素的吸收的差异,初步解析不同柠檬品种对低镁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镁胁迫时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不同柠檬品种响应有所差异,在供镁浓度为 0 mg/L时,费米耐劳和云柠一号老叶呈倒 V字型黄化,塔西提则无此现象。低镁胁迫时植株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费米耐劳、云柠一号、塔西提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 16.81%、18.01%、13.95%;镁胁迫下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下降 9.92%~58.96%、10.70%~37.97%、9.80%~31.71%;不同品种柠檬光合指标下降的幅度从小到大为:塔西提、云柠一号、费米耐劳。镁胁迫下不同柠檬品种各部位的镁含量都减少,费米耐劳、云柠一号、塔西提分别减少 22.66%、28.34%、24.32%。综合来看,各品种表现为塔西提最耐镁缺乏,云柠一号和费米耐劳不耐镁缺乏,在镁缺乏地区应根据不同品种合理补充镁肥。

    • 硼酸对萝卜幼苗糖代谢的影响

      2020(5):202-20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59

      摘要 (121) HTML (90) PDF 5.90 M (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白玉春”萝卜为试料,研究了硼酸处理对萝卜幼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处理提高了萝卜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且以 0.6%硼酸效果最明显。在处理第 4 d,0.6%硼酸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其它组高12.21%(0.4%硼酸)、21.59%(0.2%硼酸)和29.90%(对照)。0.6%硼酸处理下萝卜叶片的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以及果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第 4、6、8 d,0.6%硼酸处理组的蔗糖含量分别高出对照 31.50%、

    • 相互嫁接对两种生态型牛膝菊后代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

      2020(5):207-21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99

      摘要 (100) HTML (53) PDF 5.81 M (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砧穗互作对超富集植物嫁接后代重金属积累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相互嫁接对 2种生态型(矿山生态型和农田生态型)牛膝菊后代在镉胁迫下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嫁接相比,相互嫁接的牛膝菊后代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差异不显著或略有降低。矿山生态型的砧木及接穗后代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而农田生态型的砧木及接穗后代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不显著或略有降低。与农田生态型未嫁接相比,农田生态型的砧木及接穗后代的植株镉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降低了 5.96%和 9.23%;与矿山生态型未嫁接相比,矿山生态型砧木后代植株的镉含量显著降低,但其接穗后代的植株镉含量显著升高。因此,砧穗互作能够影响牛膝菊嫁接后代的镉积累,且不同生态型相互嫁接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提高牛膝菊后代的镉含量。

    • 外源硒对芒果硒含量及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

      2020(5):213-21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30

      摘要 (183) HTML (100) PDF 6.90 M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叶面喷施和土施外源硒对芒果叶片和果实硒含量、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富硒芒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桂热 82号”芒果为试材,叶面喷施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设置0.0、25.0、50.0、100.0、150.0和 200.0 mg/L 6个浓度水平,于生理落果结束后,每 15 d喷施一次,连喷 2次。土施设置亚硒酸钠处理和硒酸钠处理,施肥量为 10 g/株,于花期沟施。结果表明,芒果叶片和果实中的硒含量随着叶面喷硒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叶面喷施 50 mg/L亚硒酸钠可显著提高果实 Vc含量,200 mg/L亚硒酸钠可显著提高果实K、可滴定酸含量,100~ 200 mg/L亚硒酸钠可显著降低果实Zn、Ca含量。土施相同量的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均可显著提高芒果叶片和果实硒含量。土施硒酸钠叶片和果实硒含量显著高于亚硒酸钠。土施 10 g/株亚硒酸钠显著降低果实 Ca、Mg含量,土施 10 g/株硒酸钠显著提高果实 K、Vc含量,降低果实 Ca含量。叶面喷硒和土壤施硒均可显著提高芒果叶片和果实硒含量,其中叶面喷硒提高幅度远大于土壤施硒提高幅度。土施硒酸钠比亚硒酸钠更容易被芒果吸收。富硒芒果生产上推荐叶面喷施 25.0~ 50.0 mg/L亚硒酸钠,或者土施 10 g/株硒酸钠。

    • 叶面补铁对喀斯特土壤小白菜生长、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2020(5):220-22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36

      摘要 (147) HTML (88) PDF 7.00 M (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喷施铁肥对喀斯特地区石灰性土壤上蔬菜生长以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清水作为对照(CK),研究了 0.05%硫酸亚铁(Y0)和有机铁肥(浓度梯度分别为0.05%、0.03%、0.025%、0.02%,记为 Y1、Y2、Y3、Y4)对小白菜生物量、叶片抗氧化酶、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0.05%硫酸亚铁对小白菜的地上部生物量具有抑制作用,比对照减少了 14.16%,有机铁肥对小白菜的生物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且 Y3、Y4处理增加显著,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54.26%和 57.86%。与对照相比,有机铁肥不同程度增加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影响最大。除 Y3、Y4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增加了丙二醛(MDA)含量。随有机铁肥浓度的减小,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有机质呈上升趋势,土壤养分在 Y4处理时有显著差异。Y4处理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最高,分别为 4.27、0.85和 0.39 nmol·g -1,Y1处理最低,分别为1.18、0.20和 0.12 nmol·g -1。主成分分析表明,硫酸亚铁处理和有机铁肥处理之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Y0处理相对提高了革兰氏阴性菌(16∶1ω9c,18∶1ω7c)与放线菌(10Me17∶0,10Me18∶0)的丰度,Y3、Y4处理相对提高了革兰氏阳性菌(a17∶0,i18∶0)的丰度。通过对产量与多个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白菜产量与丙二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不同微生物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综合比较,喷施 0.02%有机铁肥对喀斯特地区小白菜产量及微生物多样性具有最佳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喀斯特岩溶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 沾化冬枣生长季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2020(5):227-23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62

      摘要 (113) HTML (65) PDF 10.02 M (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沾化冬枣叶片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生长季动态,判定沾化冬枣不同生长阶段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为沾化冬枣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采用五点取样法,于 2016年 5~ 10月每月定期采集沾化冬枣叶片及林下 0~ 80 cm土壤样品,测定叶片 C、N、P及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含量。结果表明,5~ 10月份,冬枣叶片 C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10月份达到最大值(477.89±1.0)mg/g;叶片N、P含量呈先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趋势,5月份叶片N、P含量最高,分别为(42.93±0.38)mg/g、

    • 夷陵区柑橘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研究

      2020(5):237-24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364

      摘要 (155) HTML (64) PDF 5.85 M (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夷陵区柑橘园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状况及相关性,在柑橘主产区采集了 41个土壤和叶片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柑橘园土壤 pH均值 5.5,偏酸性柑橘园占 22%。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硼处于低量缺乏的比例分别为 33.1%、68.3%、36.6%和 100%,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适宜偏高水平。2)叶片中氮、钾、钙、镁和锌含量缺乏的柑橘园分别占34.1%、87.8%、36.6%、65.9%和95.1%。叶片磷、铁、锰、铜和硼含量在适宜偏高水平。3)土壤碱解氮、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和有效硼的含量与叶片中对应元素存在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钾和有效铜与叶片对应元素显著负相关;土壤交换性钙与土壤 pH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碱解氮、交换性镁以及叶片镁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建议夷陵区柑橘园应有机无机肥配施,增施硼、锌和镁肥,同时可施用适量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丹参无土育苗营养液筛选与优化研究

      2020(5):243-24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433

      摘要 (109) HTML (65) PDF 7.12 M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供丹参工厂化育苗技术支持,筛选丹参无土育苗营养液最优配方,试验通过 L 9(34)正交试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营养液配方组合(Ⅰ~Ⅸ)对丹参幼苗进行处理,纯水处理为对照组(CK),以育成丹参幼苗的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及综合得分情况作为判断标准,同时分析营养液配方组合中的优质配方和营养液正交结果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施用组别Ⅰ的营养液,丹参幼苗的地上部分鲜重及干重、株高、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均为较高值,施用组别Ⅵ的营养液,丹参幼苗的地下部分鲜重及干重、根粗、类胡萝卜素均为较高值;综合评分显示,组别Ⅰ具有最高得分,其次是组别Ⅵ,综合得分正交结果显示最优营养液水平组合为 KNO 3 810 mg/L∶CaCl2 295 mg/L∶NH4H2PO4 208 mg/L∶MgSO4·7H2O 493 mg/L。综上,适合丹参幼苗生长的优质营养液配方组合为组别Ⅰ(KNO 3 810 mg/L∶CaCl2 948 mg/L∶NH4H2PO4 208 mg/L∶MgSO4·7H2O 493mg/L)和组别Ⅵ(KNO 3 607 mg/L∶CaCl2 295 mg/L∶NH4H2PO4 208 mg/L∶MgSO4·7H2O 246 mg/L)。适合丹参幼苗生长的最优营养液水平组合为 KNO3 810 mg/L∶CaCl2 295 mg/L∶NH4H2PO4 208 mg/L∶MgSO4·7H2O 493mg/L。

    • 基于高光谱和参数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水稻施氮水平分类研究

      2020(5):250-25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37

      摘要 (241) HTML (84) PDF 8.97 M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水稻氮素营养的快速、无损诊断方法以及构建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分类识别模型。本研究以 4种不同施氮水平的“中嘉早 17”水稻分蘖期顶部第三完全展开叶叶片(简称顶三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叶片的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350~ 2500 nm)内的光谱数据,对所获取的光谱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噪声及量纲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进行数据降维至 22维,同时分别选用基于网格搜索算法、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参数的支持向量机进行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分类识别模型的建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水稻叶片光谱反射率曲线走势大致相同,但不同施氮水平下 780~ 1 300、1 400~ 1 850及 1 900~ 2500 nm波段光谱反射率存在一定的差别;2)优化参数后的 SVM模型与默认参数下的 SVM模型相比,其训练集与测试集分类识别效果都要优于默认参数下的 SVM模型。其中,以遗传算法优化参数的 SVM模型识别分类效果最佳,训练集和测试集识别准确率分别为 99.375%、98.750%,测试集的4种施氮水平(施氮量从低到高)识别准确率分别为 100%、95%、100%和 100%。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技术能够很好地进行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定性诊断研究。为快速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为精确施氮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 新疆盐穗木根际耐盐碱菌株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2020(5):258-26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11

      摘要 (172) HTML (81) PDF 14.18 M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新疆和田地区盐碱地的盐穗木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耐盐碱菌株 D8,对菌株 D8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8菌株具有较为广谱的碳源偏好,牛肉膏、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均为其偏好碳源,而 D8菌株对氮源的偏好较为狭窄,对蛋白胨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好性;生长曲线测定的结果显示 D8菌株在前 8 h生长比较缓慢,26 h达到对数生长期的后期并基本进入稳定期;盐碱去除实验结果表明 D8菌株降 pH值性能比较明显,而降盐过程无明显变化;从不同初始的 pH浓度实验结果可以看出,D8菌株具有较强的耐碱性能,pH值 8、9皆为适宜其生长的 pH值,pH值到达 11时,菌株的生长受到极大地抑制。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土壤与肥料》招聘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