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基于三种空间预测方法的安庆市耕地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预测

      2021(1):1-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34

      摘要 (253) HTML (107) PDF 13.28 M (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安徽省安庆市为研究区,选取环境变量因子(空间位置变量因子、地形变量因子、土壤变量因子、气候变量因子)作为变量因素,通过构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进行预测,并与普通克里金(Ordinary Kriging,OK)和反距离权重(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这两种传统空间预测方法作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速效钾空间分布的3种方法的预测精度高低顺序为RF>OK>IDW,其中RF 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30.93 mg·kg-1、41.31 mg·kg-1和0.58,相较于OK和IDW分别高出了3.36%、5.95%,6.71%、11.86%和18.37%、23.40%;3种空间分布预测方法整体趋势一致,呈东南高西北低分布。综合而言,RF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安庆市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且纬度、年平均温度、成土母质、高程、经度、年平均降水量是影响RF模型精度的主要因素。

    • 利用高光谱估算博斯腾湖西岸湖滨绿洲土壤有机质含量

      2021(1):9-1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59

      摘要 (186) HTML (154) PDF 6.12 M (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疆博斯腾湖西岸湖滨绿洲为研究区,利用实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高光谱数据,通过多元逐步回归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别构建反演土壤有机质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为5.09~44.00 g·kg-1,均值为16.87 g·kg-1,变异系数为44.69%,呈中等变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光谱反射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09<|r|<0.42;(2)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的波段主要集中在590~687、758~892、1003~1092和1171~1297 nm 4个波段,反射率(1/R)′变换下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为0.50(P<0.01);(3)研究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为Y=30428.37X677+12738.78X775+2894.02X865+11589.35X885+5.56,建模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3和0.82,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4.01和2.64 g·kg-1,验证集统计量F=116.41(P<0.01),相对分析误差(RPD)=2.30,预测能力较好。

    •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磷素有效性影响因子的冗余分析

      2021(1):17-2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49

      摘要 (168) HTML (84) PDF 6.79 M (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长期施肥(1988~2014年)的红壤旱地为研究对象,以全磷(TP)、有效磷(Bray-P)为响应变量,土壤pH值、大小粒级团聚体组成比例(PSAi)、铁铝氧化物、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形维数(D)等指标为解释变量,借助于冗余分析(RDA)方法探讨各指标变量与红壤旱地TP和Bray-P含量变化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磷或配施猪粪均可显著增加红壤旱地TP和Bray-P含量,而配施作物秸秆无显著影响。冗余分析发现,土壤pH、CEC、D、铁铝氧化物含量及粒级为0.25~0.05、0.001~0.005与<0.005 mm的团聚体分布比例(PSA2、PSA4与PSA5)等土壤测试值是影响红壤旱地磷素有效性的主控因子,其中,pH和CEC的影响作用最大。可见,通过长期施肥改善土壤的酸性环境,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提高红壤旱地磷素有效性的关键。

    • 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1(1):26-3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87

      摘要 (194) HTML (144) PDF 6.57 M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48个茶园土壤的微生物量碳(MBC)质量分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MBC的质量分数(ωmic)在38.1~680.2 mg·kg-1之间,平均为246.0 mg·kg-1,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主要受到土壤有机碳、pH、茶园管理方式、植茶年限、成土母质以及全氮量的影响。(1)茶园土壤的ωmic与有机碳的质量分数(ωorg)呈显著正相关,与pH存在一定范围的正相关,改良过度酸化的土壤能明显提高ωmic。(2)ωmic随植茶年限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势,在45年左右的茶园中含量最高,达到了(597.7 ± 89.2)mg·kg-1。(3)有机管理茶园的ωmic显著高于转换茶园和常规茶园(P<0.05)。(4)花岗岩、安山斑岩和红砂岩发育的茶园土壤的ωmic显著高于第四纪红土和石灰岩发育的土壤(P<0.05)。(5)ωmic随茶园全氮量的增加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茶园土壤ωmic的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土壤有机碳,其次为pH、成土母质、植茶年限及全氮量。由此可见,要提高茶园土壤的ωmic,可采取多施有机肥,推广有机茶园管理模式,合理施氮,适当提高土壤pH和改植换种老茶园等措施。

    • 吉林省玉米种植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研究

      2021(1):34-4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75

      摘要 (154) HTML (122) PDF 10.67 M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索吉林省玉米主要种植区土壤微生物的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的72个土壤样品进行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通过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特征、多样性指数、冗余分析(RDA)、偏最小二乘法(PL-SDA)等分析玉米种植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pH和有机质差异显著;偏碱性土壤的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较高;风沙土、黑钙土和黑土的真菌丰度显著高于白浆土和暗棕壤,而黑土的真菌多样性最高。所有土壤均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菌门,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为主要的优势菌纲,酵母菌属(Guehomyces)、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腐殖霉属(Humicola)是主要的优势菌属。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种植区土壤pH和有机质是土壤真菌优势类群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上述的研究结果以期阐明东北黑土区土壤群落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为黑土区退化土壤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 黑龙江大豆-玉米轮作体系氮磷调控的产量效应与养分平衡

      2021(1):44-5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42

      摘要 (149) HTML (77) PDF 6.14 M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适宜于黑龙江垦区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最优的施肥模式,在黑龙江省九三管局鹤山农场科技园区进行田间定位试验,以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一个轮作周期施肥总量不变,于大豆茬口实施减氮增磷方案,玉米茬口实施增氮减磷方案,来研究不同氮磷调控处理对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作物生长、养分累积量、土壤收支平衡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大豆茬口减施1/2氮肥、增施1/2玉米磷肥(S2)和玉米茬口增施1/2大豆氮肥、减施1/2磷肥(M2)能够促进生育后期大豆和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干物质量的积累,增加大豆和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达5.9%和11.2%。大豆-玉米轮作体系各氮磷调控处理的土壤氮、磷、钾素收支平衡均为盈余,且均以S2-M2调控处理最低,分别为3.44%、62.69%、0.21%。该调控模式土壤氮、钾素收支基本平衡,磷素仍有盈余。大豆-玉米轮作周年经济效益也以S2-M2处理的利润最高,达25351元/hm2。综合结果表明,在轮作周期施肥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大豆茬口实施S2和玉米茬口实施M2的调控处理可促进大豆和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增加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养分残留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增产和增效的目的。

    • 水氮耦合对盐碱地柳枝稷生物质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2021(1):53-6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35

      摘要 (142) HTML (85) PDF 6.96 M (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宁夏银北盐碱地区,以‘Cave-in-rock’柳枝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水氮耦合对柳枝稷生物质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分析了不同水氮处理下柳枝稷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盐碱地条件下,充足的灌水和适量的氮肥投入是柳枝稷高产和水肥高效利用的保证。在相同灌水条件下,中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柳枝稷的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灌水量的提高,柳枝稷产量有所增加,纤维素、半纤维素、灰分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中氮处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均能维持较低的灰分,且在充足水分条件下能获得最高产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高水中氮(3000 m3·hm-2、N 120 kg·hm-2)处理有利于柳枝稷高产优质,且水肥利用效率高,是宁夏银北盐碱地区柳枝稷生物质生产的最适水氮管理措施。

    •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氮效率差异研究

      2021(1):63-6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54

      摘要 (143) HTML (92) PDF 4.77 M (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氮效率的差异,为氮高效马铃薯品种栽培种植提供参考依据。2016年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低氮(150 kg/hm2)和常规氮(300 kg/hm2)两个施氮水平,对27个马铃薯品种氮效率差异及其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施氮水平下,供试马铃薯品种各性状指标均存在差异。以低氮条件下产量平均值、常规施氮条件下产量平均值、耐低氮胁迫指数平均值为依据,将供试马铃薯品种的氮效率分为双高效耐低氮型、双高效不耐低氮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和双低效耐低氮型、双低效不耐低氮型6类。2017与2018年通过田间试验对双高效耐低氮型冀张薯12号和双低效不耐低氮型尤佳70进一步研究,发现冀张薯12号氮效率及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均显著大于尤佳70,该研究可为马铃薯氮高效耐低氮品种的筛选和利用提供依据。

    • 水氮调控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2021(1):70-7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63

      摘要 (138) HTML (85) PDF 3.59 M (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冬小麦高产高效水氮调控措施,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小麦旗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SPAD值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相同时,随施氮量减少,两种灌溉方式的小麦旗叶Pn和Cs均增加,Ci先降后增。微喷下,推荐施氮肥减氮20%(M80%RN)处理的Ci最低,底肥+水溶肥追施处理(WSF)次之。微喷下的小麦旗叶Tr随施氮量减少逐渐提高,以WSF处理最高,而传统畦灌下的小麦旗叶Tr随施氮量减少而降低,农民习惯施氮肥处理(FN)的Tr最高。施氮量相同时,随灌水量减少,小麦旗叶Pn和SPAD值减小,Tr、Cs和Ci增加。相同施氮下,微喷灌和传统畦灌方式下的小麦产量接近,但前者减少50%灌水量;微喷灌下WSF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因此,施用氮磷钾分别为150、90、75 kg/hm2的底肥+水溶肥追施处理为推荐最佳水氮调控措施。

    • 施用石灰氮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021(1):75-8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62

      摘要 (166) HTML (100) PDF 8.91 M (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施用石灰氮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及其对烟草青枯病发病率的影响,分别在烟株不同生长期采集根部土壤进行16S/18S rDNA基因测序,以分析烟株生长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氮后,在烟株生长的团棵期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55.0%和105.6%,子囊菌门(Ascomycota)降低了20.2%,旺长期细菌的Sobs指数、Shannon指数和Chao指数分别增加了6.3%、3.1%和3.4%。PCA分析显示,施用石灰氮的处理与对照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从团棵期开始表现出差别,且随烟株生长差异逐渐增大。物种差异分析显示施用石灰氮的处理中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黄杆菌属(Flavisolibacte)等与土壤氮循环有关的功能菌丰度显著增多。成熟期对青枯病发病率和烟叶产量等统计表明,施用石灰氮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率达到了49.9%,烟叶产量提高了11.7%。

    • 硝化/脲酶抑制剂对秋马铃薯植株及土壤氮素利用的影响

      2021(1):83-8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86

      摘要 (128) HTML (77) PDF 4.81 M (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添加硝化/脲酶抑制剂达到秋马铃薯生产中减氮增效的目的,为制定秋马铃薯的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0、60、90、120 kg/hm2 4个施氮水平与硝化/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双氰胺(DCD)、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未添加硝化/脲酶抑制剂(CK)4种方式配施,探究对土壤氮含量、秋马铃薯光合能力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化/脲酶抑制剂能有效提高秋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光合能力、叶面积、干物质量及产量,DCD、CP、NBPT分别提高秋马铃薯产量27.2%~437.1%、8.0%~212.8%、24.5%~550.4%。在供试条件下,硝化/脲酶抑制剂能显著提高90~120

    • 施用袋控缓释肥对碧桃生长发育及观赏效果的影响

      2021(1):90-9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90

      摘要 (139) HTML (185) PDF 3.50 M (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降低园林植物施肥人力成本,拓宽袋控缓释肥应用范围,通过施肥试验研究施用袋控缓释肥对碧桃观赏效果的影响。设置袋控缓释肥处理、撒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3种施肥方式,测定施肥后土壤各养分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袋控缓释肥处理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撒施处理下降显著,不施肥处理含量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各处理在施肥后期差异显著,袋控缓释肥处理显著高于撒施处理、不施肥处理。袋控缓释肥促进碧桃一年生枝生长发育,表现为枝条粗壮。袋控缓释肥处理叶芽比例最低,为2.6%,3个花芽的复花芽比例最高,为81.8%,与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相比差异显著。袋控缓释肥处理2个花芽的复花芽比例为10.4%,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分别为30.6%和38.2%,显著低于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袋控缓释肥处理花数量显著高于肥料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袋控缓释肥处理花直径为4.9 cm,不施肥处理为4.1 cm,肥料撒施处理为4.5 cm,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袋控缓释肥处理花期显著长于肥料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观赏时间长30%以上。碧桃施用袋控缓释肥后土壤养分含量维持一个较高水平,相比撒施处理养分稳定、波动小,观赏效果显著优于肥料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碧桃施用袋控缓释肥是一种省工、高效的施肥方法。

    • 沙地滴灌春玉米最适氮磷钾配方施肥研究

      2021(1):95-10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141

      摘要 (148) HTML (215) PDF 4.14 M (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索沙地春玉米(Zea mays L .)最适滴灌施肥方案是提高其产量和生物量积累的有效途径。采用三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及拔节期、抽雄期和收获期玉米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钾不同配施可提高产量32.60%~52.90%;产量方程和两因子互作效应分析表明,氮磷钾配施有效提高产量,氮肥增产效果最明显,钾肥其次,磷肥最小,产量随肥料施用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氮磷钾配施对干物质量和收获指数的影响显著,3个生育期干物质量最大的处理、收获指数最高的处理均为氮磷钾配施处理。(3)在覆膜滴灌条件下,根据对玉米产量及各生育期干物质量分析表明:沙地玉米最佳施肥方案为氮肥240 kg·hm-2、磷肥80 kg·hm-2、钾肥225 kg·hm-2。

    • 硅钙钾镁肥及引入柠檬酸对红壤和潮土pH值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2021(1):101-10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50

      摘要 (148) HTML (165) PDF 7.05 M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硅钙钾镁肥(SCPM)及引入柠檬酸的复混肥(CA-SCPM)在酸性红壤和石灰性潮土上的养分供给和酸碱度调节能力。硅钙钾镁肥添加量设置为6 g/kg,硅钙钾镁肥与柠檬酸(CA)的比例为88%∶12%。与对照处理相比,培养至150 d时,SCPM肥及CA-SCPM肥提高红壤pH值约1.16个单位,提高潮土pH值约0.19个单位。SCPM、CA-SCPM两个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红壤速效钾、交换性钙镁、水溶性钙镁硅及有效硅含量;SCPM、CA-SCPM两个处理提高了潮土速效钾、有效硅及水溶性硅含量,却降低了潮土交换性钙镁、水溶性钙镁含量。CA对两种土壤养分有效性无明显影响。SCPM肥在红壤上的改良效果,体现在其提高pH值、盐基离子以及有效硅含量;在潮土上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的提高,将CA引入SCPM肥后综合效果更好。

    • 含钙镁辣椒配方肥对辣椒生产及品质的影响

      2021(1):109-11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72

      摘要 (131) HTML (93) PDF 5.51 M (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西南黄壤地区辣椒生产中,大量元素肥料配比不合理,钙、镁肥料投入不足是限制辣椒提质增效的重要因素。基于辣椒的养分需求规律设计了辣椒配方肥,并在此基础上添加钙镁形成含钙镁辣椒配方肥。同时在重庆石柱和贵州锦屏分别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含钙镁辣椒配方肥对辣椒产量、植株干物质累积量、钾钙镁养分平衡、氮磷肥偏生产力、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处理相比,配方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磷肥偏生产力,两试验点平均提高63.7%;含钙镁普通复合肥和含钙镁配方肥的处理辣椒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显著增加了41.8%和44.3%,并提高了农户经济效益;同时促进了辣椒植株钾、钙、镁养分向可食用部分的转移,分别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35.7%和29.7%。施用含钙镁普通复合肥和含钙镁辣椒配方肥分别较普通复合肥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30.5%和37.3%,提高磷肥偏生产力30.5%和117.9%,同时增加土壤钙镁盈余。综上,在西南黄壤辣椒种植区,施用含钙镁辣椒配方肥能显著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户收益,同时有效提高氮和磷肥偏生产力。

    • 土壤施硒对覆膜花生相关性状的影响

      2021(1):117-12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615

      摘要 (117) HTML (86) PDF 4.75 M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覆膜条件下,研究土施硒肥对不同花生品种开花期和结荚期生理特性、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施硒肥对3个花生品种结荚期的生理特性(黑玉珍的叶片POD活性除外)和农艺性状影响不大,而开花期的生理特性和百果重、饱果率、单株果数和单株生产力等产量性状较对照都显著提高,但不同花生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鲁花4号施硒后,其开花期叶片叶绿素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显著增加,产量性状中单株果数和单株生产力也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52.4%和90.8%,分别达12.8个和22.7 g;花育16号施硒后则表现开花期叶片叶绿素a、b、a+b含量和SOD、CAT活性增加显著,但产量性状方面增加未达到显著水平;黑花生品种黑玉珍在施硒后表现光合特性中叶绿素a、a+b含量增加达显著水平,而产量性状中的百果重、饱果率和单株生产力依次达166.9 g、95.2%和20.5 g,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37.5%、4.73%和64.0%。此外,开花期生理性状与产量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与单株果数、单株生产力呈较大正相关,其中叶绿素a/b与单株果数相关达显著水平(0.9257),这说明在本试验覆膜条件下,就3个花生品种平均而言,土壤施硒提高了花生植株开花期的叶片光合性能和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增加了单株果数和单株生产力,增加了花生产量,这为富硒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花生品种采取相适应的配套硒肥施用技术,以达到最佳的节本增效目标。

    • 不同碳源对植烟土壤碳平衡的影响

      2021(1):124-13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60

      摘要 (152) HTML (84) PDF 5.11 M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不同碳源对土壤碳的提升作用,开展了不同碳源对烤烟生长季土壤碳平衡影响的研究,旨在为植烟土壤有机肥施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以烤烟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对照(不施有机肥)、秸秆、农家肥、油枯、农家肥+油枯5个不同施肥处理,3次重复。采用VaisalaMI70土壤呼吸测量系统进行田间监测,并同时观测环境条件。对烤烟根系进行收集,测定土壤根系固碳量。研究结果显示,1)在烤烟生长季,植烟土壤呼吸动态呈倒“S”型的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规律,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呼吸强度,尤其是在有机肥施用初期。2)烤烟生长季碳排放量平均为385.84 kg·hm-2,不同处理碳排放量表现为对照293.11 kg·hm-2,秸秆396.9 kg·hm-2,农家肥363.36 kg·hm-2,油枯422.98 kg·hm-2,油枯+农家肥452.84 kg·hm-2。3)不同碳源分解速率差异较大,生长季分解系数为0.22~0.42,秸秆和农家肥分解系数低于油枯。4)有机肥的施用对烤烟根系碳积累量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而各有机肥处理相比,农家肥以及农家肥与油枯混施相对于秸秆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烤烟根系碳积累量。5)当地耕作模式下,整个生育期有56.42%的烤烟根系残留于土壤,可补偿土壤碳260.56 kg·hm-2,烤烟根系碳是常规施肥下土壤碳的主要来源。6)常规施肥下,单施化肥植烟土壤表现为碳源,有机无机配施下植烟土壤表现为碳汇。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提升土壤碳平衡,减少碳损失;采用农家肥与油枯混施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烤烟根系碳积累的提升。

    • 秸秆还田配合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及耕层土壤质量的影响

      2021(1):131-13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64

      摘要 (132) HTML (86) PDF 4.43 M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不同施肥措施玉米耕层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特征,探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玉米产量差异的形成原因,为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耕层土壤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试验以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主栽品种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计,设置掺混肥+尿素(NHF)、碳基肥+尿素(TJF)和控释肥(KSF)3个施肥措施,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施肥措施对玉米耕层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分析了秸秆还田配合施肥措施玉米耕层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NHF相比,灌浆期TJF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提高了7.67%、7.29%,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碱解氮、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97%、7.77%、7.29%、6.28%,土壤脲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纤维素酶、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3.29%、5.92%、7.97%、15.70%;KSF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提高了10.80%、10.86%,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碱解氮、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1.39%、12.30%、31.97%、21.08%,土壤脲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纤维素酶、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5.81%、24.35%、12.76%、18.93%。与NHF相比,TJF、KSF产量分别提高了1.99%和13.24%。本研究推荐,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生产适宜施肥模式为70 cm宽行+ 40 cm窄行大垄双行种植,配施控释肥600 kg/hm2

    • 生物炭对夏玉米农田土壤有效养分垂直分布及作物利用的影响

      2021(1):137-14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46

      摘要 (130) HTML (74) PDF 4.53 M (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炭具有改良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和保水保肥的功效。针对华北地区农田养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夏玉米生长关键期0~100 cm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对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设B0F(0 t/hm2生物炭+化肥)、B5F(5 t/hm2生物炭+化肥)、B10F(10 t/hm2生物炭+化肥)和B20F(20 t/hm2生物炭+化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施用化肥一致的情况下,随着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效态氮、磷、钾含量总体表现为B5F>B10F>B20F>B0F,且在抽雄期高于成熟期。在垂直分布上,各处理有效态养分含量在0~20 cm最高,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40~60 cm土层出现累积峰。夏玉米成熟期0~100 cm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累积量于B5F处理达到最高,分别为51.9、52.2、121.2和1184.3 kg/hm2。夏玉米抽雄期和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均在B5F处理达到最大值,与B0F相比,分别显著提高24.5%、58.2%、42.5%和13.5%、44.3%、40.8%,产量在B5F达到最大值9940.6 kg/hm2。不同水平生物炭与无机肥配施均可提升土壤有效养分供应的能力,但仅在适量(本研究条件下为5 t/hm2)施用生物炭的条件下才能有效促进夏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高效利用,进而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

    • 生物有机肥用量对地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2021(1):143-15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36

      摘要 (143) HTML (113) PDF 6.48 M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黄河地区地黄品种退化、产量下降、功效降低的问题,从改善地黄产地土壤入手,以怀地黄为试材,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对地黄生长、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根际与非根际土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地黄的块根数和根粗,提高地黄产量和品质。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地黄块根中大量元素积累量在增加,尤其是地黄中全磷(P)积累量远高于全氮(N)和全钾(K)积累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显著降低根际土的pH值,提高根际土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综合考虑地黄块根产量、品质、养分积累以及土壤肥力变化,生物有机肥用量为4500 kg/hm2是黄河地区中等肥力地黄田增产稳收的合理施肥方式。

    • 海南有机肥替代氮肥对辣椒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2021(1):151-15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68

      摘要 (128) HTML (135) PDF 3.54 M (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量施用氮肥会提高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且易造成环境污染。以优化施肥配方为基础,设置对照(100%化肥),另外3个处理分别为20%、40%、60%有机肥替代化肥,4个处理的氮肥用量相同,研究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对辣椒生长、品质和土壤性状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辣椒产量无显著差异。有机肥替代氮肥可显著提高辣椒果实中Vc含量,降低亚硝酸盐含量。40%和60%处理有机肥叶片、茎秆生物量以及株高、冠幅等指标在后期显著低于化肥和20%替代处理。有机肥替代氮肥显著提升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可见,有机肥替代氮肥不会造成海南辣椒前期生长、产量、外观品质下降,且有助于酸性土壤改良,其合理的替代比例是20%。

    • 三种滴灌肥对草莓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21(1):156-16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616

      摘要 (121) HTML (71) PDF 3.43 M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滴施氨基酸、全生物有机肥和黄腐酸复合肥对草莓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克拉玛依白碱滩区设常规对照处理基础上,追施氨基酸、全生物有机肥和黄腐酸复合肥3种有机肥,共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分析3种滴灌肥与草莓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滴灌肥能够显著提高草莓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全株生物量,成熟期分别提高18.21%~39.16%、23.45%~38.42%、17.62%~97.13%;进而提高草莓单株果数、单果重、单株重以及产量,3种滴灌肥分别提高15.87%~24.72%、17.25%~27.10%、35.86%~51.46%、27.61%~41.77%;3种滴灌肥能显著提高草莓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从而提高糖酸比,改善品质。滴施3种滴灌肥对草莓生长、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具有积极影响,且以黄腐酸复合肥表现最佳。

    • 定位化肥牛粪配施对设施蔬菜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2021(1):161-16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91

      摘要 (110) HTML (162) PDF 5.83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定位施肥方式,连续多次在同一保护地块化肥减量配施牛粪,通过大棚蔬菜种植试验,设置对照(CK,单施复合肥2250 kg/hm2)、低(L,66.7% CK+有机肥30000 kg/hm2)、中(M,33.3% CK+有机肥4500kg/hm2)及高(H,单施有机肥60000 kg/hm2)4个不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底肥处理,探究其对设施蔬菜土壤基础肥力、根系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比例的增加,土壤(0~20 cm)全氮含量及有效磷含量也呈上升趋势,且随着定位试验栽培茬次的增多,各处理间差异性越来越大;与对照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作物根系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就产量和品质方面而言,整体以M处理效果最好,尤其第4茬辣椒相比对照增产12.37%,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33.52%。

    • 混施微生物菌剂和有机肥对‘新红星’苹果解袋后果实品质的影响

      2021(1):169-17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52

      摘要 (125) HTML (225) PDF 14.34 M (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5年生‘新红星’苹果果树为试材,探究不同施肥处理(T1,有机肥;T2,微生物菌剂+有机肥;T3,微生物菌剂;CK,对照)对‘新红星’苹果解袋后果实内在品质、呼吸速率、乙烯释放率、果实硬脆性及相关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一施肥相比,施加含微生物菌剂的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解袋后0~12 d果实呼吸速率及乙烯释放速率显著上升,12~15 d趋于平稳。果实解袋后第9、12、15 d,T2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于CK组高出2.63%、5.89%、8.78%;可溶性糖高出6.89%、6.71%、12.86%;糖酸比高出15.85%、19.25%、17.08%,且差异显著。施加含微生物菌剂的有机肥处理(T2)显著提高了果实的总香气含量,其含量相对于CK、T1、T3组分别高出16.69%、9.06%、6.25%。混施微生物菌剂和有机肥有利于解袋后苹果果实着色,使果皮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对提升果实脆度,减缓果实硬度下降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壁关键酶果胶甲酯酶(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解袋后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其中T2组PME、PG活性及MdPME、MdPG表达量均低于CK组,因此果实在解袋后保持较高的硬脆度。综上所述,混施微生物菌剂和有机肥(T2)对提高‘新红星’苹果果实品质及延长货架期具有重要作用。

    • 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葡萄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2021(1):180-18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607

      摘要 (114) HTML (76) PDF 4.74 M (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3年生露地栽培‘夏黑’葡萄为供试作物,分别在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及果实转色期喷施浓度为0 mg·L-1(CK)、20 mg·L-1(T1)、40 mg·L-1(T2)、60 mg·L-1(T3)和80 mg·L-1(T4)的亚硒酸钠溶液,探究其对葡萄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施亚硒酸钠对葡萄生理特性的影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随亚硒酸钠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亚硒酸钠浓度在40 mg·L-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11.27%、11.89%、10.67%、8.33%、15.60%,各处理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低于CK,且亚硒酸钠浓度在40 mg·L-1处理较CK显著降低了7.73%、14.39%;2)对果实品质的影响。40 mg·L-1亚硒酸钠处理果实单粒重、单穗重、果形指数、可溶性蛋白、总酚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8.81%、6.82%、7.06%、6.93%、24.43%,固酸比在40和80 mg·L-1亚硒酸钠时分别较CK显著增大8.05%、7.95%,Vc含量在亚硒酸钠浓度为40、60 mg·L-1时较CK显著提高7.52%、7.60%,类黄酮和果实花青素含量在亚硒酸钠浓度为60 mg·L-1时分别较CK显著提高20.14%、18.80%;果实硒含量与亚硒酸钠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分别是CK的1.75、3.64、6.69、8.92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种施硒水平对提高葡萄生理特性和改善果实品质顺序依次为T2>T3>T1>T4>CK,综合分析,应用40 mg·L-1亚硒酸钠处理效果最佳。

    • 餐余蚓粪的基质配方及对小白菜育苗的影响

      2021(1):187-19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45

      摘要 (143) HTML (98) PDF 3.34 M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餐余废弃物进行滤干、脱油、脱盐处理,与菌渣按一定比例复配进行蚯蚓堆肥,形成餐余蚓粪。将餐余蚓粪与泥炭、珍珠岩、蛭石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进行小白菜育苗基质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小白菜生长情况,筛选出适合小白菜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流程的处理后,餐余废弃物的EC值逐渐降低,有机质、养分含量均很高,可以作为蚯蚓饲料;与常规基质相比,添加不同比例的餐余蚓粪均不同程度地促进小白菜出苗率、株高、茎粗、地上部生物量、根系活力等。所有处理中,以40%餐余蚓粪+20%泥炭+15%珍珠

    • 复合微生物制剂改善土壤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烟草黑胫病的研究

      2021(1):192-19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84

      摘要 (130) HTML (98) PDF 3.73 M (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利用微生物制剂改善土壤性质,防治烟草土传病害是实现绿色防控的重要途径。利用实验室已筛选的多功能有益微生物进行复配,研究了两种复合微生物制剂T1(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T2(芽孢杆菌、假单胞菌、鞘氨醇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与未施用微生物制剂的对照相比,T1和T2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脱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土壤呼吸强度,且T2与T1相比效果更为突出。制剂T2还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微生物代谢熵,而T1则无显著影响。病害防治试验显示,T1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约22.7%;T2的防效显著高于T1,达到76.4%。由此表明,本研究创制的复合微生物制剂T2具有潜在改善土壤生物特性、防治烟草黑胫病的应用价值。

    • 复合微生物肥对碱土生物学性状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2021(1):197-20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85

      摘要 (135) HTML (89) PDF 4.88 M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复合微生物肥对碱土的改良效果,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图科技园区碱土试验地开展了施用复合微生物肥的田间试验,探讨了其对土壤生物学性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pH和EC值,分别降低0.32~0.88个单位和0.17~0.39 mS/cm;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碳氮、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活性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62.90%~158.06%、57.66%~74.82%、38.89%~69.44%和41.37%~53.25%;土壤微生物碳、氮、碳氮比和微生物熵分别提高71.41%~82.36%、29.13%~31.84%、30.16%~37.13%和33.33%~37.68%;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2.48%~35.19%、22.40%~33.33%、104.04%~132.97%和34.28%~37.82%。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处理较习惯施肥处理降低了耕层土壤pH和EC值,分别降低0.16~0.72个单位和0.06~0.28 mS/cm;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碳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土壤脲酶、磷酸活性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15.82%~28.42%、21.95%~48.78%和29.32%~40.19%;土壤微生物碳、氮、碳氮比和微生物熵分别提高37.07%~45.82%、15.79%~18.22%、26.27%~33.03%和21.05%~25%;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0.40%~21.85%和23.66%~41.19%。以上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能明显改善碱土的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不同施肥量梯度中,1500 kg/hm2处理的综合效应最好。

    • 氨基酸复合肥对盐碱土理化性状的改良效果

      2021(1):204-21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69

      摘要 (158) HTML (118) PDF 6.02 M (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明确氨基酸复合肥对盐碱地改良及燕麦增产效果,探究连续2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施用A3(2250 kg/hm2)、A2(1500 kg/hm2)、A1(750 kg/hm2)和CK(0 kg/hm2)4个氨基酸复合肥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施用氨基酸复合肥后,0~40 cm土层直径>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提高了0.17%~9.08%;土壤质量含水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燕麦拔节期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提高12.34%。0~40 cm土层,土壤pH由8.84降为8.03,全盐含量由9.16 g/kg降为8.30 g/kg;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增加12.22%~27.36%、1.16%~9.50%、7.18%~39.66%和7.83%~35.56%。燕麦的籽粒与鲜、干草产量增加显著,增产49.38%~65.16%。以施用2250 kg/hm2氨基酸复合肥对改善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与增产效果最明显。

    • 蚯蚓粪与椰糠配施对盐渍土的改良效应

      2021(1):212-21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53

      摘要 (146) HTML (202) PDF 6.86 M (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蚯蚓粪和椰糠为改良剂,不同浓度人工海水淹泡的土壤为改良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种植空心菜研究未施肥、单施蚯蚓粪、单施椰糠、蚯蚓粪+椰糠不同比例组合配施对盐渍土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1)对于20%、60%和100%人工海水淹泡的盐渍土,蚯蚓粪与椰糠分别按1∶2.5、3∶2.5和3∶3.5配施种植空心菜效果最好,空心菜平均株高比未施肥处理、单施蚯蚓粪处理和单施椰糠处理分别提高56.1%、49.7%~50.6%、48.6%~51.8%;单株空心菜平均产量分别是未施肥处理、单施蚯蚓粪处理和单施椰糠处理的2.6~2.8、2.1和1.8~2.6倍。(2)与未施肥、单施蚯蚓粪和单施椰糠3种处理相比,3种不同等级的盐渍土通过配施不同比例的蚯蚓粪和椰糠处理后土壤pH值均得到明显改善,由酸性变为中性或接近中性;不同等级盐渍土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得到极显著提高(P<0.01),而土壤Cl-含量却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蚯蚓粪与椰糠配施可显著改善盐渍土的pH值,并能显著增加盐渍土的养分含量和降低盐渍土的Cl-含量,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几种不同处理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表现为蚯蚓粪+椰糠>单施蚯蚓粪>单施椰糠>未施肥。

    • 深松耕和绿肥还田对云南坡耕地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2021(1):220-22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80

      摘要 (137) HTML (76) PDF 6.23 M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间作、深松耕和绿肥还田对土壤耕层结构不同的改善作用,将三者集成于同一系统中以发挥各自优势并催生彼此间的协同效应,从而建立适宜持续改善坡耕地耕层结构的耕作措施。于2016~2019年以滇东北规模化种植模式玉米间作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集成利用深松耕与绿肥还田措施。本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T1.玉米单作(对照);T2.玉米/苕子;T3.玉米‖马铃薯;T4.玉米‖马铃薯/苕子;T5.深松耕+玉

    • 不同覆盖方式下减氮对玉米生长与氮素吸收、运转和分配的影响

      2021(1):229-23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71

      摘要 (116) HTML (79) PDF 8.61 M (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玉米正红505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氮肥水平(常规施氮、减氮20%和减氮40%)和3种覆盖方式(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以不施氮肥无覆盖为CK,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和氮肥水平对土壤水分与全氮含量、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运转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和减氮40%处理相比,耕层土壤水分和全氮含量以覆盖处理和较高氮肥水平处理较高;(2)与减氮40%处理相比,较高氮肥水平处理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较高氮肥水平下,覆盖处理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量高于无覆盖处理,尤其是地膜覆盖处理;(3)较高氮肥水平有利于玉米植株氮素积累、转运,减氮20%下地膜覆盖处理和常规施氮下覆盖处理玉米籽粒和植株氮素积累总量较高,并能促进茎叶氮素向籽粒运转,进而提高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氮农学利用率;(4)玉米籽粒产量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增产的幅度逐渐降低;地膜覆盖有明显增产作用,在减氮40%条件覆盖秸秆有一定增产效果;在减氮20%条件覆盖地膜可获得全氮不覆盖处理同等以上产量。综合上述结果,减氮20%下地膜覆盖处理存在玉米高产和氮肥减施并行的可能。

    • 施用启动肥对土壤特性、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1(1):240-24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600

      摘要 (128) HTML (101) PDF 4.77 M (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施用启动肥对石灰性土壤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供试玉米品种为新玉109号,在全生育期等磷量下,设置了启动肥不同用量[0 kg·hm-2(CF,对照)、45 kg·hm-2(SF3.0)、90 kg·hm-2(SF6.0)、135 kg·hm-2(SF9.0)]的田间试验,研究启动肥施用量对土壤特性、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启动肥施用量。结果表明:(1)启动肥施用3 d后在距滴头5 cm处0~10 cm土层中土壤有效磷平均增加了9.20 mg·kg-1,土壤有效锌平均增加了0.28 mg·kg-1。(2)施用启动肥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显著提高玉米侧根数、平均直径、总表面积及总体积。(3)与对照相比,启动肥对玉米增产显著,施启动肥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22731.9 kg·hm-2,增产率15.99%,收益从15474.9元·hm-2增长至20028.3元·hm-2,SF3.0、SF6.0和SF9.0处理较CF处理收益分别增加了4.1%、29.4%和9.4%,产投比从2.19提高到了2.54。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得出SF6.0处理效果最好,即启动肥中的P2O5合理施用量在35 kg·hm-2较为适宜。

    • 番茄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规律研究

      2021(1):247-25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95

      摘要 (142) HTML (114) PDF 6.28 M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番茄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分配规律。通过试验,测定番茄各个时期根系、茎秆、叶片、果实中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的含量,旨在发现番茄各时期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研究表明:随番茄生长发育的进行,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在根、茎、叶中的分配率均呈降低的趋势,而果实中各元素分配率持续提高。至番茄成熟期果实中氮、磷、钾分配率分别达44.89%、56.73%、54.25%,钙、镁分配率分别达19.9%、53.9%,铁、锰、铜、锌分配率分别达31.8%、19.0%、27.8%、9.0%。番茄全生育期吸收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为3.0∶1.0∶4.7;对钙、镁吸收比例为8.1∶1;番茄全生育期对铁需求较大,锌、锰次之,铜最少,吸收比例为38.6 ∶2.9∶1∶2.0。

    • 木芙蓉营养生长旺期主要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分布特征

      2021(1):256-26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89

      摘要 (110) HTML (85) PDF 4.20 M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木芙蓉是一种观赏和药用价值较高的多年生木本花卉。在大田条件下,研究营养生长旺期木芙蓉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可为其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支撑。以营养生长旺期的两个木芙蓉品种(早花品种“牡丹红”和晚花品种“醉芙蓉”)为研究对象,称量根、茎、叶等器官的生物量,测定其中氮、磷、钾、钙、镁、铁、锰、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在营养生长旺期,“牡丹红”和“醉芙蓉”整株生物量无差异,但前者茎的比重大于后者,后者根的比重大于前者。(2)磷在木芙蓉不同器官含量无差异,叶片中其他矿质元素含量显著高于茎和根;对于相同器官,早花品种叶片中钙的含量低于晚花品种,其余元素含量无差异。(3)木芙蓉不同器官的养分吸收累积量与含量类似,除磷、钾、镁、铁以外,其余元素在叶中积累量高于根和茎;早花品种整株氮、钙和铁的积累量低于晚花品种。(4)早花品种氮、磷、钾、钙、镁、铁、锰、锌养分累积量分别为4.34、0.87、4.99、3.12、1.44、0.15 g·株–1和8.50、5.86 mg·株–1,晚花品种累积量分别为5.92、1.11、5.71、4.35、1.74、0.22 g·株–1和12.52、7.52 mg·株–1。因此,木芙蓉生长阶段不仅需要施用氮、磷、钾大量元素,还要注意中微量元素的补充。种植年限相同的晚花品种施肥量稍高于早花品种,但不同养分施用比例的规律类似,营养生长旺期两者氮、磷、钾、钙、镁、铁、锰、锌养分吸收比例平均为1∶0.20∶1.06∶0.73∶0.31∶0.04∶(2.04×10–3)∶(1.31×10–3)。然而,木芙蓉整个生育期肥料施用数量和时期有待进一步研究。

    • 宁夏枸杞生育期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和养分需求规律

      2021(1):262-27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612

      摘要 (114) HTML (92) PDF 7.34 M (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枸杞植株不同物候期各器官干物质与氮磷钾含量的测定,计算出不同物候期枸杞养分需求量,以期为宁夏枸杞营养诊断及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4年生‘宁杞7号’为对象,通过在不同物候期采集整株植株样,测定养分相关指标,经过综合分析发现:宁夏枸杞树随生育进程延续,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出主干>根>侧枝>叶片>主枝>果实;根中氮含量呈“W”型变化,主干氮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主枝氮含量呈“S”型变化,侧枝氮含量在春梢生长期最高,叶片氮含量在现蕾开花期最高,果实氮含量夏果期高于秋果期;磷含量在春梢生长期最高,主干与主枝磷含量均呈“W”型变化,侧枝磷含量也在春梢生长期最高,叶片磷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夏果期果实磷含量高于秋果期;钾含量在春梢生长期最高,主干钾含量呈“M”型变化,主枝、侧枝、叶片中钾含量均呈现“V”型变化,果实钾含量秋果期低于夏果期。当年1883.28 kg·hm-2鲜果产量下,全物候期植株N、P2O5、K2O需求总量依次为48.15、44.91、63.01 kg·hm-2,最优配比为1∶0.93∶1.31。推算得出每生产1500 kg·hm-2干果,宁夏枸杞当年对N、P2O5和K2O总需求量分别为161.07、150.23、210.78 kg·hm-2。春梢生长期前对磷需求量高,随物候期的延长,氮钾需求量相应增加;夏果期与秋果期,随果实建成、膨大及成熟,氮磷钾需求量均明显增加。

    • 吐鲁番哈密瓜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对连作年限的响应

      2021(1):273-28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47

      摘要 (117) HTML (97) PDF 6.53 M (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 saccharinus)连作障碍已经成为制约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探明哈密瓜连作年限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吐鲁番鄯善县不同连作年限哈密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连作年限哈密瓜农田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1)随连作年限的递增,哈密瓜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6~10年达到最大值;2)随连作年限的递增,哈密瓜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连作年限之间无显著差异,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硝酸还原酶活性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6~10年达到最大值;3)土壤养分元素含量、酶活性均受到连作年限及土壤采样部位的双重影响,但连作年限对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较强。总体上在连作年限为6~10年时,土壤中养分含量与总体酶活性均呈现较高的水平,而后逐年递减。

    • 红壤区旱地和水田土壤磷素状况及其流失风险

      2021(1):282-28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603

      摘要 (131) HTML (82) PDF 5.35 M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壤一般偏酸且铁铝富集,磷与铁、铝形成Fe-P、Al-P,降低了红壤磷的有效性。施磷提高红壤供磷能力,但是未被作物利用的磷积累在土壤中,对水体环境构成威胁。研究红壤磷素状况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很多关于红壤磷素状况方面的报道,但是很少将红壤磷素状况与水体磷进行关联分析。在典型红壤区江西省余江县布点采集了旱地和水田土样各54份,周边水样24份,分析了土壤有效磷(Olsen-P和Bray-P)含量、水溶性磷(CaCl2-P)含量和水样总磷含量。结果表明,以Olsen-P为指标,11%的旱地和39%的水田土壤缺磷,61%的旱地和39%的水田土壤磷适合作物生长,11%的旱地和11%的水田土壤处于高磷状态。以Bray-P为指标,11%的旱地和33%的水田土壤缺磷,6%的旱地和33%的水田土壤磷适合作物生长,77%的旱地和6%的水田土壤处于高磷状态。Olsen-P、Bray-P与CaCl2-P三者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对Olsen-P与CaCl2-P、Bray-P与CaCl2-P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求得土壤磷流失突变点的Olsen-P和Bray-P含量分别为56.31和118.4 mg·kg-1。依据这两个标准,水田土壤有效磷均未超过磷流失突变点,旱地土壤Olsen-P和Bray-P超过突变点的样品比例分别为50%和33%。水田周边排水沟渠水的总磷含量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总之,调查的红壤区水田土壤整体较为缺磷、磷流失风险低,旱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流失风险都较高。

    • 多功能地衣真菌的筛选及其复合菌剂的研制

      2021(1):289-29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48

      摘要 (106) HTML (77) PDF 9.05 M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从地衣真菌中筛选高效多功能菌种,研制出高效的微生物菌肥,对地衣真菌采用水解圈法初筛,再分别采用DNS法、钼锑抗比色法、平板对峙法复筛出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溶解无机磷、抑制病原菌活性的菌株;以不同的菌株组合研制生物菌剂,并进行盆栽试验筛选出促生活性最好的组合。从120株地衣真菌中筛选出高效降解的纤维素菌株为1905-2、1909-7、1913-6、1915-2,其中菌株1905-2和1915-2兼具有抑制病原菌的活性;高效溶磷菌株为1905-4,同时具有抑制病原菌的活性。结合形态学及分子序列鉴定菌株1905-2为高山弯颈霉(Tolypocladium tropicale),1905-4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1909-7为黄曲霉(Aspergillus aflatoxiformans),1913-6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1915-2为淡紫拟青霉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组合5(1905-4、1915-2)在增加茎长和鲜重上占有优势,且溶磷效果及降解纤维素效果最好,因此综合选取以组合5研制的生物菌剂作为最终的微生物菌剂。从地衣真菌筛选出高效功能菌株,复合后研制出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溶解无机磷、抑制病原菌的复合菌剂,旨在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究研制高产的生态菌肥提供理论基础。

    • >调查研究
    • 不同生态区核桃林地肥水管理及土壤肥力差异研究

      2021(1):296-30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88

      摘要 (131) HTML (85) PDF 4.68 M (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不同生态区核桃林地肥水管理现状和土壤肥力特征的差异,选择山东省山地、山前平原和平原3个生态区的典型核桃生产园进行肥水管理状况调查和土壤肥力评价。结果表明:(1)山地核桃灌水和施肥的农户占比分别为16.7%和29.2%,低于山前平原和平原区,管理粗放;施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农户占比山前平原分别为67.0%、56.0%,平原区分别为80.0%和20%,山地没有有机肥料投入。(2)平原区养分投入总量1603 g/株,分别为山前平原和山地的1.2和10.1倍;平原区养分投入以氮为主,养分投入比例为1.0∶0.5∶0.5,山前平原和山地养分投入磷素最多,其次为氮,钾最少。(3)不同生态区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EC和pH等理化指标差异显著;山前平原0~20 cm土层的肥力等级为肥沃,山地20~40 cm土层为贫瘠,土壤肥力综合表现为山前平原>平原>山地。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生态区核桃林地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提供参考。

    • 蔬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途径——以重庆为例

      2021(1):303-30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618

      摘要 (127) HTML (86) PDF 5.25 M (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蔬菜生产上化肥投入高,化肥减量潜力大。在对重庆化肥投入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重庆主要蔬菜种类的施肥情况调查,并针对性地开展多点有机肥替代试验,研究蔬菜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潜力以及对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蔬菜生产化肥用量占重庆总化肥用量的35.3%,其对2010~2017年重庆化肥用量增加的贡献率为61.4%,远高于其他农作物。469个蔬菜种植农户施肥的调查结果表明,重庆蔬菜种植平均化肥用量为502.7 kg·hm-2(折N、P2O5、K2O合计),多次采收的蔬菜(茄果类、瓜菜类)和浅根系蔬菜(绿叶菜类、甘蓝白菜类)化肥投入最高,具有较大的化肥减量潜力,深根系蔬菜(根菜类、薯芋类)化肥投入较低。54个有机肥替代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菜地土壤有机碳的投入增加681.6 kg·hm-2,有机养分投入增加47.2 kg·hm-2,显著提高蔬菜产量14.7%,每公顷化肥投入平均减少88.0 kg·hm-2,占总化肥养分投入的17.3%,其中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减少27.26%、43.6%和17.2%,磷肥减量幅度高于氮肥和钾肥。综上所述,重庆蔬菜化肥投入普遍偏高,多次采收和浅根系蔬菜,具有较大的减肥潜力;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不仅减少化肥投入,还可实现蔬菜增产。

    • 华北平原潮质土壤协同实现有机碳提升,粮食增产稳产的途径——以曲周县为例

      2021(1):310-31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58

      摘要 (106) HTML (201) PDF 7.71 M (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有机碳(SOC)的提升和持续的粮食增产和稳产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然而,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协调SOC提升,粮食增产及稳产的机制尚不明确。通过收集不同历史时期(1980s、1990s、2000s和2010s)曲周县粮食产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施用量等数据,以及对曲周若干个田间定位试验的整合,分析不同时期曲周县的碳投入量和作物产量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曲周县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空间上呈显著区域特征,临近县城范围内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较高;(2)从1980s到2010s曲周县粮食产量从2.9 t·hm-2提高到7.7 t·hm-2,产量变异系数从22.9%降低到3.3%,土壤有机质含量从8.5 g·kg-1提高到13.8 g·kg-1,全县农田平均碳投入从1.4 t·hm-2提高到9.3 t·hm-2;(3)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结果分析,与空白对照相比,优化处理的SOC显著提升,平均每年提高5.9%,粮食产量10年平均增加84.1%。同时变异系数降低了3.9%。通过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等优化管理措施可以提高SOC含量,促进粮食增产和稳产。随着产量增加,秸秆数量进一步提高,将更多的碳投入到土壤中。产生了地上-地下的良性循环,协同实现土壤有机质提升、作物增产及稳产。

    • 基于养分平衡的顺义区蔬菜产业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估算

      2021(1):319-32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602

      摘要 (132) HTML (115) PDF 5.27 M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8 年 8 月~ 2019 年 6 月,调研了顺义区 31 个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及施肥现状及该区畜禽养殖粪源年产出情况,并借助估算模型,分析了该区蔬菜产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潜力。结果表明,该区设施蔬菜以果菜、叶菜和瓜菜为主,排名前 10 位的蔬菜按照种植面积由大至小排序依次为:番茄、西瓜、生菜、白菜、茄子、辣椒、芹菜、甘蓝、莴苣和菠菜,10 种蔬菜的种植总面积占全区各类蔬菜种植总面积的比例高达84%。茄果类主要与叶菜、瓜菜、快菜和玉米换茬,西瓜主要与叶菜、茄果换茬,叶菜主要与茄果、根菜、瓜菜、葱蒜换茬,也存在茄果及叶菜内部不同类型间的换茬。茄果、西瓜和叶菜都存在连茬种植问题。茄果、西瓜和叶菜种植一茬平均时长分别约 120、100 和 60 d。设施蔬菜化肥和有机肥投入量均值分别约 850 kg/hm2 和28 t/hm2。结合文献调研结果认为,配施半量化肥基础上的有机肥投入量,西甜瓜应适度上调,果菜应避免过高或过低,叶菜可考虑减半。基于蔬菜种植和施肥数据,计算的化肥源氮、磷、钾纯养分的年投入量分别为 2107、1870 和 2344 t,有机肥源氮、磷、钾养分的年投入量分别为 979、522 和 1246 t,有机无机肥源氮、磷、钾纯养分的年投入总量分别为 3086、2392 和 3590 t。根据 2018 年全区畜禽存栏数据及日产粪尿量估值,计算得到的畜禽粪尿年产出量呈猪场 > 牛场 > 羊场 > 鸡场 > 鸭场的趋势,以猪场最多,牛场次之。猪粪尿、牛粪尿可替代化肥总量分别占畜禽粪尿可替代总潜力的 63.4% 和 27.3%。考虑到羊粪尿和鸡鸭粪尿年产出量低及收集难度大的问题,笔者以猪牛粪尿估算了该区蔬菜产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潜力。计算表明,猪牛粪尿可替代氮、磷、钾纯养分的量分别为 4477、2371 和 5883 t,可替代区蔬菜产业有机无机肥源氮磷钾纯养分年投入总量的比例分别达145%、99.1% 和 164%。动物粪尿养分资源转化为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应用于蔬菜生产,在该区具有较好的种养结合前景。

    • 烟草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效应研究进展

      2021(1):327-33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38

      摘要 (157) HTML (85) PDF 7.55 M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专性共生土壤微生物,是根系土壤区域中重要的功能菌群之一。AM真菌可侵染植物根系形成丛枝菌根共生体,改变植物根系形态和改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质量和抗逆性。目前从烟草根系土壤分离报道的AM真菌已达13属54种,显示出烟草(Nicotiana tobacum L.)栽培的潜在AM真菌资源较为丰富。围绕烟草与AM真菌的共生效应,总结了影响AM真菌侵染和定殖烟草根系的主要因素,阐述了AM真菌对烟草生长、抗性生理及品质的影响,并对PGPR与AM真菌的协同作用进行了简要回顾,最后讨论了该领域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展望;旨在为菌根技术运用于烟草栽培提供参考。

    • 沼液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1(1):339-34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611

      摘要 (134) HTML (81) PDF 4.35 M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沼液是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物在密闭条件下,经多种发酵微生物作用形成的厌氧发酵液。含多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养分、生长激素及丰富的氨基酸等。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生态农业的大力倡导,沼液的用途也被大力开发。从沼液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肥料效应(粮油作物、蔬菜水果、药用植物)、其他功效(浸种、抗病虫害、饲料)以及对重金属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沼液资源的合理使用及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 >分析测试
    • 无机肥料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国际标准制定研究

      2021(1):346-34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19598

      摘要 (126) HTML (93) PDF 2.74 M (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统一全球无机肥料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方法,对国际上现有的3种主要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了我国现行仲裁方法(GB/T 8573)、欧盟标准方法(EN 15959)以及传统国际标准方法(ISO 6598)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上述3种方法对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ISO/TC 134推荐了以GB/T 8573为基础,制订新国际标准ISO/DIS 22018,该新标准草案通过国际实验室间比对,验证了GB/T 8573分析方法适用性广、精密度高,是一种较好的通用测定方法,可作为新的国际标准推广使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土壤与肥料》招聘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