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秸秆有机肥交替施用对黑土理化特性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2021(4):1-1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67

      摘要 (263) HTML (63) PDF 7.95 M (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阐明秸秆、有机肥交替施用方式和施用量对黑土耕层理化特性及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7~2018年,设“有机肥→秸秆”(AB)、“秸秆→有机肥”(BA)两种施用模式,每种模式下设3个施用量(有机肥15000、30000、45000 kg/hm2;秸秆9000、12000、15000 kg/hm2),不施秸秆、有机肥为对照(CK),共7个处理,研究了土壤含水量、温度、容重、紧实度、粒级、pH、电导率变化,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有机肥交替施用可降低0~20 cm土层土壤容重、紧实度,且AB模式优于BA模式。AB模式可显著降低0~20 cm土层土壤温度,BA呈相反规律。秸秆、有机肥交替施用后可改善土壤团聚体状况,降低≥0.25 mm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优化土壤物理结构。秸秆、有机肥交替施用,中等施用量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其中AB模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且随施用量增加,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有机肥、秸秆交替施用,土壤容重、紧实度、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而真菌受土壤温度、pH、紧实度影响较大。两种模式下各处理较CK均可提高变形菌门、Saccharibacteria、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硝化螺旋菌门相对丰度,AB模式表现最佳;真菌方面,AB模式下各处理较CK提高担子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同时,研究表明提高有机肥、秸秆施用量可提高被孢霉门相对丰度。

    • 长期撂荒对黑土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2021(4):11-1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59

      摘要 (212) HTML (52) PDF 6.19 M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长期撂荒对黑土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以吉林公主岭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选取不施肥和撂荒2个处理,采用改良的Walkley-Black土壤有机碳分组方法,研究不同层次(0~0.2、0.2~0.4和0.4~0.6 m)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0~0.6 m土壤剖面中,撂荒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固存量分别提高了17.1%和10倍;其中0~0.2和0.2~0.4 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提高了27.3%和33.4%,固存量分别提高了8和7倍;而在0.4~0.6 m土层,有机碳储量和固存量则分别降低了26.2%和118%。(2)整体来看,2个处理的组分储量均表现为高活性有机碳(VLC)>惰性有机碳(NLC)>中活性有机碳(LC)>低活性有机碳(LLC);在0~0.2和0.2~0.4 m土层,撂荒能显著提高VLC、LLC、NLC的储量,而对LC没有显著影响;在0.4~0.6 m土层,撂荒显著提高VLC和NLC的储量,而对LC和LLC没有显著影响。(3)在0~0.2和0.2~0.4 m土层,撂荒处理下活性有机碳库(AC)和惰性有机碳库(PC)的碳储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4.3%、26.5%和39.3%、42.7%,而在0.4~0.6 m土层,AC和PC的碳储量则分别显著降低26.5%和24.7%。同时,相较于AC,撂荒提高了PC所占比例,并且在0~0.2和0.2~0.4 m土层,PC提高的比例相对较大。(4)土壤有机碳与VLC、NLC、LC和LLC的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VLC与土壤有机碳相关性更为紧密(r=0.998)。上述结果表明:长期撂荒利于表层碳积累和稳定,而较深土层的碳固持能力会变弱;VLC对撂荒的响应较为敏感,可作为撂荒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的一个敏感性指标。

    • 不同种类有机物料等碳量输入对白浆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2021(4):19-2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64

      摘要 (142) HTML (50) PDF 5.02 M (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腐殖质组成为评价依据,揭示等碳量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对白浆土培肥效果的差异。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以白浆土为研究对象,基于等碳量原则,分别在白浆土中添加黄腐酸(BFA)、腐熟羊粪(M)、玉米秸秆粉末(Pr)和固化秸秆颗粒(Ps),探索白浆土经4种有机物料培肥后水溶性物质(WSS)、可提取腐殖酸(HE)、富里酸(FA)、胡敏酸(HA)、胡敏素(Hu)碳含量(CWSS、CHE、CFA、CHA和CHu)、腐殖化系数(CHA/CFA)及HA碱溶液光密度(E4/E6)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进行,添加有机物料白浆土的CWSS和CHu均有消耗,且推动CFA向CHA转化,使CHA得以积累,HA分子缩合度被提高;(2)BFA的添加有助于缓解白浆土CWSS的消耗,在提高HA分子缩合度上优势最大,然而,BFA对白浆土CHE无显著影响,在促进CHu矿化分解方面作用最小;(3)M输入有助于微生物对白浆土CWSS的利用,对CHA及CHE的形成促进效果最佳;(4)添加Pr对白浆土CFA向CHA转化的促进作用最小,同时对提高CHA及HA分子缩合度的促进作用也最小;(5)Ps在促进白浆土CFA向CHA转化的效果最佳,但最终使白浆土CHE降低9.1%。综上,4种有机物料均有培肥白浆土的作用,其中BFA更倾向于改善腐殖质品质,而M更有助于腐殖质数量提升。

    • 旱作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对沼液化肥混合溶液的响应研究

      2021(4):26-3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34

      摘要 (134) HTML (56) PDF 4.84 M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沼液化肥混合溶液作为分散介质对红壤团聚体进行湿筛,探讨旱作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对沼液化肥混合溶液的响应机制,为推广沼液合理农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7个处理:CF1(100%化学N);CF2(80%化学N+20%沼液N);CF3(60%化学N+40%沼液N);CF4(40%化学N+60%沼液N);CF5(20%化学N+80%沼液N);F(100%沼液N);CK(纯水)。各混合物总N、P、K保持一致,N、P2O5、K2O分别为120、90、135 kg·hm-2。分析各处理下土壤>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WR0.25)、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稳定率(AR)和分形维数(D)等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从CF1处理依次至CK处理,WR0.25、MWD、GMD以及AR大致呈现上升的趋势,D呈现下降的趋势;各处理均以<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高(30.9%~33.9%);各处理WR0.25较供试土壤样品的>0.25 mm机械性团聚体含量(DR0.25)均有大幅度的下降。随着混合溶液中沼液用量的增加,WR0.25、MWD、GMD以及AR都呈现上升的趋势,D呈现下降的趋势。化肥水溶液中离子对土壤团聚体具有冲击作用,土壤团聚体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破坏大团聚体,形成小团聚体,而有机大分子可以减弱团聚体的分散作用。随着混合溶液中有机物质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的水稳定性

    • 青海省春油菜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与肥力评价

      2021(4):33-4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43

      摘要 (157) HTML (73) PDF 12.25 M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制定科学的施肥策略,实现青海省春油菜高产优质以及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湟中、大通、互助、尖扎、循化、化隆、平安、乐都和贵德9个春油菜主产县区采集223份耕层土壤,通过测定主要养分含量,分析养分丰缺状况,结合ArcGIS中的Kriging插值法研究了春油菜区耕层土壤肥力分布特征及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春油菜主产区土壤各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有机质24.60 g/kg(中等),全氮1.77 g/kg(丰富),全磷0.99 g/kg(丰富),全钾29.64 g/kg(很丰富),有效磷40.55 mg/kg(很丰富),速效钾146.39 mg/kg(中等),有效铁11.96 mg/kg(丰富),有效锰6.32 mg/kg(中等),有效铜0.69 mg/kg(中等),有效锌1.42 mg/kg(中等),有效硼0.34 mg/kg(缺乏)。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春油菜主产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61,土壤肥力较好,各县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排序为:大通(0.728,较好)>湟中(0.652,较好)>平安(0.616,较好)>互助(0.604,较好)>贵德(0.595,中等)>化隆(0.591,中等)>乐都(0.582,中等)>循化(0.554,中等)>尖扎(0.518,中等)。综合本区域土壤肥力现状,提出青海春油菜田增施有机肥、针对性降低氮磷肥用量、全面重视硼、锌、锰微肥的调控方案。

    • 长期不同比例有机肥-化肥配施下红壤性水稻土氮素矿化特征

      2021(4):47-5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81

      摘要 (132) HTML (76) PDF 5.04 M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是土壤氮素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作物产量至关重要的因素。以3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对红壤性双季稻田土壤氮累积、矿化动力学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定位试验始于1984年,选取其中5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NPK),施50%化肥+50%有机肥(50F+50M),施30%化肥+70%有机肥(30F+70M),施70%化肥+30%有机肥(70F+30M),于2017年早稻种植前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淹水密闭间歇淋洗法,对土壤氮矿化量和速率进行测定,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土壤氮矿化势(N0)、矿化速率常数(k)等。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含量,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且随有机肥投入量增加而递增,30F+70M处理较NPK处理显著提高铵态氮、硝态氮及总矿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47.0%、64.6%和49.7%。连续施肥33年后,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净矿化速率和土壤矿化氮释放量,排序为30F+70M>50F+50M>70F+30M>NPK>CK,配施有机肥较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矿化氮累积释放量和土壤氮素矿化率,分别是化肥处理的2.70和1.41倍。长期施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素矿化势(N0),提高幅度为65.9%~196.0%,配施30%有机肥(70F+30M)较施化肥处理(NPK)可显著增加水稻土氮素矿化势,降低氮矿化速率常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及铵态氮含量显著影响N0、N0/N、累积矿化量及矿化率,土壤氮矿化速率常数(k)与C/N呈现极显著负相关。长期化学氮肥与低比例有机肥配施,使水稻土供氮缓慢而持久,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补充氮素。

    • 不同类型地膜添加对辽西褐土硝化潜势的影响

      2021(4):54-5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542

      摘要 (106) HTML (56) PDF 3.48 M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硝化作用是肥料氮素进入到土壤中后参与氮素循环的关键过程,为了明确不同种类地膜对辽西褐土硝化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培养分析的方法,研究3种不同类型地膜(普通PE膜,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氧化-生物降解地膜)及不同地膜添加量(0、300、900 kg/hm2)对辽西褐土硝化潜势的影响,探讨可降解地膜的混入是否会对土壤微生物硝化作用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添加普通PE膜(T1)、PBAT生物降解膜(T2)和氧化-生物降解膜(T3)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的硝化潜势,3种地膜添加后土壤硝化潜势表现为T1[NO2-N 5.61 ng/(g·h)]>T2[(NO2-N 4.30 ng/(g·h)]>T3[NO2-N 3.42 ng/(g·h)],且对于普通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处理土壤,存在随着地膜添加量增加硝化潜势降低的趋势。通过进一步计算和评估,基于3种供试地膜的污染土壤未对土壤微生物硝化作用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可降解地膜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相关理论,为实现可降解地膜在辽西地区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 洱海流域稻油轮作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2021(4):59-6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45

      摘要 (143) HTML (111) PDF 9.06 M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解析洱海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农田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为优化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调节群落功能,实现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和合理保护提供依据。选取未施用任何有机碳源及化肥和施用化肥但未施用有机碳源的2个试验处理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GC)和β-1,4-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解析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种群和土壤碳氮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GC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正相关,土壤NAG活性与土壤全氮含量正相关,土壤碳氮比对水解酶活性变化的解释度最高。土壤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2.58%~34.4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0.19%~22.38%)、绿弯菌门(Chloroflexi,15.39%~18.5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4.91%~18.58%)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3.39%~4.21%)5个菌门为主要种群,占总原核微生物群落丰度的91.54%~93.10%;真菌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76.75%~78.39%)、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8.91%~11.54%)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6.12%~7.49%)3个菌门为主要种群,占总真核微生物群落丰度的93.26%~96.63%;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门分类水平的种群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化肥导致部分微生物差异显著性物种种群丰度发生变化,而土壤较高碳氮含量是维持洱海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稳定的主要环境因子。

    • 幼林胶园覆盖葛藤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2021(4):69-7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39

      摘要 (134) HTML (72) PDF 6.55 M (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行间覆盖绿肥是幼林胶园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覆盖葛藤可以有效提升胶园土壤质量,以往的研究在改变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结构方面研究较少。通过幼林胶园行间覆盖葛藤试验,研究对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葛藤提高了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24.38%和pH 4.60%,调节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1379个细菌性OTUs比对注释在23门、55纲、103目、184科、366属;其中,丰度不低于0.5%的属分类水平

    • 施用腐植酸改良大庆苏打盐碱土的效应

      2021(4):77-8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29

      摘要 (165) HTML (55) PDF 4.22 M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施用煤炭腐植酸对大庆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应,将腐植酸施用于土壤中,开展玉米田间小区种植试验,分别设置空白对照(CK)、单施化肥(T1)、低量腐植酸(T2)、中量腐植酸(T3)、高量腐植酸(T4)、低化肥与低量腐植酸配施(T5)6个处理。结果表明,土壤pH和碱化度均随着腐植酸施用量的增多而减少,T4处理达到最低,相比于CK分别降低了20.9%和41%;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均随着腐植酸施用量的增多而增多,T4处理达到最高,相比于CK分别升高100%和28%;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随着腐植酸施用量的增多而增多,相比于CK,T4处理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93.4%、19.3%和18.7%;T5处理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达到最高,相比于CK分别提高了23.8%、2倍和42.1%;交换性钙、镁均随着腐植酸施用量的增多而增多,T4处理达到最高,相比于CK分别升高了10.1%和49.6%。综合可见,煤炭腐植酸能够降低土壤的盐碱特性,同时提高土壤肥力,腐植酸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改良效果表现更加明显。

    • 不同种类夏绿肥对设施土壤的改良效应

      2021(4):83-8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13

      摘要 (127) HTML (47) PDF 3.72 M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夏绿肥(羊角豆、柽麻、决明)种植和翻压对设施土壤养分和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旨在为温室大棚夏季休闲期种植绿肥改良土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种植羊角豆、决明、柽麻60 d后,与对照处理相比,羊角豆、决明、柽麻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增加比例分别为8.6%、13.2%、25.7%;羊角豆和决明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电导率,降低比例分别为25.0%和33.3%,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具有显著的改良趋势。决明、柽麻处理显著降低了(K++Na+)/(Ca2++Mg2+),降低比例分别为17.0%、35.6%,有助于土壤胶体的凝聚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2)绿肥翻压110 d后,与对照处理相比,羊角豆和决明处理电导率变化不显著,柽麻处理显著增加了电导率,增加比例为50.0%。羊角豆、决明、柽麻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增加比例分别为23.7%、5.7%、9.4%;羊角豆和决明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增加比例分别为17.8%和26.0%;决明、柽麻均显著降低了(K++Na+)/(Ca2++Mg2+),降低比例分别为24.1%、18.5%,表明3种绿肥翻压后,培肥效果显著。3)综合来看,种植绿肥有显著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趋势,而绿肥翻压后培肥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温室大棚夏季休闲期,可通过种植生长周期短、吸附能力强的夏绿肥降低土壤的盐基离子总量,改良土壤,但不宜翻压。3种夏绿肥中,推荐决明作为设施大棚夏季休闲期改良土壤的填闲作物。

    • 化肥减量配合有机替代对柑橘果实、叶片及橘园土壤的影响

      2021(4):88-9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195

      摘要 (135) HTML (63) PDF 5.40 M (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降低橘园化肥施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明确橘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适比例,在湖北当阳柑橘主产区开展了两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比例化学氮肥减量配合饼肥施用对柑橘果实产量品质、叶片营养及橘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化学氮肥减量30%以内配合饼肥施用并未显著改变2018及2019年的柑橘产量。然而,饼肥完全替代化学氮肥处理相比常规施肥处理产量显著降低。2019年,化学氮肥减量30%以内配合饼肥施用处理的柑橘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施肥处理,固酸比则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在生长周期内各处理柑橘叶片中C、N、P、K、Ca及Mg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在同一时期内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别。但饼肥完全替代化学氮肥导致叶片中的N含量在大部分时间内均低于其他处理。在土壤养分方面,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有效Ca及有效Mg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在当阳地区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通过配施饼肥减少化学氮肥30%的投入是可行的,并不会减少柑橘产量,同时对果实品质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 生物炭对双季稻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后效

      2021(4):96-10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58

      摘要 (136) HTML (48) PDF 5.85 M (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南方双季稻田施用生物炭的后效,对比分析了当年新施用生物炭(施用量分别为0、20和40 t·hm-2,以B0、B20、B40表示)和前2年施用生物炭(施用量与B20、B40相同,分别以Y2B20、Y2B40表示)分别对双季稻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生物炭及其后效均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H、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其中新施生物炭效应增幅均高于生物炭后效。与B0相比,新施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早、晚稻产量与地上部生物量,B20和B40早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6.9%、12.6%,晚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9.4%、8.3%;Y2B20、Y2B40早稻产量相较于B0分别显著下降3.4%、4.6%,对晚稻产量无显著影响。新施生物炭处理中,早稻和晚稻茎、叶中氮素与磷素含量均显著降低,而钾素含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前2年施用生物炭处理对早、晚稻氮素与磷素吸收量均无显著影响,仅Y2B40显著提高了晚稻钾素吸收量。新施生物炭处理氮、磷、钾吸收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均呈上升趋势。与B0相比,B40晚稻氮素吸收量显著增加9.9%,B20和B40早稻磷素吸收量分别显著增加9.9%、9.1%,B40晚稻磷素吸收量显著增加9.1%;B20、B40早稻钾素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22.8%、39.9%,晚稻分别显著提高9.9%、19.5%。综上所述,施用秸秆生物炭对双季稻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养分吸收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后效作用,但是其后效较短,应考虑适当补施生物炭。

    • 有机物料对马铃薯生长与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2021(4):104-10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181

      摘要 (115) HTML (103) PDF 5.02 M (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黑土土壤粘重、耕性差、薯块带土率高、不利于机械收获等问题,研究秸秆还田(N1PKS)、有机肥(N1PKM)、单施化肥(N1PK)和减氮(N2PK)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养分吸收及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的N1PKS处理与增施有机肥的N1PKM处理分别促进了马铃薯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植株与根系的生长;与单施化肥的N1PK处理比较,N1PKM、N1PKS处理分别增产39.78%、16.95%,而氮肥减量的N2PK处理马铃薯减产23.79%,N1PKS和N1PKM处理促进了马铃薯植株与块茎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与积累;增施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特性,提高土壤含水量及饱和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但改良效果不如秸秆还田处理显著。

    • 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对旱作土壤理化性质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2021(4):109-11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41

      摘要 (128) HTML (50) PDF 6.20 M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后旱作燕麦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的影响,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设置不施用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CK)、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A)、单施微生物菌肥(B)和单施保水剂(C)4个处理,分析土壤贮水量、容重、团聚体以及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变化,为该区域旱作农业生产提供一种有效的培肥改土措施。结果表明,保水剂、微生物菌肥单施和其配施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燕麦产量,其中配施与CK和两个单施处理相比,土壤贮水量提高2.0%~22.1%;土壤容重降低幅度2.2%~5.5%;土壤孔隙度提高幅度3.2%~9.0%;>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提高5.9%~17.7%;土壤有机质提高3.1%~13.2%;土壤碱解氮提高3.2%~4.2%、土壤有效磷提高7.9%~19.6%、土壤速效钾提高5.4%~13.6%;籽粒产量提高8.4%~20.1%,生物产量提高11.7%~25.1%。综上所述,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能够有效改善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理化性质,提高燕麦产量,较两者单施具有明显优势。

    • 干旱地区覆盖方式对土壤养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2021(4):118-12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190

      摘要 (109) HTML (51) PDF 5.50 M (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田条件下,为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区马铃薯土壤有机质、养分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白色半膜垄作(BB)、白色全膜垄作(BQ)、白色半膜垄作+垄沟秸秆覆盖(BJ)、黑色半膜垄作(HB)、黑色全膜垄作(HQ)、黑色半膜垄作+垄沟秸秆覆盖(HJ)、秸秆覆盖垄作(JL)及裸地垄作种植(CK)8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改变0~30 cm土层温度,与CK相比,地膜覆盖方式具有增温效果,白膜增温优于黑膜,全膜覆盖增温优于半膜与垄面覆膜垄沟秸秆处理,且随着马铃薯生育期的推进覆膜增温效果逐渐减弱,秸秆覆盖在生育前期具有降温作用,后期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较JK与CK处理,地膜覆盖处理促进了马铃薯的出苗并缩短了各生育期的时间;覆盖方式能影响马铃薯根际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增加马铃薯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大小依次为JL>BJ>BQ>BB>HQ>HJ>HB,其中JL处理下的有机质含量较CK增加了16.72%,同色膜处理下的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根际土壤有机质影响不显著,地膜覆盖对土壤全量养分、速效氮磷钾含量的作用较秸秆覆盖小,垄面覆膜+垄沟秸秆覆盖(BJ、HJ)对土壤养分含量的促进效果更大,黑膜较白膜更能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覆膜与秸秆覆盖较CK处理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以覆膜增产作用最为显著,达到87.87%。不同覆盖方式处理中以处理BJ产量最高,其次为HJ。因此,覆盖材料(秸秆、黑膜、白膜)对于马铃薯生长、土壤养分、产量影响作用明显,覆盖方式(半膜、全膜、半膜+秸秆)对于土壤温度、养分及马铃薯生长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总体表现为覆盖材料>覆盖方式,以垄面覆膜+垄沟秸秆覆盖(BJ、HJ)最有利于马铃薯生长与产量的增加,是适宜当地旱作区马铃薯种植的覆盖模式。

    • 氮肥运筹方式对土壤无机氮变化、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2021(4):126-13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85

      摘要 (145) HTML (48) PDF 6.15 M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对黄淮海南部砂姜黑土区夏玉米生育期间土壤无机氮含量、玉米氮素积累与转运、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合理施肥,实现增产增效和轻简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8年在安徽省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进行,以庐玉9105为材料,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T1)、常规氮肥一次性基施(T2)、常规氮肥50%基施+50%拔节期追施(T3)、常规氮肥50%基施+50%大喇叭口期追施(T4)、50%常规氮肥+50%控失肥一次性基施(T5)、控失肥减氮25%一次性基施(T6)。T2~T5氮施用量为262.50 kg/hm2,T6为195.00 kg/hm2。系统分析了玉米生育期间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动态变化、玉米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玉米产量、氮素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玉米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及氮肥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常规氮肥一次性基施T2低产低效。拔节期或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通过补充玉米生长中后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促进了玉米花后氮素积累,减少花前氮素转运,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NUE)、吸收效率(NUPE)、农学利用率(NAE)和偏生产力(NPFP)比T2分别增加6.89%~11.11%、18.84%~24.48%、7.15%~9.29%、23.49%~37.88%和6.89%~11.11%。T5处理玉米开花后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高于T2,其有利于耕层土壤氮素持续有效供应,增加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率和转运对籽粒贡献率比T2分别显著减少11.58%和22.16%,玉米产量、NUE、NUPE、NAE和NPFP分别达到9535.15 kg/hm2、36.01%、0.82 kg/kg、14.00 kg/kg和36.32 kg/kg,比T2分别显著增加15.00%、27.88%、10.59%、51.14%和15.00%;其效果优于常规氮肥两次施用,经济效益比常规氮肥两次施用增加706.94~1302.08元/hm2。T6与T2玉米产量、效益相当,但NUE、NUPE、NAE和NPFP分别显著增加41.96%、37.41%、38.44%和35.74%,达到氮肥高效,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因此,在黄淮海南部砂姜黑土区,50%常规氮肥与50%控失肥配施,能增产增效,实现一次性施肥轻简化生产。

    • 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钾素平衡状况及合理施钾量研究

      2021(4):135-14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78

      摘要 (110) HTML (49) PDF 5.14 M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稻虾共作模式和中稻单作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钾素的输入、输出特征、平衡状况以及不同施钾量对直播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钾输入总量为134.3 kg/hm2,主要由化肥、饲料、降雨及灌溉水等带入,分别占输入总量的46.3%、10.3%、5.5%和34.8%;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由饲料和灌溉水输入的钾大幅增加。稻虾共作模式钾输出总量为119.4 kg/hm2,主要由水稻籽粒、商品虾、渗漏以及排水带出,分别占输出总量的26.5%、5.0%、41.2%和27.3%,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以上4种途径钾输出均大幅增加。两种模式下钾表观平衡均出现盈余,且稻虾共作模式系统钾的盈余量低于中稻单作模式。同等施钾量条件下,长期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产量、钾肥偏生产力和钾肥利用率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平均提高了14.1%、14.2%和5.6%,且水稻增产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来实现的。中稻单作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施钾量分别达到47.3 kg/hm2(即K2O施用量57.0 kg/hm2)和21.6 kg/hm2(即K2O施用量26.0 kg/hm2)时能够维持农田生态系统钾素平衡,而K2O施用量分别达到82.2和85.0 kg/hm2时水稻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 福建平和蜜柚园土壤镁含量状况研究

      2021(4):142-14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62

      摘要 (128) HTML (85) PDF 4.35 M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长期施肥下福建省平和县蜜柚园土壤镁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集了87份平和县具有代表性的蜜柚园0~20、20~40、40~60 cm土层土样,对其进行镁含量测定,并与其他相关土壤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和县土壤酸化程度较高,土壤pH值平均为4.5,且存在土壤亚表层酸化现象。79%的调研蜜柚园土壤存在表层(0~20 cm)交换性镁缺乏问题,随着土层的加深,镁含量显著降低,从表层到底层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2.1、48.9、51.3 mg/k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与种植年限呈负相关,而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且与土壤K/Mg呈反比。平和县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缺乏与长期不合理的施肥方式有关。为实现蜜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在减少化肥投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质,改良土壤酸性,同时重视镁元素的补充。

    • 河北省小麦减肥潜力分析

      2021(4):148-15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57

      摘要 (121) HTML (49) PDF 4.16 M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2000~2016年河北省氮磷钾养分用量动态变化。利用河北省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氮磷钾3414”试验结果(n=3358),深入分析了小麦氮磷钾养分适宜用量及节肥潜力。结果表明,河北省氮磷钾养分用量以2014年最高,为335.6万t,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调查数据表明,河北省小麦养分用量现状为N 223.9 kg·hm-2、P2O5 151.2 kg·hm-2、K2O 59.8 kg·hm-2。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分析,河北省小麦单位面积养分推荐用量为N 155.9 kg·hm-2、P2O5 117.2 kg·hm-2、K2O 92.5 kg·hm-2,与农户用肥现状相比可节肥12.58万t。其中可节氮14.55万t,占小麦氮投入量的28.4%;节磷4.94万t,占小麦磷投入量的28.4%;钾需增加投入6.91万t。小麦单位面积节氮、节磷潜力以石家庄市最大,邢台市最小。

    • 辽河三角洲水稻化肥减施潜力分析与验证

      2021(4):154-16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410

      摘要 (118) HTML (51) PDF 5.23 M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化肥零增长的背景下,减少化肥用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点。作为单产最高的北方粳稻主产区之一,辽河三角洲化肥减施潜力及对产量的影响有待研究。采用线性加平台函数计算辽河三角洲稻作区氮肥推荐用量;依据作物养分需求量和稻田土壤养分状况,采用磷钾衡量监控方法,估算稻田磷、钾肥适宜施用量;对比240个农户习惯施肥调查结果,分析辽宁省水稻生产化肥减肥潜力。依据8年定位试验结果,对比推荐施肥和习惯施肥对土壤氮库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验证化肥减施时效性。辽河三角洲稻作区目标产量为10000 kg·hm-2时的N、P2O5和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234、111和101 kg·hm-2;农户N、P2O5和K2O习惯用量平均为271.5、117.0和96.1 kg·hm-2,82.1%的农户氮肥效率较低;分别有21.7%、9.6%和7.1%的农户氮肥、磷肥和钾肥减施潜力较大,氮肥和磷肥减施空间分别为13.7%和5.1%,钾肥需要适量补充;在略增产或减产1%以内的情况下,推荐施肥较习惯施肥降低了氮肥用量15.15%~21.15%,0~20 cm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矿质氮含量增加了4.63%~19.24%。辽河三角洲稻作区农民习惯施肥量差异较大,盲目施肥现象依然存在,氮肥过量施用问题突出,可减施13.7%,磷肥可减施5.1%,钾肥需要适量补充。推荐施氮量具有年际间波动变化的特点,能够对土壤氮库进行有效补充,可以实现稳产。

    • 安徽省水稻施肥现状及技术需求

      2021(4):162-17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51

      摘要 (129) HTML (49) PDF 8.02 M (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稻是安徽省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为实现化肥零增长下的水稻高产,水稻施肥存在哪些问题以及需要哪些技术措施来解决是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省2016~2018年5176个农户的水稻施肥状况开展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肥料品种、养分含量、施用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和水稻产量等。根据化肥的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的投入量,以理论适宜施肥量对安徽省水稻施肥情况进行评价并针对施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安徽省水稻单位面积氮磷钾肥用量3年平均分别为氮(N)183.5 kg·hm-2、磷(P2O5)69.7 kg·hm-2和钾(K2O)86.2 kg·hm-2,呈正态分布;氮肥和磷肥施用过量的比例分别为46.5%和29.4%,而钾肥施用量不足的比例高达49.1%,各水稻种植区之间差异明显。沿淮淮北平原水稻单位面积的氮、磷用量最高,分别为202.4和77.8 kg·hm-2,沿江圩区单位面积施钾量最高,为108.4 kg·hm-2;全省水稻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38∶0.47,年际间变化不大。安徽省水稻肥源主要为尿素和复合肥,采用一基一追和一基二追施肥方式的样本超过总量的80%。总之,安徽省水稻施肥过量问题较为突出,有55%以上的农户处于高产低效或者低产低效的水平。生产中应注重落实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根据区域特点集成基于养分供应(土壤+肥料)和水稻养分需求的机械化施肥技术,研制与土壤特性和水稻养分需求匹配的水稻专用配方肥和适合一次性施肥技术的肥料产品,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章丘大葱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2021(4):172-17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11

      摘要 (128) HTML (55) PDF 4.18 M (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养分专家系统(NE系统)在大葱上的推荐施肥效果,在章丘大葱主产区,选取多年大葱种植地进行田间试验,并分析了NE系统与农民习惯施肥(FP)处理、当地农技部门的测土配方推荐施肥(OPTs)处理下大葱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积累、肥料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NE系统推荐施肥较FP处理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降低了13.22%、27.33%和16.51%,较OPTs处理氮、磷肥用量增加而钾肥用量降低;大葱NE系统较FP和OPTs分别增产6.04%和12.30%,增收8.01%和14.74%;NE处理氮素积累量较FP和OPTs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4.20%和37.78%,磷积累量分别增加21.22%和25.78%,但差异不显著,钾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6.78%和22.13%;NE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平均为71.78 kg/kg,氮肥利用率平均为25.10%,氮肥偏生产力较FP提高22.22%;NE处理较FP、OPTs处理可分别显著降低0~9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39.44%和38.72%。大葱NE系统推荐施肥促进了大葱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应,肥料利用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降低了土壤硝态氮积累风险,可作为该地区大葱推荐施肥方法推广应用。

    • 响应面法优化内蒙古黄芪施肥量

      2021(4):178-18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578

      摘要 (113) HTML (56) PDF 8.95 M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揭示蒙黄芪对3种元素的需求规律,探索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及其配比,为黄芪规范化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马群沟村内蒙古盛齐堂生态药植有限公司药植基地,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RSA)试验,研究肥料配施对蒙黄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元素对生长期的鲜重影响不显著,而氮肥用量影响显著。调整氮、磷、钾施肥量及配比能够显著提高蒙黄芪产量,当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1.65、174.6、201.3 kg/hm2时,产量达到最大值(8420.33 kg/hm2)。在和林格尔地区,当N、P2O5、K2O的比例为1∶1.15∶1.33时,黄芪药材个体质量优异,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 氮钾配施对甘薯茎叶生长、产量形成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2021(4):186-19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68

      摘要 (114) HTML (85) PDF 4.14 M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氮钾配施对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为甘薯安全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鲜食型甘薯品种“泰薯14”为材料,设置不同氮钾肥配比,探讨不同氮钾肥配比对甘薯茎叶生长、产量及其形成、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用量分别为9、18 g/m2(N1K1)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甘薯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提高甘薯块根膨大速率,从而提高甘薯块根产量。施钾处理K1甘薯块根产量、块根膨大速率、商品薯率、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均高于单施氮肥处理,N1K1处理甘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最高,氮钾肥配施可以缓解甘薯茎叶旺长的趋势,降低甘薯茎叶与块根重量比值,提高干物质向块根的分配,N1K1处理效果最显著。本试验N1K1处理为最佳氮钾肥配比,能够促进甘薯地上部与地下部协调生长,促进甘薯快速膨大,提高甘薯块根产量。

    • 西辽河平原矮秆蓖麻杂交种抗氧化酶活性、产量与油分含量对氮肥水平的响应

      2021(4):192-20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71

      摘要 (113) HTML (48) PDF 7.33 M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矮秆蓖麻杂交种通蓖11号为试材,以高秆杂交种通蓖9号为对照,在

    • 叶面喷施纳米硒肥对金丝小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1(4):203-20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19

      摘要 (115) HTML (44) PDF 3.42 M (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随着人们对硒产品认识程度逐渐加深,富硒食品在市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以乐陵金丝小枣为对象,于枣果幼果期、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叶面喷施纳米硒肥,探究不同浓度梯度(0、4.8、9.6、14.4 mL/L)纳米硒肥对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纳米硒肥可显著增加金丝小枣的产量和品质,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金丝小枣枣果中硒含量逐渐增加,但产量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面喷施硒肥可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C含量以及枣果中和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以9.6 mL/L浓度处理下效果最佳,产量增加33.0%,可溶性固形物显著增加8.4%,维C含量显著增加53.5%,且枣果中硒含量达0.28 mg/kg,较空白对照显著增加171.8%,矿质元素磷、钾、钙、镁、硼、铁的含量增加最为显著。综合分析,叶面喷施纳米硒肥浓度为9.6 mL/L时增产提质效果最佳。

    • 不同施肥量配合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1(4):208-21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46

      摘要 (104) HTML (63) PDF 3.42 M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明确钾肥的适宜管理措施和提高钾肥利用率,采用纳米碳肥料增效剂配合不同施肥量,对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纳米碳配合70%常规施肥的株高和主茎粗高于纳米碳配合常规施肥,纳米碳配合70%钾量常规施肥的株高和主茎粗高于纳米碳配合无钾常规施肥;纳米碳配合70%常规施肥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纳米碳配合70%钾量常规施肥产量最高,其次是纳米碳配合70%常规施肥,纳米碳配合70%钾量常规施肥产量仅比纳米碳配合70%常规施肥高0.24%;纳米碳配合常规施肥较常规施肥产量降低。纳米碳配合70%常规施肥和纳米碳配合70%钾量常规施肥较其他处理降低马铃薯粗蛋白质含量的效果好,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的处理均能提高淀粉含量。纳米碳配合70%常规施肥钾肥利用率最高,达68.07%,纳米碳配合70%钾量常规施肥的钾肥利用率为39.74%,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综上所述,减肥30%并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同时,钾肥利用率优于其他施肥

    • 品种与肥料对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021(4):213-21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84

      摘要 (106) HTML (121) PDF 23.99 M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苦荞、甜荞为试验材料,研究菜籽饼有机肥和尿素对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究荞麦在沅江地区的生长适应性,发挥荞麦在冬季稻田轮作中的选择性。通过菜籽饼有机肥、尿素处理的不同品种,于播种45 d后对荞麦株高、叶数、茎节数进行统计分析,在成熟期对株粒数、株粒重、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千粒重、小区产量等进行测量。在肥料差异性影响方面,菜籽饼有机肥比尿素能显著地促进榆荞3号分枝期的株高、叶数、节数,分别提高6.70 cm、0.63片、0.63节;在品种差异性方面,榆荞3号、丰甜荞1号分枝期的株高显著高于苦荞西农9909,在叶数、节数上苦荞西农9909显著高于榆荞3号、丰甜荞1号。成熟期的苦荞西农9909在株高、一级分枝数上显著高于榆荞3号、丰甜荞1号,但节间长度(第6节)却是3个品种间最低的,从而导致其田间倒伏率偏高。在菜籽饼有机肥处理下,苦荞西农9909的株高分别是榆荞3号和丰甜荞1号的1.45和1.35倍,但其节间长度与后两个品种相比较,比值分别为51.98%和54.57%。在产量方面,菜籽饼有机肥处理的榆荞3号株粒数、株粒重、小区单产最高,比尿素处理组分别多出67.11粒、2.02 g、0.49 kg。综合整个生育期性状发现,菜籽饼有机肥有利于提升榆荞3号形态指标及在沅江地区的适应性和产量。

    • 腐殖酸与硝化抑制剂配施对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2021(4):218-22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77

      摘要 (104) HTML (74) PDF 4.08 M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腐殖酸与硝化抑制剂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均会发挥协调养分供应的作用,但是目前针对二者配施对作物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因此,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探究两种不同来源的腐殖酸(标记为Y 和B)与硝化抑制剂DMPP 配施对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9 个处理,分别为(1)不施肥(CK)、(2)单施氮磷钾(NPK)(U)、(3)NPK 配施DMPP(UD)、(4 ~ 9)NPK 配施DMPP 和3 个浓度梯度腐殖酸Y 和B(UDY1,UDY2,UDY4;UDB1,UDB2,UDB4)。结果发现,与U 处理相比,DMPP 并没有显著影响油菜鲜重和干重等物理指标,但是显著降低了27.5% 的硝酸盐含量(P<0.05),增加了31.1% 的可溶性糖含量(P<0.05),而对油菜体内氮、磷、钾含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与UD 处理相比,腐殖酸Y 和B 的添加可以分别进一步降低油菜硝酸盐含量30.9% 和50.9%,分别增加油菜含氮量6.1% 和12.3%(P<0.05),增加油菜含磷量35.2% 和17.9%(P<0.05);腐殖酸对氮、磷、钾肥的利用效率也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其中最佳的促进效果分别为32.3%(UDB1)、53.2%(UDY4)、34.3%(UDY4)(P<0.05)。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腐殖酸与DMPP 配施可以在单施DMPP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油菜肥料的利用率,改善油菜品质和安全质量。

    • 含金属微量元素添加剂残留鸡粪对荔枝果品质量的影响

      2021(4):224-23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69

      摘要 (109) HTML (54) PDF 6.70 M (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养殖场禽畜粪的高金属残留可能带来的农产品金属污染广受社会关注,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研究在荔枝上施用含有较高金属微量元素添加剂残留的粪肥对荔枝果实品质及质量安全的影响,有助于科学回答高金属残留的养殖场粪肥是否可施用于荔枝的疑问。在饲料中以3种用量(1、2和4 kg/t)添加金属微量元素添加剂(含Fe、Mn、Cu和Zn 4种金属硫酸盐),并进行鸡养殖试验,分别收集3种鸡粪,在2015~2018年进行2个荔枝施用鸡粪的田间试验。其一是以等用量(株施40 kg)施用3种鸡粪,其二是以不同用量(株施0、20、40和80 kg)施用同种鸡粪(饲料中添加2 kg/t添加剂),研究连续3年施用鸡粪对荔枝果实品质影响的添加剂剂量及鸡粪用量效应。结果显示,以相同用量连续施用金属含量不同的3种鸡粪,每年除果实固形物含量随鸡粪金属含量提高而降低外,果实可溶糖、糖酸比、风味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别不大,但不同年份果实品质差异显著(P<0.05);同时,除果肉Mn和Zn含量随鸡粪施用年限增加而显著提高外(P<0.01),果实(果肉、果皮和果核)其他金属含量未随鸡粪金属含量或施用年限的增加而提高。以不同用量施用同种鸡粪,荔枝果实除可溶糖含量有随粪肥用量和施用年限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外,处理间其他品质的差异不明显,果实4种金属含量与鸡粪用量关系不大,也未随施用年限的增加而提高。连续3年在荔枝上施用含较高金属残留的鸡粪,整体上对荔枝果实品质并未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对果实金属含量影响也未具有饲料添加剂剂量及鸡粪用量效应。由于我国现行食品卫生标准没有限定这4种金属含量,在常规用量下(每年每株通常不超过40 kg),即使连续施用高金属残留的粪肥,也难以产生荔枝果实4种金属污染问题。

    • 喷施木醋液与有机水溶肥协同对小麦抗干热风的影响

      2021(4):234-24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199

      摘要 (119) HTML (57) PDF 4.72 M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检验木醋液与有机水溶肥协同作用能否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模拟干热风胁迫,研究了叶面肥、木醋液、木醋液+含海藻酸水溶肥(木+海肥)、木醋液+含腐植酸水溶肥(木+腐肥)对小麦产量、叶绿素、养分、抗氧化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处理相比,叶面肥、木醋液、木+海肥、木+腐肥处理的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分别增加1.15%~26.57%、5.36%~23.00%、0.88%~7.99%;木醋液、木+腐肥处理的秸秆重分别增加7.43%和14.76%;木醋液、木+腐肥处理的根重分别增加27.26%和13.89%;木+腐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增幅为0.88%~3.94%;木醋液处理的秸秆氮、磷含量分别增加9.20%和11.11%;叶面肥、木醋液、木+海肥、木+腐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19%~6.57%、13.04%~23.91%、9.68%~12.90%;5月11日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幅分别为9.09%~18.15%、1.08%~15.30%,丙二醛(MDA)含量降低0.94%~11.69%。说明木醋液与有机水溶肥协同能够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提高小麦产量、生物量及氮磷钾向籽粒的转移,提高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在产量、生物量、叶绿素、SOD、POD、MDA方面,木醋液+含腐植酸水溶肥效果最好;在促进养分向籽粒转移方面木醋液+含海藻酸水溶肥效果最好。

    • 宁夏沙地增施奶牛粪肥对玉米生长及增产效应的研究

      2021(4):241-24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48

      摘要 (112) HTML (47) PDF 6.14 M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宁夏西北贫瘠沙地养分不足,限制了玉米的生长,利用周边养殖场的奶牛粪肥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和产量形成。掌握合理的农田粪污消纳能力,既可促进农田生产能力的提高,又可实现玉米生产的最大效益。以饲料玉米“绿博6号”为研究对象,在水肥一体化滴灌追肥的前提下分别基施3750(T1)、7500(T2)、11250(T3)、15000 kg·hm-2(T4)的奶牛粪肥,以不施肥为对照(CK)。结果表明,增施奶牛粪肥后玉米株高及茎粗较CK分别增长27.50%~41.08%及50.00%~61.36%;施用15000 kg·hm-2时,玉米株高及茎粗增幅最大;施用奶牛粪肥对玉米抽雄期光合特性有显著的作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绿素较CK分别增加1.42%~15.49%、40%~60%、29.02%~65.70%、21.73%~55.59%、12.79%~44.23%;施用15000 kg·hm-2时,玉米抽雄期光合参数表现较为突出;施用11250 kg·hm-2时玉米根系发育最好,鲜根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直径、根体积较CK分别增长115.80%、103.78%、104.06%、4.63%、101.83%;增施粪肥对玉米农艺性状有显著性作用,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较对照分别增加20.03%~30.00%、14.63%~31.49%、28.16%~50.74%、62.57%~72.28%,秃尖长较CK降低39.88%~53.99%;施用11250 kg·hm-2时,行粒数、穗长、穗粗及秃尖长表现最好;施用奶牛粪肥显著增加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各施粪肥处理穗粒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产量为11878.95~18897.90 kg·hm-2,较CK增产63.85%~160.67%,经济效益增加166.53%~401.90%;沙地玉米田有必要通过补充适宜的有机质用于改善土壤的同时促进玉米产量的提升,从综合施肥成本和效益来看,在宁夏沙地玉米增施11250 kg·hm-2的奶牛粪肥即可有效消纳养殖粪污,还可促进当地玉米的优质高效生产。

    • 集散地蔬菜废弃物养分特征分析——以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为例

      2021(4):250-25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56

      摘要 (110) HTML (51) PDF 5.25 M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集散地是蔬菜废弃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目前大多数蔬菜废弃物养分调查主要集中在大田上,对集散地蔬菜废弃物养分特征的调查较少。以武汉市白沙洲蔬菜批发市场为例,调查8种叶菜类蔬菜、10种茄果类蔬菜、12种块茎类蔬菜的废弃物养分特征,并与大田、混合来源的废弃物养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其作为堆肥原料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集散地蔬菜废弃物为高含水量(84.84%~92.57%)、低碳氮比(11.61~23.27)的富氮原料,且有机质含量高(557.02~632.56 g·kg-1)、养分含量高(5.34%~8.97%)、弱酸性(pH为4.86~5.33)。不同类蔬菜废弃物之间养分特征差异较大,碳氮比、半纤维素含量为叶菜类<茄果类<块茎类,氮磷钾养分则为叶菜类>茄果类>块茎类。与大田或混合来源的蔬菜废弃物相比,集散地蔬菜废弃物半纤维素含量更高,pH及纤维素含量则较低。总之,集散地蔬菜废弃物是一种合适的堆肥原料,但水分过高,在原料配比中应注意水分的调节。

    • 生物菌肥对青钱柳根构型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2021(4):258-26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180

      摘要 (115) HTML (134) PDF 24.87 M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钱柳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之一,研究生物菌肥对其生长、根系构型和根系性状的影响,可为立地困难的青钱柳人工林的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试验用生物菌肥包括2种解鳞菌即巨大芽孢杆菌M(Bacillus megaterium)和荧光假单胞菌F(Pseudomonas fluorescens)、2种固氮菌即褐球固氮菌C(Azotobacter chroococcum)和巴西固氮螺菌B(Azospirillum brasilence),菌肥处理材料包括青钱柳大田苗和盆栽苗处理。其中,大田苗设3个处理:2种解磷菌和2种固氮菌分别等量混和(MF、CB)和对照处理(CK);盆栽苗(大田土添加有机质)设6个处理,分别为2个单菌(M、C)、3个混和菌(各菌种等量混和MF、CB和MFCB)和对照处理(CK)。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构建青钱柳的根系形态,比较分析根系分布范围和根系性状。研究发现,1)施用生物菌肥的处理显著提高了青钱柳苗高、地径的相对生长率和土壤养分。大田试验中,MF处理促进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效果最好,MF是CK处理的2.37和1.69倍;盆栽试验中,MF处理促进苗高生长效果最好,是CK处理的1.18倍,CB处理促进地径生长效果最好,是CK处理的1.16倍。大田试验中,CB的土壤无机氮含量是CK处理的1.49倍,MF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是CK处理的1.71倍;盆栽试验中,CB的土壤无机氮含量是CK处理的1.72倍,MFCB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是CK处理的2.13倍。2)生物菌肥可显著提高大田植株根系水平分布与生物量。CB和MF处理的根系水平分布分别是CK的2.00和1.79倍;细根生物量CB是CK处理的1.73倍。3)生物菌肥显著影响了盆栽植株根系性状:CB处理的根系3D扫描点云数(73.2×103)显著大于CK(49.7×103);M、C和CB处理的细根表面积、体积显著高于CK,其中CB处理最大,分别是CK的1.56和2.06倍;菌肥处理(除M、MF和MFCB)的根系生物量均显著大于CK(P<0.05),其中CB处理最大。综合分析表明,无论是大田还是盆栽苗,生物菌肥可改善苗高、地径的相对生长率、土壤养分和根系性状,且固氮菌混和处理(CB)的改善效果最好。由此可见,合理施用生物菌肥可通过改善青钱柳根系性状来促进植株生长。

    • 土壤修复菌剂在设施番茄上的应用效果

      2021(4):267-27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479

      摘要 (118) HTML (68) PDF 4.05 M (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番茄产业稳定高效的发展,设施番茄土壤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在试验小区内施用土壤修复菌剂进行试验,对不同处理下设施番茄的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以及番茄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土壤修复菌剂可以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还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土壤修复菌剂的土壤pH、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0.2%~4.6%、1.2%~5.1%、4.2%~11.8%、6.9%~23.8%、5.4%~7.9%和3.1%~7.7%;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也有明显的增加,真菌数量显著降低。由此可见,施用土壤修复菌剂,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 不同药剂处理对番茄连作培养基质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21(4):273-28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40

      摘要 (115) HTML (49) PDF 8.60 M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连作基质微生物群落对不同消毒药剂的响应,设置6个处理,即施入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T1)、恶霉灵+氯溴异氰尿酸(T2)、恶霉灵+乙酸铜(T3)、2.2%酒精(T4)、甲醛(T5)5种药剂消毒组合,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依托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基质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药剂消毒后基质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下降,与CK相比,T4处理显著降低了细菌OTU序列、丰富度指数(Chao 1和Ace指数)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T3~T5处理显著降低真菌OTU序列(40.87%~47.49%),Chao 1指数(40.58%~46.58%)和Ace指数(41.16%~46.51%)。不同药剂施入影响群落结构及组成,其中绿弯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相对丰度达到10%以上,与CK相比,T5处理后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提高,厚壁菌门中的耐受性细菌芽孢杆菌科相对丰度降幅较小,子囊菌门中的曲霉科相对丰度提高29.14%,表现为T4>T5>T3>T2>CK>T1。本研究表明,不同药剂消毒改变了连作基质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降低菌群多样性,且甲醛处理后最为明显。

    • 基于同位素标记和连续提取法研究磷基材料对土壤铅的钝化行为

      2021(4):283-28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72

      摘要 (114) HTML (47) PDF 4.26 M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同位素标记手段,并结合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贝壳粉、磷酸氢二铵、羟基磷灰石以及这3种磷基材料的复合钝化剂对土壤Pb的钝化行为及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土壤中所有Pb形态都可被外加的富集206Pb同位素标记,但其中残渣态Pb较难与富集同位素交换,表明残渣态Pb在土壤中稳定性较强。添加磷基钝化剂(除羟基磷灰石外)后,土壤pH值均显著提高(P<0.05)。所有钝化剂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升高(P<0.05)。通过对206Pb的监测,发现磷基钝化剂对水溶态(磷酸氢二铵除外)、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均有显著的钝化作用(P<0.05),其中复合钝化剂和磷酸氢二铵对可交换态Pb的钝化率可分别达到93.3%和89.7%,且磷基钝化剂可导致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中Pb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通过Visual MINTEQ模型计算表明,复合钝化剂和磷酸氢二铵可通过产生氯磷酸盐等4种铅磷酸盐而有效降低土壤Pb2+的活度,达到钝化的效果。

    • 不同形态氮肥对苗期玉米镉富集的影响

      2021(4):289-29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20

      摘要 (108) HTML (98) PDF 13.15 M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形态氮肥对苗期玉米生长及富集镉(Cd)的影响,采用室内水培试验,在重金属Cd处理下,分别施加4和8 mmol/L N含量的硝态(NO3-)、铵态(NH4+)、酰胺态(尿素)氮肥培养12 d后,比较不同施氮处理下玉米的生长状况和吸收富集Cd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添加重金属Cd的全营养液培养处理相比,添加重金属Cd会显著抑制玉米的生长发育。在Cd胁迫下,施加氮肥会显著促进苗期玉米生长和对Cd的吸收富集,其中,与其他处理相比,施加NO3-氮肥处理下玉米对Cd富集系数最大可达204.0,是CK处理的164.5倍;施加NH4+氮肥处理下玉米对Cd的富集系数在3.36~9.51之间,促进吸收不明显,但此时的转运系数为0.19~0.21,是CK的3.8~4.2倍;施加尿素处理对玉米富集Cd的促进效果均介于NO3-和NH4+处理之间。施氮水平的改变对玉米富集Cd的促进效果影响不显著。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权衡玉米经济产量与重金属富集两大指标,通过选择施加不同形态氮肥来调控玉米对重金属的吸收,找到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硫磺粉和皂素废水两种土壤酸性改良法对蓝莓幼苗定植影响的对比研究

      2021(4):295-30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52

      摘要 (118) HTML (60) PDF 4.90 M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酸性改良不到位是蓝莓定植死亡率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薯蓣皂素提取行业的废弃物资源-强酸性皂素废水为原料,建立了液体土壤酸性改良方法,并与传统的硫磺粉改良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调控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影响蓝莓幼苗存活的关键因素。稀释废水、稀硫酸和10 g硫磺粉处理组可以准确稳定地调控土壤pH在5.5左右,127 d试验周期结束时,3组蓝莓幼苗存活率均为100%,而5、30、50、100 g硫磺粉改良组的土壤pH变化幅度过大,幼苗存活率均为0%。土壤pH适合时,硫磺粉处理组的幼苗生长情况优于稀释废水组和稀硫酸组。10 g硫磺粉处理组的生物量、根体积、根长、株高、叶数、分枝数指标约为稀释废水组和稀硫酸组的两倍。3组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小。总之,土壤pH是影响蓝莓定植存活的关键因素,而硫磺粉可能对蓝莓具有显著的营养作用。

    • 添加碳酸盐岩对好氧堆肥发酵过程、养分和腐熟度的影响

      2021(4):301-30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82

      摘要 (130) HTML (109) PDF 5.11 M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农用矿物“西班牙河”碳酸盐岩作为堆肥添加剂对堆肥发酵效果的影响,以动物源堆肥(猪粪堆肥)和植物源堆肥(包菜堆肥)为例,研究碳酸盐岩对堆肥发酵过程(堆肥温度、有机碳动态、全氮动态、碳氮损失)、堆肥产品养分(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全镁)和腐熟度(电导率、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添加碳酸盐岩对照和添加碳酸盐岩两个处理。结果表明:猪粪堆肥中,与对照相比,添加碳酸盐岩处理堆肥整个发酵阶段平均温度、碳损失、氮损失、全磷、全钙、全镁、种子发芽指数分别提高了 2.0%、16.1%、56.2%、16.5%、189.8%、26.6%、5.3%,全氮、全钾、电导率分别降低了 18.9%、14.2%、27.3%。类似的,添加碳酸盐岩后,包菜废弃物堆肥整个发酵阶段平均温度、碳损失、氮损失、全磷、全钙、全镁、种子发芽指数分别提高了 0.7%、21.1%、169.1%、186.6%、164.0%、148.7%、6.3%,全氮、全钾、电导率分别降低了 26.4%、18.5%、38.3%。因此,碳酸盐岩一方面促进了堆肥发酵,提高堆肥安全性及磷、钙、镁含量,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碳、氮、钾损失。

    • 煤矸石生态基质的制备配方及其肥力特征研究

      2021(4):308-31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12

      摘要 (148) HTML (54) PDF 7.17 M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而制备生态基质是消纳煤矸石储量的重要途径。以煤矸石为原料,搭配不同有机原料,经过混合堆制后得到不同理化性质的生态基质。采用 3 因素 4 水平正交试验,研究煤矸石粉碎粒径(A)、煤矸石含量(B)及添加堆肥种类(C)对生态基质产品的肥力影响,并采用高羊茅盆栽试验进行验证。通过测定生态基质理化性质及植物生长的 12 个肥力相关特征指标,并对其进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检验各配方间的差异显著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质营养组成方面,煤矸石粒径、煤矸石含量以及堆肥种类均显著影响(P<0.05)其养分含量。综合考虑有机质、总氮、总磷指标以及经济原则,认为 C4A2B2(40% 污泥堆肥搭配 60% 大粒径煤矸石)方案,在3项指标上都达到了较优水平。煤矸石粒径越小,越利于养分释放;煤矸石含量越高,养分含量就越少;污泥堆肥营养物质丰富,加入基质中,能提高基质养分含量,但是添加污泥同时会增大基质中重金属总量。(2)基质粒径组成中,粘粒含量受煤矸石粒径、堆肥种类显著影响(P<0.01);砂粒和粉粒含量则只受堆肥种类显著影响(P<0.05)。粘粒含量最高的最优选方案为 C4A3B4(20% 污泥堆肥搭配 80%中粒径煤矸石),而砂粒含量最高的最优选配方为 C1A3B4(20% 植物堆肥搭配 80% 中粒径煤矸石)。煤矸石粒径越小,基质粘粒含量越高;污泥堆肥能显著提高基质粘粒百分比,有利于保水保肥;植物堆肥则能提高砂粒占比,有利于透水透气。(3)植物生长方面,高羊茅发芽率及地上生物量积累随基质中煤矸石占比的增加而下降,或与煤矸石重金属含量高但营养元素少有关。然而,地上、地下生物量都受添加堆肥种类显著影响(P<0.01)。根据各组生态基质栽培的高羊茅生长表现,认为使用配方 B1C1A1(50% 植物堆肥搭配 50% 极大粒径煤矸石)能达到最大的发芽率,而使用配方 B2C1A1(40% 植物堆肥搭配 60% 极大粒径堆肥)则在总生物量积累上能达到最优。添加植物堆肥的基质对高羊茅的总生物量积累最有利。

    • >技术应用
    • 塔里木盆地北缘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光谱估测

      2021(4):318-32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184

      摘要 (98) HTML (54) PDF 7.40 M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了解土壤有机质的状况及动态变化,为指导干旱区绿洲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采集的80个土壤样品,测定有机质含量和光谱反射率。在原始反射率R的基础上,进行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R′、倒数对数lg(1/R)、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lg(1/R)]′以及去除包络线C(R)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光谱数据与土壤有机质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选取568、578、803、806、845、955 nm等敏感波段构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反射率呈负相关,有机质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2)光谱变换处理可有效提升光谱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敏感性,其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654(P<0.001)。(3)比较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3种建模方法发现,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精度较高,稳定性更好,且以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lg(1/R)]′为自变量的模型最优,决定系数为0.864,均方根误差为1.86,这表明[lg(1/R)]′-BPNN模型相较于其它模型可以更为准确地预测荒漠区土壤有机质含量。

    • >专题综述
    • 中红外光谱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研究进展

      2021(4):327-33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719

      摘要 (116) HTML (225) PDF 6.30 M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红外光谱波段(2.5 ~ 25 μm)对土壤有机质内部分子振动高度敏感,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是土壤学科新兴的研究方向和热点。文章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全面总结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红外光谱估测方法的发展和应用,简述了中红外光谱响应与土壤有机质分子结构的相关性研究,对比分析了室内台式、手持式和机载中红外光谱设备估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优势和局限性,比较分析了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 - 近红外光谱及其光谱组合估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模型精度和稳定性,总结分析了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建模方法研究进展,以及土样制备、光谱数学变换、敏感波段选择等前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精度的影响研究,最后提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红外光谱估测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工作提供参考。

    • 逆境条件下硅肥调控效应研究进展

      2021(4):337-34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194

      摘要 (148) HTML (46) PDF 5.82 M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硅(Si)元素被认为是N、P、K之后的第四大元素。硅肥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环境的改善。为了给硅肥利用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了逆境条件下硅肥对低温胁迫的调控作用、对植株病害的防效、对水分胁迫的调控作用以及对重金属胁迫的缓解效应。综合现有研究结果,认为增施硅肥具有提高植株的耐盐胁迫、耐重金属胁迫、抗低温、抗病害等能力。此外,不同硅肥的调控效果不同,而且配施其他肥料或者农艺措施等效果更佳。最后,对今后硅肥利用研究方面提出一些建议:(1)加强硅肥的相关机理研究,如硅是如何改善土壤微环境的,纳米硅材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积累及其对植物抗逆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2)开展硅肥与非常规水资源安全利用的耦合研究,如何利用硅肥的特性来解决微咸水灌溉和再生水灌溉及其二者耦合灌溉的问题;(3)加强硅肥的提质效应研究。

    • >分析测试
    • 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有效硫含量

      2021(4):347-35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28

      摘要 (127) HTML (49) PDF 4.82 M (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pH 4.5~8.0范围内的土壤为分析对象,建立离子色谱测定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0.01∶0.01(mol/L)CaCl2-KH2PO4浸提剂提取土壤有效硫,提取液经离子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采用的离子色谱条件能有效分离土壤有效硫和干扰组分,定量方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达0.9997,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n=6)小于5%,3个浓度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88%~105%,回收率的RSD小于5%。使用该方法测定了4份土壤质控样品有效硫含量,测试结果与标示值一致。本工作建立的测定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分析方法前处理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利用 DMA-80 直接测汞仪测定植物样品中总汞含量

      2021(4):354-35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87

      摘要 (137) HTML (48) PDF 2.82 M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采用 DMA-80 直接测汞仪测定植物样品中汞含量的方法,配制了 3 种不同汞浓度系列的标准曲线,汞总量分别是 0 ~ 2、0 ~ 15 和 25 ~ 1023 ng。结果表明:仪器信号值与汞总量之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同一样品进样 6 组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7%。根据仪器多次测定空白数据结果,按照称样量 0.1 g 计算,方法最小检出量为 0.169 ng/g;对不同样品添加同一质量的汞,每组 6 次重复,加标回收率为 99.3% ~ 102.2%,选取大米粉和柑橘叶两种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测试,每个样品平行测定 6 次,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 7.0%,测定值与标准物质的标准参考值相符。利用 DMA-80 测汞仪测定植物样品中汞含量,无需前处理消煮,直接将样品送入仪器中,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等优点,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要求,可用于批量植物样品中汞含量的快速测定分析。

    • 矿物源腐植酸肥料中可溶性腐植酸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2021(4):358-36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76

      摘要 (110) HTML (133) PDF 3.52 M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矿物源腐植酸肥料中可溶性腐植酸含量,讨论在检测过程中样品的称取质量、离心条件、重铬酸钾浓度以及氧化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方法验证,计算出方法检出限为4.27%,相对标准偏差为2.1%~11.6%,加标回收率为95%~106%。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土壤与肥料》招聘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