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宁夏中部压砂区表层土壤离子分布及盐分类型预测

      2021(5):1-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22

      摘要 (265) HTML (104) PDF 22.17 M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宁夏环香山压砂区盐碱地表层土壤离子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及盐分类型,研究选取覆盖状况、地面倾角和海拔3 个因素,对0 ~ 20 cm 表层土壤离子分布、盐分存在形式及钠吸附比(SA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状况对土壤表层离子含量有显著影响,地面倾角对HCO3- 影响显著,海拔对Mg2+ 有显著影响,裸地Ca2+、Mg2+、K+、Na+、Cl- 和SO42- 含量依次比压砂地高0% ~ 284.21%、100% ~ 130.53%、33.33% ~ 48.94%、18.01% ~ 182.26%、111.94% ~ 468.72% 和102.74% ~ 118.82%,而CO32-、HCO3- 含量压砂覆盖比裸地分别高77.08% ~ 400% 和24.52% ~ 48.09%;(2)阳离子之间除K+ 与Ca2+、Mg2+ 具有显著正相关外其余都极显著正相关,阴离子Cl- 和SO42-,CO32- 和HCO3- 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余都呈负相关或不显著正相关,阳离子与Cl- 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42- 除K+ 外其余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阳离子与CO32- 和HCO3- 呈负相关或不显著正相关;(3)该区域表层土壤盐分主要以NaCl、KCl、CaCl2、MgCl2、CaSO4、MgSO4 和Na2SO4 的形式存在,按照摩尔量计,盐分含量排序为:Na+ 盐>Mg2+ 盐>Ca2+ 盐>K+ 盐;(4)覆盖状况对土壤表层SAR 影响显著,地面倾角随海拔变化对土壤SAR 没有显著影响,压砂地SAR 为3.99(mol/kg)0.5,裸地为10.73(mol/kg)0.5。宁夏环香山压砂区0 ~ 20 cm 埋深土壤离子分布主要受到覆盖状况和地面倾角的影响,除K+ 外,其他离子受海拔的影响不明显,盐分主要是Na+盐,其次是Mg2+ 盐,K+ 盐含量最少。

    • 星载高分五号高光谱耕地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 估测——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区为例

      2021(5):10-2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95

      摘要 (190) HTML (91) PDF 27.66 M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评价国产星载高分五号(GF-5)高光谱影像估测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潜力,以及不同土壤类型对SOM 含量光谱估测精度的影响,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区为研究对象,获取了覆盖研究区域的GF-5高光谱影像和188 个土壤样本。对提取的样点GF-5 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了反射率倒数、对数、一阶微分等9 种光谱数学变换,并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了SOM 含量的光谱敏感波段。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线性统计建模方法,对研究区域全部土壤类型以及草甸土、沼泽土、黑土等主要土壤类型,分别构建了光谱全波段和敏感波段的SOM 含量估测模型,并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基于GF-5 光谱数据的研究区域全部土壤类型的SOM含量估测精度不理想,最优模型精度决定系数(R2)为0.265,均方根误差(RMSE)为4.647%,相对分析误差(RPD)为1.135;不同类型土壤在SOM 含量光谱估测精度差异较大,草甸土和沼泽土的SOM 含量估测精度不高,但黑土的SOM 含量估测精度较高,其中全波段光谱反射率对数一阶微分(LnR)′的SOM 含量估测精度最高,R2=0.729,RMSE=1.065%,RPD=1.850,SOM 含量估测模型可用。按照不同土壤类型构建SOM 含量估测模型可以进一步挖掘GF-5 高光谱遥感估测SOM 含量的潜力。

    • 光伏电站内不同植被下土壤C、N、P 化学计量特征

      2021(5):21-2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17

      摘要 (167) HTML (92) PDF 5.02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部地区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会对土壤和植被产生一定破坏,造成局地风沙危害。以光伏电站内樟子松、苜蓿和黄芪样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进行研究,为光伏电站内植被恢复模式选择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的大小顺序为SOC>TN>TP。相同植被间,黄芪地表层土壤的SOC 含量显著高于底层,苜蓿地则是下层显著高于表层;不同植被间,只有黄芪地表层土壤SOC 含量显著高于苜蓿地,下层土壤SOC 则是苜蓿地显著高于黄芪地,其余样地间土壤SOC、TN 和TP 差异均不显著。整个研究区C、N、P 化学计量比的大小顺序为C∶P>C∶N>N∶P。0 ~ 20 cm表层土壤均是黄芪地C∶N、C∶P 和N∶P 大于樟子松地和苜蓿地(差异不显著),而20 ~ 40 cm 土层则是苜蓿地C∶N、C∶P 和N∶P 最大(只有苜蓿地和黄芪地间的C∶P 差异显著);不同土层间只有黄芪地的表层土C∶N 显著高于底层土。土壤SOC、TN、TP、C∶N 和N∶P 含量均为弱变异,只有C∶P 为中等变异。土壤SOC 与C∶N 和C∶P,C∶N 与C∶P,N∶P 与TN 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区土壤的C∶P 为12.79,远低于中国陆地土壤C∶P 平均值,表明光伏电站土壤N 素缺乏,C 偏低,N 为养分限制因子。

    • 中国三大薯区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2021(5):27-3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09

      摘要 (225) HTML (112) PDF 4.73 M (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客观评价薯区农田土壤肥力是甘薯合理施肥的依据。以长江中下游薯区、北方薯区和南方薯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2009 ~ 2015 年采集的1245 个表层土壤样品肥力指标,采用传统统计法和改进后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3 大薯区表层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北方薯区土壤pH 接近中性,河北和河南土壤pH 偏碱,安徽和山东土壤pH 偏酸;长江中下游薯区和南方薯区土壤整体偏酸,其中湖南、江西和浙江薯区土壤pH 已接近于4.5,酸化较为严重。(2)南方薯区土壤有机质含量(16.9 ~ 21.9 g/kg)处于较丰富水平,长江中下游薯区(10.5 ~ 21.1 g/kg)次之,北方薯区(8.45 ~ 21.1 g/kg)相对较低,其中河北和山东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 g/kg,处于缺乏水平。(3)对于土壤碱解氮含量,长江中下游薯区(96.8 ~ 185.1 mg/kg)和南方薯区(113.0 ~ 135.0 mg/kg)整体处于较丰富水平,而北方薯区(56.5 ~ 97.8 mg/kg)整体适量,其中河北和山西两省土壤碱解氮含量低于60 mg/kg,处于缺乏水平;(4)中国3 大薯区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处于较丰富水平,长江中下游薯区(8.89 ~ 31.0 mg/kg)和北方薯区(9.61 ~ 24.3 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较丰富水平,南方薯区(14.8 ~ 40.7 mg/kg)处于丰富水平;(5)中国3 大薯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整体处于适量水平,长江中下游薯区(84.79 ~ 125.0 mg/kg)和北方薯区(75.2 ~ 170.4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较丰富水平,南方薯区(57.0 ~ 117.0 mg/kg)处于适量水平,其中广东土壤速效钾含量最低,为57.0 mg/kg,陕西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170.4 mg/kg;(6)中国3 大薯区的土壤内梅罗指数均低于1.8,属于三级水平,土壤肥力质量水平一般,南方薯区土壤肥力质量相对较高。上述基于传统统计方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地评价了中国薯区土壤肥力状况,为有针对性地指导我国甘薯施肥提供了参考。

    • 甘肃中部灌区春小麦土壤氮磷钾 养分丰缺指标及施肥指标研究

      2021(5):34-4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75

      摘要 (196) HTML (94) PDF 6.31 M (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甘肃中部引黄灌区及井灌区连续多年多点对春小麦氮磷钾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建立本地灌区春小麦土壤有效养分与缺素区相对产量及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之间的函数模型,确定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指标。结果表明:现阶段当地灌区小麦相对产量< 50%(极低)、50% ~ 60%(低)、60% ~ 70%(较低)、70% ~ 80%(中)、80% ~ 90%(较高)、>90%(高)6 个肥力等级的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划分为全氮<0.35、0.35 ~ 0.5、0.5 ~ 0.8、0.8 ~ 1.3、1.3 ~ 2.0、>2.0 g/kg;有效磷(P)<5、5 ~ 10、10 ~ 15、15 ~ 25、25 ~ 45、>45 mg/kg;速效钾(K)<65、65 ~ 90、90 ~ 130、130 ~ 185、185 ~ 265、>265mg/kg。在正常年份降水及灌溉条件下,对应推荐施N 量分别为>285、255 ~ 285、235 ~ 255、200 ~ 235、170 ~ 200、<170 kg/hm2, 施P2O5 量分别为>140、110 ~ 140、95 ~ 110、85 ~ 95、65 ~ 85、<65 kg/hm2; 施K2O 量分别为>70、65 ~ 70、45 ~ 65、35 ~ 45、25 ~ 35、<25 kg/hm2。试验研究表明,当地灌区土壤氮素养分仍处于低水平;磷素养分处于中等水平;而钾素养分与以往相比有所下降,但依然处于中等较丰富水平。生产中春小麦应当合理增施氮肥,适度施用磷肥,适当增施钾肥。

    •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西南地区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2021(5):42-5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59

      摘要 (179) HTML (94) PDF 8.10 M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西南地区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文献计量法对西南地区4 省(区)茶园土壤进行研究,从整体和局部尺度分析了茶园土壤养分在不同空间、海拔、降水、土壤类型差异下的分布状况及特征。结果表明,西南茶区整体表现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丰富,磷素不足;海拔及降水是西南茶区土壤养分的控制和驱动因子。从典则判别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程度来看,贵州和四川较为相似,西藏和云南分异明显。不同土壤类型中,棕壤养分指标均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黄棕壤总磷含量偏低;黄壤有效磷、全磷缺乏;砖红壤及红壤土壤酸化明显,有效磷、速效钾、全磷缺乏。不同地区间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养分达标率:西藏> 贵州> 云南> 四川。西南地区茶园土壤磷素的缺乏,已成为西南茶区发展的限制性养分因子。

    • 不同形态氮肥对棉花15N 回收率和产量的影响

      2021(5):53-5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93

      摘要 (189) HTML (109) PDF 3.93 M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保证土壤水分含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在等量施氮条件下,研究尿素、硫酸铵、硝酸钙3 种氮肥在播前、蕾期、初花期施用对棉花15N 回收率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棉花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3 个施肥时期单施尿素、硫酸铵籽棉产量显著优于单施硝酸钙,分别高15.3%、14.0%。不同种类氮肥组合硫酸铵+ 尿素+ 硝酸钙、硫酸铵+ 硝酸钙+ 硝酸钙籽棉产量最高,分别比单施尿素高10.5%、9.0%。基肥15N 回收率28.8% ~ 32.2%,硫酸铵> 尿素> 硝酸钙,蕾期追肥15N 回收率57.2% ~ 73.2%,硝酸钙> 尿素> 硫酸铵,初花期追肥15N 回收率71.8% ~ 82.7%,硝酸钙> 硫酸铵> 尿素。本试验条件下,硫酸铵基施,蕾期施用尿素或硝酸钙,初花期施用硝酸钙,增加了单株成铃数,获得了较高的籽棉产量和氮肥回收率。

    • 荔枝滴施钾氮肥适宜比例及不同方式施肥效果的比较

      2021(5):58-6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27

      摘要 (202) HTML (136) PDF 6.49 M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了2013 ~ 2018 年以不同比例滴施钾氮肥(K2O/N 0.6 ~ 1.2, 分别简写为滴施NK0.6、NK0.8、NK1.0 和NK1.2)及以不同方式施用等量氮磷钾肥(包括氮钾肥滴施而磷肥土施、氮磷钾肥均滴施及氮磷钾肥均土施,K2O/N 均为1.0)对砖红壤中荔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 和2017 年分别受到强台风及控梢不当的影响,剔除这两年产量数据后,其他3 年以滴施NK1.0 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且稳产性最好。降低或提高钾氮肥滴施比例均降低产量,而且稳产性变差;果实颜色以滴施NK0.8 处理最为鲜亮;随滴施钾氮肥比例提高,果实糖酸比、总游离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γ- 氨基丁酸含量下降,果皮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或先降低后提高;荔枝叶斑病发病率呈现随滴施钾氮肥比例提高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以滴施NK1.0 处理的叶斑病发病率最低;处理间的虫害发生则缺乏规律。整体而言,钾氮肥滴施比例对荔枝果实品质、风味和病害发生的影响大于施肥方式的影响。推荐在质地为粘土的砖红壤,以1∶1 的比例滴施钾氮肥,配合滴施钙、镁和硼肥及土施磷肥,可获得最高产量且稳产性最好,果实品质、风味和耐贮性也较好。

    • 施氮水平对油菜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2021(5):67-7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94

      摘要 (166) HTML (93) PDF 5.16 M (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湘油15 为材料,应用15N 示踪技术,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两个施氮水平,通过比较研究油菜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角果发育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和分配以及15N 丰度,以揭示油菜生育后期根系对氮肥的吸收特性和氮素的再分配规律,为油菜高效氮肥管理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油菜发育后期,根的氮素累积量变化不大,茎的氮素累积量的变化呈现单峰模式,在盛花期达到最大值。叶片氮素积累量从初花期到终花期显著下降;角果粒氮素积累量呈S 形曲线,终花期之前缓慢增加,终花期至结果发育期快速增加,其后略有增加;茎秆中氮素积累量从盛花期开始缓慢降低;角果皮在终花期积累至最高,其后逐渐下降;角果果瓣在终花期后略有降低,但变幅不大。在低施氮水平(T1 处理)下,油菜生育后期有61.98% 的氮素来自土壤,38.02% 的来自肥料,所有器官中氮素来源于土壤中的比例高于来自肥料中的比例;在高施氮水平(T2 处理)下,油菜生育后期总积累的氮素来自肥料氮的比例为52.69%,高于来自土壤的比例(47.31%),其中角果粒和茎秆中积累的氮素来自肥料的比例显著高于来自土壤的比例,根、角果皮和角果果瓣中积累的氮素来自肥料和土壤的比例相接近。油菜生育后期对氮素仍然有较大的需求量,也具有较强的氮素吸收与累积能力。

    • 秸秆还田下化肥减施对苏北地区水稻产量 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2021(5):74-8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98

      摘要 (178) HTML (98) PDF 7.02 M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究秸秆还田后化肥减施的响应机制,为苏北地区水稻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当地常规施肥(T1,氮肥的基肥、分蘖肥、穗肥质量比为7∶2∶1)、不同类型肥料减量20%(T2、T3 和T4,氮肥的基肥、分蘖肥、穗肥质量比为5∶3∶2)和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水稻生长、产量、品质、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苏北地区稻麦轮作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下水稻分蘖盛期T1 处理群体茎蘖数量(486.2×104 个·hm-2)最高,且更有利于花前干物质的积累,积累率达到68%。化肥减施20% 下,T4 处理的群体茎蘖数最低,但是其成穗率最高,为86.4%,显著高于T1 处理;T2、T3 和T4 处理的花前干物质积累量、总积累量和花后积累率与T1相比均无显著差异,T4 处理更有利于花前干物质的转运,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高达42.7% 以上。在产量构成方面,T2、T3 和T4 处理实际产量均有所增加,T4 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T1 和T2 处理12.6% 和11.2%,其主要原因在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的提高。从水稻品质来看,CK 显著降低了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T4 处理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T1 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各施肥处理间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成熟期各处理水稻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在籽粒部分占比达到60% 以上,T3 处理氮素积累量表现为最高,T2 和T4 处理的籽粒和茎叶氮素积累量相较T1 处理均无显著差异。T2、T3 和T4 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均高于T1,T4 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高于T1、T2 和T3。收获后T1 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量最高,化肥减施20% 会减少田间氮素养分残留量。总体而言,苏北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中,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化肥减施20%(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质量比为5∶3∶2),不会影响当季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且50% 水溶性有机硅缓释肥配施50% 氮肥有助于增产,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减少稻田养分残留。

    • 双季稻秸秆还田下减施钾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021(5):83-8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49

      摘要 (152) HTML (95) PDF 4.12 M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明秸秆还田和减施钾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双季稻稻作区秸秆还田和钾肥的合理运用提供理论依据,2018 ~ 2019 年在江西进行了2 年试验,早稻和晚稻均按不同施钾量设6 个处理。秸秆还田结合减施钾肥,对植株的生长性状影响不明显;减施钾肥,水稻穗数、粒数略有下降,在生产上减少10% 到30% 的施钾量,对水稻实际产量无明显影响。减施钾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秸秆和籽粒中全氮、全钾的含量,而对全磷含量影响不大,植株的吸钾量有所减少,但钾素稻谷生产效率和农学钾素利用效率有增加的趋势。

    • 化肥减量条件下水溶性追肥比例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2021(5):89-9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95

      摘要 (180) HTML (93) PDF 4.26 M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烤烟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2018 年在安徽皖南进行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对照)处理,在氮肥减少13%,磷肥和钾肥各减少30% 条件下水溶性肥料追肥比例分别为50%、60%、70%、80%,共6 个处理,3 次重复,分析其对烤烟氮磷钾的吸收利用、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追肥比例为50% ~ 60% 时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对照;随追肥比例的提高,叶部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呈降低趋势。(2)随追肥比例的提高,氮、钾的吸收量呈降低趋势。(3)追肥比例为50% 时烟株的氮、磷、钾利用率比常规对照分别提高6.3、3.4、25.3 个百分点;随着追肥比例的提高,氮、钾利用率呈降低趋势。(4)水溶性肥料追肥各处理烟叶的产量、产值和感官质量与常规对照相比总体无明显差异。氮肥、磷肥和钾肥适当减量的情况下,采用水溶性肥料追肥,追肥比例为50% 左右时,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根系生长和烟株干物质积累,且烟叶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

    •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2021(5):95-10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03

      摘要 (176) HTML (90) PDF 6.49 M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有机酸和氨基酸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为油菜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盆栽试验设置5 个化肥有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分析油菜根系和地上部的干重及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和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油菜根系分泌有机酸以丙二酸、乙酸和柠檬酸为主,其中丙二酸和乙酸受施肥影响最为显著,有机肥配施显著降低二者分泌量。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配施显著减少了油菜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并不同程度降低了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化肥有机肥配施比例为1∶3 时有机酸总量降低最明显,但生物量与单施化肥无明显差异。油菜根系分泌氨基酸以谷氨酸和γ- 氨基丁酸为主,不同配施比例对油菜根系分泌35 种氨基酸种类的影响不大,但对氨基酸分泌总量影响显著。随有机肥配比的增加,氨基酸总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根系干重与有机酸分泌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氨基酸分泌总量无关,后者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细菌数量显著相关。油菜根系分泌有机酸和氨基酸所起的生态作用可能不同,前者可能是植物受到养分胁迫时的应激反应,后者可能是为了增强土壤活性。化肥有机肥1∶3 配比为油菜生长提供最均衡养分,为油菜施肥管理提供参考。

    • 中药渣有机肥耦合高效水溶肥改良 不同肥力设施番茄土壤效果

      2021(5):103-11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15

      摘要 (151) HTML (116) PDF 7.02 M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常规施肥(CK)、中药渣有机肥(OF)和中药渣有机肥耦合高效水溶肥减肥30%(HOF)3 种处理

    • 蚯蚓粪替代泥炭的栽培基质特性及对绿萝和 吊兰花卉生长的影响

      2021(5):112-11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16

      摘要 (197) HTML (88) PDF 5.00 M (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蚯蚓粪作为泥炭的替代材料,研究了不同蚯蚓粪替代比例(0%、25%、50%、75% 和100%)对栽

    • 生物有机肥添加量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2021(5):119-12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151

      摘要 (168) HTML (94) PDF 4.97 M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番茄品种“合作906”为试验材料,将砻糠灰、草炭、蛭石按照体积比5∶3∶2 混配作为栽培基质,以不

    • 在灌水定额下设施黄瓜肥水高效耦合技术研究

      2021(5):126-13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23

      摘要 (149) HTML (94) PDF 5.04 M (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设施黄瓜常规滴灌水量为定额,设置5 种不同的滴施肥量[T1(CK)、T2、T3、T4 和T5],建立5 种

    • 施用功能微生物菌剂对重度盐碱地向日葵 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021(5):133-13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93

      摘要 (166) HTML (94) PDF 5.36 M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明确功能微生物菌剂对重度盐碱土壤向日葵农艺性状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

    • 阿氏芽孢杆菌MB35-5 解硅能力及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2021(5):140-14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00

      摘要 (148) HTML (100) PDF 2.78 M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阿氏芽孢杆菌MB35-5 对硅酸盐矿物的解硅能力和田间应用对甜菜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

    • 新型复合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2021(5):144-14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01

      摘要 (153) HTML (98) PDF 4.46 M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试验以菌糠、硫磺和腐植酸为改良基质,将黑木耳菌糠+ 硫磺+ 腐植酸不同用量组合与盐碱土混合,以

    • 骨炭的土壤改良培肥和小萝卜增产提质效应研究

      2021(5):150-15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64

      摘要 (147) HTML (106) PDF 4.33 M (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施骨炭、150、300、450、600 kg·hm-2 骨炭5 个处理对土壤养分

    • 不同改良措施对甘肃邓马营湖盐碱区 农田土壤水溶性离子的影响

      2021(5):156-16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83

      摘要 (151) HTML (107) PDF 4.95 M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甘肃省武威市邓马营湖盐碱区农田土壤盐渍化现象日趋严重。为筛选适宜改善该区农田土壤盐碱化的改良剂,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共设置5 个处理,即无改良剂添加(CK),添加磷石膏(TP)、硫磺(TS)、盐地宝(TY)、腐殖酸有机肥(TF),探讨不同改良措施对邓马营湖盐碱区农田土壤水溶性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改良剂可降低土壤水溶性离子含量,添加TP、TY 效果最为显著。0 ~ 40 cm 土层,较之CK,添加TP 和TY 可分别显著降低K+、Na+、Ca2+、Mg2+ 含量54.18% 和37.90%、41.74% 和53.66%、45.77% 和56.51%、46.97% 和39.32%,TY 处理可显著降低HCO3-、Cl-、SO42- 含量53.40%、21.13%、52.13%。(2)添加改良剂可降低土壤pH,添加TS、TY、TF 效果最为显著。0 ~ 40 cm 土层,施用TS、TY、TF 对土壤pH 的改良效果最有效,较之CK,土壤pH 可分别显著降低2.53%、2.71%、2.67%。(3)添加TY、TF 对土壤总碱度的改良效果最佳;TY、TF 对土壤全盐量的改良效果最优。上述4 种改良剂可降低土壤pH、总碱度、全盐量及水溶性离子含量,整体改良效果最好的处理为TY 和TF,TP 效果次之,TS 效果较差。

    •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2021(5):163-16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26

      摘要 (153) HTML (108) PDF 4.13 M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缺乏高效的养分管理技术体系,一直是制约永州地区富硒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优化春大豆钼肥拌种条件下氮、磷肥运筹,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以“湘春豆V8”为材料,通过大田小区试验探究不同氮肥和磷肥施用水平组合对春大豆产量和产量构成、干物质和养分累积量,以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采用钼肥拌种能显著提高大豆单株有效分枝数和荚果数,增幅分别达71.4% 和10.0%;显著提高大豆的生物产量和地上部分氮素累积量,增幅分别达17.8% 和22.9%。(2)处理MN1P2(80 g/100 kg 钼肥拌种+45 kg/hm2 尿素+300 kg/hm2 钙镁磷肥)和处理MN2P1(80 g/100 kg 钼肥拌种+75 kg/hm2 尿素+150 kg/hm2 钙镁磷肥)产量分别达2675.64 和2576.49 kg/hm2;两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磷肥利用率、磷利用效率分别为35.15和20.97 kg/kg、181.15% 和111.53%、14.28% 和15.94%、319.69 和450.55 kg/kg。(3)相较于当地常规施肥措施(75 kg/hm2 尿素+450 g/hm2 钙镁磷肥),MN1P2 和MN2P1 两处理施氮、磷肥减施幅度分别达40%、50% 和0%、66.7%。永州贫钼地区春大豆钼肥拌种前提下,氮、磷施用量为45 kg/hm2 尿素+300 kg/hm2 钙镁磷肥或75 kg/hm2尿素+150 kg/hm2 钙镁磷肥,可在减施氮磷肥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提高大豆养分利用率。

    •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2021(5):169-17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91

      摘要 (150) HTML (100) PDF 5.05 M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的氮素积累特性,以10 个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生育期不同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15N 示踪技术,在框栽条件下分析大豆植株全氮累积规律,以及不同氮素来源,即土壤氮、肥料氮和根瘤氮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全株和各器官的全氮积累量,除了根部,均表现为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不同生育期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土壤氮和肥料氮占全氮比例与生育期负相关,即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不同生育期品种营养器官中土壤氮和肥料氮比例高于荚皮和籽粒;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量和占全氮比例与生育期正相关,即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根瘤氮主要积累在大豆荚皮和籽粒中,分配到籽粒中的根瘤氮占全株根瘤氮积累量的76.38% ~ 92.25%。本研究为丰富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及氮肥调控提供数据支持。

    •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2021(5):176-18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82

      摘要 (156) HTML (81) PDF 6.25 M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 个轮作周期的定位试验,研究了耕作与施肥方式对直播油菜产量、养分积累规律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成都平原稻油轮作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8 个耕作与施肥处理:免耕不施肥(NCK)、旋耕不施肥(RCK)、免耕撒施(NS)、免耕穴施(NHF)、免耕条施(NBP)、旋耕撒施(RS)、旋耕穴施(RHF)、旋耕条施(RBP),分析了油菜成熟期氮、磷和钾养分积累规律、肥料利用率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1)与免耕相比,土壤旋耕方式下,油菜根、茎、枝、角果壳和籽粒中的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6.9%、14.0%、19.3%、9.5% 和4.2%,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65.3%、34.6%、17.9%、7.8% 和4.8%,整株氮、磷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4.8 ~ 22.5 和2.1 ~ 2.9 kg·hm-2,增幅达13.0% 和11.6%(P<0.05)。油菜根部养分含量对耕作方式差异响应较敏感,旋耕方式下根部氮、磷积累量及分配比例较免耕方式均明显提高。2)与撒施相比,肥料穴施和条施能显著提高成熟期油菜植株氮素吸收利用,根、枝、角果壳和籽粒的氮含量分别提高34.5%、36.4%、31.6% 和12.8%,整株氮积累量增加9.2 ~ 27.4 kg·hm-2,增幅达6.9% ~ 18.3%。油菜磷素和钾素的吸收利用对施肥方式的响应不及氮素。3)旋耕较免耕,肥料穴施、条施较撒施均能提高直播油菜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RHF 处理的籽粒产量与氮肥利用率最高,与NS 处理相比,产量显著提高16.1%,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6.8%、13.4% 和16.2%(P<0.05)。因此,土壤旋耕与肥料穴施结合是该地区油菜高效生产较为适宜的种植方式,在油菜大面积生产中,旋耕条件下应选择穴施和条施,免耕条件下以穴施为宜。

    • 连续4 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2021(5):185-19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401

      摘要 (154) HTML (92) PDF 5.10 M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定点监测不同基肥配方肥用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生菜科学施肥提供数据支撑。在2016 ~ 2019 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4 个基肥配方肥水平,CK(0 kg/hm2)、1/2CG(375 kg/hm2)、3/4CG(562.5 kg/hm2)和农户习惯CG(750 kg/hm2),测定了连续4 年8 茬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指标。结果表明,CK 处理生菜产量从第2 茬开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1/2CG 处理生菜的平均产量最高,春茬和秋茬分别较CK 处理提高15.17% 和10.06%,较CG 处理提高3.95% 和3.24%,施用基肥配方肥对生菜产量有显著提高作用,适当减少生菜基肥配方肥用量并未造成生菜减产。1/2CG 处理8 茬生菜硝酸盐含量均低于CG 处理,1/2CG 和3/4CG 处理Vc 含量分别较CG 处理提高,适当的基肥配方肥减量可以提高生菜Vc 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基肥配方肥可以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维持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有重要作用。通过基肥配方肥施用量与产量拟合方程得出结论,在基肥配方N-P2O5-K2O(18-9-18)的条件下,生菜春茬基肥配方肥推荐量为478.64 kg/hm2,秋茬基肥配方肥推荐量为453.75 kg/hm2

    •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 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2021(5):192-19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33

      摘要 (161) HTML (111) PDF 6.12 M (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半干旱区小麦土壤氮素矿化及无机氮的影响,为优化田间氮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 ~ 2017 年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设置定位试验,设全膜覆土穴播(MS)、传统地膜覆盖穴播(M)、露地穴播(CK)3 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春小麦生育期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S 较M 处理增加了耕层0 ~ 20 cm 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0 ~ 15 cm 土壤氮素矿化速率,显著增加了土壤和矿质氮净矿化量,较传统地膜覆盖(M)分别显著提高29.02% 和27.81%。MS 处理增加了0 ~ 20 cm 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且以为主,降低了40 ~ 200 cm 深层土壤和无机氮含量, 含量变化不明显。从小麦生长阶段看,小麦生长早期T2 ~ T4(14 ~ 62 d)阶段矿质氮表现为净固持,小麦生长中后期T5 ~ T7(63 ~ 116 d)阶段表现为净矿化,小麦全生育期表现为净矿化,MS、M、CK 处理矿质氮净矿化量分别为23.9、18.7、8.5 mg/kg;在小麦生长中期T5(63 ~ 75 d)阶段MS 处理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1.61 mg/(kg·d)]达到最大,较M[1.39 mg/(kg·d)]和CK[0.27 mg/(kg·d)]分别显著提高15.83% 和496.30%。从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看,MS 较M 分别显著增加8.81% ~ 59.45% 和5.91% ~ 22.1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覆土穴播改善了土壤的水热条件,提高了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增加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提高了土壤氮素供应能力,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 竹豆间种对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

      2021(5):200-20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402

      摘要 (162) HTML (96) PDF 5.34 M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红壤丘陵区典型柑橘园,设置清耕、自然生草和竹豆间种3 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变化,并探明主导碳源代谢特征变化的土壤环境因素。结果表明,相对于清耕和自然生草种植模式,竹豆间种模式下柑橘园土壤pH 提高了24.03% 和21.65%,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9.40% 和25.14%、14.02% 和18.61%、2.69 和3.12 倍、63.40% 和1.14 倍。柑橘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受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但是竹豆间种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Average well colordevelopment,AWCD)和均匀度指数。竹豆间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对于酰胺、氨基酸、酚类和多聚物等多个大类碳源的代谢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清耕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对于糖类尤其是赤藓糖醇、葡萄糖-1- 磷酸、D- 纤维二糖的代谢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和土壤有机碳密切相关,而pH是影响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多个特异性碳源代谢强度的首要因素。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柑橘园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模式受土壤环境因素影响的大小顺序为:pH> 有效磷> 碱解氮> 有机碳> 速效钾。因此,竹豆间种能够缓解柑橘园土壤酸化,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有利于柑橘园土壤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 秸秆还田对连作花生土壤综合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2021(5):207-21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403

      摘要 (158) HTML (103) PDF 5.40 M (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连作5 年的花生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对连作花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不同秸秆添加量处理均可显著增加花生连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较无秸秆还田对照分别提高了12.69% ~ 21.01%、9.66% ~ 25.05%、12.98% ~ 29.08%,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85% ~ 32.46%、17.89% ~ 36.59%、20.23% ~ 33.16%、26.56% ~ 33.80%、20.54% ~ 32.57% 和21.74% ~ 35.36%;秸秆还田条件下花生产量较对照提高了4.49% ~ 10.8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与6 种酶活性及花生产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花生连作土壤中添加玉米秸秆可有效改善土壤生物活性,缓解连作障碍,实现花生增产增收。

    • 不同芥菜品种(系)对镉胁迫的响应

      2021(5):214-22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06

      摘要 (148) HTML (110) PDF 6.46 M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不同芥菜品种对Cd 的响应和富集特征,为芥菜安全生产和Cd 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水培镉胁迫试验,在143 个芥菜品种(系)中筛选出9 种长势较好的芥菜进行土壤盆栽试验,分析不同Cd 浓度(CK、处理1、处理2、处理3 分别为0、5、25、50 mg·kg-1)对芥菜株高、鲜重、叶绿素的影响,总结Cd 在芥菜根和地上部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品种5 在3 个处理均未存活,其他8 个品种在处理1 均可存活,在处理2 多数品种(品种6、9 除外)可以存活,在处理3 均未存活;与CK 相比,其株高、鲜重在处理1 无显著变化,在处理2 显著下降。8 种芥菜叶绿素对Cd 的响应规律不一致,但多数品种(1、3、7、8、9)叶绿素a 有下降趋势,且处理2 与CK 相比,下降显著。(2)土壤Cd 浓度在5 mg·kg-1 以上时,8 种芥菜均可富集Cd,不能作为低Cd 吸收品种种植;其地上部Cd 富集系数均>1、转运系数均<1,Cd 的主要富集部位在根部,品种3、7、8 在处理2 时地上部Cd 含量(干重)接近100 mg·kg-1,品种2、4 在处理1、处理2 地上部Cd 提取量高于140μg·株-1。(3)8 种芥菜均不属于Cd 超积累植物,但其在土壤中Cd 浓度为5 mg·kg-1 时生物量未受影响,富集系数均>1,具备富集Cd 的能力。可选种品种2、3、4、7、8[即高9、2017442297(血经芥菜)、2017442241、澳洲清甜香油芥菜、香港甜脆竹芥]修复5 mg·kg-1 以下的Cd 污染土壤。

    • 不同间种模式对作物富集重金属的效率及风险评估

      2021(5):223-23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66

      摘要 (150) HTML (97) PDF 6.32 M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江县是广西粮食主产区,该地区重金属污染严重,但国内对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修复技术缺乏。为了降低复合污染土壤上种植的农作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间种模式可以调节田间养分利用,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对土壤修复及产品改良有效。以矿区污染农田为背景,供试土壤为铅锌硫铁矿山的尾砂坝坍塌污染的土壤,进行了蜈蚣草- 玉米、蜈蚣草- 大豆、大豆- 玉米、甘蔗- 大豆的间种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时间1 年,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含量,通过对比分析单种与间种作物各部位中的Zn、As、Cd、Pb 的含量,探究间种模式对作物重金属的富集量和作物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重金属含量变化受间种影响明显,玉米- 大豆间种模式比玉米单种籽粒中Pb 的含量下降38%。作物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也不同,As 在大豆体内的分布规律为叶> 茎> 根,而Pb 则为根> 叶> 茎。综上所述,在复合污染土壤中,间种可明显改善重金属对植物的污染,这些结果肯定了间作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一个可能切入点。但在试验区种植粮食作物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污染土壤还需进一步治理。

    • 海藻提取物与养分配施对葡萄果实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2021(5):232-23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71

      摘要 (159) HTML (167) PDF 4.92 M (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海藻提取与养分配施对葡萄果实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处理:NPK 水溶肥(CK)、0.375% 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T1)、0.75% 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T2)、1.5% 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T3)和3% 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T4)。结果表明,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能增加葡萄单穗重、产量和SPAD 值,T1、T2 和T3 处理果实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含量分别较CK 提高77.98%、17.51%、1.42% 和69.45%、35.65%、11.45%,T4 处理降低果实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含量。T2 处理果实磷含量和叶片钾含量最高,较CK 分别显著提高26.97% 和47.87%。此外,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均增加果实香气化合物种类,其中,T2 处理果实香气化合物种类数最高。主成分分析中,T2 处理的葡萄果实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果实香气物质影响中得分最高。综合分析,海藻提取物与养分一定比例配施能够提高葡萄产量、改善品质、促进养分吸收以及增加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其中,0.75% 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处理效果更佳。

    • 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2021(5):239-24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72

      摘要 (167) HTML (106) PDF 4.31 M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土壤培养法和饱和盐溶液蒸汽压法,研究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不同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水蒸汽压条件下的氮素释放特性,探讨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水蒸汽压因素对其氮素释放的影响,阐述其在红壤中的控释机制。结果表明: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速率均随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和水蒸汽压升高而明显提高,其中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条件下,包膜肥料的氮素释放率随培养时间的变化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包膜尿素在15、25、40 和60℃的红壤中,氮素累积释放率达80% 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40、110、25 和10 d。土壤含水量为10% 时,养分释放受抑制;当土壤含水量由20% 上升至40%,养分释放速率加快,释放期缩短20 d。养分释放速率常数k 随水蒸汽压差的增大而增加;相同培养时间内,氮素累积释放率H2O>KH2PO4 饱和溶液>KCl 饱和溶液。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均通过改变包膜内外水蒸汽压而影响养分释放速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致使硅基膜材缓控释肥膜内外水蒸汽压变化的因素,均对其养分释放速率产生影响。

    •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2021(5):245-25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55

      摘要 (150) HTML (93) PDF 5.59 M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富含多糖微生物菌液和化肥混合使用对植物吸收养分和控制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采用油菜盆栽试验方法,把一定体积微生物菌液和不同量化肥进行混合灌溉油菜,油菜收获后,测定油菜和上下两层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T5 处理(50 mL 微生物菌液,1.2 g 尿素和0.72 g 磷酸二氢钠混合加入到4.5 kg 土壤中)油菜生物量最大,油菜对氮、磷、钾具有较高同化吸收能力;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上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缓慢,下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磷的垂直淋失风险较小;当化肥用量低于T5 处理用量时,上层土壤铵态氮含量高于对照,而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对照,下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氮淋失量较小;化肥用量高于T5 处理用量时,与对照相比,上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下层硝态氮增加不显著,但是土壤铵态氮显著增加,提高了氮垂直淋失风险。加入微生物菌液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钾元素,有利于油菜对钾的吸收。研究表明,微生物菌液与适量化肥混合使用,有助于化肥减量和油菜不减产,不但对土壤氮、磷淋失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还可促进油菜对土壤中钾的吸收。

    • 中美肥料施用及产出效益对比分析

      2021(5):252-25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62

      摘要 (165) HTML (100) PDF 5.75 M (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化肥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盲目、过量施用化肥也带来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基于文献资料查询,系统分析了40 年来中美两国在化肥施用量、化肥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施用量增长迅速,2015 年较1978 年增长了406%,达到峰值446 kg/hm2,接近国际公认化肥施用量上限的2 倍;而美国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施用量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2012 年较1978 年仅增长了38%,达到142 kg/hm2。中国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化肥施用强度分别为美国的1.92、1.04 和0.97 倍,而化肥产出率仅为美国的84.2%、57.3% 和82.5%。中国化肥施用量大且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化肥施用政策起步较晚且体系不完整,施肥技术水平较低,尤其是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较为薄弱。今后应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技术研发与应用,形成科学施肥体系,以最大程度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

    • 攀枝花市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管理问题诊断

      2021(5):260-26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406

      摘要 (152) HTML (99) PDF 6.65 M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攀枝花市是中国重要的晚熟芒果产区,了解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现状,诊断施肥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改善施肥管理模式、促进芒果产量品质提升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攀枝花市不同发育阶段(挂果前期:2 ~ 5 年;挂果初期:6 ~ 10 年;挂果盛期:10 ~ 26 年)110 个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管理现状,诊断芒果园施肥管理存在的问题。该市芒果园平均产量(15416.4±7876.3) kg/hm2,挂果盛期产量高于初期,不同农户间经营管理模式差异导致产量差距较大。多数挂果前期果园仅施用化肥。大部分挂果期(挂果初期、盛期)果园化肥、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配合施用,年均施肥2 次,集中施用采后肥和壮果肥。挂果期芒果园N、P2O5、K2O 养分投入量均低于我国《芒果栽培技术规程》中的推荐量。当地芒果园普遍存在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农家肥腐熟程度不一、盲目随意施用石灰等碱性肥料等施肥管理问题。建议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地土壤条件和生产实际需求制定芒果园施肥管理规范,从而促进该区域芒果产量及芒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 太湖地区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效减排效果评价研究

      2021(5):268-274.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407

      摘要 (154) HTML (115) PDF 5.74 M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太湖地区设施蔬菜集约化程度高,劳动力需求大,化肥用量大,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工、增效和减排上具有较好潜力。该技术在北方设施蔬菜种植上的研究较多,然而,尚缺乏在太湖水网地区应用效果的评价。为明确太湖地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番茄上的化肥减施、增效和环境减排上的效果,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常规化肥氮(FD)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减化肥氮10%(R10%)、15%(R15%)、20%(R20%)、25%(R25%)和30%(R30%)以及不施化肥氮(CK)处理,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番茄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氨挥发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肥一体化模式下设施蔬菜氮肥减施10% ~ 20% 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中R15% 处理在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上均为最高。与FD 处理相比,R15% 处理可增产6.1%,氮肥表观利用率达41.3%,毛利润增加8.4%,并且减少17.7% 的氨挥发排放。研究可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太湖地区的合理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指导。

    •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2021(5):275-28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496

      摘要 (158) HTML (101) PDF 8.70 M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废弃物炭化稻壳和粉煤灰为基质原料,与泥炭、细沙和蛭石进行不同比例的复配,探究由其配制成的复合基质对金银花扦插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炭化稻壳、泥炭、细沙和蛭石复配的2 种复合基质,其容重在0.28 ~ 0.63 g/cm3 之间,总孔隙度在69.51% ~ 84.90% 之间,pH 值在5.60 ~ 7.50 之间,其理化性质在金银花扦插育苗所需的适宜范围内。相关性分析表明:复合基质中的总孔隙度及有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与金银花扦插苗的株高、生根数、最长根长、叶片数、SPAD 各生长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容重对金银花扦插苗各生长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复合基质对金银花扦插苗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与基质混合比例有关。综上,推荐泥炭∶细沙∶炭化稻壳=1∶1∶4、泥炭∶细沙∶蛭石∶炭化稻壳=1∶1∶1∶4 为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配方。

    • 外源添加物对自制生物有机肥保存期的影响

      2021(5):283-29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69

      摘要 (138) HTML (85) PDF 6.00 M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有机肥是传统有机肥和菌肥二者的有机结合体,研究乳酸和柠檬酸两种外源添加物对生物有机肥保存期间产品品质的影响,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践价值。结果表明,添加乳酸和柠檬酸后,生物有机肥的品质在6 个月后仍能满足我国生物有机肥标准(NY 884-2012),其中,活菌数分别为0.6 亿和0.8 亿CFU/g,而对照处理有机肥在第5 个月结束时的活菌数仅为0.001 亿CFU/g,低于标准规定的0.2 亿CFU/g。与添加乳酸相比,柠檬酸的添加更有利于保存期间生物有机肥品质的提高,氮磷养分及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添加乳酸的处理,分别为5.76 和128.95 mg/g。

    • 一种水溶性腐植酸有机肥的制备及产物性质研究

      2021(5):291-29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405

      摘要 (157) HTML (93) PDF 3.40 M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矿源水溶性腐植酸的提取率及产品品质,以云南褐煤及辣椒为试材,研究纳米氧化锌催化H2O2

    •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2021(5):296-30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36

      摘要 (156) HTML (158) PDF 9.41 M (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蒜根腐病是我国大蒜主产区山东省金乡县及其周边地区大蒜的主要病害之一。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连续3 年采集的51 份大蒜根腐病根样品中分离纯化潜在大蒜根腐病病原菌真菌62 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主要类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和茎点霉(Setophoma);采用柯赫氏法则,明确镰刀菌属H9 为大蒜根腐病病原菌;采用温室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大蒜根腐病病原菌H9 对大蒜幼苗的致病能力,结果显示致病能力与接种量呈正相关,接种孢子浓度2×109 cfu/mL、接菌量为100 和150 mL,40 d 后就可以导致大蒜幼苗产生严重的根腐病。综上,我国山东及周边地区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的主要病原真菌为镰刀菌属(Fusarium)和茎点霉属(Setophoma),为该地区大蒜根腐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专题综述
    • 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土壤障碍与治理措施

      2021(5):303-30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90

      摘要 (149) HTML (101) PDF 12.01 M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是中国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我国设施农业重点发展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种植年限的延长,来自农业面源的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基于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分析设施蔬菜土壤存在的次生盐渍化、酸化、连作病虫害、土壤板结、重金属污染等障碍,并在已实施的改良技术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治理措施和发展对策。

    •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2021(5):310-31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19

      摘要 (152) HTML (112) PDF 5.36 M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我国缓释肥料产量和消费量跃居世界前列,包膜材料的安全风险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介绍了包膜材料的使用现状,分析了各类包膜材料安全性、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降解性以及膜材残留积累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的安全风险;系统研究了包膜材料的生物分解能力、生态毒性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标准指标;提出了包膜材料使用的安全风险划分等级,以期为科学评价包膜材料和合理使用包膜缓释肥料提供技术手段,降低包膜材料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风险。

    •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与土壤交互调控的研究进展

      2021(5):318-32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292

      摘要 (178) HTML (81) PDF 6.48 M (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中拥有非常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对植物与土壤之间的交互作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是根际微生物,其中一些重要的功能微生物作为主要的共生功能体参与到植物根系养分转化中。对根际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形成及其与土壤环境、植物根系之间互作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成果均肯定了根际微生物群落和多样性是积极促进植物个体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活跃因子,并展望了今后土壤微生物在多组学、植物功能性状和全球变化方面的研究前景。

    • 营养元素与螯合剂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2021(5):328-33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57

      摘要 (163) HTML (105) PDF 6.73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修复技术具有安全、环保、经济、操作简单等独特优势,符合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因而应用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修复周期长、超富集植物生物量不足、修复效率低、修复范围有限等缺点限制了植物修复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如何增强植物修复效果逐渐成为一个土壤修复热点问题。螯合强化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并提高其迁移转化能力。营养元素的施加则有利于维持植物在重金属胁迫下的生长。对螯合剂和营养元素(N、P、K)强化植物修复的作用方式和强化效果进行了总结,深入分析了内在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强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螯合剂与营养元素联合强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展望。

    • 肥料着色材料使用安全风险及控制研究

      2021(5):338-34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311

      摘要 (147) HTML (162) PDF 5.33 M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尽管着色材料为肥料非必需添加成分,但非约束性添加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科学地进行风险控制,可从源头降低其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所带来的影响。当前肥料生产中使用的着色材料主要涉及颜料、染料和食品着色剂,不同类型的着色产品安全性不一,如染料过量投入到土壤中可能会发生吸附、降解或生物富集等现象。结合国内外着色材料的管理和技术法规现状,研究提出肥料着色材料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建议将着色材料划分为“零级风险”“控制风险”“高级风险”3 个等级,并建立着色材料产品质量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土壤环境风险评价体系,以引导肥料生产者优先选用安全的着色材料,从而实现肥料绿色生产。

    • >分析测试
    •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溴和碘

      2021(5):346-35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599

      摘要 (163) HTML (95) PDF 4.06 M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上采用碳酸钠和氧化锌混合试剂烧结、热水浸取、交换树脂分离基体干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溴和碘的分析方法,不仅样品处理流程长、效率低,且易造成分析结果的空白值偏高,影响方法的检出限。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微波封闭消解技术、12% 稀氨水浸取、碰撞池技术消除多原子离子质谱干扰、ICP-MS 直接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溴和碘,实现了高效、高灵敏度的研究目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溴和碘的检出限分别为0.021 和0.010 mg/kg,精密度(RSD,n=7)分别为4.34% ~ 10.7% 和2.42% ~ 6.81%,准确度(RE,n=7)分别为-1.11% ~ 2.26% 和-2.80% ~ 2.68%。所得结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并且与认定值相符,表明此方法对土壤和沉积物中溴和碘的测定具有适用性和可靠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土壤与肥料》招聘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