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0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氮磷肥不同配比对河套地区春小麦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2022(11):1-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54

      摘要 (159) HTML (30) PDF 11.48 M (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河套灌区春小麦实现减肥、高产、高效、优质相统一的适宜施肥措施提供依据,在基施225 kg·hm-2生物有机肥条件下,以农户习惯施肥量即P2O5 241.9 kg·hm-2、N 370.5 kg·hm-2为基础逐级减施磷肥和氮肥,田间设置不同施磷量和施氮量两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明确基施生物有机肥条件下,不同化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施磷水平下,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随施氮量的减少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等施氮水平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随施磷量的减少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等施氮水平下,植株含氮率、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植株含磷率、吸磷量、磷肥农学效率随施磷量的减少表现为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而磷肥表观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则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同等施磷水平下,各项氮肥利用效率指标和磷肥利用效率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减少表现为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同等施氮水平下,各项籽粒品质指标均随施磷量的减少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等施磷水平下,除吸水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外,其余品质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减少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施磷量(P2O5)为158.23~166.07 kg·hm-2、施氮量(纯N)为274.93~287.36 kg·hm-2时,配施生物有机肥225 kg·hm-2,可兼顾小麦产量、肥料利用效率、籽粒品质同步提升,在此施肥模式下可减少施磷量31.35%~34.59%,减少施氮量22.42%~25.79%。

    • 施磷对玉米-大豆间作结瘤固氮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2022(11):10-1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61

      摘要 (77) HTML (12) PDF 5.31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讨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大豆间作作物生物量、根瘤生长与固氮特性以及植株氮素吸收量的影响,并初步分析间作植株氮素吸收与生物固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显著的氮吸收优势,氮吸收当量比(LERN)介于1.25~1.41之间。与单作相比,在3个磷水平上间作玉米的平均氮素吸收量在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孕穗期分别提高30.95%、30.50%和25.59%;间作大豆的平均氮素吸收量在分枝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分别提高42.18%、32.25%和32.01%。与常规施磷水平下的单作处理相比,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磷肥减少50%并未降低玉米和大豆植株的氮素吸收量。在3个生育期,间作及施磷均显著提高了大豆根瘤数、根瘤重以及根瘤固氮酶活性,且磷肥减少50%供应时并不影响间作大豆根瘤的生长与固氮。本试验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氮磷养分协同高效的优势,可以减少磷肥施用。

    • 施磷对南疆棉花养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022(11):17-2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62

      摘要 (60) HTML (13) PDF 4.41 M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施磷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和磷素利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磷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7~2019年在新疆阿瓦提县进行,设5个施磷水平,于棉花吐絮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棉花产量、生物量、养分吸收和磷素利用。当施磷量为0~130 kg·hm-2时,棉花产量、生物量和产值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也显著增加,当施磷量大于130 kg·hm-2时影响不显著。棉花磷素农学效率和贡献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磷素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呈递减的趋势,当施磷量为130 kg·hm-2时,磷素农学效率和贡献率达最高。利用回归分析得出,棉花最高产量的施磷量和最佳经济施磷量分别为141.21和130.19 kg·hm-2,对应的产量分别为6562.19和6558.22 kg·hm-2,采用经济施磷量可实现在棉花不减产的情况下(最高产量的99.94%)节约磷肥7.81%。综合考虑棉花的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和磷素利用,南疆棉区推荐经济施磷量为130.19 kg·hm-2。

    • 不同滴灌磷肥对棉田土壤磷含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2022(11):24-3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64

      摘要 (86) HTML (12) PDF 6.78 M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肥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效磷及棉花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选取5种滴灌用磷肥:磷酸一铵(MAP)、聚磷酸铵(APP)以及大量元素水溶肥固体型(SF)、悬液型(LSF)、清液型(LCF),并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共6个处理。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以及棉花生长、磷素吸收和产量。结果表明:在一个灌溉施肥周期内,施用清液型水溶肥(LCF)和聚磷酸铵(APP)较其它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棉花各生育期,聚磷酸铵(APP)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较其它处理显著增加,清液型水溶肥(LCF)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在盛铃期时较聚磷酸铵(APP)显著增加了21.41%;聚磷酸铵(APP)较磷酸一铵(MAP)显著促进了吐絮期棉花茎、叶的干物质及磷素积累量,而清液型水溶肥(LCF)干物质和磷素吸收在棉铃的分配比例最高,分别为64.89%、69.28%;清液型水溶肥(LCF)产量最高,聚磷酸铵(APP)次之,分别较磷酸一铵(MAP)提高了8.97%、2.87%;施用清液型水溶肥(LCF)较其它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的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而聚磷酸铵(APP)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最高。综上,施用聚磷酸铵(APP)和清液型水溶肥(LCF)能使土壤有效磷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清液型水溶肥有更强的磷素迁移能力。两种肥料(聚磷酸铵、清液型水溶肥)均能促进棉花干物质积累和磷素吸收,但聚磷酸铵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最高,而清液型水溶肥则是增加了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知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22(11):33-3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69

      摘要 (46) HTML (98) PDF 5.39 M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知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3414”大田试验设计对一年生知母进行生长指标调查、品质检查和芒果苷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显著增加知母的株高、分蘖数、根茎直径、叶干重、须根干重和根茎干重;氮、磷、钾肥两两互作均在中等水平时对知母产量影响显著;肥料的农学效率表现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氮肥和磷肥的偏生产力随着施氮和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知母根茎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氮肥和钾肥对知母根茎芒果苷含量影响显著,磷肥对其影响较小。将各项指标进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分析得出效果最佳的处理为N2P2K2,即施肥量为N 105.00 kg·hm-2、P2O5 90.00 kg·hm-2、K2O 75.00 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0.86∶0.71。

    • 长期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小麦氮素吸收及氨挥发的影响

      2022(11):40-4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60

      摘要 (88) HTML (14) PDF 5.29 M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针对该区域氮肥利用率低且损失率高等问题,以国家土壤质量新乡观测实验站为研究平台,监测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氮素损失规律,探讨减少黄淮海平原土壤氨挥发的科学施肥方式,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设置了对照(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秸秆还田配施化肥 (NPK+S)、化肥增施有机肥(NPK+M)5个处理,于小麦季观测潮土氨挥发损失,分析土壤矿质氮含量、pH值对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有显著影响。各施肥处理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且籽粒、秸秆和颖壳产量以NPK+M处理最高,分别达11.6、13.38和3.34 t·hm-2,较NPK处理分别增加15.6%、39.1%和18.4%。各处理的小麦地上部吸氮量以NPK+M处理最大,达306.67 kg·hm-2,较NPK、NPK+S处理分别提高14.3%、44.7%。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氨挥发有显著影响,小麦季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主要在施肥后1~4 d 内,其中NPK+S处理观测到的峰值高达N 0.40 kg·hm-2·d-1,

    • 基于农户调查的津冀地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潜力分析

      2022(11):48-5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724

      摘要 (42) HTML (25) PDF 5.00 M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养分精准管理是保证设施蔬菜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厘清设施蔬菜不同种植制度、不同蔬菜品种的农户施肥状况和土壤肥力水平,对实现化肥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在天津、河北两地选取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超过6000 hm2的7个县,实地调查149个地块共212个设施蔬菜茬口有机肥和化肥投入、蔬菜产量等信息,并对应采集分析每个地块0~20 cm土层的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天津、河北两地同一种类、同一茬口的设施蔬菜化肥养分投入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超过40%。河北省设施菜地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6.2、287.0和 725.1 mg/kg,其中,42.1%地块的硝态氮处于高含量水平(≥100

    • 施肥量对“红阳”猕猴桃产量、品质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2022(11):56-6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70

      摘要 (81) HTML (29) PDF 4.73 M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求不同施肥量对猕猴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明确最佳施肥量,分析施肥量对猕猴桃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为研究对象,猕猴桃萌芽期一次性施入复合肥料0 kg/株(对照)、0.25、0.5、0.75、1 kg/株,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红阳”猕猴桃产量、品质(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可有效提高猕猴桃平均横、纵径,施肥量为0.75、1 kg/株的平均横、纵径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肥量均可提高猕猴桃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5.10%、12.55%、27.21%、13.08%,其中,施肥量为0.75 kg/株的处理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施肥能提高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施肥量为1 kg/株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施肥量为0.5 kg/株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达145.29 mg/100 g;施肥量为0.75 kg/株的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1.18%和6.04%,均高于其他处理。(3)整个生育期间,猕猴桃果实干物质含量总体均呈“S”形上升的变化趋势,叶片及果实的氮磷钾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4)整个生育期内各器官氮含量顺序为叶>果,其中叶氮含量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果实的氮含量总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各器官磷含量顺序为叶>果,叶的磷含量总体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果实的磷含量总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叶的钾含量呈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果实钾含量总体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不同施肥量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猕猴桃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改善果实营养品质,综合效果以施肥量为0.75 kg/株最佳;整个生育期间,果实干物质含量呈“S”形上升的变化趋势,各器官氮磷含量为叶>果,叶的钾含量呈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果实钾含量总体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

    • 锌硼钼配施对茉莉花开花及叶片养分的影响

      2022(11):63-6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30

      摘要 (52) HTML (16) PDF 3.19 M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锌硼钼配施对茉莉花开花及叶片养分的影响,以2年生盆栽茉莉花为试材,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于修剪5 d后先后叶面喷施3次,修剪30 d后测量茉莉花花朵数量,修剪35 d后测量花径大小及叶片养分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叶片相应微量元素含量增加,适宜浓度的锌、硼肥能促进茉莉花开花及养分吸收,0.10%钼即抑制茉莉花开花。(2)0.50%锌、0.20%硼肥配施,茉莉花的平均花朵数量最多、花径最大。对花朵数量的影响为钼>锌>硼,对花径的影响为硼>钼>锌。(3)喷施锌肥是叶片锌、叶绿素含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喷施硼肥是叶片硼、全磷含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喷施钼肥是叶片钼、全氮、全钾含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综上,0.50%锌、0.20%硼肥配施能促进茉莉花开花及叶片养分吸收。该研究为茉莉花平衡施肥提供技术指导。

    • 钙基型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土壤改良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

      2022(11):68-7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38

      摘要 (61) HTML (20) PDF 5.73 M (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实现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土壤快速改良和构建淡化和肥沃的耕层,将脱硫石膏分别与腐植酸(改良剂GF)、糠醛渣(改良剂GH)按2∶3的质量比配制两种钙基型土壤改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用改良剂为对照(CK),研究了两种改良剂不同施用量处理(15、30和45 t/hm2)对收获期土壤盐分离子、养分含量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两种改良剂处理显著降低了0~40 cm土层的pH值和0~20 cm土层的钠吸附比,但20~40 cm土层全盐量有所增加,尤其是改良剂施用量为45 t/hm2的处理。两种改良剂处理均可显著提高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改良剂GF可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铵态氮含量,改良剂GH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向日葵产量也得到显著提高,主要与土壤pH值、有效磷及铵态氮含量显著相关,在同等施用量条件下,改良剂GF消减土壤盐碱障碍,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效果明显优于改良剂GH,进而获得了较高的向日葵产量。综上所述,改良剂GF施用量为15 t/hm2的处理在短期内能够实现土壤盐碱土壤改良、培肥和增产的效果,可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及同类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 生物炭、EM菌有机肥和化肥混施对桃园土壤肥力、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022(11):77-8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40

      摘要 (52) HTML (13) PDF 3.74 M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桃树经济性状,选取9年生湖景蜜露桃园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选用不同配比生物炭、EM菌有机肥与化肥混施,研究了其对桃园土壤肥力、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EM菌有机肥和化肥混施后:①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指标也明显提高,在施用量小于对照的情况下有效养分值仍不低于或大于对照;②树体有效结果枝数量显著增加,旺长枝数量显著下降,根系活力增强;③桃果实品质指标显著提高。综合试验研究结果和投入产出比,以株混施生物炭∶EM菌有机肥∶化肥(高钾型三元复合肥)=3.750∶6.250∶0.375 的复混肥10.375 kg为最优。

    • 生物有机肥对黄芪品质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2022(11):83-9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71

      摘要 (72) HTML (24) PDF 7.86 M (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究生物有机肥料HZ-24在黄芪道地产区提质增产的效果,为生物有机肥料HZ-24在黄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蒙古黄芪为研究材料,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T)、化肥整体减量20%(J)、化肥整体减量20%+生物有机肥料HZ-24(HZ)4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常规化学分析法,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料HZ-24对黄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养分以及黄芪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Z处理与T处理相比对黄芪的产量无显著影响,HZ处理与J处理相比黄芪产量增加7%;HZ处理与CK、T和J处理相比黄芪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分别增加11.92%、9.04%和8.96%,铵态氮分别增加51.37%、16.52%和27.5%,有效磷分别增加44.17%、18.92%和18.20%,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1.88%、26.32%和18.63%;HZ与T处理相比,黄芪根中的甲苷含量提高17.8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提高13.28%;HZ与CK处理相比未知菌门(unidentified_Bacteri)占比少60.53%,HZ与T处理相比绿弯菌门(Chloroflexi)占比少14.88%。变形菌门中的Dongia属、Ferruginibacter属、单胞菌属(Arenimonas)、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Bryobacter属、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鞘脂菌属(Sphingobium)、溶杆菌属(Lysobacter)为HZ处理的优势菌属,因此,施用生物有机肥HZ-24可以显著改变黄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改善黄芪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增加黄芪根际土壤养分,从而提高黄芪品质。

    • 不同用量腐植酸对苹果幼苗生长及生长环境的影响

      2022(11):93-10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52

      摘要 (74) HTML (14) PDF 5.24 M (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风化煤腐植酸含有多种活性官能团,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将风化煤腐植酸施用于基质,并研究不同用量风化煤腐植酸对苹果幼苗生长发育及生长环境的影响机制,可为风化煤腐植酸资源在苹果栽培种植中高效利用和促进苹果幼树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温室条件下,以6叶的M9T337苹果幼苗为试材,外源添加不同添加量(0、0.1、0.5、1.0、1.5和2.0 g/kg)的腐植酸到基质中,平衡一周后,将长势一致的6叶苹果幼苗移栽至盆中,研究腐植酸对苹果幼苗生物量、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基质酶活性、基质养分及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用量的腐植酸均可增加苹果幼苗的株高、干重和鲜重,其中1.5 g/kg处理的效果最明显,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8.5%、70.6%和53.3%;(2)腐植酸可提高叶片中抗氧化酶的含量并且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1.5 g/kg处理苹果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19.9%、63.0%、361.4%,MDA的含量下降了54.4%;(3)添加腐植酸可增加基质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含量,1.5 g/kg腐植酸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37.0%、94.8%、46.5%和17.0%;(4)随腐植酸添加量的增加,对苹果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以添加量为1.5 g/kg腐植酸对苹果幼苗的作用效果最明显。添加腐植酸可明显增加苹果幼苗的鲜重、干重和株高,促进根系的生长,并且有效提高幼苗的叶片酶活以及叶绿素含量,基质土壤中的酶活性也有一定的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5 g/kg的腐植酸对苹果幼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好。

    • 黑茶废弃物堆肥改土对茶用菊花品种‘金丝皇菊’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2022(11):101-11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56

      摘要 (56) HTML (13) PDF 11.32 M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金丝皇菊’在湖南地区种植面临的土壤问题以及实现湖南黑茶的茶渣废弃物再利用,本研究采用黑茶渣、黑茶渣腐熟有机肥、市售有机肥、黄壤土作为基质应用于‘金丝皇菊’栽培,并对4种栽培基质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测量‘金丝皇菊’栽培过程中的生长形态指标和光合特性指标,研究黑茶废弃物应用于‘金丝皇菊’栽培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黑茶渣有机肥基质理化性质在4种基质中表现最佳,容重、总孔隙度、持水能力显著大于黄壤土,碱解氮含量(791.18 mg/kg)为4组中最高。根据4组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植株生长形态指标可知,黑茶渣有机肥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营养状况最好,其株高(45 cm)、冠幅(28.125 cm)、茎粗(6.54 mm)、叶片总叶绿素含量(17.50 mg/L)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由4组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植株光合特性指标可知,黑茶渣有机肥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叶片净光合速率[19.34 μmol/(m2·s)]显著高于其他基质,光补偿点[2.77 μmol/(m2·s)]和暗呼吸速率[0.43 μmol/(m2·s)]则显著低于其他基质组。黑茶渣有机肥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较其他3组基质变形大,而初始荧光、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等荧光指标显著低于黄壤土,但其最大荧光、光化学淬灭系数等荧光指标显著高于黄壤土。由此可知,黄壤土中添加黑茶废弃物的腐熟有机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金丝皇菊’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了‘金丝皇菊’的生长。黑茶废弃物的再利用在提高‘金丝皇菊’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缓解了黑茶废弃物的处理压力,通过有机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 不同氮源配比营养液对水培生菜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22(11):112-11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31

      摘要 (57) HTML (44) PDF 7.80 M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培技术用于蔬菜生产是对传统土壤栽培模式的重要补充,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研究不同氮源配比营养液对水培生菜根系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预测对水培生菜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水培试验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营养液处理包括:100%无机氮源(T1),100%有机氮源(T2),50%无机氮源和50%有机氮源(T3)。不同处理生菜生长过程控制完全相同,水培营养液成分除氮添加有差异外,其他成分均相同。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生菜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并进行功能预测。α多样性分析表明,3个处理细菌种类无显著性差异,T2处理生菜根系细菌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主坐标分析表明,T2处理根系细菌群落结构与T1、T3之间差异较大,T1与T3处理细菌群落结构相对相似。物种组成分析表明,在目水平上,3个处理下分离到丰度排名前10的类群分别为假单胞菌目、鞘氨醇单胞菌目、黄色单胞菌目、β-变形菌目、柄杆菌目、根瘤菌目、黄杆菌目、类固醇杆菌目、Salinisphaerales和立克次氏体目。其中Pseudomonadales为TI和T3样品中的主要优势群类,Xanthomonadales为TI样品中的第二优势群类。Sphingomonadales为T2样品中的主要优势群类。在属水平发现10种差异显著的细菌,其中T2处理下生菜根系细菌中鞘脂菌属、Asticcacaulis、Pelomonas、Phenylobacterium、Uliginosibacterium、IS-44、Methylopila和Pseudolabrys的Indval值最高,为该处理中属水平的指示物种,T1处理下Stenotrophomonas和Aeromonas的Indval值最高,为该处理中属水平的指示物种,T3处理中Chryseobacterium的Indval值最高,为该处理中属水平的指示物种。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发现,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是3个处理下根系细菌最丰富的代谢途径,区别在于氨基酸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活动在T2处理下显著增加,且与T1和T3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脂质代谢、萜类和多酮类化合物的代谢、信号转导、细胞运动、内分泌系统、聚糖的生物合成与代谢及传染病活动显著低于T1和T3处理。因此加入有机氮的营养液生菜根系细菌丰富度更高,同时表现出更强的功能特征。但如果仅加入50%有机氮营养液对细菌群落和功能的影响不十分明显。100%有机氮来源营养液配方可能对生菜生长及品质带来更多正向的影响。

    • 不同供磷水平对盐碱地柳枝稷根系形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22(11):120-126, 18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634

      摘要 (42) HTML (12) PDF 7.30 M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盐碱条件下柳枝稷(Panicum vigatum L.)对供磷水平的响应,以不同品种柳枝稷(Alamo加倍体、Alamo、Pathfinder)为材料进行根箱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磷浓度(0、10、100 mg/kg)处理对柳枝稷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各品种柳枝稷生物量、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根冠比、土壤pH值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均在高磷(100 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与高磷处理相比,低磷(10 mg/kg)处理下3个品种柳枝稷土壤pH值分别增加了0.31、0.28、0.23个单位,酸性磷酸酶活性平均提高了58.0%、42.0%、13.5%。低磷条件下,Alamo加倍体具有较大的根表面积,并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有利于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而言,Alamo加倍体对盐碱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优于Alamo、Pathfinder。同时增加供磷水平能够促进盐碱地柳枝稷根系生长、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其生物质产量。

    • 猪血多肽和蚯蚓裂解液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22(11):127-13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24

      摘要 (43) HTML (18) PDF 3.87 M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猪血多肽和蚯蚓裂解液叶面喷施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于小麦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叶面肥尿素、猪血多肽、蚯蚓裂解液,空白和喷清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猪血多肽500倍液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相比清水对照,每穗粒数、穗数、千粒重、实际产量分别提高11.2%、13.3%、9.9%、11.3%。猪血多肽处理籽粒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呈现随肥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蚯蚓裂解液2000倍液处理每穗粒数、穗数、千粒重、实际产量相比清水对照分别提高13.2%、9.7%、7.2%、18.5%。等氮量情况下,猪血多肽250倍液、蚯蚓裂解液200倍液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矿质养分积累量均低于等氮量尿素处理,并未达到增产效果;猪血多肽250倍液、蚯蚓裂解液200倍液处理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尿素处理,分别提高约41.6%、11.1%,叶面喷施猪血多肽和蚯蚓裂解液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主要为含氨基酸功能物质,而非单纯氮素的影响。综合考虑,猪血多肽500倍液处理对整体优化、提升小麦产量及品质效果最佳;蚯蚓裂解液2000倍液可以有效促进小麦对其他养分的吸收,实现较高产量。

    • 井冈蜜柚果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及果实品质研究

      2022(11):133-13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18

      摘要 (73) HTML (30) PDF 5.45 M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吉安市井冈蜜柚果园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状况及果实品质,在井冈蜜柚主产区采集了33个代表性果园的土壤、叶片及果实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井冈蜜柚果园土壤 pH 均值 4.82,酸性至强酸性井冈蜜柚果园占 90.9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交换性钙及交换性镁含量处于缺乏的井冈蜜柚果园分别占24.24%、30.30%、100%及90.91%;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叶片中氮、钾、钙和镁含量缺乏的井冈蜜柚果园分别占 15.16%、12.13%、100%和60.61%;叶片磷含量在适宜偏高水平。3)井冈蜜柚果实品质:单果重均值886.12 g,果形指数均值1.05,维生素C含量均值0.71 mg/g,可溶性固形物均值10.82%,可滴定酸均值0.78%,固酸比均值15.57,且桃溪蜜柚品质较佳。4)土壤碱解氮、交换性镁的含量与叶片中对应元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钙、镁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pH与叶片钙、镁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钙含量、镁含量与果实单果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吉安市井冈蜜柚果园应加强钙、镁等元素的补充以促进果实品质的提升及产量的提高,同时可施用适量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 塔罗科血橙果实内裂与营养元素含量及品质的关系初探

      2022(11):140-14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04

      摘要 (35) HTML (16) PDF 9.66 M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研究塔罗科血橙果实内裂与树体不同器官组织的氮、磷、钾、钙、硼等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关系,为减轻塔罗科血橙果实内裂和改善果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以10年生枳橙砧塔罗科血橙为试材,于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不同内裂程度类型(分正常果HF、轻度内裂果SlF、重度内裂果SeF 3种类型)的果皮、果肉、对应枝条和叶片的氮、磷、钾、钙、硼等含量以及果实外观与内在的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内裂程度各器官组织的氮、磷、钾、钙、硼含量与果实质量差异及其可能原因。塔罗科血橙枝条氮含量高低顺序为SlF>HF>SeF,磷含量SlF>SeF>HF,钾含量HF>SlF>SeF;不同内裂类型的叶片和果皮氮、磷、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果肉氮含量SeF显著低于SlF和HF,磷、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内裂类型塔罗科血橙的枝条、叶片、果皮的钙、硼含量高低顺序规律相同,均为HF>SlF>SeF;果肉钙含量HF>SlF>SeF,而果肉硼含量SeF>SlF>HF。单果重和果皮重大小顺序均为HF>SlF>SeF;随着果实内裂程度的增加,果面颜色逐渐变黄,果皮逐渐变薄,硬度逐渐降低,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花色苷含量有所增加。初步结果显示,正常果与内裂果的钙、硼含量及果实品质均有显著差异,果皮中钙、硼含量高的果实不容易发生内裂,但果肉硼含量高的果实内在品质稍好。钙、硼等营养水平是否影响塔罗科血橙果皮、果肉等相关酶活性,从而进一步影响果胶含量、果皮强度与延展性等,还需要进一步系统深入开展钙、硼等营养元素调控研究,为科学合理调控塔罗科血橙不同器官组织的钙、硼等营养水平以及减轻果实内裂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 套种多花黄精对杜英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2022(11):148-15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58

      摘要 (29) HTML (40) PDF 4.04 M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对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林土壤物理性质及肥力的作用,选取杜英套种多花黄精复合林和杜英纯林两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2018和2019年各林分土壤剖面样品检测,分析5~10和15~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林分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与2018年比,2019年杜英多花黄精复合林与杜英纯林间不同土层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含水量变化的差值均逐渐缩小,分别缩小81.66~124.48、56.69~143.45、10.29~26.17 g/kg;与杜英纯林相比,杜英多花黄精复合林可有效提高5~10 cm土层全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H值,分别提高0.001~0.042 g/kg、19.992~23.655 mg/kg、0.09~0.13。杜英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有显著影响,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质,有利于提高林地生态和经济效益。

    • 添加紫云英和水稻秸秆对稻田污染土壤Cd形态的影响

      2022(11):154-15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10

      摘要 (65) HTML (43) PDF 4.06 M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给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设置不添加任何有机物料(CK)、单独添加水稻秸秆0.2 g(R2G0)、添加水稻秸秆0.15 g+紫云英0.05 g(R3G1)、添加水稻秸秆0.1 g+紫云英0.1 g(R1G1)、单独添加紫云英0.2 g(R0G2)共5个处理,研究了紫云英、水稻秸秆对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有效态Cd和Cd形态分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紫云英添加比例的增加,有效态Cd含量呈降低的趋势;R0G2处理土壤有效态Cd含量比R2G0处理下降34.41%,且差异显著。R0G2和R2G0的残渣态Cd含量显著高于R3G1和R1G1处理,其中R0G2的残渣态Cd比其他处理提高20.00%~51.90%。通过冗余分析(RAD)认为,土壤可溶性氮(DON)和pH均与有效态Cd和弱酸提取态Cd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与有效态Cd和弱酸提取态Cd呈正相关关系,且DON、有机质和pH对有效态Cd与Cd形态分级的解释量分别为64.6%、17.2%和4.1%,达到显著性相关关系。单独添加紫云英对Cd的稳定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主要通过改变土壤DON、有机质和pH影响Cd有效性和形态特征。

    • 山西褐土区设施蔬菜地不同棚龄土壤氮、磷残留特征

      2022(11):160-16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647

      摘要 (35) HTML (13) PDF 4.74 M (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施蔬菜地因其高度集约化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影响极大,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氮、磷残留趋势并不清楚。基于此,采取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范村镇象谷村不同种植年限(10、20、30年)温室大棚土壤主要肥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了解褐土区设施蔬菜地土壤主要养分氮、磷残留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氮、磷均出现表层(0~20 cm)累积的现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年限大棚土壤NO3--N残留量均有降低的趋势,各棚龄土壤0~100 cm土层的硝态氮(NO3--N)残留量均显著高于100~200、200~300、300~400 cm土层土体的残留量,10、20、30年棚龄土壤0~100 cm土层的NO3--N残留量分别为100~200、200~300、300~400 cm 土层土体内NO3--N残留量的34.9%、43.4%、40.9%,且20年的残留量占比最高;不同棚龄相应各层土体NO3--N残留量均高于大田。随着棚龄增加,土壤0~20 cm土层的有效磷(Olsen-P)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棚龄Olsen-P含量(0~40 cm土层)是大田3.8~5.6倍,均以20年棚龄的含量最高。10年棚龄20~40 cm土层和20年棚龄40~60 cm土层的Olsen-P含量均已接近大田表层值(24.66 mg/kg),不同棚龄土壤Olsen-P含量从40 cm土层开始均急剧下降。0~400 cm土层土体内全氮与NO3--N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0~100 cm土层土体全磷和Olsen-P含量之间呈乘幂相关关系,由各自的决定系数可知,土壤中50%左右的NO3--N和Olsen-P含量受全氮量和全磷量的影响。此外,褐土区磷淋溶阈值为45.1 mg/kg,超过此值该区域土壤存在磷淋溶风险。总之,大棚内短期投入大量肥料的生产方式导致土壤中特别是0~20 cm表层土壤氮和磷的大量残留,而长期水肥的高投入又引起有效态氮和磷的淋溶,进而在土壤深层次残留。

    •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褐土肥力质量评价

      2022(11):167-17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635

      摘要 (40) HTML (32) PDF 5.25 M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山西省寿阳县国家褐土长期定位试验基地为研究平台,定量评价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为建立褐土区合理施肥模式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了长期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肥力质量差异。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酶活性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肥力质量排序为:N3P2M3>M6>N4P2M2>

    • 落干对表层水稻土氮素转化及关键功能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2022(11):174-18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34

      摘要 (42) HTML (26) PDF 9.37 M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落干过程中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发生显著变化,但表层土壤不同层次的氮素转化特征及相关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落干过程中(9 d)上表层(0~5 cm)和下表层(5~10 cm)水稻土氧化还原电位(Eh)、土体氧化亚氮(N2O)浓度和排放通量等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氨氧化基因(古菌amoA和细菌amoA)和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arG和napA)的丰度变化。结果表明,经9 d落干上表层水稻土Eh由-200 mV上升至500 mV左右,而下表层在-200~0 mV之间波动。上表层水稻土NH4+-N含量下降速率和NO3--N含量上升速率分别是下表层的2.8和1.8倍。落干过程中,上表层水稻土氨氧化作用可能是由氨氧化细菌(AOB)主导的,而驱动硝酸盐还原作用可能以含napA基因反硝化微生物为主。

    • 焉耆盆地耕层土壤有效磷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生态风险分析

      2022(11):183-18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45

      摘要 (63) HTML (30) PDF 7.54 M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磷肥的过量施用,使磷在土壤中富集,存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潜在风险。通过对比1980、2010和2020年焉耆盆地耕层有效磷的含量变化,分析土壤有效磷的时空富集特征,利用相对生态风险系数对研究区进行环境风险分析。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焉耆盆地耕地有效磷处于增加态势,由中低水平升高到丰富水平,有效磷含量提高了2.66倍,年均增加0.62 mg/kg,博湖县年均增加量最高,为0.96 mg/kg。通过空间插值分析,1980年焉耆盆地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中等为主,2010年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较丰富为主,2020年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丰富为主,博湖县、和静县、焉耆回族自治县耕层土壤有效磷呈现富集。根据2020年耕层土壤有效磷相对生态风险系数,借助ArcGIS空间插值分析,得到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效磷环境生态风险区。焉耆盆地部分耕地土壤有效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合计面积为1811.45 km2,占研究区耕地面积的64.34%,以中、低生态风险为主;高风险面积很小,仅占研究区耕地面积的0.01%。各县耕地有效磷存在潜在风险的面积由大到小为:和静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博湖县>和硕县。因此,针对焉耆盆地耕层有效磷富集特征,为减少面源污染风险,应对不同土壤磷环境风险采取区域养分管理策略,减磷增效,以促进环境保护。

    • 粉垄耕作对甜高粱农田土壤耕层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022(11):190-19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41

      摘要 (55) HTML (24) PDF 5.97 M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粉垄耕作对甜高粱土壤耕层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机理,以宁夏银川市贺兰山农牧场甜高粱农田作为试验区,设置传统耕作(CK)、粉垄30 cm(F30)、粉垄50 cm(F50)、深翻40 cm(DT40)4个耕作模式,研究甜高粱农田土壤耕层各物理性质、速效性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在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耕层质量做出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F30、F50相比CK与DT40处理能更好地协调土壤三相比,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孔隙度,有效改良土壤耕层的物理性质(P<0.05)。(2)与CK处理相比,F30、F50及DT40处理在0~15、15~30、30~45 cm 3个土层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均增加,但CK仅与F30和F50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5.3%~14.5%、13.1%~15.9%、3.2%~4.1%;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13.0%~19.1%、15.7%~20.2%、2.8%~6.7%;有效磷含量增幅分别为5.2%~21.1%、5.7%~23.3%、0.8%~5.0%。(3)与CK处理相比,F30、F50及DT40处理在0~15、15~30、30~45 cm 3个土层中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但CK仅与F30和F50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数量增幅为6.3%~118.7%、18.8%~111.1%、9.4%~30.0%,真菌数量增幅为40%、33.3%~100.0%、20%,放线菌数量增幅为7.0%~40.0%、23.9%~86.7%、4.4%~26.7%。通过主成分综合分析得出,粉垄耕作模式下甜高粱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耕层质量高于CK和DT40处理,甜高粱产量在粉垄耕作下显著提高,其中F30耕作在生产上的应用性更广泛。

    • 菌根共生参与基因对不同品种小麦菌根侵染的响应

      2022(11):199-21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07

      摘要 (74) HTML (28) PDF 12.85 M (17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不同小麦品种之间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侵染率差异的分子机制,于2017~

    • 淮安地区葡萄园土壤养分及线虫群落现状分析

      2022(11):212-21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65

      摘要 (67) HTML (11) PDF 4.44 M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淮安葡萄园12个主要种植区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水溶性总盐、速效钾、有效磷及土壤线虫群落等指标研究淮安地区葡萄园土壤养分及线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淮安葡萄种植区土壤pH值均值6.35,有58.33%的土壤样本为酸性;有效磷均值220.97 mg·kg-1,高于40 mg·kg-1的样本占比100%;速效钾均值460.13 mg·kg-1,高于200 mg·kg-1的样本占比83.33%;水溶性总盐均值4.35 g·kg-1,高于0.5 g·kg-1的样本占比100%;有机质含量均值34.02 g·kg-1,在中等以上的样本占比91.67%。对不同葡萄园土壤养分差异分析发现,有机质在两合土中均值最高,达47.84 g·kg-1,在P0.05水平上显著高于砂土。水溶性总盐在施用复混肥的园中高出施用有机肥67.53%,在P0.05水平上达显著差异。葡萄园线虫群落主要由3类群体构成,其中,12个葡萄园中自由生活线虫类检出率为100%,寄生类线虫和其他类线虫检出率均为58.33%,螺旋线虫属为本次调查中的优势群体。速效钾与线虫总量、自由生活线虫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8、0.706,而与寄生线虫相关性低,相关系数仅为0.319。

    • 航天搭载对硅链霉菌菌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2022(11):219-22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645

      摘要 (23) HTML (15) PDF 2.53 M (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航天搭载对硅链霉菌菌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通过神舟九号飞船搭载硅链霉菌进行实验,对航天诱变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分析,为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搭载诱变菌株和CK菌株可以利用10种碳源,也可以利用10种氮源;(2)搭载诱变菌株和CK菌株都可以水解淀粉,但都不产生H2S;(3)在4~45℃条件下,搭载诱变菌株与CK菌株均可以生长,并且生长状况差异不显著;但在55℃条件下,2种菌株均不能生长;(4)搭载诱变菌株在pH=6~10条件下生长良好,而CK菌株在pH为7、8、9条件下生长良好。搭载诱变菌株和CK菌株相比较,在碳源利用、氮源利用、水解淀粉、不产生H2S和温度耐受方面均无明显差别,表现出相似性,但在耐pH方面,与CK菌株相比,搭载诱变菌株生长的pH范围更广,有更好的耐受性,显示了搭载诱变菌株具有更强的抗逆性。

    • 大蒜根腐病病原菌Alternaria embellisia DS55-6F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2022(11):223-22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2075

      摘要 (35) HTML (29) PDF 15.93 M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蒜是药食两用的百合科葱属作物,虽然具有抗肿瘤、抑菌等作用,但是连续种植后,常出现根部腐烂的现象。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大蒜腐烂根样品中分离获得菌株DS55-6F,通过ITS、EF-1和gpd多基因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形态学鉴定,明确该菌株为艾氏链格孢Alternaria embellisia;温室条件下,将该菌株回接大蒜幼苗,40 d后大蒜发生严重根部腐烂,通过重新分离和鉴定获得DS55-6F,符合柯赫氏验证试验,说明菌株艾氏链格孢Alternaria embellisia DS55-6F是大蒜根腐病病原菌。通过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碳源、不同氮源4项指标对其生长特性进行评价,发现该菌株在28℃、pH 6、唯一碳源为麦芽糖、唯一氮源为牛肉浸粉或硝酸钾时菌丝生长较好,唯一碳源为乳糖、唯一氮源为硫酸铵或氯化铵时菌丝生长缓慢。

    • >专题综述
    • 叶面阻控剂在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安全利用中的应用

      2022(11):230-23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20

      摘要 (84) HTML (337) PDF 4.30 M (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中重金属最为突出,当前有大量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土壤亟待实现安全利用。重金属叶面阻控剂产品因其具有施用效果好、操作简单、成本可控、对土壤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过程中。从主要种类、阻控机理和应用效果3个方面对叶面阻控剂的研究和使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叶面阻控剂作为一种新型外源阻控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应用的方向,以期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分析测试
    • 磁性石墨烯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有机肥料中镇静剂类和β-受体激素类药物残留

      2022(11):237-24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05

      摘要 (33) HTML (15) PDF 3.91 M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磁性石墨烯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有机肥料中8种镇静剂类和15种β-受体激素药物残留的分析检测方法。样品采用0.1%甲酸乙腈提取,通过磁性石墨烯粉固相萃取吸附目标物,除去杂质,然后再解吸目标物。经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 (3.0 mm×100 mm,1.8 μm)色谱柱分离,串联质谱进行检测,标准曲线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3种目标物在0.5~1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在有机肥料样品基质中,目标化合物2、5、10 μg/kg 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75.1%~10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3%~14.3%(n=6)。该方法净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有机肥料中镇静剂类和β-受体激素类药物残留筛查和检测。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土壤与肥料》招聘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