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不同磷水平下间作对红壤团聚体及有效磷特征的影响

      2022(4):1-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766

      摘要 (229) HTML (68) PDF 4.86 M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间作玉米对红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磷素的有效性提高有重要作用。基于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磷水平(P0:0 kg/hm2,P60:60 kg/hm2,P90:90 kg/hm2,P120:120 kg/hm2)下玉米大豆间作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效磷特征的影响,为改善红壤团聚体结构和提高磷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磷和间作种植均有利于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和增大土壤平均质量直径。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分别显著提高了玉米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和平均质量直径 10.5%和 10.8%,且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和平均质量直径在 P120施磷水平下达到最大。玉米大豆间作相比单作玉米促进了土壤 >0.25 mm团聚体含量的增加,特别是 >2 mm团聚体含量增加了 23.2%,同时减少了 <0.053 mm团聚体含量 10.2%。对比单作玉米,间作显著提高了 1~ 2和 0.25~ 1 mm团聚体中有效磷含量

    • 施磷量对玉米 -大豆间作根际红壤无机磷形态及磷吸收的影响

      2022(4):9-1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752

      摘要 (159) HTML (137) PDF 5.58 M (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讨不同施磷量对玉米 -大豆间作作物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并分析根际红壤中各无机磷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 -大豆间作显著提高了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磷素吸收量,并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常规施磷水平(P100)下的单作相比,玉米 -大豆间作条件下,磷肥减施 1/2(P50)并未降低作物籽粒产量与玉米的磷吸收量。间作种植显著降低了玉米、大豆根际红壤总无机磷含量,并且无机磷减少量主要以O-P、Fe-P和 Ca-P为主。玉米、大豆根际土壤Fe-P、Al-P、Ca-P与 O-P占土壤总无机磷含量的比例主要受磷水平的调控,而种植模式对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中各无机磷形态的比例(除 Fe-P外)均没有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 -大豆间作通过根系交互作用主要促进土壤中 Fe-P、Ca-P和 O-P的活化来增加玉米与大豆的磷吸收,并具有节约磷肥、维持作物产量和磷吸收的潜力。

    • 河套灌区典型示范区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

      2022(4):17-2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737

      摘要 (143) HTML (138) PDF 10.71 M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盐分和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选取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盐渍化土壤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区域土壤信息定点监测,选取 149个采样点,获得各土层土壤样本,并结合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盐渍化土壤盐分和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盐分含量的相关性逐渐增加,在深层土壤间盐分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大于表层,且在 40~ 60 cm影响最显著。研究区各层土壤盐分的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为球状模型,土壤有机质的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为高斯模型。规模化盐碱地改良后,0~ 20、20~ 40、40~ 60 cm土壤盐分结构比(表示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占系统总变异的比例)上升 2.35、6.72、1.94个百分点,0~ 20、20~ 40 cm土壤有机质结构比分别上升 3.54、3.93个百分点,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结构比整体较改良前呈上升趋势,结构性增强,空间相关性增强,垂直方向上土壤盐分变异性强于有机质变异性。改良期内土壤盐分含量平均降幅为 0.574g/kg,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幅为 0.195 g/kg,耕层土壤盐渍化程度减弱,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作物生长安全区增大,研究区土壤环境显著改善。土壤盐分高值区(>6 g/kg)多位于地下水浅埋区的中部和东南部区域,改良后,研究区中部土壤盐分集聚特征仍十分显著,存在盐渍化加剧的风险,仍是盐碱地改良防治重点的区域。

    • 乌拉特灌域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及季节性分布特征

      2022(4):29-3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32

      摘要 (173) HTML (65) PDF 6.94 M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揭示乌拉特灌域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影响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研究区 0~ 40 cm土层土壤 pH、全盐量及盐基离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为轻中度盐化土,春夏秋季土壤全盐量平均值在 2 g/kg以上,属于中度盐化土;0~ 20cm土层土壤全盐量比 20~ 40 cm土层土壤高 0.807 g/kg,是盐分的积累层。土壤阳离子以 K ++Na+为主,阴离子以 SO 42-和 Cl -为主。各层土壤盐基离子表现为春季 >秋季 >夏季;阳离子 Mg 2+、K++Na+和 Ca 2+的变异系数在

    • 长期不同养分缺乏对冬油菜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2022(4):37-4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07

      摘要 (178) HTML (53) PDF 8.42 M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长期不同养分缺乏对冬油菜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以江汉平原中稻 -冬油菜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施磷钾肥不施氮肥(-N)、施氮钾肥不施磷肥(-P)、施氮磷肥不施钾肥(-K)和施用氮磷钾肥(NPK)4个处理,于成熟期采集各处理冬油菜非根际土壤(标记为 0)和根际土壤(标记为 1)。基于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样本的细菌 16S rDNA和真菌 ITS进行扩增、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长期养分的投入缺乏造成土壤 pH和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相比非根际土壤,冬油菜根际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富集的趋势,而缓效钾差异不显著。长期平衡施肥(NPK处理)条件下,油菜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比非根际土壤高,而根际真菌多样性低于非根际土壤。门分类水平上,各处理土壤中的细菌优势物种是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 30.9%、25.7%和 17.6%;真菌优势物种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 52.0%和 6.3%。相比 NPK处理,-N、-P和 -K处理对冬油菜根际和非根际细菌、根际真菌群落分布有显著影响,但对非根际真菌群落分布无明显作用,从而导致各处理的优势属种类型和相对丰度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明显。可见,长期不同养分缺乏会显著改变冬油菜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其多样性,尤其是缺磷、缺氮,其次是缺钾。因此,平衡施肥仍是维持农田微生物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重要措施。

    • 长期连作及强还原土壤灭菌处理对烤烟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2022(4):47-5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750

      摘要 (151) HTML (57) PDF 11.25 M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烤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连作障碍已成为限制其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长期连作及强还原土壤灭菌处理(RSD)对烤烟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为缓解烤烟连作障碍提供理论基础。选取烤烟连作 3、5和 7年根际土壤分析理化性质和真菌群落演替规律。选取烤烟连作 3年样地实施强还原土壤灭菌处理(RSD),与未处理(3年)对比,以此评价 RSD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连作处理显著降低烤烟根际土壤 pH及总碳和总氮的含量,RSD处理较未处理(3年)显著提升土壤总碳和总氮的含量。(2)测序结果表明,连作处理显著促进真菌群落 Alpha多样性,主坐标轴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连作处理显著改变真菌群落结构,真菌群落相对丰度的变化及 FUNGuild数据库比对结果表明,连作处理促使病原菌丰度增加。(3)与未处理(3年)相比,RSD处理显著降低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病原菌丰度。(4)相关性热图分析表明病原菌相对丰度与 pH、总碳和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长期连作烤烟导致根际土壤质量退化,造成病原菌增多;RSD处理对连作土壤的质量和真菌群落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 全年稻麦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2(4):57-6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104

      摘要 (148) HTML (57) PDF 9.97 M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全年尺度下稻麦轮作系统中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稻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设置全年稻和麦秸秆均不还田(CK)、小麦季稻秸秆还田(W-RS)、水稻季麦秸秆还田(R-WS)、全年稻和麦秸秆全量还田(RWS)4个处理,采用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这 4种全年秸秆还田模式下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 CK相比,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全年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及 0~ 5 cm土层土壤增幅较大。秸秆还田并没有显著提高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各处理中前三位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分别占总序列的

    • 短期化肥减施后玉米产量的响应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2022(4):66-7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66

      摘要 (137) HTML (55) PDF 5.48 M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期绿色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化肥零增长,减少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化肥带来的环境问题。我国有机肥和秸秆资源巨大且未被充分利用,化肥减施后配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成为实现化肥零增长的主要管理措施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作物产量对短期化肥减施后的响应及其驱动因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冬小麦 -夏玉米典型种植区华北平原开展的田间定位试验(2010~ 2016年)为平台,研究化肥减施后配施有机肥和秸秆对玉米产量、土壤有机质、养分、pH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地点位于河北曲周县,共设置 4个处理,包括不施肥(CK)、100%化肥(NPK)、70%化肥 +30%有机肥(NPKM)、70%化肥 +30%有机肥 +秸秆(NPKMS)。结果表明:经过 6年短期施肥后,施肥处理较 CK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且 NPKMS较 NPK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 8.3%。与 NPK相比,NPKM未显著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NPKMS则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20.6%。与 NPK相比,NPKM和 NPKMS未显著改变土壤全氮、有效磷和pH。与 CK相比,NPK未显著改变土壤酶活性,NPKM和 NPKMS则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通过结构等式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对玉米产量变异贡献最大的两个因子是土壤有效磷和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机肥替代 30%化肥后进行秸秆还田可提高玉米产量和土壤

    • 秭归‘纽荷尔’脐橙养分水平与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

      2022(4):74-8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746

      摘要 (114) HTML (108) PDF 5.69 M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湖北省秭归县‘纽荷尔’脐橙园土壤、叶片、果实等养分水平及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为秭归‘纽荷尔’脐橙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秭归县 71个‘纽荷尔’脐橙果园土壤、叶片养分及果实品质进行测定,运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秭归‘纽荷尔’脐橙果园土壤存在酸化趋势,pH值平均为4.88;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21.51 g/kg,处于适宜范围的比例高达 98%;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处于不足水平的比例分别为 55%、34%;土壤速效钾处于高量及过量水平的比例达 58%。叶片氮处于不足水平的比例达 59%,叶片磷处于不足水平的比例为 47%。叶片钾适量与过量的比例分别为 55%与 38%。秭归‘纽荷尔’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和果皮厚度均值分别为 14.83%和 4.15 mm,100%达到脐橙优等果固形物与果皮厚度的要求;果实可滴定酸较高,平均含量为 1.59%,果实固酸比符合优等果和一等果要求的比例分别为 24.5%和 38.8%。土壤氮、磷、钾与果实的氮、磷、钾养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叶片中磷与果实磷、钾为极显著相关,与果实氮显著相关。果实单果重、硬度、果形指数、果面红绿色、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均与果实氮磷钾含量呈显著相关。秭归‘纽荷尔’脐橙栽培管理应重视有机肥施用及酸性土改良,通过速效性肥料少量多次施用来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适当减轻钾肥的投入,根据果实养分带走量实现“以果定肥”,进行精准施肥管理,减少肥料浪费。

    • 活化腐植酸肥料对苹果幼树的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2022(4):83-9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04

      摘要 (137) HTML (56) PDF 5.15 M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活化腐植酸肥料的颗粒形态和用量对苹果幼树生长、土壤理化性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通过苹果幼树盆栽试验,共设计了 8个处理,包括不施肥(CK)、普通习惯施肥(CCF)、100%施用量的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SAF1)、80%施用量的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SAF2)、50%施用量的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SAF3)、100%施用量的粉末状活化腐植酸肥(PAF1)、80%施用量的粉末状活化腐植酸肥(PAF2)、50%施用量的粉末状活化腐植酸肥(PAF3)。考察了不同处理苹果幼树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生物量、肥料利用率和土壤的速效养分等。结果表明,与 CCF处理相比,SAF1、SAF2和 PAF1处理的株高、茎粗、新梢长度、干物重、光合强度和土壤的速效养分显著增加,SAF3和 PAF3处理的叶绿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植株干重、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差异不显著。此外,SAF1处理的氮、磷和钾养分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7%、20.6%和46.2%,相比 PAF1处理分别提高了12.7%、32%和38.7%。在减少肥料用量的条件下,SAF2处理促进苹果幼树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且显著优于普通肥料。因此,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料在肥料减施、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苹果幼树生长和增加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显著,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巨大。

    • 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对旱改水砖红壤稻田的改良效果

      2022(4):91-9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33

      摘要 (162) HTML (57) PDF 5.18 M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旱改水稻田土壤酸化和土地贫瘠的问题,探究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对旱改水砖红壤稻田的改良效果,以期为南方砖红壤地区旱改水农田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通过大田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土壤改良剂种类(石灰、硅钙钾镁和草木灰)和用量、有机肥种类(秸秆、羊粪和混合发酵有机肥)和用量的处理,测定各处理土壤 pH值、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水稻种植 15 d后,施用硅钙钾镁能显著提高土壤 pH值,但提升幅度较小。施用秸秆、羊粪和混合发酵有机肥均能显著提升土壤 pH值、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总量和土壤氮、磷、钾含量。当有机肥施用总量超过 90 t/hm2时,田间水稻倒伏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因此,施用有机肥是旱改水稻田土壤改良的有效措施,但土壤改良和地力提升需循序渐进,不宜一次性过量施用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 90 t/hm2

    • 食用菌菌糠配施化肥改良滨海盐碱耕地的效果研究

      2022(4):99-105.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26

      摘要 (124) HTML (67) PDF 4.70 M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食用菌菌糠配施化肥对滨海盐碱耕地的改良效果,探索出一项绿色、高效、节约型的改良培肥技术,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不施肥)、T1(单施化肥)、T2(90%化肥 +10%菌糠)、T3(70%化肥 +30%菌糠)、T4(50%化肥 +50%菌糠)和 T5(30%化肥 +70%菌糠)共 6个处理组。研究结果表明:食用菌菌糠配施化肥对滨海盐碱耕地的改良效果显著优于 CK及 T1处理组。(1)土壤物理性状:T3和 T4处理组的土壤容重都显著下降( P<0.05),分别下降 9.79%和 17.48%;与 CK相比,孔隙度变化也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P<0.05)。(2)土壤化学性状:随着菌糠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的 pH值及碱化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增加趋势,其中 T5组效果最佳。(3)土壤酶活性:随着菌糠施用量的增加,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先增后降,T4处理组的效果最好,脲酶活性高达 1.65 mg·g -1·d-1;同时 T4处理组土壤转化酶活性最高,较 CK提高 18.19%。(4)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T2、T3、T4及 T5处理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 CK相比显著增加了12.75%~88.68%( P<0.05),随着菌糠施用量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呈增长趋势。菌糠施用量较小时,增氮效果与单施化肥无明显差异,菌糠施用量加大,土壤增氮效果逐渐显著。菌糠施用量为 3582.80 kg·hm -2时,有效磷含量最高(18.5 mg·kg -1)。与 CK相比,T2处理组速效钾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他各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

    • 暗管排水对河套灌区下游盐碱地脱盐效果的影响

      2022(4):106-112.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758

      摘要 (129) HTML (58) PDF 5.34 M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现状,提高作物产量,在河套灌区下游盐碱地开展暗管排水试验,设置埋深1.2 m、间距 30 m(T1)和埋深 0.8 m、间距 20 m(T2)两种暗管排水埋深间距组合,通过分析土壤盐分和向日葵产量变化,对比不同暗管处理对该区土壤盐分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1)暗管埋设后,表层(0~ 20 cm)土壤含盐量变化最为剧烈,中层(20~ 60 cm)次之,深层(60~ 100 cm)较为稳定,全观测期内暗管排水控制区表层土壤已由中重度盐碱化(含盐量为 5~ 8 g·kg -1)降至轻中度水平(2~ 6 g·kg -1);2)与暗管水平距离越近,土壤脱盐效果越好,T1和 T2在 0~ 100 cm土层的土壤脱盐率最大值分别为 32.04%和 42.44%;3)由土壤淋洗曲线拟合方程可知,在相同灌水量和土壤深度下,T2土壤淋洗脱盐效果优于 T1,且水平距离暗管越远,土壤盐分淋洗效果越差;4)T1和 T2的向日葵产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T0)(P<0.05),分别较 T0增产 34.29%和53.51%。研究结果为利用暗管排水技术改良河套灌区盐碱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耕作方式对土壤无机氮和再生稻生长的影响

      2022(4):113-11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06

      摘要 (108) HTML (60) PDF 5.57 M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试验了解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无机氮动态和水稻生长状况,为再生稻稻田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按冬前是否翻耕和插秧前旋耕情况设置 4种耕作方式:翻耕 1次旋耕 1次(T1)、翻耕 1次旋耕 2次(T2)、不翻耕旋耕 2次(T3)和不翻耕旋耕 3次(T4),观察 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和水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水稻主要生育期,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无机氮含量、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水稻产量均呈现 T2>T1>T4>T3的趋势,翻耕与旋耕结合的效果明显好于旋耕。因此,翻耕 1次旋耕 2次(T2)可提高土壤无机氮供应,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干物质积累和提高水稻产量,是值得推荐采用的适宜早稻 -再生稻生产的耕作方式。

    • 土层置换对连作土壤微生物及再植幼苗的影响

      2022(4):120-13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16

      摘要 (96) HTML (59) PDF 7.10 M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土层置换对连作再植幼苗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老果园更新提供理论依据。以蒙阴、莱州和栖霞三地 25年生苹果园土壤、平邑甜茶幼苗和苹果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定植沟原位回填(CK)和上下土层置换(SLR)2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幼苗生物量、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 2浓度、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土壤中主要有害真菌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与定植沟原位回填(CK)处理相比,上下土层置换后,显著促进了再植幼苗的生物量;蒙阴 9月数据结果表明,上层土置换到下层后(MSLRA),土壤真菌数量降低了 28.1%,土壤细菌数量增加了 38.1%;下层土置换到上层后(MSLRB),土壤真菌数量降低了 37.1%,土壤细菌数量增加了 31.3%,且土层置换处理后显著增加了三地果园各层土壤的细菌 /真菌值,降低了土壤中 4种有害镰孢菌的基因拷贝数,优化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显著提高了植株叶片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胞间 CO 2浓度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综上,土层置换措施可有效减轻老龄苹果园连作障碍。

    • 天龙山灌丛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水热和植被因子的响应

      2022(4):131-139.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262

      摘要 (119) HTML (62) PDF 5.64 M (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太原天龙山自然保护区的 2个灌木群落(样地 1和样地 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步观测土壤呼吸(R )s及土壤温度(T 10)、水分(W r)、植被指数(VI),分析 R 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灌木群落 R s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绝大多数出现在冬季,偶尔也出现在 W r较低的夏季。在季节尺度上,R s与单一环境因子的关系为:与 T 10为极显著;剔除水分低于 1/3田间持水量的数据后,R s与T10的相关性提高;R s与Wr的关系仅在样地 1显著;R s与 VI的关系均为极显著。R s与T10和Wr的复合模型能够提高土壤呼吸的解释能力。土壤呼吸温度模型的残差与 W r的关系表明,样地 1和 2受干旱胁迫的 W r下限阈值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 0.35和 0.42。在 R s与T10和Wr的复合模型中增加 VI后,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增加,赤池信息准则(AIC)值降低,模型的拟合效果得到改善。从 AIC值看,3个 3因素模型中温度 -水分 -植被指数的指数 -双幂模型相对较好;3个植被指数中,比值植被指数模型相对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利用水热和植被因子精确估算灌丛土壤碳通量提供参考。

    •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成都平原冬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品质的影响

      2022(4):140-14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21

      摘要 (136) HTML (58) PDF 5.09 M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耕作措施与施肥方式均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成熟期冬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冬油菜高产高效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 2017~ 2018和 2018~ 2019年 2年的田间试验,以‘川油 3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免耕和旋耕两种耕作方式与肥料穴施、条施和撒施 3种不同施肥方式。施肥较不施肥对照 2年平均显著增产 1679.72 kg·hm -2,增幅达200.31%,单株荚角数显著增加 168.34个,增幅181.99%,油菜干物质量显著增加 5593.38 kg·hm -2,增幅达156.69%( P<0.05);油菜产量、产油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施肥处理中均以旋耕穴施最高,2年平均较免耕撒施(农户习惯)显著增加16.89%、17.39%和17.03%( P<0.05)。旋耕穴施处理油菜枝、角果壳和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免耕撒施分别提高了 28.21%、18.22%和 14.45%;相同施肥条件下,旋耕较免耕产量、产油量和干物质量 2年平均增加了5.40%~9.29%、1.72%~9.53%、3.73%~9.12%;相同耕作方式下,施肥方式对油菜、产油量、干物质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表现为穴施 >条施 >撒施,其中穴施、条施较撒施分别平均增产 213.21和 106.92 kg·hm -2,增幅8.84%和 4.43%;施肥后油菜籽粒含油率降低了 2.50%~ 7.72%,且旋耕方式降幅大于免耕;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免耕条件下穴施较条施、撒施的籽粒产油量 2年平均分别增加 5.98%和 13.17%,旋耕条件下穴施、条施处理分别较撒施处理 2年平均增加 7.57%和 6.05%。在成都平原冲积土冬油菜种植区,旋耕结合肥料穴施或条施可以更好地实现冬油菜高产高效生产,实际生产中若采用免耕,可以采取穴施肥料的施用方式。

    • 不同有机肥和大量及微量元素配比对油茶生长及产量相关指标影响

      2022(4):148-16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19

      摘要 (115) HTML (67) PDF 11.77 M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获得油茶( Camellia oleiferaAbel)的最佳肥料配方,对盛果期油茶林进行不同肥料配方的施用试验,试验选用 13个因素各 3个水平 27个处理的正交试验设计,对 9年生油茶林开展不同水平有机肥料及营养元素组配施肥试验研究,在油茶不同生育期分别测定春梢、叶片、开花和 2年产量等指标,并分析和比较油茶生长发育和产量相关指标及各养分元素对油茶各项指标影响的权重,据此明确肥料养分配比,以期为油茶高效栽培推荐最佳专用肥配方。结果表明:磷元素对顶梢和一级侧梢影响较大,镁对二级和三级侧梢影响较大,促进春梢生长最佳肥料配方为 1.5 kg有机肥中加入 0.1 kg尿素、0.05 kg过磷酸钙、0.2 kg氯化钾、62 mg/L硼酸和 493 mg/L硫酸镁;有机肥对叶片相关指标影响较大,其次是钾元素,促进叶片生长最佳肥料配方为 1.5 kg有机肥中加入 0.05 kg尿素、0.2 kg过磷酸钙、0.1 kg氯化钾、4930 mg/L硫酸镁和 2.78 mg/L七水硫酸亚铁;磷对开花时间影响最大,其次是钾和氮,最佳肥料配方为 0.5 kg有机肥中加入 0.2 kg尿素、0.2 kg过磷酸钙、0.2 kg氯化钾、62 mg/L硼酸、4930mg/L硫酸镁、27.8 mg/L七水硫酸亚铁和 0.25 mg/L四水钼酸铵;硼元素对当年产量及结果数量影响较大,其次是钾和铁元素;磷元素对下一年产量影响最大,钾元素次之;提高油茶产量最佳肥料配方为 1.5 kg有机肥加入 0.05 kg尿素、0.2 kg过磷酸钙、0.1 kg氯化钾、62 mg/L硼酸、493 mg/L硫酸镁和 2.5 mg/L四水钼酸铵。结合叶片、产量指标和化肥减施及施肥成本等因素,认为在贵州铜仁地区,推荐盛果期油茶肥料配方为每株 1.5 kg有机肥配施 0.05 kg尿素、0.2kg过磷酸钙、0.1 kg氯化钾、62 mg/L硼酸、4930 mg/L硫酸镁、2.78 mg/L七水硫酸亚铁及 0.25 mg/L四水钼酸铵。

    • 新疆棉花化肥利用效率研究

      2022(4):161-16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31

      摘要 (102) HTML (79) PDF 5.84 M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新疆棉花化肥利用效率现状对于指导棉花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具有重要意义。2018~ 2019年,在新疆棉区开展了 34个田间试验,试验设置氮磷钾(NP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4个处理,研究新疆实际农业生产施肥条件下棉花氮、磷和钾肥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利用率等特征。新疆棉花施用氮、磷、钾肥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分别为 31.89%、17.82%、11.08%。NPK处理每形成 100 kg籽棉需要氮(N)5.29kg(3.26~ 6.51kg)、磷(P 2O5)1.01kg(0.61~ 1.52kg)、钾(K 2O)4.83kg(3.11~ 8.22kg)。棉花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为4.95(1.46~10.28)、5.30(0.49~10.34)、7.44(0.96~20.15)kg·kg -1,表现为钾肥 >磷肥 >氮肥。棉花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 38.68%(25.53%~57.25%)、14.76%(2.43%~34.00%)、49.25%(30.04%~74.79%)。氮、磷肥利用效率均随施用量的增大而减小,钾肥利用效率与施钾量关系不大。

    • 青贮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型施肥模式探究

      2022(4):169-17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739

      摘要 (111) HTML (75) PDF 16.48 M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内蒙地区青贮玉米种植过程中肥料施用不合理等突出问题,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了青贮玉米田不同养分投入模式对其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施肥模式中,以氮肥为主的肥料基施是导致青贮玉米低产的主要原因,基于土壤测试的基肥加追肥模式和光谱全追肥模式下青贮玉米产量分别为 67500和 73000 kg·hm -2,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分别增产 12500和 23500 kg·hm -2,增幅分别为 36.4%和47.4%,分别净增收 103%和 119%。相比传统施肥模式,基于土壤测试的基肥加追肥模式和光谱全追肥模式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98.1%和 106.4%,氮肥的表观损失仅分别为传统模式的 21.8%和 5.6%,有效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且明显地减少了氮素的流失,降低了环境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青贮玉米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环境双赢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 基于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和菌剂的化学氮肥减施技术在大蒜上的应用

      2022(4):178-183.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358

      摘要 (108) HTML (169) PDF 11.85 M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中国出口大蒜主产区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王丕镇玛丽亚大蒜种植基地连续种植 25年的大蒜田,分别研究化学氮肥减施 30%、化学氮肥减施 30%结合有机肥和菌剂组合技术、化学氮肥减施 30%结合生物有机肥和菌剂组合技术对大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化学氮肥减施 30%可导致大蒜长势、蒜头产量和部分品质降低;化学氮肥减施 30%结合有机肥和菌剂组合技术可以维持大蒜长势和蒜头产量,并提高大蒜品质;化学氮肥减施 30%结合生物有机肥和菌剂组合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大蒜长势、蒜头产量和大蒜品质。可见,基于生物有机肥和菌剂的化学氮肥减施技术是适合中国出口大蒜主产区连作大蒜的减肥增效技术。

    • 氮肥配施不同用量木醋液对春小麦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2022(4):184-19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22

      摘要 (115) HTML (135) PDF 5.79 M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辽春 18号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氮肥配施木醋液对春小麦 SPAD值、养分吸收积累量、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与未施用木醋液的对照处理相比,氮肥配施不同用量的木醋液均能提高春小麦的 SPAD值,促进春小麦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提高春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木醋液用量为 0.4 mL/kg时,春小麦植株对氮素、磷素、钾素和总养分的吸收积累量最多,与未施用木醋液的对照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 P<0.05)

    • 钾肥种类及用量对三七养分吸收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22(4):192-200.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01

      摘要 (100) HTML (55) PDF 5.82 M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一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作试验材料,通过连续 2年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硫酸钾(K2SO4)和氯化钾(KCl)及不同施钾(K2O)水平(0、337.5、675、1012.5 kg/hm2)对三七生长发育、养分吸收、钾肥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 K 2SO4和 KCl可促进三七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和生物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了三七产量( P.0.05),增幅 7.21%~27.33%,以施用 K 2SO4 675 kg/hm2处理(KS 2)产量最高。施用 K 2SO4和 KCl增加了三七地上部、根部氮、磷、钾累积量,三七地上部、根部氮、磷、钾累积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钾肥农学效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钾量 675 kg/hm2时达到最高;钾肥偏生产力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P.0.05)。施用 2种钾肥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三七根腐病的发病率,与 K 0相比,施用K2SO4和 KCl分别平均降低根腐病发病率 35.80%和 28.40%;各施钾处理中以 KS 2处理降低根腐病发病率幅度最大。施用 K 2SO4和 KCl均明显提高了三七皂苷 R1含量和人参皂苷 Rg1、Rd、Re、Rb1以及总皂苷含量,增幅分别为 21.74%~89.13%、21.65%~57.22%、21.88 %~68.75%、15.79%~68.42%、19.11%~ 49.68%和

    • 不同富集植物与小麦间作对镉吸收转运的影响

      2022(4):201-20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40

      摘要 (108) HTML (56) PDF 5.90 M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不同富集植物与小麦间作对镉(Cd)吸收转运的影响,分析单间作种植模式下植物的 Cd吸收转运差异,设置了小麦分别与龙葵、苋菜、黑麦草的单间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作小麦,与龙葵、苋菜间作的小麦地上部 Cd含量分别显著增加 1.35、1.34倍,根部分别显著增加 46.3%、25.9%,与黑麦草间作的小麦地上部 Cd含量显著增加 1.30倍;另外,与龙葵间作的小麦地上部 Cd累积量增加 1.13倍,与苋菜和黑麦草间作

    • 谷胱甘肽和丁硫堇对镉胁迫下辣椒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2(4):209-217.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757

      摘要 (91) HTML (58) PDF 6.58 M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谷胱甘肽(GSH)在辣椒响应镉胁迫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在镉胁迫下测定了 GSH和 GSH合成抑制剂丁硫堇对辣椒叶部和根部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μmol/L的镉离子对辣椒幼苗的生长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在镉胁迫下喷施 10 mmol/L的 GSH可以增加辣椒幼苗的根长、株高以及地下部和地上部鲜重,与单独的镉处理相比增幅分别为 22.01%、6.59%、39.11%和 26.47%;叶绿素 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了

    • 一株水稻内生菌久留里副伯克霍尔德(Paraburkholderia kururiensis)的分离鉴定及促生功能的评价

      2022(4):218-22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709

      摘要 (110) HTML (56) PDF 18.10 M (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水稻根中分离出的内生细菌 HMC50通过 16S rRNA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鉴定为久留里副伯克霍尔德菌( Paraburkholderia kururiensiss)。在基因组水平预测到该菌株具有与促进植物生长、鞭毛介导的运动性和解毒作用相关的主要特征,发现与固氮相关的 18个基因中包括关键基因 nifH以及色氨酸合酶α链(EC4.2.1.20)基因和色氨酸合酶β链(EC4.2.1.20)基因,因此推测该菌株具有固定 N 2和分泌生长素(IAA)的能力;通过植物促生特性试验的验证,发现 HMC50的确具有分泌 IAA的能力(29.57 mg/L)并且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 11.9nmol/(mL·h),除此之外,该菌株同时具有产铁载体的能力,定量检测 A/Ar是 0.29,1-氨基环丙烷羧酸脱氨酶活性为 0.35 U/mg,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较强(菌落溶磷透明圈直径HD与菌落直径 CD的比值为 3.97);盆栽试验发现该菌株对水稻有促进生长的潜能,接菌后水稻幼苗的根长、茎长、根重以及总鲜重上都优于空白对照组

    • 一株百合内生细菌 Burkholderia sp. FJb-2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抑菌促生效应

      2022(4):229-23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337

      摘要 (120) HTML (113) PDF 24.12 M (2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北京市房山区百合资源圃采集红芯百合(Fangio)植株样品,通过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内生细菌;进一步以百合灰霉病菌—灰葡萄孢菌( Botrytis cinerea)ACCC36423、百合叶尖干枯病菌—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ACCC37263和百合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F01139等几种主要百合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拮抗菌株;并对拮抗菌株进行产 1-氨基环丙烷 -1-羧酸(ACC)脱氨酶活性、产生长素(IAA)、溶磷、产铁载体等多种植物促生特性测定;最后通过形态观察及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种属。结果从百合茎部分离获得一株内生细菌菌株 FJb-2;该菌株对灰葡萄孢菌、葡萄座腔菌和尖孢镰刀菌均有较高拮抗活性,对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率范围为 60%~ 81%;该菌株产 ACC脱氨酶活性为

    • >专题综述
    •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及其农学、生态环境效应

      2022(4):237-24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0755

      摘要 (152) HTML (59) PDF 6.89 M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化肥减量增效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化肥是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导致化肥滥用,对作物、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化肥减量增效以“精、调、改、替”为技术路径,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减量增效后的农学、生态环境效应。化肥减量增效有利于改良培肥土壤,提升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健康,在保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同时,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氨及温室气体减排也有积极作用。未来我国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基础上,应当坚持发展因地制宜、技术创新、政策惠民的现代农业,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的长效机制和规范

    • 硝化抑制剂 2-氯 -6-三氯甲基吡啶在农业中应用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

      2022(4):249-258.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02

      摘要 (108) HTML (184) PDF 5.67 M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硝化抑制剂 2-氯 -6-三氯甲基吡啶(CP)是稳定性肥料Ⅱ型的重要技术核心之一,其良好的农学效应和环境效益为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供了重要途径。对国内外 CP的研发历程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评述了 CP的生态环境效应,阐述了 CP硝化抑制潜力的影响因素,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如何发挥CP潜力、降低氮肥用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我国微生物肥料发展现状及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2022(4):259-26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014

      摘要 (153) HTML (151) PDF 5.82 M (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而微生物肥料为“五节一循环”技术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尤其是微生物肥料在蔬菜种植中发挥了节肥、减药、促生长等重要作用。对微生物肥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归纳了微生物肥料的分类及功能微生物菌,分析了微生物肥料在蔬菜种植上的应用进展和主要功效,最后讨论了微生物肥料在蔬菜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为微生物肥料在蔬菜种植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土壤与肥料》招聘启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