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菌根共生参与基因对不同品种小麦菌根侵染的响应
    张慧,钟雄,李素珍,田汇
    2022(11):199-211.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507
    [摘要](48) [HTML](9) [PDF 12.85 M](16917)
    摘要:
    为研究不同小麦品种之间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侵染率差异的分子机制,于2017~
    2  猪粪厌氧、有氧发酵物氮源对甘蓝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吴飞龙,叶美锋,林代炎
    2015(4):49-52. DOI: 10.11838/sfsc.20150408
    [摘要](3157) [HTML](0) [PDF 682.21 K](5404)
    摘要:
    探讨了在等氮量供应下,猪粪厌氧发酵物(沼液)及有氧发酵物(堆肥)氮源对甘蓝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供应的情况下,施用猪粪沼液不仅可以替代化肥为作物提供生长所必需的氮素,而且提高了养分的利用效率,对甘蓝的增产效果显著;而施用猪粪堆肥处理的甘蓝产量较低,但是施用猪粪堆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H值,减少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酸化危害;在等氮量供应的情况下,单施猪粪堆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
    3  不同调理剂对酸性土壤降酸效果及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胡敏,向永生,鲁剑巍
    2017(3):118-124. DOI: 10.11838/sfsc.20170320
    [摘要](2336) [HTML](0) [PDF 821.23 K](5388)
    摘要:
    采用土壤培养及盆栽试验研究5种调理剂(生石灰、油菜秸秆、有机肥、钾硅肥、土壤改良剂,用量均为1.8 g/kg)对酸性土壤(pH值3.9)酸度指标和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有机肥和钾硅肥均能明显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H+和交换性铝含量。其中以生石灰降酸效果最好,到培养第90 d,相比于对照处理提高了0.66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减少了2.01 cmol/kg;其次是有机肥和钾硅肥处理,pH值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0.14和0.15,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分别降低了0.23和0.19 cmol/kg;油菜秸秆和土壤改良剂处理从酸度指标来看,与对照并没有显著差异。大麦幼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石灰、油菜秸秆、有机肥、钾硅肥和土壤改良剂处理的大麦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71.5%、24.1%、27.6%、28.2%、24.7%,大麦株高、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根系平均直径减少,有利于养分和水分的吸收。综合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降酸效果不尽相同,其中以生石灰效果最好,秸秆处理尽管没有有效降低土壤酸度但仍可明显促进作物生长,因此也可用作酸性土壤的改良物质,在实际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应用各种调节物质来促进作物生长。
    4  国内外施肥机械的发展概况及需求分析
    白由路
    2016(3):1-4. DOI: 10.11838/sfsc.20160301
    [摘要](3388) [HTML](0) [PDF 2.04 M](3773)
    摘要:
    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物资,施肥机械是合理施用肥料的基本手段。本文分析了国外固体肥料施用机械的原理与发展情况,包括离心圆盘式撒肥机、桨叶式撒肥机、锤片式撒肥机、液体肥料施肥机械、变量施肥机械、灌溉施肥机械的发展应用情况,指出了大型化、智能化是目前国际施肥机械的发展方向。本文还分析了我国施肥机械的发展情况,我国除撒肥机外,很少有专用的施肥机械,播种施肥机在我国发展很快,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圆盘式小麦播种施肥机,另一类是玉米播种施肥机。近年来灌溉施肥机械在我国发展很快,但使用较少。由于我国农业高度分散和高强度开发,施肥机械的研制难度大、成果转化率低。根据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的施肥机械是发展的重点,主要需求有肥料深施机械、追肥机械、变量施肥机械、近根施肥机械和液体肥料施肥机械等。
    5  硝化抑制剂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pH值和无机氮的影响
    方玉凤 王晓燕 庞荔丹 宋鹏慧 戴建军
    2015(6):18-22. DOI: 10.11838/sfsc.20150603
    [摘要](2980) [HTML](0) [PDF 901.30 K](3650)
    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黑土区春玉米施用硝化抑制剂对土壤pH值、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变化、硝化抑制率、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硝化抑制剂处理中, 混合物B的中水平添加量处理(B2)玉米产量较一次性全施肥处理(AF)能够增产且增产率最高,为5.60%,氮素利用率较追肥处理(TP)提高5.43%,硝化抑制作用和增产的效果明显;施用硝化抑制剂可使土壤pH值缓慢阶梯式下降;土壤含水率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呈负相关性(P<001);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所选用的两种硝化抑制剂的配方中,B2和A3(混合物A的低水平添加量)处理的增产和硝化抑制效果最佳。
    6  连续流动分析仪与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小麦秸秆全氮含量之比较
    温云杰,李桂花,黄金莉 ,刘云霞,高翔,汪洪
    2015(6):146-151. DOI: 10.11838/sfsc.20150624
    [摘要](3163) [HTML](0) [PDF 893.02 K](3364)
    摘要: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植株全氮含量的经典方法,但费时费力。选择24个小麦秸秆样品,用浓H2SO4-H2O2消煮,分别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与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消煮液中氮含量,比较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探讨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植株样品全氮含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仪器测定的小麦秸秆中全氮含量无明显差异,彼此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回归直线方程为Y(连续流动分析仪-N)=0.892X(凯氏蒸馏滴定-N)+0.753,相关系数r=0.942 1(n=24,P<0.01)。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的回收率在96.6%~102.3%之间,对5个样品消煮液中氮浓度分别重复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在5%以下。连续流动分析仪分析速度快,消耗试剂少,可用于大批量H2SO4-H2O2消煮的植株样品中全氮含量分析。研究结果为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植株全氮含量提供了技术依据。
    7  施用有机肥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进展
    沈仕洲,王风,薛长亮,张克强
    2015(6):1-8. DOI: 10.11838/sfsc.20150601
    [摘要](2884) [HTML](0) [PDF 998.49 K](3212)
    摘要:
    有机肥因具有丰富的氮、磷、钾、生物活性物质,能改善地力及作物品质等优点,而被广泛运用。然而有机肥对农田土壤的作用机理复杂,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增加土壤中有机C、改变土壤的C/N、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等途径影响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施用有机肥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子及作用特征,并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更好地揭示有机肥对农田温室气体通量的作用机制和控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
    8  水稻秸秆养分垂直分布特征与不同留茬高度下还田养分估算
    顾克军,张传辉,顾东祥,张斯梅,石祖梁,许博,杨四军
    2017(3):99-104. DOI: 10.11838/sfsc.20170317
    [摘要](2018) [HTML](0) [PDF 694.98 K](3036)
    摘要:
    为了明确水稻植株不同层次的秸秆养分特征,科学估算不同留茬高度下稻秸养分还田量,通过在成熟期采集江苏省生产上主推的水稻品种植株,用分层切断法,将秸秆从基部向上依次截取5段长度为5 cm的秸秆,剩余部分为第6段(分别用0~5、5~10、10~15、15~20、20~25和>25 cm表示6段秸秆),对穗部单独进行脱粒处理获取穗轴与枝梗,对植株各部分秸秆分别进行烘干称重,并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植株基部0~25 cm范围内5个层次秸秆干重占植株秸秆干重的比例都表现为随基部向上依次减少的趋势。水稻秸秆N与P含量呈现出从冠层向下递增的趋势,而秸秆K含量则表现出从冠层向下递减的趋势。江苏省水稻秸秆N、P和K养分总量分别为1616×104、281×104和3021×104 t,不同留茬高度秸秆养分还田量不同,留茬高度为15 cm时,水稻秸秆N、P和K养分还田量分别为602×104、143×104和678×104 t。不同稻区秸秆还田时应根据留茬高度及稻谷产量水平进行估算秸秆养分还田量,同时结合其它条件科学制定肥料运筹策略。
    9  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氨挥发和土壤氮素动态变化过程的影响
    徐久凯,李絮花,李伟,彭强,王洪飞
    2015(6):23-27. DOI: 10.11838/sfsc.20150604
    [摘要](2518) [HTML](0) [PDF 989.72 K](2577)
    摘要: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静态吸收法”和“土壤培养法”,研究了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条件下,氨挥发和土壤中氮素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处理能减少氨挥发损失氮量;与普通尿素处理(SRU0)相比,25%缓释尿素+75%普通尿素(SRU25)、45%缓释尿素+55%普通尿素(SRU45)、65%缓释尿素+35%普通尿素(SRU65)、100%缓释尿素(SRU100)处理的氨挥发量分别降低19.88%、25.94%、42.84%和46.13%。在培养前期,普通尿素处理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缓释尿素处理,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普通尿素处理降低幅度最大,缓释掺混肥处理的全氮、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尿素处理;而硝态氮 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其中,以45%缓释尿素+55%普通尿素配比最佳,既能满足植物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又能减少氨挥发损失,节省经济成本。
    10  不同有机物料强还原处理对土壤性状影响与防控辣椒疫病效果
    王光飞,马艳,安霞,赵建锋,罗德旭,孙玉东
    2016(5):124-129. DOI: 10.11838/sfsc.20160521
    [摘要](2175) [HTML](0) [PDF 927.04 K](2550)
    摘要:
    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添加菜粕或秸秆后进行淹水处理对辣椒疫病发生率的影响,并从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及病原菌数量方面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淹水结束时,菜粕处理和秸秆处理土壤Eh值比对照低267和228 mV,而有机酸、酚酸和铵态氮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96和4.39倍、2.59和3.73倍、3.21和0.38倍。与对照相比,两种强还原处理更显著地减少放线菌数量和极显著增加细菌数量,且菜粕处理效果更为明显。秸秆处理真菌数量显著上升,菜粕处理却显著下降。两种强还原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多酚氧化酶活和纤维素酶活,降低脲酶活,但秸秆处理纤维素酶活显著高于菜粕处理,而多酚氧化酶活和脲酶活显著低于菜粕处理。秸秆处理消除辣椒疫霉效果显著强于对照和菜粕处理,栽植后对照和菜粕处理的辣椒疫霉数量增至35.9和15.6个辣椒疫霉/g干土,而秸秆处理的辣椒疫霉数量为0。对照、菜粕处理和秸秆处理发病率分别为16.7%、3.3%和0。两种强还原处理可能通过改变土壤Eh值、铵态氮含量、有机酸和酚酸含量进而减少辣椒疫霉数量,并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抑制辣椒疫霉的生存和致病力。菜粕和秸秆强还原处理对土壤铵态氮、有机酸、酚酸、纤维素酶和真菌等方面的影响差异显著,这可能是两者防效差异的主要原因。
    11  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肥对华北农田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邢鹏飞 ,高圣超,马鸣超,周晓琳,赵同凯,孙军德,沈德龙
    2016(3):98-104. DOI: 10.11838/sfsc.20160316
    [摘要](1494) [HTML](0) [PDF 1.53 M](2463)
    摘要:
    以华北平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2012~2015年连续4年研究了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肥对土壤中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3M处理(70%无机肥+3 000 kg/hm2有机肥)和0.5 M处理(50%无机肥+6 000 kg/hm2有机肥)与NPK处理(单施无机肥)相比都提高了土壤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05 M高于03 M,说明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的比例越高,土壤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就越高。2)土壤中脲酶活性大小顺序NPK>0.3 M>0.5 M>CK,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为0.5 M>0.3 M>NPK,说明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3)小麦4年累计产量0.3 M处理比NPK处理提高595%,0.5 M处理比NPK处理降低0.94%,;玉米4年累计产量则是0.3 M比NPK处理降低1.27%,0.5 M处理比NPK处理降低2.00%。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有机肥替代30%无机肥处理能够保证粮食产量,有机肥替代50%无机肥处理更能提高土壤肥力。
    12  生物有机肥改良设施蔬菜土壤的研究进展
    付丽军,张爱敏,王向东,周国顺
    2017(3):1-5. DOI: 10.11838/sfsc.20170301
    [摘要](1657) [HTML](0) [PDF 674.59 K](2228)
    摘要:
    近年来,设施蔬菜土壤生态环境退化严重。随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出现了板结、酸化、盐渍化和连作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生物有机肥在修复设施蔬菜土壤障碍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加速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本文综述了当前设施蔬菜土壤存在的问题,生物有机肥对退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及作用机理,探讨了生物有机肥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13  几种聚氨酯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赵营,赵天成,刘汝亮,纪立东,张爱平
    2016(3):60-66. DOI: 10.11838/sfsc.20160310
    [摘要](1410) [HTML](0) [PDF 878.84 K](2201)
    摘要:
    以聚氨酯为主要包膜材料,以石蜡、改性高岭土和双氰胺(氧化钙)为组合材料,采用滚转包衣法制备了3种聚氨酯包膜尿素。通过静水浸泡和盆栽试验,探讨了3种自研制聚氨酯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特性,在氮磷钾等养分供应下研究了6个施肥处理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自研制聚氨酯包膜尿素在静水(25℃)中氮素累积释放比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24 h初期释放率为2.04%~3.64%(≤15%),28 d累积释放率为29.88%~34.80%(≤80%),符合缓释肥料的国家标准要求。相对于NPK处理,自研制聚氨酯包膜尿素能明显促进春玉米对氮素吸收利用,其氮肥利用率达32.5%~40.0%,但其与商品包膜尿素(19.5%)之间无显著差异。自研制聚氨酯包膜尿素和商品包膜尿素处理下土壤无机氮素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28和15 d前后,其在土壤中氮素释放时间分别达70和60 d以上。春玉米全生育期内(91 d),自研制聚氨酯包膜尿素处理下土壤无机氮含量都高于商品包膜尿素和NPK处理。因此,与商品包膜尿素和NPK处理相比,自研制聚氨酯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时间长且氮素供应充足。
    14  施用蚯蚓粪对陕南烤烟土壤和烟叶钾营养、农艺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李晓娜,陈富彩,郑璞帆,崔志燕 ,张玲,勾薇,高梅,金保锋,叶为民,扈强,呼世斌,张立新
    2016(3):105-109. DOI: 10.11838/sfsc.20160317
    [摘要](1440) [HTML](0) [PDF 803.95 K](2158)
    摘要:
    以云烟99为材料,研究了蚯蚓粪施用量及其方式对烤烟土壤容重、土壤和烟叶钾营养以及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目的在于寻求适合该地区土壤改良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烟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穴施和条施下,蚯蚓粪不同施用量均可降低土壤容重,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成熟期鲜烟叶和烘烤后烟叶钾含量,改善了农艺性状,增加了产量、产值以及中上等烟比例。以上效果以1 500 kg/hm2和穴施方式(X2)最佳。因此,蚯蚓粪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以及钾营养,而且提高了烤烟产量和经济效益,为陕南烟区通过施用蚯蚓粪改良土壤提供了最佳用量和施用方式。
    15  内蒙古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残膜回收利用对策研究
    白云龙,李晓龙,张胜,包丽华,刘莉平,林利龙,郑海春
    2015(6):139-145. DOI: 10.11838/sfsc.20150623
    [摘要](1823) [HTML](0) [PDF 956.03 K](2137)
    摘要:
    内蒙古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约束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11年以后全区地膜覆盖总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农用地膜年使用量超过了4.9万t,并且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次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全区使用的地膜厚度一般在0.006~0.008 mm之间,回收率仅为60%左右,全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84 kg/hm2,回收率较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数据低20%左右,而地膜残留量较公报数据高40.5%。地膜残留主要分布在0~20 cm耕层土壤中,并且近年刚开始实行地膜覆盖的地块年平均地膜残留量增长速度显著高于覆膜年限较长的地块。针对内蒙古地区地膜污染现状,从地膜的标准化生产、节约使用、高效回收以及未来需要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政策等机制体制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途径,达到地膜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和农作物增产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6  快速检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研究
    沈纯怡,邢伟银
    2016(5):144-147. DOI: 10.11838/sfsc.20160524
    [摘要](1488) [HTML](0) [PDF 800.54 K](2041)
    摘要:
    针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检测行业标准推荐方法耗时长、操作繁琐,介绍了一种定氮仪配合漩涡振荡仪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快速蒸馏法,改进了离心处理环节和蒸馏步骤,讨论了关键流程和注意事项。该方法与行业标准乙酸铵法相比,试剂消耗明显减少,检测效率提高45%,检测精度和准确度符合标准要求,特别适于大批量及快速检出的土壤样品分析。
    17  一株百合内生细菌 Burkholderia sp. FJb-2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抑菌促生效应
    孙雨晨,易欣欣,王丽伟,程兆伦,张秀海,高俊莲
    2022(4):229-236. DOI: 10.11838/sfsc.1673-6257.21337
    [摘要](107) [HTML](108) [PDF 24.12 M](2038)
    摘要:
    从北京市房山区百合资源圃采集红芯百合(Fangio)植株样品,通过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内生细菌;进一步以百合灰霉病菌—灰葡萄孢菌( Botrytis cinerea)ACCC36423、百合叶尖干枯病菌—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ACCC37263和百合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F01139等几种主要百合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拮抗菌株;并对拮抗菌株进行产 1-氨基环丙烷 -1-羧酸(ACC)脱氨酶活性、产生长素(IAA)、溶磷、产铁载体等多种植物促生特性测定;最后通过形态观察及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种属。结果从百合茎部分离获得一株内生细菌菌株 FJb-2;该菌株对灰葡萄孢菌、葡萄座腔菌和尖孢镰刀菌均有较高拮抗活性,对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率范围为 60%~ 81%;该菌株产 ACC脱氨酶活性为
    18  有机无机专用复合肥对葡萄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周媛,谭启玲,胡承孝,郑苍松,李路,刘清荣,胥剑雯
    2015(6):82-86. DOI: 10.11838/sfsc.20150613
    [摘要](1412) [HTML](0) [PDF 999.50 K](1995)
    摘要: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专用复合肥对葡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推荐量专用肥,葡萄产量比不施肥和习惯施肥分别增加了25.8%和5.1%;葡萄果实可滴定酸比不施肥、习惯施肥和等量专用肥显著降低,减幅为10.7%~42.9%;施用推荐量专用肥提高了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8%~8.2%、Vc 6.4%~77.7%以及固酸比10.2%~60.4%;施用专用肥显著提高葡萄叶片Fe、Cu及果实Fe含量;而施用推荐量专用肥比习惯施肥、等量专用肥处理减少氮磷钾施用总量42.5%。因此,施用推荐量有机无机专用复合肥,既保证葡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又减少氮磷钾施用总量,节约成本。
    19  大尺度采样下不同模型方法预测土壤全氮空间分布研究——以海南岛为例
    邵娜,张认连,张维理,曾建华,符传良,谢良商,徐爱国
    2015(6):9-17. DOI: 10.11838/sfsc.20150602
    [摘要](1528) [HTML](0) [PDF 2.43 M](1983)
    摘要:
    在大区域尺度、有限土壤样点情况下,为探索准确预测土壤属性的方法,以海南岛为研究区,采用近似网格采样方法,采集130个样点,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普通克里格(OK)和回归克里格(RK)3种模型方法进行土壤全氮预测,并以29个验证点比较了预测精度。结果显示:1)对较大区域进行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为OK>RK>MLR;2)3种模型对土壤全氮含量空间预测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总趋势为岛内自东向西方向逐渐降低;3)0~5 cm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地利用方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0~20 cm土壤全氮含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显著相关,20~40、40~60 cm土壤全氮含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坡度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20  高产优质有机农业技术体系探索
    梁鸣早,路森,王天喜,光立虎,路遥,李秀凤,孙建光,刘立新
    2016(3):5-12. DOI: 10.11838/sfsc.20160302
    [摘要](1399) [HTML](0) [PDF 1.21 M](1976)
    摘要:
    按照国际惯例有机种植不使用化肥、农药、激素和转基因材料,所以人们常常把有机种植和低产相关联,但目前有一技术可让有机种植做到高产优质,本文对此技术进行理论综述:1)有机种植要有充足的碳源;2)氮源来自微生物固氮和有机物的降解氮;3)矿物质的磷、钾、钙、镁、硫、铜、铁、锰、锌、硼、钼、氯以及有益元素和生命元素在代谢中不可或缺;4)栽培中不断创造逆境激活免疫力,使作物各个部位和果实都产生抗病、虫、草害与抗灾害性天气的化感物质、品质和风味物质。上述4方面技术的结合,其产物就是产量高、品质优、有营养、耐储存、风味好的农产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土壤与肥料》招聘启事
    关闭